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道秘书 提要 看症口诀第一看,用手拈起眼皮,看他瞳人动。 第二看,嘴角人中血道,红黄尚可,若白紫黑色难医。 第三看,太阴太阳,用手按住内跳动者可医,心中亦跳动,可此比五形中,有一血穴生动可救矣。无生动的看外形,用手抑头一二三四关,看一关活动者,即用通关散吹入鼻内,手指拍动照三关一把即可,用雄鸡一只,连皮破腹入麝香三分,趁滚对脐敷之,须看面色红转赤有救,白转黑即死。形色若不好,用难对大参六分,再用回生丹服之,候之三筒烟,久候内心响,然后以手推之。分为男左女右,女人推之肚膀,男推之丹田,不松手,如此三把,看其气接,再看伤在何处。用生姜一片、葱头擦伤处。用劳宫穴按之其伤即散,然后用药调治。凡伤穴道,七吼不治;大小便长流,肾子脱落不治;腰对节断不治;瞳人两便破不治;咽喉见管不治;落下二心口,撞上心不治;受伤倒地,正心口吐汁不治。用花针插入鼻尖上二三分,取血红有救,出血转白黄红不可治也。如看假死者,咽喉红动心挣起,用吹关散吹之立效,关上一把提起即打,不打足之,情恐伤一命,折寿三年。 四季口诀血走十二时,药有十二方治,四季用药照伤处而治,改时不该药,后用全身丸子。 时血行道左咽喉,名为仙鹅,取血穴伤者,七十二日而死,服此方全愈。 麝香(二分)丁香、川芎、郁金、陈皮、血竭、桔梗、三七、地龙、生地、红花、羌活、乳香、橘红、古钱(醋七次) 以上药各二钱,共为细末,酒调三钱半,服半即愈。 丑时血行道左筋,名为盘元穴,伤重者三七九日而死,服后方愈。 虎骨(二钱)、碎补、白芷、香附、小茴、槟榔、三棱、莪术、泽泻、红花、归尾、乳香、青皮、猪苓、没药 以上各一钱,清水煎服。 寅时血行道右筋,名为肚角穴,伤重者一日一时,轻者周年半载而死,服后方即愈。 续断(二钱)、生地、羌活、乳香、川芎、苏木、泽兰、槟榔、白芷、大茴、赤芍、丹皮、归尾、独活、红花、加桃仁 以上药各一钱,水煎服。 卯时血行道右血腕,名为隙X穴,伤者寒热往来,咳嗽吐血,半年死,服后方愈。 麻黄二钱、京芥、莪术、蒲黄、紫草、桃仁、枳壳、宜茶、三棱、三七、郁金、红花、乳香、桑皮、赤芍、陈皮、木香、川芎、生地(各一钱) 酒煎冲童便服。 辰时血行道左比双燕入穴,伤重者四肢无力,黄皮瘦弱吐血,主五日半而死,服后方全愈。 泽泻(二钱)、红花、桃仁、茯苓、泽兰、陈皮、柴胡、桂枝、续断、羌活、桑皮、甘草(各一钱) 加生姜三片酒煎。以上药各一钱。 此乃凤羽之穴,离腰之边,但伤之如不至死者,可能治,亦宜早治,四 大寒小寒碎补(二钱)、川乌(一钱)、独活(一钱)、乳香(二钱)、羌活(一钱)、无名异(一钱)、赤芍(二钱)、肉苁蓉(一钱)、红花(一钱)、卷柏(一钱)、草乌(一钱)、秦艽(一钱半)、田七(一钱,另包)、土鳖子、(一钱半)、千年健(一钱)、没药(一钱半)、加首乌(一钱) 酒水煎,空心服。 此穴有伤不能知也,自问如起拳棍不能伤此穴眼,系背花年少不防。此症可小可大,七情之伤,亦难治也。 此方十二条,偶有求方者医治,将三十四方发药,无有不对之理。倘伤穴情用药,百发百中,小心看习,自然知长久之命也。 终身结脉法,仍系穴脉之出一二,明白要习,师出身教,习此法倘不知此,虽勇如猛虎无济也。 七香跌打丸乌狗脚爪(四只)、红花(二钱)、木瓜(一钱)、田七(二钱)、沉香(三钱)、金边湖蜞(五条)、枳壳(二钱)、珍珠(一钱)、象皮(一钱)、三棱(一钱)、凤凰根(二钱)、川芎(一钱)、青皮(二钱)、沙参、(二钱)、降香(一钱)、金边土鳖(二钱)、胆星(一钱)、无名异(醋制,二钱)、大王(四钱)、自然铜(醋、制,一钱)、木香(一钱)、檀香(一钱)、桃仁(三钱)、地龙(一钱)、归尾(三钱)、焦蝎子(二只)、牛膝、(一钱)、藿香(一钱)、桂枝(一钱)、莪术(二钱)、虎骨(二钱)、赤芍(一钱)、郁金(一钱)、生地(一钱)、苏木(二钱)、血竭(二钱)、麝香(五分)、乳香(二钱,去油) 共为细末,用蜜为丸,每重二钱五分,晒干只得一钱八分。