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情债 - xqw

 heyingxu 2012-12-09

10多年前还在国内的时候,家里请的保姆从来就没有回到过自己的家过年,每到春节,她都选择和咱们全家一起度过,当咱问她为什么不回家过年的时候,她告知,农村有个风俗,一年里无论婚丧迎娶,还是过周祝寿,都会放在春节进行,丧夫的她如果回去过年,少不了要出很多“份子钱”,为了逃避这些“份子钱”,她选择了在外面过年。就这样,她在外面过了7个新年,直到咱们离开了中国。

这次咱回国,咱看到了,中国的人情债猛如虎,“份子钱”已经严重影响了一部分人的正常生活。

父母退休在家,也被很多人惦记,七大姑八大姨健康庆寿、孙子结婚、儿子娶媳妇、亲家住院出院、孩子上大学、侄孙女过周……林林总总,总而言之一句话,被邀请的人越多越好,主办者既有面子,也得实惠。

当父母向咱唠叨这些人情债的时候,咱很“天真”地说:“你们就不会不理这个茬,不去不就得了吗?”

老妈反驳道:“小子哎,你没在这里生活,你如果不去,以后还如何做人,如何和这些亲朋好友打交道呢?”

咱老妹说的更直白:“老兄,你是生活在真空里面了,我们不是啊,再说了,这些份子钱,有的时候是感情联络剂,收到请柬,人不去没关系,但礼金一定要到位,要不然,以后就别在社会上混了。”

咱理解现在当打的社会人,人情世故是不得已的行为,但对老年人而言,退休工资并不多,还这样打肿脸充胖子,这样的风俗是不是需要改呢?

当咱提出这样想法的时候,家人都表示了无可奈何,并对咱幼稚的想法加以嘲笑。

问周边一些学生,学校里也盛行这样的风气,学生获得奖学金、出国进修名额、同学生日或是婚礼(读博士毕业晚,同学结婚需要贺礼),都需要付上一份“薄礼”,而这份对社会打拼人士而言的薄礼,对学生而言,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很多人需要省吃俭用几个月才能缓过劲来。当咱表示了为什么不可以拒绝的时候,他们均显出无能为力,因为,他们无法判定,自己的未来会因为这次“失礼”,可能导致的麻烦,毕竟现实社会如此,大家都这么干,你不干岂不成了异类?

和一些人探讨“份子钱”的数额时候,咱才知道,自己的思维跟不上趟。一般的学生,付结婚礼钱,可以达到400-1000元,社会人则更多。咱爹妈告知,如果参加一个远亲红白喜事,少则1000元,多则2000元,如果是近亲,不会低于2000元。作为老人,由于辈份比较高,这样的场合,出手还不能太小气,否则,会被人看不起。加上操办红白喜事的家庭,都会登记各家各户的“份子钱”,如果出手太少,会很没面子。

有朋友还用更多的例子为咱“洗脑袋”。底层百姓出“份子”,在于面子和亲朋关系,社会成功人士出“份子”,很多时候是一种“默契”,比如说:XXX的儿子出国留学,办一桌庆贺酒宴,与会的人大多出手大方,这不完全是亲朋好友关系使然,很多时候是“供需关系”所决定的:不是XXX有权力,未来有需要的地方,就是XXX有利用价值,未来可以从他身上获得更多的回报。

经过“洗脑”,咱豁然开朗,一下明白了有些人的丈母娘过生日、小姨子难产住院,为什么那么多一杆子打不着边的“亲朋好友”前去表示祝贺和慰问呢,敢情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礼轻情意重”,被现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彻底推翻啦。

有知心的当打年龄段的朋友在酒后曾经这样告诫咱:现在社会最有本事的人是掌握资源的人,你没有资源,谁还带你玩?就拿你来说,如果在国内,现在肯定混个一官半职,自然有一个“圈子”。你现在出国了,回来探亲,人家看过去的交情,陪你吃个饭、洗个桑拿,那是情分,但你如果请人家办个“大事”,比如解决一个亲戚孩子就业、弄一个出国升职的名额,门都没有!

听了这位哥们的一席“肺腑之言”,咱摸了摸瘪瘪的钱包,带着喝高的脑袋寻思:咱女儿啥时候结婚呢?咱是不是把咱的生日庆寿活动,也放在中国的五星级酒店?

朋友们帮出出主意,假如咱要发请柬,发多少份合适?

要不,您来帮咱登记出席的嘉宾和“份子钱”?


这是在某市一个高档级酒店举办的婚庆宴席,30多桌,懂行情的人告知,大概20万人民币左右,咱表示:花这么多钱办婚礼,值吗?哥们笑话咱:这场婚庆典礼,参加的人都买单了,操办者或许还有结余


来宾们都付上自己的“份子钱”,主人和客人们都很“开心”,看来宾的穿着,不全是有钱人

 

不知道是哪个学生买单,很少见到油水的穷学生就喝成这样离开了小饭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