配色: 字号:
机械助工工作总结
2012-12-05 | 阅:  转:  |  分享 
  
机械助工工作总结入大学生活将近4年光景,我发现大部分的同学都很空虚,即使是那些加入学校社团的人也一样的,我也不例外.他们无目的的加入,机械化的运转,最后落的两手空空是也.有的更甚,用父母的血汗去玩弄自己的感情,尴尬无言,结果无言面对家乡父老.性格比较内向的我,不善于表露自己,但我喜欢交流和管理一些东西.因此我加入了生活部,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选择.对于我的专业,我自己对它并不是太感冒.刚开始我不适应,可后来有计算机的辅助,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它啦.它对我的异想空间的潜力爆发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大学三年里,我不仅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还要将自己的计算机水平提高,这样才有利于我自己喜欢的方面有所成就.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更多的是看与做的紧密结合.因此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我还要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另外我还应该大量的借鉴别人的成果或着设计方案,以次来开拓自己的眼界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建筑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是一个需要经验的行业。它需要一个积累过程才能在技术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而目前就行业现状来看,制造方面的人才不多,潜心技术的也不多。这也多给了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给我们指定了一点途径------加强技术的精湛和经验的丰富。另外还得注意国家对制造行业的导向,因为国家政策才是我们制造行业的风向标。最后,我们还得关注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科技发展以及自动化的全面上市,在制造行业我们更的加强对自己的关注,利用更多的业余时间去充电,了解更多的数控.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等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这对今后自己持续发展是有很大的。空间越大,环境变化越快,各人的人生目标也会发生改变。就像《大学十年》的作者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开发自己不同的潜力,同样也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三十岁以前,靠转业挣钱;三十岁以后,靠交际赚钱。”我觉得的这句话再对不过啦,它非常适合当今的行业市场。在环境的改变中,我要学会适应环境,那样才会立于不败之地。跳槽并不是一件坏事,只不过又打通了自己另一个经脉,大脑的另一片荒林又被开发了。未来的事情谁也无法预测,不过对未来有准备的人总能够得到出乎意料的结果。每个人都有美好的将来,并不会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满足,一个长久当士兵的人,总梦想着自己会当将军。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样的。我决不会将自己的事业停留在技师的水准上,我还有更高的要求,来完善自己的人生,给自己添加更多的乐趣。对于自己的将来,我还想拥有自己的企业,自己的产品,有自己的技术来打造自己独特的风格。

机械助工工作总结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设备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地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现将一年多的设备管理工作总结如下,为将来设备管理提供更多素材,更好的管理好特种设备。一、设备的基础管理每台设备进场后,完善各种手续。我们根据公司的安排办理设备调拨,给两套旧的提运架设备完善履历书等设备资料,设备建立系统的管理资料。对新购置的两套设备从一开始完善建立设备履历、维修保养记录的资料。考虑到京沪项目四套提运架的参数、施工场地、架梁数量等综合因素,我们为每一台设备的组装编写了详细的提梁机基础处理方案、电力布置图、拼装场地方案、设备组装方案、调头方案等等,避免在后期施工中需要二次变更设计的情况出现。提运架设备开始进场后,我们逐步建立健全各种手续,我们先后为四套(16台)提运架设备办理了型式试验合格证、安全验收检验合格证等各种国家、地方强制检验的各种手续。并且根据设备的实际性能、使用情况配置了落梁油顶、模具、专用设备检测工具、加工工具,满足了现场的实际施工。从设备进场开始,我们就紧抓员工的培训工作。我们项目部的员工基础是从郑西客运专线第五项目经理部过来的一班作业人员,在此基础上我们项目部人员扩张成五班作业人员。新员工大部分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对现场设备安装操作认识有限,我们从螺栓的型号规格、扭力扳手的使用方法开始教到每人最少取得一本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现在我们的所有人员均能独立上岗。