此七香跌打丸共三十八味,和前二十四穴之情诀,不但日久之症,即能成效。如伤轻者用一丸,伤重者二丸,作一服,必能全愈。 跌打总方川连(一钱)、红花(一钱)、血珀(八分)、羌王(一钱)、田七(一钱)、自然铜(一钱,醋炒)、归尾(三钱)、没药(七分)、血竭(一钱)、郁金(一钱)、人中白(一钱,另包冲服)、生地(二钱)、乳香(六分)、玄胡(一钱)、中王(四分)、沉香(八分)、熊胆(三分)、珍珠(七分)、莪术(二钱)、三棱(一钱)、桂枝(一钱)、大王(一钱半) 酒、水各半煎服,用童便加冲落药更妙。 回生丹(将药吹入鼻内,一时回生,男左女右,即吹即愈) 以上共为细末贮用,倘遇跌倒伤卧地不知人事,用此药遂醒,然后向症发 跌打吊瘀煎水洗方防风(三钱)、当归(三钱)、羌活(三钱)、京芥(三钱)、苦参(五钱)、丹皮(五钱)、鹤虱(五钱)、虎骨(三钱)、川椒(五钱)、蕲艾(五钱)、黄柏(三钱)、羌王(五钱) 共为粗末,分两包煎水洗。
祖传凤阳门药泥布法 药泥疗伤,由来已久,古今伤科医书均有记载。祖传凤阳门药泥布法系凤阳门派先辈在祖国中医学药泥疗法的基础上总结而成的一种疗伤方法,它对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等骨伤疾病均有显著疗效。由于社会的变革及现代医学的发展,药泥布法已濒临失传。为使广大读者认识这一疗法,现作一介绍。 1、药物组成(药粉): 2、药液配制: 3、红色粘土选制: 4、药泥制作: 5、临床体会: 附后: 《南少林时辰疗伤法》
一、概述 时辰疗伤法,民间称为“十二时”。所谓“十二时”,也是民间流传较广的一种古老的按时取穴、按时投药的治疗方法,即“子午流注”之俗称,国外谓之“生物钟”或“生理钟”。自然界中,生物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节律,如季节、昼夜、时辰等变化,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高度时间节律的生长活动特性,即“生物钟”现象。 “生物钟”现象在自然界中非常普遍:青蛙冬眠春起,蝙蝠昼伏夜出,燕子春来秋去,雁群南飞北翔,公鸡丑时呜叫,蛇麻草寅晨开花,牵牛花破晓绽放,夜来香傍晚飘香,梅花盛开于冬日,桂花飘香于秋令,桃花斗艳于春季,荷花争妍于夏月……可谓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人类“生物钟”现象亦是如此,如人体之体温、脉搏、血压、血糖含量、基础代谢率、内分泌激素之分泌、经络电势等,均会发生昼夜性之变化,人对疾病、药物与针灸之敏感性亦均有周期之节律。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医学家就观察到,人体内存在着近似昼夜节律之生理现象,与自然界变化相适应,从而强调了因时制宜之重要性。 我国传统医学“子午流注”是以《内经》“人与天地相应”、内外统一之整体观,以及阴阳相合、“刚柔互配”、五行相生之理论,用天干地支之度变易规律,来推算人体气血在经脉中昼夜循行流注、盛衰开合之时机,而获得最佳疗效之方法。先父戴良鸿老中医,研究此道有年,效验颇显,亦可佐证“子午流注”疗法优越之一斑。 “子午”系指时间而言,以十二地支代表十二时辰,夜半为子时,阴至极而转阳,故子时一刻为阳之始;日中为午时,阳最盛而转阴,故午时一刻为阴之始。“子午”代表阴阳之开始与分界,故有“子午为经,卯酉为纬”之称。所谓“流注”,流是流动,注是灌注,是指人体气血在经脉中如水之流行灌注。此系受自然界中日时变易之影响,从子时到午时,从午时到子时,随时间之推移,而出现周期性之盛衰开合,开时气血盛,合时气血衰。掌握此种气血流注盛衰开合之时机,针灸、投药、按摩即可提高疗效,显然有“因时施治”之意。 伤科学是中医学科之一,在方药疗法上亦是按照八纲辨证施治的。尤其受到经络学说与气功之影响,产生以经络学说为主要理论依据,按气血传注经络之时辰,不同穴位受伤及点穴治伤等独特疗法,经历了长期的实践发展,积累了十分宝贵之经验,形成了颇有影响之“伤科少林学派”,丰富与发展了中国伤科学。 少林派治伤,是以经络气血传输为理论基础,创立了“血头行走穴道”等理论。此类理论之形成,既是中国医学基础理论之派生,亦系长期经验积累之成果。“血头行走穴道”论,最早见于明嘉靖二年异远真人所著之《跌损妙方》,全书以经络学说为立论依据,以穴位不同,按十二大穴血头行走时辰的不同论治,而自立伤科门户。书中所载之《血头行走歌》:“周身之血有一头,日夜行走不停留,遇时遇穴若损伤,一七不治命要休,子时走向心窝穴(鸠尾穴),丑时倾向泉井(膻中穴)求,井口(人中、龈交穴)是寅山根(两眼之间印堂穴之下)卯,辰到天心(神庭穴)已尽头(哑门穴),午时却与中原(命门穴)会,左石蟾宫(肾俞穴)分在末,吕尾(长强穴)属申屈井(神阙穴)酉,丹肾(关元穴)俱为戌时位,六宫(曲骨穴)直待亥时来,不教乱传斯为贵。”歌中涉及的十二个穴道之解剖位置,不少是处于人体的重要脏器部位,这些部位致伤出现之轻重证候已为临床医生所熟知,故在“血头行走穴道”理论的指导下,积累起来的治伤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笔者曾收治一病人王某某,男,成人,被人殴打胸部,嗣即觉腹中有气流自下向上冲,心慌意乱,六神无依,时而狂呼惊叫,语无伦次。家人疑为精神病,在某精神病院治疗,服药7天后,精神仍见萎靡不振。一星期后,忽然双目紧闭,昏迷不醒,一直以输液维持生命,达一个月之久,后转来就诊。只见患者牙关紧,双目闭,颈项强,手足直,两拳紧握,全身坚痉,口臭难闻。据家属代述:其于午时,心窝处受伤,恐因穴道被撞击而闭塞,故来我父骨伤科治疗。现每日2~3次以米汤及葡萄糖作鼻饲,二便失禁。其伤在巨阙穴处,此穴属任脉,系心之募穴,此穴被击中,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轻则昏迷,重则致命。按子午流注理论急给午时药方加味。方药如下: 夜明砂10克,枣仁10克,黄芩6克,自然铜10克,栀子10克,郁金10克,川连6克,菖蒲6克,丹参18克,甘草3克,水煎鼻饲。 服药半小时左右,患者两眼睁开,怒目而视,腰部反张,上下起伏,动作急剧,烦躁不安。后又煎原药令服,神志渐清,不用鼻饲。有效则不更方,原方再服六剂。神志已清,惟四肢僵硬,尚未痊愈,遂用“洗伤一号”薰洗四肢及全身关节,且令其忌鱼肉油腻,惟食清淡之品,同时嘱三餐后服复方丹参片,后以调脾胃、益肝肾、补气血之药以善其后。两个月后痊愈,能参加一般体力劳动。 近年来许多同道潜心治疗,刻苦钻研,屡次证实“子午流注”及“灵龟八法”等中国古代之“时间治疗学”,无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实践上,均显示出强大之生命力。