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企业三大营销误区

 踏歌长行 2012-12-06

价格战是中国企业在营销中最喜欢用的手段之一,中国的电视机行业曾经群雄纷争,却因为价格大战而纷纷失血亏损累累,最终也未达到“攘外先安内”的目的。陆雄文认为价格战是很好的竞争手段之一,但反对持久的价格战。“什么情况下打价格战?就是你我之间已经没有差异化了,产品、服务、价格都一样,怎么办?那我只有价格便宜点,让顾客感到差异化。”有时,是为了对抗竞争者的短期促销,可临时降价或打折,有时在新产品还未推出之际,企业通过降价进行短期促销,抛掉库存。如果要从战略上把竞争对手赶走,以博取行业老大的地位,那要确信自己拥有十分充足的技术和资源的储备,前提是要有充分把握。

  陆雄文指出,中国企业在营销的致命误区之一就是以为中国消费者就是要便宜,所以拼命打价格战,要把别人赶走,其实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结果两败俱伤,最终无法赶走竞争对手。“宜家、Zara这样品牌一开始到中国,价格卖得比国外都贵,因为市场小、供应链长,但是等到本地化采购程度越来越高,也找准了合适的客户群,以其能承受的价格提供产品和服务,使其感觉物所超值,这样市场就打开了,价格也下去了。”他表示,“企业一边打价格战,一边能提供高质量的、有技术含量的、独特的产品,才会有竞争优势。”

  陆雄文认为,中国企业营销上的第二个误区是以广告开路,以为广告声音做得响、声音大,消费者就会被蛊惑。但是,曾经的央视“标王”,如今有一大半都消失了。

  第三个误区则是拼命做名牌。“名牌是有名,就是让大家知道而已,并不一定能赢得顾客的尊重与偏爱,也不是真正的高端品牌,不能成为身份的象征或者带来特殊的享受与体验,不能与优质品牌、高端品牌划等号。“很多企业建品牌不重视内涵,只注表面,找代言人,砸钱做广告,还是做不成。”陆雄文指出,“品牌的内涵在于带给顾客的价值、差异化体验,最终这些都会体现为文化的含义。企业在营销时要揭示这种不同的价值,让顾客产生认同感,最终让品牌成为其身份的替代。”但是当下中国文化还不能被全球认同和尊重,中国的品牌也难以获得全球的认同。他认为雅戈尔衬衫尽管质量好、有设计,目前要做成高端品牌是非常困难的,只能朝着优势品牌的方向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