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笔记

 中小学学习技巧 2012-12-06

    我在心里一次次承受着自责,我的思念成了无法兑现的奢望。尽管所有在心头日积月累的牵挂一直纠缠牵绊着我,回到家乡成了纠葛不清的心病。如果说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童年时候的乐园,家乡就是我的天堂。

    有一种感同身受的爱,爱家乡的一草一木,爱家乡亲人的挚朴。我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在对家乡的思念。夜里每一次的辗转反侧对我而言都是在煎熬。家乡没有先生笔下的百草园,也没有那些妙趣横生的童年往事。对于我这个自由在农村长大的人而言,快乐岂止是用妙趣横生能表达的了的。虽然没有百草园那样的园子可以玩耍,单是我的生活中就有数不清的快乐,所有的一切是我的记忆中最难抹灭的。

   我喜欢先生的文章几乎是顶礼膜拜。先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也是我最敬仰的人。先生的文章笔锋犀利深含蕴意,是每一个有思想有志向的的人必读的。阅读先生的文章激发读者的每一个细胞,可以为之动容为之感

慨。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 ”。百草园是先生的乐园,他的快乐忧虑,还有不成文的传说都发生在园子里。菜畦石井栏皂荚树都是院子里的景物,是先生最熟悉的。这篇文章我在小学课文中学过,再次阅读让我感觉亲切温暖。我只想用简洁朴素的语言来表达,太过于激昂勉强地表达反而会让人觉得有些空洞牵强,表达不出发自内心的感情。

   我就是一个爱幻想的人,文章的内容总是让我浮想联翩。先生童年的游戏我没有做得太多,有一些却历历在目。有时我感觉与先生的经历竟是如此的相似,如此的感同身受。童年时一个雨后的下午意外的捡到了一只麻雀 。大概是没来得及避雨全身的羽毛都淋湿了,无法飞上枝头。它站在泥水里瑟瑟发抖我毫不费力的抓到了它。惊恐的眼神充满了哀伤,没有挣扎没有哀求,默默地等待着厄运的来临。这就是弱肉强食吧!

    麻雀与我稔熟后不再惧怕对它的每一次爱抚,调皮的啄我的手歪着脑袋然后满不在乎的看着我。我完全理解麻雀胆怯的心里在想什么。我未想伤害它的前提下喂它吃饭喝水。动物和人一样渴望一份恬静一份平和,一份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没有争斗没有杀戮。但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休止的争斗杀戮。贪婪肆虐嗜者生存这就是自然界中一个无法更改的生存法则。从那时起我幼小的心灵萌发了对生命的爱护,对生命的理解。

   大概是先生那个时代的孩子没有太多的游戏,简单的游戏无法满足童年的好奇心。他们寻求着自己的快乐天真活泼开朗毫无顾忌,这也是我童年时候的写照,是我人生之中最难忘怀的生活。与他们不同的是我快乐充盈幸福无忧无虑。

    适学年龄进入校园是我人生的另一个起点从这时起人生为我敞开了另一扇大门。“我不知道家人为什么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最为严厉的书塾。也许是把了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童年的鲁迅猜不透人们的心里的想法疑惑不解,同时也舍不得离开给他带来快乐的百草园,百草园也是他精神上的寄托。

    先生童年时代学习的是八股文。八股文语言烦琐枯燥乏味教学也过于迂腐过于老套对学生要求苛刻,学生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按部就班生拉硬套,学生更难以理解老师讲课的内容。贪玩也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乐中获取知识,与学习相结合才会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即便是玩加以正确引导也会让学生从中受益。然而就是因为旧的文化教育体制束缚着人们的思想让孩子们感到厌烦甚至拒绝上学。

   读书笔记已将近完成心里却有一种内疚感,觉得愧对了鲁迅先生的文章,写出来的读书笔记有些潦草又像是在敷衍了事,因而我也无法放下心里这个包袱。一旦放下了,从此就会放任自己继续犯错。“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绝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说。”鲁迅先生的老师以方正质朴博学著称,是他那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做学问不耻下问,而老师不喜欢学生问及学课以外的事情。鲁迅认为不愿说的理由是老师是渊博的宿儒。从侧面抨击教育的腐朽,是那个特定时代的缩影。

    在清朝以前乃至民国初期  使用的仍然是八股文语言繁琐空洞让人很难理解。鲁迅先生历经清朝末年至民国,看到的听到的乃至亲身经历得多让他深有感触,更加激发了鲁迅先生倡导新文化教育体系的决心。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学生的一种幸福,一种快乐。因为学生时代没有思想上的束缚,没有思想上的禁锢。我们自由我们快乐,这是鲁迅先生望尘莫及的,或许鲁迅先生也会感到由衷的欣慰。一直以来鲁迅先生盼望的新教育新文化发展在现代的中国真正得到了实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