而国外“生物钟”学科之兴起,现代“时间治疗学”之发展,更引起国内外学者对这门古老科学之重视与关注,相信经过不断钻研与探索,必将成为卓有成效之疗法,而为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之明珠。 二、十二时经络 甲子属胆经,乙丑属肝经,丙寅属肺经,丁卯属大肠经,戊辰属胃经,己巳属脾经,庚午属心经,辛未属小肠经,壬申属膀胱经,癸酉属肾经,甲戌属心包络经,乙亥属三焦经。 三、十二时配合时刻日夜共计九十六刻 甲子:一时八刻,属胆经。 乙丑:一时八刻,属肝经。 丙寅:一时八刻,属肺经。 丁卯:一时八刻,属大肠经。 戊辰:一时八刻,属胃经。 己巳:一时八刻,属脾经。 庚午:一时八刻,属心经。 辛未:一时八刻,属小肠经。 壬申:一时八刻,属膀胱经。 癸酉:一时八刻,属肾经。 甲戌:一时八刻,属心包经。 乙亥:一时八刻,属三焦经。 四、十二时血路歌 内八卦十二时血路歌 子午卯酉血归中,寅申巳亥血归左, 辰戌丑未血归右,再分六经行气血。 十二时气血流注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巳脾午心小未中, 申膀酉肾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五、十二时气血起止部位 子时气血注于胆原:出丘墟穴。腧足临泣。 丑时气血注于肝原:出太冲穴。 寅时气血注于肺原:出太渊穴。 卯时气血注于大肠原:出合谷穴。腧在三间。 辰时气血注于胃原:出冲阳穴。腧在陷谷。 巳时气血注于脾原:出太白穴。 午时气血注于心原:出神门穴。 未时气血注于小肠原:出腕骨穴。腧在后溪。 申时气血注于膀胱原:出京骨穴。腧在束骨。 酉时气血注于肾原:出太溪穴。 戌时气血注于心包络原:出大陵穴。 亥时气血注于三焦原:出阳池穴。腧在中渚。 六、十二时血脉所住处 子时血行肚脐。下一日致命,不治难矣。 丑时血行天池。十四日致命,过日不治。 寅时血行额穴。廿日致命,过日不治。 卯时血行大肠。二日致命。 辰时血行肝壑。七步致命。 巳时血行脑海。三年致命。 午时血行中心。不可动之,恐有致命。 未时血行乳膜。一年致命。 申时血行二脉。十四日致命。 酉时血行软骨。二日致命。 戌时血行肠尾。三日致命。 亥时血行肝额。三日致命。 以上十二时穴,戒之慎之,不可轻试。 七、十二时穴位血路流行并血情位处 子时:血位在中心,流行穴道在乳下,三骨中名曰“肺阿”,背左寸半对尖,正十六日,偏四十八日死。 丑时:血位在肾,流行于肝,穴情在脐下左边二寸,名“丹田”,背十九骨左寸半对尖,正三日,偏九日致命。 寅时:血位在肺,流行大肠,穴情在左右乳镜中,名曰“单珠”,背三骨下左寸半对尖,正六日死,偏十八日致命。 卯时:血位在肝,流行于大肠,并左边喘顽,名曰“山肩”,背十六骨左寸半对尖,正对时死,偏三日致命。 辰时:血位在肾,流行于胃穴道,在左钳钫骨科,又名曰“血池”,背十二骨下左寸半尖,正十一日,偏三十三日致命。 巳时:血位在胃,流行于脾穴道,在左肋五骨中,名曰“章门”,背十一骨左寸半对尖,正对时,偏三日致命。 午时:血位在中心,流行于大肠道,在凤眼科,名曰骨”,背五骨右寸半对尖,正未时,偏百日致命。 未时:血位在脾,流行于小肠穴道,在肠脐右边,离腿尖骨2寸,名曰“三焦”,背十六骨右寸半对尖,正十八日,偏五十四日致命。 申时:血位在膀胱,流行穴情在右边,肋下名曰“洲都”,背九骨下右寸半对尖,正三日,偏九日致命。 酉时:血位在肾,流行于腰肋,穴情在右边软骨尾,名曰“冲山”,背十四骨,右寸半对尖,正一年死,偏三年致命。 