目前我们项目取证情况如下:电工资格证5人;电焊工资格证9人;起重机械起重司机、司索、指挥129人;厂内机动车辆驾驶12人;提运架设备操作司机103人(以上所有人员不包括在管理岗位上的人员)。作为900吨箱梁架设的专业队伍,我们深知制度健全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在项目建立之初就从安全、质量、环境等方面制定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岗位职责、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办法,做到有“法”可依、严格执“法”、违“法”必究,在技术层面上首先杜绝事故之源。我们先后编写了《机械设备管理办法》、《提运架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机械设备冬季施工方案》、《设备管理目标》、《提运架设备维修保养细则》、《车辆使用规定》、《车辆维修保养规定》以及各种小机具安全操作规程等等。通过我们全员的不断努力,我们正在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每天不再为谁没有带安全帽,谁没有按规章操作使用设备等“小”问题而烦恼。我们不断追求进步,在大事上做细,在小事上做好,保证设备的基础管理。二、设备的管理资源配置项目部十分重视设备管理工作,为此设置了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并且对根据设备管理部人员的特长进行了合理有效的资源配备。我们设备管理部总共有7名专职设备管理人员,分别是李玉进、杨国军、柯浩翔、唐斌、吴姗、樊榴丽、吴宪超。学历有3名本科、3名大专、1名中专,全体人员接触、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特别强,整个部门团队能力呈阶梯状分布,便于师徒授课及人力资源的储备。办公设施上我们共配备了4台电脑进行资料的整理储备,在每个架梁基地都拥有独立的办公用品设施,立专门的档案柜存放设备的技术档案资料和运行、检查、保养记录。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方便流动办公。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特长配备专门的工具,方便设备的现场检查与维修保养。为了便于设备的维修保养,我们机械部设置了专门的“小库房”,对一些设备上不经常损坏,体积小、价值高、存储要求高供货周期长的小零件独立进行保管,避免了零部件在存储过程中的耗损。三、设备的现场管理我们管理设备的最终目标是保证设备在施工生产中的正常使用和安全生产,我们对设备的管理分多级管理。我们已经形成设备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流程化。首先在每个工作日开始对设备进行检查,对发现影响设备使用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坚决杜绝设备带病作业。我们按照设备的实际运转状况在每个工作日结束,如实填写设备运转交接班记录。交接班记录如实记录设备在当日的运转状况和设备维修、保养更换零部件清单情况。每个循环周,我们设备管理部会针对设备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现场安排相关责任人员进行整改。每个月末,项目部组织各个部门对设备进行一次大检查,内容涵盖施工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我们部门会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和设备运转评估情况,下达下一个月的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并且针对特殊环节限时进行维修保养。在换季时对设备进行一次针对性的设备维修保养,对设备的维修保养全程跟踪记录,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在每一次设备架设现浇梁前一孔箱梁、过现浇梁、设备调头、箱梁架设坡度变化时都要下达专门的技术交底,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务必保证设备安全、快速的完成相关施工作业。在现场施工环节中,因为设备设计生产与实际使用并不完美,我们十分注意设备的小改小革,从各角度考虑如何进一步提高劳动效率、缩短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强度。我们先后对吊梁扁担进行设计整改最终达到每使用一次扁担节省一个班组一天的劳动时间;增加24米梁铰座在32米梁和24米梁架设过程转换缩短一个班2小时;在架桥机三号柱下改进垫箱设计,每架一孔梁缩短一个班40分钟时间。这一些全部是我们不断改进的结果。这一切源于我们的统筹安排、合理施工,源于我们的责任心。我们通过检查、学习、整改等各种手段不断强化设备管理,提高项目部设备的管理水平,争取管理一流的设备,建设一流的铁路。四、设备的备件管理设备配件的储备管理是900吨提运架设备管理的一个亮点,我们原来设备管理的要求是零部件零储备,但是900吨提运架设备属于特种设备,所有的零部件不易采购,供货周期又长为此我们积极储备易损零部件。我们详细统计了900吨箱梁架设设备所有零部件的组成清单。并且根据各个位置、部件的寿命准备了相应数量的备品备件。