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翼明解读《颜氏家训》5

 weijian 2012-12-07

唐翼明解读《颜氏家训》


  唐翼明 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5

  读书要用力,用力要用对:

  “博涉”与“专精”

  读书到底是博览群书好,还是专精一两本经典好?

   这个问题所有的读书人都会碰到,在颜之推那个时代,尤其明显。因为刚刚过去的汉朝是独尊儒术的,只要读通一两本儒家经典就足够用一辈子。当时做学问的信 条是“通一经”,就是要求学者专攻一种经典,把它读通、读熟。这意思本来不错,但是发展到后来,却造成了过分繁琐的弊病,而且把人读呆了,一辈子就读他那 一本书,对世界上的事情都不关心、不懂得。

  颜之推在书里引用当时邺下的俗谚说:“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博士去买驴,契约 写了三张纸,还没有写到一个“驴”字),就是讥笑这种弊病的。这个问题在现在也尤为突出,只是形式变了。“通一经”变成了“应试”,只顾把头埋在教科书 里,应付中考、高考、托福、雅思。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在社会上常常看到的现象:高分低能。年轻人除了能考试,别的什么都做不好。其实,能考高分的人肯定 不是愚笨的人,问题在于,他们往往对教科书以外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得太少,也就导致了这种落差。

  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风气就变了,大家 都认为死钻一经是没有用的,读书以博览群书为贵。颜之推在《博学篇》里讲到这一变化时说:“学之兴废,随世轻重。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 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梁朝皇孙以下,总丱 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学习风气的兴盛与衰微,随着世道的变迁而变化。汉代的贤才俊士们,都靠精通一部经书来弘 扬圣人之道,上则明察天文,下则通晓人事,以此获得卿相之位的人很多。末世的习俗盛行以来,就不再是这样了,读书人都空守章句之学,只知道背诵老师说过的 话,如果靠这些东西来处理谋生治世之事,恐怕没有一样是有用的。所以后来的士大夫子弟都崇尚广泛涉猎各种典籍,而不肯专攻一经。梁朝自皇孙以下,在童年时 就必定先让他们入学读书,观察他们的志向和爱好,到步入仕途的年龄后,就参与文史的事务,几乎没有人能够把学业坚持到底。)

  那么,到底 是“博涉”好还是“专精”好呢?颜之推的意见偏向于“博涉”,他觉得,人生光阴有限,把有限的精力耗费在繁琐的考据上是不值得的。读书还是以“致用”为 贵,只要抓住要领就好,以便腾出精力来建功立业。不过他又说,如果一个人够聪明,精力够旺盛,既建了功业,又把学问做得精深,二者兼美,那当然没有话说。

  在“博涉”与“专精”的问题上,我也同意颜之推的意见。除了专门的学者以外,一般人读书还是要以抓住要领为贵,不要太钻牛角尖。常常看到一些家长要求孩子门门都要考一百分,这其实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浪费孩子的精力,使他们只注意死记硬背,而缺乏创造的兴趣和能力。

  著名的华裔美籍数学家陈省身给母校学生的劝告就是:不要考一百分,考九十几分就可以了,因为如果一定要考一百,就可能要在那几分上花去两倍或者更多的精力,这个“性价比”是不合算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