戌时:血位在心胞络,流行于脐,穴情在腹肚尾,名曰“丹□”,背四骨右寸半对尖,正廿九日,偏八十七日致命。 亥时:血位在肝,流行于肚,穴情在右边乳下三寸,名曰“江边”,背十三骨右寸半骨尖,正卯时,偏次日丑时致命。 八、十二时日夜血路定规 周身三百六十五穴,有大穴三十六,小穴七十二。日夜有十二时,一时分八刻,一刻行一步,每刻聚一穴,行过二刻,本穴血方散尽。四肢手足大穴二步到手,二步到足;小穴六步到手,六步到足。 子时血路胆至尊,肝胆相连气存魂,借问身体穴何处,乳下三骨过中门。 丑时血行在肝经,血游两肋上下行,借问穴位在何处,手到而遇在期门。 寅时血路在肺经,左右手直一般行,点打太阴中府穴,缚龙伏虎手到擒。 卯时血路在中央,大肠营局在长强,廿一骨节尖名现,大便脱气亡魂乡。 辰时血路在胃经,血在肚脐旁边行,左畔旁开四寸处,打伤不治定丧身。 巳时血行在脾经,土生万物仓廪宫,敢问穴位在何处,十一浮肋端章门。 午时血行在心经,血路端正居中庭,请问穴位在何处,便是真正太阳经。 未时血行小肠经,血路沿着脐下行,若然打伤平地腹,大肠之处草无青。 申时血行在膀胱,阴阳自是一理同,跌打损伤精水干,佳期无望永绝空。 酉时血路在肾经,血度向着脐中行,借问穴位在何处,就是在于背后行。 戌时血行于膻中,胞络至尊男妇门,借问身体穴何处,十四骨中寻命门。 亥时血路在三焦,凡人碌碌不知晓,穴位居于两腿上,打中朽木不可雕。 九、十二时血路部位 子时:心头一寸五分。 午时:背心上。 丑时:头颅之内。 未时:各处走散。 寅时:下牙骨当中。 申时:在骑马当中。 卯时:鼻梁上中。 酉时:在阴骨之内。 辰时:天心头顶上。 戌时:在肚脐下三寸。 巳时:后头颅骨内。 亥时:在肚脐眼上。 十、十二时受伤用药方 1 子时伤胆方 (1)郁金6克,牛膝6克,泽兰6克,苏木6克,生地6克,桃仁6克,沉香3克,大黄6克,熟地12克,归全9克,水煎服。 (2)泽兰6克,地鳖虫5克,苏木2克,五加皮3克,斑节3克,地骨皮4.5克,甘草2克,水煎服。 (3)当归12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红花6克,桃仁10克,郁金10克,泽兰10克,苏木10克,木香5克,沉香3克,大黄3克,桔梗6克,荆芥6克,甘草3克,水煎服。 (4)生地9克,牛膝6克,川三七6克,穿山龙6克,一条根15克,当归6克,猴骨6克,五加皮9克,羌活3克,独活3克,锁地风6克,水煎服。 (5)川三七2克,穿山甲3克,丹皮6克,白芥子3克,血竭3克,枳壳6克,酒当归9克,研细末,分3次,冲童便服。 (6)泽兰10克,沉香1克,乳香6克,菖蒲9克,虎舌红9克,牛膝12克,杜仲12克,红花6克(下部伤用9克),头胸伤加枸杞15克,水酒各半煎服。 2 丑时伤肝方 (1)黑香附6克,砂仁3克,枳壳6克,柴胡4.5克,桃仁3克,花粉10克,红花3克,威灵仙6克,生地6克,地鳖虫3克,甘草2克,清水煎服。 (2)威灵仙10克,荆芥5克,大黄3克,贝母10克,桃仁10克,红花5克,枳壳10克,泽兰10克,黄芩12克,栀子6克,三棱6克,酒水煎服。 (3)杜仲9克,骨碎补9克,乳香6克,当归9克,破故纸6克,自然铜12克,续断9克,地鳖虫9克,虎骨6克,水煎服。 (4)川三七2克,威灵仙2克,穿山甲3克,乳香3克,没药3克,丹皮3克,红花3克,桃仁9克,共研末,分3次泡童尿服。 (5)珍珠、琥珀、丁香各1克,红曲2克,共研末,冲黄酒服,二肋中伤加桂花皮60克。 