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二战战俘到奥运会冠军

 tjhx0526 2012-12-06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德国法西斯控制的赞德博斯特尔集中营里关押着一名代号10491的苏军战俘。苏军开始反攻后,德寇把他和其他战俘一起押上一艘装满炸药准备开到公海引爆的船,幸好游击队及时赶到,才化险为夷。这位死里逃生的10491号战俘就是后来为苏联队夺得第一块男子体操奥运会金牌的维克托·伊凡诺维奇·朱卡林。

1921年11月9日,朱卡林出生于乌克兰南方日丹诺夫的一个山城。跟一般孩子一样,童年时代的十分贪玩、好动。一次,他看体操表演赛,回来后,就跟邻居的几个小伙伴东寻西找弄来了几根上了锈的铁管,在自己的庭院里,架起了一个单杠。从那以后,朱卡林同他的小伙伴就经常在这里翻杠子。这也可以说是他走向冠军的第一步吧,不,说的准确点是象婴儿一样开始了学步。上中学后,他对练习田径、游泳、踢足球等都产生了兴趣,但最喜欢的还是体操。在冶金技术学校学习时,他参加了体操组,后来他转到了基辅体育中专,开始正式训练,四年后,他成了一名体操运动健将。

一个人在事业上所走的道路,犹如大海扬帆:有的人航行在风和日丽、水波不兴的海面上,而另一些人碰到的却是狂风恶浪、急流险滩。朱卡林在通往奥运会冠军的道路上,经历的恰恰就是后者。基辅体育学校的学习快要毕业了,年轻的朱卡林马上就要走入生活了,他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激情和幻想,就在这时,战争爆发了,炮火的声浪,打乱了朱卡林原来的一切设想,想在体坛上一展才华的梦幻破灭了。当祖国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刻,唯一要做的是和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把敌人赶出自己的国土。1941年6月,朱卡林应征入伍,穿上了军装,并当上了一名炮手。

卫国战争初期,希特勒法西斯凭籍多年积蓄的力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许多城镇都相继沦陷了。朱卡林所在的部队来不及撤退,被法西斯匪徒包围,他负伤后被俘了。朱卡林被关在赞德鲍斯特尔集中营。狂妄的法西斯分子,把一切非日尔曼人都视为劣等民族。他们对待战俘更是惨无人道,把每一个战俘都编上号码,朱卡林当时囚衣的号码是10491。集中营的生活是非人的生活,每天都是鞭打、拷问、苦役……朱卡林忍受着、顽强地忍受着。他坚信祖国会胜利,他就是怀着这个胜利的信念活着,忍受着一切非人的折磨。一年、两年……这种地狱般的生活持续了四年。一些战友相继倒下,但朱卡林顽强地活了下来。

战局发生了变化,苏军开始了反攻,集中营已隐约可听到炮声了,难友们庆幸着,但没想到等待他们的是更可怕的厄运。当苏军逼近赞德博斯特尔集中营时,德军仓促地把战俘转移到另一个城市。朱卡林在敌人的押送下艰难地走了三天。吃了败仗的敌人更凶残了,对一些走不动的囚徒,拳打脚踢,甚至随便枪杀。他们不给饭吃,甚至连水也不让喝。第四天,他们把战俘像沙丁鱼似的塞进了一艘装满了炸药的驳船,准备把船开到公海后引爆。在这危急的关头,一支游击队突然出现了,使朱卡林和他的同伴摆脱了死亡,结束了四年的囚徒生活。

虎口逃生的朱卡林回到了故乡。非人的折磨使他消瘦、苍老,“我的亲生母亲已认不出我,直到用手摸着我的头,摸到我童年时从土堆上摔下时留下的伤痕,她才认出了自己的儿子”,朱卡林后来这样回忆道。他还在集中营里时就想过,将来要在体操事业中取得一番成就。回到故乡后不久,他就开始锻炼了。但他太瘦弱了,起初他在集中营里饱受磨难的身体几乎无力攀上双杠,但他咬着牙顽强地训练,他的运动量比任何人都要大。经过超人的努力,体育运动终于使他换回一副健康的身体。后来他到立陶宛体育学院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很快地掌握并恢复了因战争而中断的体操技术。当他年满28岁时,他全苏体操双杠冠军。一年后(即1949年),在这位体操运动员显得年龄有些老化的时候,奇迹般地摘取了全苏体操全能冠军的桂冠。