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尤其在提梁、运梁、架梁的各关键环节,坚决保证设备的技术状态良好。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基本能满足随坏随换的要求。五、设备的安全管理我们设备管理部作为工区项目部的设备管理部门,我们坚持“不要为谁而忽视安全,不要为谁而忽视成本”的原则,只要我们认为设备的运转状态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或者以牺牲设备成本换取生产进度的情况出现,会在第一时间停止设备的使用,直到设备恢复正常。总之我们就是要保证安全、质量受控。六、存在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尽管我们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是我们仍然清醒的认识到,所有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在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在一定时候会成为制约施工生产的关键因素。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人的能力问题。京沪项目的16台套提运架设备我们都是采购中铁科工、河南江河、华中建机的设备,所有设备的关键信息厂家均无一例外的没有提供给我们。给我们的信息只有设备正常运转时需要的资料,所以一旦设备在质保期出现故障以后我们只能求助于他们才能解决。如运架设备的所有程序全部被加密,而且我们没有任何程序,所以真正在设备程序上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只能一筹莫展。只能寻求中铁科工的人员。设备管理部的人员,年龄普遍偏轻,而且现场经验比较少,只有7个人管理16台设备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很多纰漏,而且往往只能关注最影响设备使用的问题,其它问题只能自动过滤。所以我们要抓紧设备核心技术资料的索要以及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2、备件储备问题。我们的设备全部是定做的。虽然理论上每个系列的图纸是一样的,但是每台设备都有一定的该进,所以造成了每台设备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设备配件、零件无法在别的设备上使用。在储备设备配件的时候由于要考虑到配件的采购周期、需要储备什么样的配件、资金的准备情况、设备的施工情况、设备的储备浪费情况、采购权限、配件折旧耗损和项目施工工期短暂以及最终归属等诸多方面考虑,在储备零部件的时候就造成了部分不经常、不易损坏的配件不采购的现象,而这些不经常、不易损坏的配件往往是采购周期最长或最难采购的配件,不利于设备的长期经营管理。最好建议所有购买周期长、资金占用较大的设备配件的储备由总公司负责,每个分项目使用时只提取一部分存储费即可。3、施工现场干扰问题。施工现场对设备的影响也很突出,这表现在多个方面,有操作人员的素质、施工的紧迫性等等。现场操作工人因为误操作、错误操作等往往会对设备会对设备造成致命影响,从各队设备在我项目的施工损伤不难看出。施工的紧迫性更是对设备的使用寿命造成严重影响,如我们架梁一队的提梁机副钩轴承损坏,如果在轴承损坏时马上更换就不会出现滑轮组的销轴整根报废的情况出现。如果桥梁公司八号梁场及时保养搬运机也不会出现惊动整个指挥部的停工出现。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作业人员的素质,严格对上岗人员的考核。所有在用设备应该按期进行保养,而不是为了赶工期而长时间不进行保养维修。4、设备的文件整理问题。每一次上级公司来检查,最能反映现场施工生产结果的就是文件资料,但是往往每一次我们都在检查中出现问题,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我分析过有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是我们执行的标准和检查标准不一致造成的,从近几次检查中我发现新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和铁道部相关部门、监理单位执行的标准不一致。往往我们需要为一项工作准备多份标准,而我们作为单一的架梁单位往往许多标准不能简单一致的与检查表内容一致。所以我们一定要搜集各级单位的检查资料,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完善资料而不是临时抱佛脚式的突击。设备管理任重而道远,我们时刻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项目领导及全体同事把设备管理的重任交给我们,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把设备管理好。在即将结束的2009年和京沪项目施工,我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同时也是硕果累累。我们成绩的取得与各级领导、同仁的关怀和帮助十分不开的。在此,我们设备管理部向各级领导、同仁表达我们诚挚的谢意。















































献花(0)
+1
(本文系jackenhua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