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阳虚毒瘀论治白细胞减少症

 中医养生馆888 2012-12-09

尊享无限量精美信纸!立即开通黄钻

从阳虚毒瘀论治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为临床常见血液病之一, 是指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 0 ×109 / L 者, 以周身乏力、恶寒、心悸、腰酸、口腔溃疡、易于感染等为其症状特征。白细胞减少症临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者原因不明; 继发性者多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药物等所致, 也可见于各种肿瘤( 包括实体瘤和血液肿瘤) 放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严重感染等。

中医虽无”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名, 但据其乏力、头晕、心悸、易于外感等症状, 当属中医”虚劳” 、”温病” 、”心悸” 等范畴, 治疗上辨证分型种类较多, 治疗用药迥异。根据笔者经验, 白细胞减少症当从阳虚毒瘀论治。

辨证论治

1?? 审证求因, 气血两虚是病本?? 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虽较复杂, 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端: 一为外感邪毒, 一为正气不足。其发病正如#黄帝内经? 所说: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

临床常见之白细胞减少症, 大多具有一系列气虚症状,如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平素畏寒、容易感冒、食欲不振、少气懒言、大便溏薄, 舌淡苔薄白或舌体胖有齿痕, 脉濡弱。此属营卫气血不足而责之于脾。《灵枢·营卫生会篇》曰: “人受气于谷, 谷入于胃, 以传于肺, 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脾为中土, 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之精, 皆来源于水谷, 脾虚则运化失司, 营血不足则脏腑失养, 肌肤不充; 卫气虚则肌腠不固, 外邪易袭。另外, 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大多病久缠绵难愈, 久病及肾, 肾气不足、肾精亏虚而不能化血, 亦致气血虚弱。

总之, 白细胞减少症的病机为劳倦内伤、病后失调或药物戕伤, 伤及正气, 脾肾亏虚, 脾虚则不能输布精微, 肾虚则真气不足, 以致气血精髓生化乏源, 营卫气血衰微, 阴阳失调而发病, 病位在脾肾, 属本虚标实之证[ 1] 。

2?? 辨证施治, 温补脾肾为大法?? 本病治疗较为棘手, 病情易反复, 日久不愈, 气损及阳, 常导致脾肾阳虚, 出现面色无华、头昏耳鸣、腰膝酸软、少气懒言、神疲乏力或畏寒低热、性欲减退。舌质淡暗胖大, 苔白滑, 脉沉细无力或沉迟、两尺脉尤甚。治疗应以温补脾肾作为治疗的重点, 重在恢复其生化之机。如此则后天之本脾气旺盛、先天之本肾气得充, 机体气血充盛, 白细胞减少症自可痊愈。

3?? 攻补兼施, 标本同治?? 脾肾阳虚、气血两亏是导致白细胞减少症的根本病因, 此外临床上大多数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还表现有口唇暗红, 舌有瘀点、瘀斑, 轻度脾大等瘀血夹杂症状。产生瘀血的原因包括: 毒邪侵袭、药毒( 放疗或化疗从中医理论分析, 均属以毒攻毒之法, 毒易伤正) 损伤致脾肾亏损, 从而出现脾不生血, 精不化血, 气不行血, 可致血流凝涩;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一般病程较长, “久病入络、久病多瘀”, 导致气滞血瘀。故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宜补益气血、健脾益肾为主, 辅以化瘀解毒法[ 2- 3] 。

4?? 健脾益肾为主, 化瘀解毒为辅?? 白细胞减少症的病机为脾肾阳虚、毒瘀互结, 治疗当采用健脾益肾、化瘀解毒之法。临床上多选用右归饮合归芪建中汤加减。药用黄芪、地黄、白芍药、当归、炒山药、山萸肉、杜仲、制附子、鹿角胶、白花蛇舌草、穿山甲、鸡血藤、益智仁、川芎、炙甘草。本方以右归饮温补肾阳, 填充精血, 补其先天; 归芪建中汤健运中州,调理后天之本。全方有补气而不留邪, 行瘀而不伤正之功。

病案举例

患者某, 女, 45 岁, 2007 年3 月6 日就诊。自诉2 年来反复出现头晕目眩, 疲乏, 心悸, 劳累后症状明显, 腰酸痛, 微恶寒。当地医院查: 白细胞2.8×109 / L, 红细胞、血小板正常, 其他理化检查( 包括免疫系统检查) 均正常, 骨髓细胞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原发性白细胞减少症” 。曾服用利可君、肌苷、当归补血丸、中药汤剂等药物治疗, 白细胞偶可上升, 但未能升至正常, 疗效不稳定, 并每因工作繁忙而导致白细胞下降。近来白细胞始终维持在3.0×109/ L 以下。刻下症: 面色不华, 口唇色晦暗, 纳呆, 口苦, 心悸, 心烦, 头晕目眩,疲乏, 劳累后症状明显, 腰痛, 恶寒, 舌淡苔薄白, 脉沉细弱无力。中医诊断为”眩晕” , 辨证为脾肾阳虚, 毒瘀互结, 治以温补脾肾, 化瘀解毒。处方: 生黄芪20g, 当归10g, 熟地黄15g,炒白术10g, 白芍药15g, 杜仲15g, 仙灵脾15g, 山萸肉10g, 白花蛇舌草15g, 穿山甲15g, 鸡血藤20g, 川芎10g, 升麻6g, 炙甘草3g。水煎内服, 每日1 剂, 分两次温服。服药3 周后, 白细胞升至4.3×109/ L。效不更方, 原方继服1 个月, 白细胞升至5.1×109/ L。自觉精力倍增, 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虽工作劳累, 但体力恢复较快。随访近6 个月, 一直服用原方, 白细胞维持在4.8 ×109/ L 以上。嘱其将上方做成水丸, 坚持服用,并定期复查血象, 观察白细胞变化。

讨论

白细胞减少症为临床常见血液病, 除血液病、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引起者外, 相当一部分病例找不到致病原因, 即所谓原发性, 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 西医对其均缺乏满意疗效, 一般使用的升白细胞药物, 疗效不佳, 或价格昂贵, 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具有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作用持久、药费低廉等优点。

白细胞减少症临床多表现为一派阳气不足症状, 其病位在脾肾, 中医辨证多为脾肾阳虚、毒瘀互结, 从阳虚毒瘀论治, 采用温补脾肾、化瘀解毒法治疗, 能够取得较满意疗效。在运用温补脾肾、化瘀解毒法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时当注意以下两点: 气属阳主升, 在温阳时注意补气升提法的应用; 温阳的同时必须养阴, 做到阴中求阳, 使阴阳互根互用, 方可生化无穷。

另外,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 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在组方用药时结合一些现代药理研究成果, 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例如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黄芪、鸡血藤、益智仁、山萸肉、川芎均具有升高外周血白细胞的作用, 以放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效果更为明显; 川芎所含阿魏酸钠可刺激造血功能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