在取得国内冠军称号之后,朱卡林象他当年参加战斗那样,继续以顽强的意志和勇敢精神,投身于夺取世界冠军和摘取奥运会金牌的艰苦训练中。在前苏联,他首次运用了大运动量训练和议日多次训练的方法。他的周运动量为:两千五百个单个动作,一百套成套动作,强度为每分钟超过三个动作,密度是12%。一堂课平均完成五百多个单个动作(28至30套)。大运动量训练的结果,最终使他成为前苏联体操队的尖子人物。

1952年赫尔辛基第十五届奥运会的体操竞技场上,31岁的朱卡林以独特的风格、高超的技艺,夺得男子团体(574.40分)、个人全能(115.70分)、鞍马(19.50分)、跳马(19.20分)四枚金牌,吊环(19.60分)、双杠(19.55分)两枚银牌,以及单杠第五名,成为这届奥运会获金牌最多的选手,也使前苏联男子体操在奥运会上有了突破。顽强的意志和辛勤的汗水,使朱卡林童年的梦想、牢狱中不灭的理想终于在赫尔辛基奥运会上成了现实。

体操运动员到了31岁的年龄应该算老了,该考虑引退了。但是朱卡林却怀着必胜的信心参加了两年后(1954年)在罗马举行的第十三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不巧的是,赛前他的手指受了伤,肿得老粗,一动就钻心地痛,但这比起集中营的折磨又算得了什么!——意志,在这里又一次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忍着剧痛,集中精力做着每一个动作。一直坚持到底,与前苏联的另一名运动员瓦连京·穆拉托夫(Valentin Muratov,生于1928年7月30日)一道夺得了这届世界锦标赛的男子全能冠军(115.45分),并夺得双杠(19.60分)和男子团体(689.90分)两项冠军,鞍马和吊环两项第三名。

又两年后(1956年),朱卡林和他的同伴们来到了墨尔本。这次第十六届奥运会对朱卡林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在争夺个人全能金牌的比赛中,带伤上场的朱卡林出师不利,第一项单杠比赛连前三名都未能进入。成绩比第一个为日本夺得奥运会体操金牌的小野乔(Takashi Ono,生于1937年7月26日)一下子落后0.35分。大部分观众认为小野乔已胜利在握。而朱卡林蝉联全能金牌已无望了,因为他年岁毕竟大了,比他的主要对手小野乔整整大了10岁。但朱卡林没有动摇自己获胜的信念,他沉着冷静,顽强战斗,把损失一点一滴地补了回来,最后终以0.05分的优势超过了小野乔,再次夺得奥运会男子全能金牌(114.25分),还获得了男子团体(568.25分)和双杠(19.20分)两枚金牌,自由体操银牌(19.10分)和鞍马铜牌(19.10分),以及单杠第四名。事后,小野乔对记者说:“朱卡林这个人是不可战胜的!失败只会促使他进行新的、更猛烈的进攻。”

朱卡林有一句名言:“一个真正的运动员,首要的是要有顽强的精神。”靠着这个信念,他从死神手中赢得了生命,靠着这个信念,他夺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他共四次获全苏体操全能冠军,是三次获得单项冠军,在前苏联体操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为了表彰传奇英雄朱卡林的赫赫战功,1958年,前苏联政府授予37岁的朱卡林功勋运动员的光荣称号,他还荣获过列宁勋章。

两届奥运会,朱卡林共夺得夺得7枚金牌、3枚银牌、1枚铜牌;一届世界锦标赛,也夺得3项冠军。难能可贵的是,这些重大成就都是在30岁以后取得的。朱卡林后来在担任里沃夫体育学院副教授时,就不仅教学生技术,还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在意志方面的品质。他在自己的著作《走向高峰》中,也总结了他在自己的运动生涯中,如何以百折不挠的精神登上冠军宝座的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