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言赴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猜猜他的获奖感言会说什么?

 七洲同心 2012-12-09
12月5日,莫言携夫人、女儿及数名翻译,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前去瑞典领诺贝尔文学奖。发表获奖感言时,第一句话说什么?莫言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现在也不知道,等我找找历届诺贝尔获奖者的演讲稿,看看他们第一句话怎么说的,我就怎么说。”他还强调会用汉语表达感言。与他同行的好友、精典博维董事长陈黎明表示,莫言的演讲内容与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有关,还会提到他居住过的高密和北京两个地方。“这篇演讲应该是非常美的、有代表性的、能够载入史册的文章。所有人都在期待。”
 
  此前有评论家认为,莫言可能会借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获奖演说《我在美丽的日本》。复旦大学中文系梁永安教授曾表示,诺奖得主的获奖演说大致分为“偏重阐述文学基本价值”和“偏重阐述本民族文化”两类。前者如福克纳,后者如川端康成。
 
  12月10日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猜猜莫言获奖感言说些啥?欢迎网友上贴发表自己的观点。
 
  其实从此前莫言为数不多的几次公开演讲中,可以一窥他的演讲风格和演讲内容。

  关键词一:风趣幽默

  从莫言在以往的公开演讲来看,风趣幽默或将成为莫言获奖感言的关键词之一。2009年莫言在在法兰克福“感知中国”论坛上,曾因多次提到德国的“高压锅”,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笑声。

  关键词二:文学的立场

  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 文学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莫言在法兰克福“感知中国”论坛上表示,我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应该超越党派、超越阶级、超越政治、超越国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应该具有普世的价值。

  关键词三:贫富与欲望

  作为经历过困难时期的“50后”,贫穷和饥饿是莫言不可磨灭的童年记忆。这成为他多部作品的灵感来源。获奖后的莫言,可谓名利双收。从贫到富,莫言如何看待这一转变?名利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一问题或许在发言中也将被提及。

  人物简介: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于1956年生于山东省高密县,童年时因经济贫困和政治上受歧视,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12岁读五年级时因“文革”辍学回家,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政治教员、宣传干事。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和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