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替【孙金慧】执笔在山西丁村双龙湖景区旅游推介会上的致辞
2012-12-06 | 阅:  转:  |  分享 
  




在山西丁村·双龙湖景区(省级湿地

公园)旅游推介会上的致辞



临汾市丁村民俗博物馆馆长孙金慧

(二〇一二年九月七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地旅行社的行家们:

大家好!金秋时节,秋高气爽;游人如织,旅业繁忙。在襄汾县委、县政府的主导下,各位文化、旅游界的同仁聚集一堂,在这里同商三晋旅游发展大计,共谋“汾襄”旅游振兴之大业。特别是面向社会各界隆重推介“山西丁村·双龙湖景区(省级湿地公园)”旅游资源之综合优势,实为一次旅游事业振兴和发展的幸事。

此次会议特别把丁村旅游景区作为主要推介和宣传的重头,我作为丁村民俗博物馆馆长深深的为丁村景区感到庆欣。为丁村的振兴兴奋不已。

下面我简要的把丁村古建筑群、丁村民俗、丁村人类自然博物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给各位做一简要推介。

丁村的文化内涵和分量。

①、曾几何时,丁村古建筑群作为中国北方古建的代表,作为晋南古建之典范蜚声中外。如果说平遥是座古城建筑,乔家大院是座古宅院建筑,那么丁村古建就是二者之间相过渡的就是一个古村落建筑群。

②、丁村民俗作为了解华夏汉民族、三晋民风文化的窗口,起到提纯浓缩的点化作用。

③、丁村人类发展遗址,在世界人类进化史的发展链条中承上启下的不可或缺。

④、两个国宝级单位共存一处,在晋南是不多见的。

二、观赏性和知识性高度结合的典范。

①、既有有形的固体建筑,又有文化传承的民俗呈现,既有活生生百姓生活现状,又有人类历史遗迹的再现。

②、可开展传统民风民俗再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的平台。景区有最真切的农家乐基础和平台。可开展建筑、艺术类活动;可开展考古类实地研究开发。

③、是一处集民族性教育、参与性娱乐、科学性研究的复合型旅游景区。可满足多层面人群需要。

三、双引擎,双核驱动,市政府、襄汾县政府的投入支持。发展后劲十足。

四、灵活的管理模式和服务队伍,市场潜力巨大。

①、具有一只优秀的文管工作经验的队伍;和具有趣味性、知识性、灵活性讲解的景区讲解人员。

②、门票的市场价格优势,将最大限度的满足旅行商市场空间的需求。

③、区位优势。晋南地区旅游项链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明珠。旅游线路上的一个重点,交通枢纽上的一个交叉点。

总之,我们将依托各方面的鼎力支持,以极大的热忱、依靠巨大的旅游市场资源,问大家提供一个丰富、饱满,实惠的旅游景区,让大家精神、物质双丰收。

欢迎大家的到来。





首先,我代表临汾市丁村民俗博物馆向出席会议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位与会的旅行社代表和新闻媒体表示热烈的欢迎。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丁村文物旅游资源的有关情况,希望给大家一个初步的印象,以便我们共同谋求更深层次的磋商和良好合作。

丁村位于山西襄汾县城南5公里处,东依崇山,西傍汾水,地处汾河下游地堑的临汾盆地南端,南同蒲铁路东侧,古代汾河的河床堆积之上,海拔403至410米。这里土地肥沃,风景如画,盛产粮棉,枣树茂密,柳荫成行。勤劳、朴实、善良的丁氏族人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人类文明和民俗文化薪火相传,积淀深厚悠远。

丁村虽小,但她却是怀抱着丁村遗址和丁村民宅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蜚声海外的历史文化名村。它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丁村遗址考古发掘名闻于世,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贾兰坡教授和科考队员曾在这里留下辛勤工作的身影。1954年和1976年进行的两次发掘,出土有属早期智人阶段的“丁村人”右顶骨化石1块,牙齿化石3枚,旧石器近万件,哺乳动物化石28种。丁村石器多以角页岩为原料,以石片石器为主。石器类型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和石球等,其中三棱大尖状器为其所特有。该遗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发现的第一处丰富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址,填补了我国人类发展史猿人与新人之间古人类化石的缺环,驳斥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悖论,在人类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丁村人”和“丁村文化”的发现震惊世界,造访丁村的国内外学者文人络绎不绝。于是深藏在这里的丁村古建筑群渐渐地进入人们的视野,逐步地受到人们的重视。1961年和1988年丁村遗址,丁村民宅分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丁村古建筑群与陕西党家村古建筑群合为“山陕古民居”,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3









献花(0)
+1
(本文系骆驼巷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