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

 yzsr273 2012-12-10
以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
——访十八大代表、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
日期:2012-11-12 10:49 作者:李海涛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 250

  “十八大报告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大重点工作之一,我认为意义非凡,影响深远。”在十八大召开期间,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报告提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个论断抓住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要害,也指明了破解“三农”问题的方向。

  在吴天君看来,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里,最突出的还是农村问题。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村内生动力不足,而内生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城乡二元体制结构阻碍了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公共资源向农村配置,二是农村资源要素的市场化程度太低。

  那么如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如何找准工作载体,来构建城乡一体的体制机制?吴天君说,去年河南省委九次党代会确立了中原经济区建设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之路。这条路着眼于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县域城镇的承接承载作用、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基点作用。做强中心城市,是为了解决“谁去带”的问题;发挥县域城镇的承接承载作用,能够解决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问题,谋划产业集聚区承接产业转移;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基点作用,可以解决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问题。

  “两不三新”的发展道路中,需要新型城镇化引领。吴天君认为,发展新型城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途径,也是扩大市场内需的最大载体。新型城镇化能够促进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向农村配置,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最终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就业结构和消费方式。

  吴天君解释道,合理的城镇体系包括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与农村社区;合理的产业布局特点是中心城市发展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县域以下发展劳动密集型和包括农业在内的资源型产业;合理的人口分布表现为70%的人都居住在城市、县城、乡镇,30%农民居住在农村社区;合理的就业结构指80%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包括农业产业工人。以城镇产业聚集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为载体的农民居住环境的城市化、公共服务的城市化、就业结构的城市化,最终将带来消费方式的城市化。

以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
  
  “十八大报告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大重点工作之一,我认为意义非凡,影响深远。”在十八大召开期间,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报告提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个论断抓住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要害,也指明了破解“三农”问题的方向。

  在吴天君看来,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里,最突出的还是农村问题。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村内生动力不足,而内生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城乡二元体制结构阻碍了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公共资源向农村配置,二是农村资源要素的市场化程度太低。

  那么如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如何找准工作载体,来构建城乡一体的体制机制?吴天君说,去年河南省委九次党代会确立了中原经济区建设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之路。这条路着眼于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县域城镇的承接承载作用、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基点作用。做强中心城市,是为了解决“谁去带”的问题;发挥县域城镇的承接承载作用,能够解决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问题,谋划产业集聚区承接产业转移;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基点作用,可以解决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问题。

  “两不三新”的发展道路中,需要新型城镇化引领。吴天君认为,发展新型城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途径,也是扩大市场内需的最大载体。新型城镇化能够促进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向农村配置,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最终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就业结构和消费方式。

  吴天君解释道,合理的城镇体系包括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与农村社区;合理的产业布局特点是中心城市发展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县域以下发展劳动密集型和包括农业在内的资源型产业;合理的人口分布表现为70%的人都居住在城市、县城、乡镇,30%农民居住在农村社区;合理的就业结构指80%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包括农业产业工人。以城镇产业聚集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为载体的农民居住环境的城市化、公共服务的城市化、就业结构的城市化,最终将带来消费方式的城市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