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以向天歌

 红瓦屋图书馆 2012-12-09
何以向天歌
陈钰鹏
  陈钰鹏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骆宾王《咏鹅》)。作者十分形象地描述了鹅的嬉水姿态,用白毛、绿水、红掌、清波概括出丰富的色彩世界,同时道出了鹅的典型行为之一:弯着脖子朝天叫“嘎嘎”。一个孩子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之强,令人惊叹(据说《咏鹅》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创作的)。从此,“向天歌”渐渐成为鹅的代名词。

  鹅是从野鹅进化来的,早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已开始驯养鹅。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特别喜欢鹅,因为他们爱吃鹅肉、用鹅毛。鹅肉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美味健康食品。100克鹅肉中含有10.5克蛋白质、13毫克钙、25毫克磷以及钾、钠等元素。鹅肉含有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氨基酸,鹅肉的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66%。民间有“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说法。2002年,鹅肉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绿色食品之一。

  “笨鹅”是对鹅的一种很不公正的结论,因此必须还鹅一个公道。如果把鹅比作一个学校的小学生,那么鹅就是很守纪律的学生,行为谨慎而有礼貌;若把鹅比作士兵,它们又是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好战士,有很强的警惕性,善于发现“敌情”。通常鹅出生后20天就可放牧,清早,只要牧鹅人发出口令,分布在饲养场各个地方的鹅便纷纷走出大门,它们会先扇拍几下翅膀,若飞若走地行进六七米,伸长脖子相互问候,然后集合,在头鹅的带领下向放牧地走去。走到一个路口时,头鹅会停步等待牧鹅人发口令。遇到障碍物,鹅群也会站住观察一会,确定没有危险后再前进。

  夜间睡觉时,大部分鹅是卧睡的,有少数在外围的鹅采取站立式,这些鹅中有一部分担任放哨任务,被称为“哨鹅”。一旦有猫狗之类的大动物或陌生人来接近,哨鹅会曲颈发出响亮的“嘎嘎”声———向天歌。其他鹅听到后便到处飞奔,同时也大声嘶叫,这叫“惊群”。

  鹅还有别的优点,它们很有“人情味”,对伴侣忠诚、关心子女和同伴。这些优点是野鹅遗传的,野鹅的家庭观念很重,对家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倘若伴侣或子女病了或受伤了,其他的成员会暂时离群担负照顾工作。最令人感动的是,野鹅夫妻中有一方死了,另一方则终身保持做“寡妇”或“鳏夫”,拒绝和别的异性鹅交配。许多野鹅家庭会联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群体,这样不仅能使家庭得到更好的保护,而且整个群体的鹅都能互相关心和照应。在迁徙途中,万一有一只野鹅被枪击中,就会有几只同伴留下来看护。

  有人把骆宾王《咏鹅》中的“鹅鹅鹅”理解为鹅的叫声,不无道理。也有人开玩笑说,鹅之所以“曲项向天歌”,除了行为上的因素,说不定是在叫屈:“我们要活20年。”鹅的自然寿命最长可达25年,而工业化养鹅将它们的生命期缩至1到2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