3 寅时伤肺方 (1)款冬6克,紫菀6克,黄芩4.5克,桔梗6克,知母3克,枳壳6克,五加皮6克,陈皮6克,花粉4.5克,廷胡索9克,杏仁6克,甘草3克,清水煎服。 (2)天冬10克,麦冬6克,全归9克,莛萱4克,桃仁6克,枳壳10克,水煎服。 (3)泽兰10克,槟榔6克,红花6克,荷叶4克,五加皮6克,甘草3克,金不换6克,水煎服。 (4)刘寄奴4.5克,白菊3克,川连6克,大黄6克,赤芍3克,乳香6克,石膏9克,知母6克,栀子6克,人中白3克,水煎服。 (5)九层塔9克,骨碎补12克,武川芎6克,黑生地12克,当归尾9克,川三七3克,南红花3克,锦大黄6克,研细末,分作3剂,酒和童便冲服。 (6)归全12克,桔梗6克,木香4.5克,生地12克,郁金6克,红花3克,桃仁9克,甘草3克,水二碗,煎半碗服。 (7)当归15克,槟榔15克,木香9克,生地21克,郁金9克,三七9克,红花6克,桔梗9克,桃仁12克,荆芥12克,阿利藤15克,炖服。 4 卯时伤大肠方 (1)西红花2克,泽兰6克,木通4.5克,木香1.5克,黑丑6克,车前6克,大黄3克,廷胡索6克,续断3克,乳香3克,没药3克,牛膝6克,水煎服。 (2)川芎6克,地鳖虫6克,赤芍6克,羌活6克,独活6克,升麻6克,柴胡6克,防风6克,石膏9克,归尾9克,刘寄奴6克,生地6克,荆芥3克,水煎服。 (3)川三七3克,泽兰叶6克,丹皮9克,枳壳10克,淮牛膝9克,大黄4.5克,血竭2克,归尾9克,厚朴6克,共研细末,分3剂,童尿和酒冲服。 (4)木香6克,麝香3克,白曲9克,红曲9克,白芍9克,茯苓9克,槟榔9克,神曲9克,合研为末,泡酒服。 (5)九层塔10克,归尾10克,莛萱6克,桃仁6克,红花6克,麦芽8克,藿香8克,陈皮6克,虎舌红10克,骨碎补15克,甘草3克,伤大肠加青盐,水煎服。 (6)毛大丁草、卷柏、秋石丹、青矾各9克,雄黄1克(研末),清水泡或用童尿,二肩伤加葱头韭菜根,水煎外洗。 5 辰时伤胃方 (1)茯苓9克,苏木3克,枳壳6克,木香3克,郁金3克,神曲6克,红花1.5克,生地6克,青盐1.5克,水糖3粒,水煎服。 (2)人参2克,穿山甲4.5克,川三七3克,血竭3克,枳壳3克,车前6克,水煎服。 (3)川三七1.5克,红花3克,桑寄生6克,苏木3克,归尾6克,生地9克,血竭4.5克,青皮6克,桃仁3克,金不换6克,水煎服。 (4)川连6克,黑栀子6克,乳香6克,赤芍4.5克,桔梗6克,郁金3克,姜黄6克,黄柏6克,黄芩6克,大黄6克,羚羊角1.5克,犀角0.1克,刘寄奴6克,水煎服。 (5)京三棱6克,蓬莪术6克,川三七3克,归尾9克,油官桂1.5克,吉林参3克,血竭3克,黑炭姜3克,共研细末,分作3剂,童尿和酒冲服。 (6)桂皮9克,川三七6克,锦蛇胆1克,琥珀1.5克,研末,泡酒服。腹脐顶中伤加旱莲草、一支黄花。 6 巳时伤脾方 (1)白芥子4.5克,乌药4.5克,藿香7.5克,红花1.5克,槟榔6克,栀子3克,乳香3克,没药4.5克,炙草2克,香附6克,砂仁6克,水煎服。 (2)归心15克,茯苓2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麦冬6月,胆草6克,枳壳8克,乌药6克,乳香6克,没药6克,生地15克,加红枣3粒,水煎服。 (3)桂枝6克,五加皮6克,续断9克,防风6克,虎骨9克,地鳖虫9克,蔓性千斤拔9克,生地9克,乳香6克,当归9克,羌活6克,独活6克,自然铜15克,川三七6克,水煎服。 (4)人参3克,当归9克,炙草3克,川三七3克,穿山甲6克,血竭3克,枳壳9克,大黄6克,研细末,作3剂,童尿调酒服。 (5)川椒或用麻子头适量,水酒各半炖服。 (6)还魂草、香蒿草、金锁匙、鸡舌黄适量,酒煎服。 (7)乳香9克,红花9克,牛黄1克,川三七6克,牛膝6克,白木耳75克,水煎服。 7 午时伤心方 (1)夜明砂10克,枣仁8克,黄芩12克,自然铜6克,栀子6克,藕节10克,郁金10克,川连8克,甘草3克,石菖蒲10克,丹参15克,水煎服。 (2)还魂草、韭菜头、叶下红、金锁匙、百根草、虎舌红、山香薷各适量,酒煎服。 (3)桔梗9克,三棱9克,莪术9克,血竭6克,郁金9克,延胡索9克,川三七9克,木香6克,赤芍9克,丹皮3克,乳香6克,牙皂6克,人中白3克,泽兰6克,栀子3克,水煎服。 (4)午时正穴在中心,不可乱动,打中即刻死,药用:还魂草、香薷草、金锁匙、圭舌癀各适量,酒煎服。 (5)吉林人参6克,川三七4.5克,广木香(或蒲黄)4.5克,淮牛膝9克,青皮(或丹皮)6克,延胡索6克,江枳壳6克,共研细末,作3剂,童尿泡酒服。 (6)韭菜、泽兰、卷柏、韩信草、红茶、半边莲、生地、香薷各适量。头、心胸骨下损伤加枸杞、麦冬、桔梗各适量,水煎服。 8 未时伤小肠方 (1)木通6克,车前6克,生地6克,川连3克,苏木4.5克,红花2克,枳壳6克,归尾4.5克,莛萱3克,甘草2克,水煎服。 (2)牡荆头、韭菜头、叶下红、一条根、金不换、九层塔、木贼草、泽兰各适量,水煎服。 (3)正洋参6克,当归10克,川三七6克,穿山甲6克,枳实10克,血竭6克,大黄5克,甘草3克,水煎服。 (4)郁金3克,青皮6克,红花3克,桂枝6克,乳香6克,没药6克,生地9克,当归9克,血竭3克,制南星9克,半夏6克,沉香3克,厚朴6克,牙皂3克,栀子6克,川三七6克,自然铜9克,水煎服。 (5)广木香3克,当归9克,丹皮6克,生地12克,川三七4.5克,车前草9克,人参3克,枳壳6克,水煎服。 (6)小青蛙5只,生食;杜仲头9克,芙蓉菊根7.5克,韭菜头9克,九层塔15克,两肋受伤加桂花皮60克,水煎服。 9 申时伤膀胱方 (1)茯苓9克,牛膝4.5克,木香2克,小茴香3克,木通9克,车前9克,茵陈4.5克,寄生3克,归尾6克,白芷3克,黑丑2克,栀子6克,水煎服。 (2)莲子肉、小金英、葫芦头、蔓性千斤拔、金不换、柿核各适量,水煎服。 (3)归尾9克,琥珀3克,牛膝9克,黑牵牛9克,车前草9克,茯苓6克,桃仁4.5克,水煎服。 (4)木通6克,车前草6克,穿山甲9克,川连3克,牙皂3克,川三七6克,牛膝6克,大黄6克,桃仁9克,地龙3条,乳香6克,蔓性千斤拔6克,水煎服。 (5)丹皮6克,云茯苓9克,淮牛膝9克,川三七3克,肉桂1.5克,广木香3克,人参3克,破血丹3克,研细末,分做3剂,童尿泡服。 (6)白肉根、小金英、柿模根、龙吐珠各适量,老酒炒,三碗水煎服。 (7)鸡舌草、一支香、胡颓子根、苞蔷薇根、白木耳、槟榔、竹连、芙蓉菊根各适量,水煎服。 10 酉时伤肾方 (1)麦冬6克,槟榔6克,莛萱6克,苏木6克,红花3克,杜仲10克,牛膝6克,归尾10克,续断10克,甘草3克,水煎服。 (2)桂尖4.5克,生地9克,丹皮6克,茯苓6克,当归4.5克,牛膝6克,泽泻6克,红花1.5克,水煎服。 (3)酒当归4.5克,杜仲6克,炒龟板15克,牛膝6克,西红花2克,丹皮6克,破故纸4.5克,水煎服。 (4)川三七6克,羌活6克,牙皂6克,防己6克,猴骨6克,川山龙15克,一条根9克,归尾9克,肉桂2克,象皮6克,自然铜9克,血竭6克,乳香6克,水煎服。 (5)人参3克,官桂2.5克,砂仁9克,川三七3克,归尾9克,赤芍6克,桃仁9克,蒲黄4.5克,破血丹3克,水煎服。 (6)一点红15克,杉二重皮10克,苦郎树15克,车前草10克,酒水煎服。 11 戌时伤心包络方 (1)川连8克,莛萱6克,苏木10克,红花6克,藕节10克,栀子8克,川芎6克,生地15克,枳壳10克,砂仁6克,槟榔8克,甘草3克,水煎服。 (2)红花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用雄鸡一只,去内脏,药人鸡肚,炖酒服。 (3)瓜蒌12克,川连3克,半夏6克,川三七3克,北柴胡6克,赤芍4.5克,枳壳4.5克,甘草2克,水煎服。 (4)白芷6克,羌活8克,独活6克,升麻6克,防风8克,乳香6克,荆芥10克,生地15克,王不留行6克,水煎服。 (5)人参3克,肉桂3克,川三七1.5克,补骨脂3克,丹皮6克,血竭1.5克,茯苓3克,破血丹3克,共研末,分作3剂,童尿调酒泡服。 (6)红花3克,丁香6克,乳香6克,没药6克,用雄鸡一只,去头足肠杂,药放人鸡肚内,炖酒水服。 12 亥时伤三焦方 (1)肉桂2.5克,附子6克,香附6克,木香3克,丹皮3克,红花3克,茯苓3克,当归3克,共研末,分作3剂,童尿调酒泡服。 (2)铺地锦6克,侧柏叶6克,千里橘6克,红曲6克,瓦上焙干,研末泡酒服。 (3)栀子10克,黄柏6克,葛根10克,苏木10克,生地10克,知母6克,桔梗6克,大黄6克,甘草3克,藕节10克,水煎服。 (4)川三七3克,桂尖4.5克,红花2克,当归4.5克,黑丑1.5克,制乳香、没药各4.5克,共研末,分作3剂,童尿调酒冲服。 (5)潞党参9克,细生地6克,酒当归4.5克,银柴胡4.5克,炒白术6克,川升麻1.5克,知母3克,黑栀子3克,防风4.5克,干藕节9克,水煎服。 (6)当归12克,血竭3克,牛膝9克,苏木1.5克,木香3克,杜仲9克,肉桂1.5克,洋参3克,珠粉2克,琥珀6克,麝香2克,研末,每次3克,开水冲服。 13 十二时草药引 子时:六味草。丑时:万金草,千金红。寅时:青鱼鳞。卯时:满山红。辰时:梅花草,百根草。巳时:白毛将军。午时:万毒虎。未时:一粒珠,蒲公英。申时:卷柏。酉时:两面针。戌时:圣金草。亥时:莲子草。 十一、春夏秋冬四季打伤方 春季在头,夏季在手,秋季在脚,冬季在心包络。 春打伤方:川三七3克,红花3克,血竭3克,桃仁6克,苏木10克,归尾3克,生地3克,香附6克,陈皮3克,薄荷3克,紫苏3克,金不换6克,朱砂3克,槟榔6克,麝香1克,乳香3克,没药3克,甘草3克,百草丹5枚,水煎服。 夏打伤方:白术6克,大黄3克,茯苓6克,黄柏3克,红花3克,血竭3克,桃仁3克,陈皮3克,槟榔3克,沉香3克,淮山3克,川芎3克,补骨脂10克,木通6克,砂仁6克,甘草3克,水煎服。 秋打伤方:白术6克,茯苓6克,槟榔6克,桃仁6克,生地6克,金不换6克,苏木6克,降春香6克,乳香6克,没药6克,百草丹5枚,朱砂3克,甘草6克,郁金6克,麝香1克,水煎服。 冬打伤方:麝香0.6克,沉香6克,木香6克,香附6克,没药6克,乳香6克,红花6克,生地3克,桂枝3克,川芎3克,朱砂3克,桃仁6克,九层塔4克,补骨脂3克,川三七1克,甘草1克,百草丹5枚,水煎服。 春季加荆芥4克,夏季加红花4克,秋季加黑丹4克,冬季加防风6克。 十二、十二时伤药物归经 子、午时伤加车前子、淡竹叶。 丑、未时伤加大黄、生地。 申、寅时伤加茯苓、白术。 酉、卯时伤加桑白皮、杜仲。 戌、辰时伤加防风、荆芥。 巳、亥时伤加木通、栀子。 注:本书中的“寸”系指针灸学上的同身寸。 道家点穴要诀汇总 《道门秘传点穴术医疗经验》
歌
道家点穴要诀 一切筋病一一承筋 内外伤——承山 阑尾炎——阑尾(针灸) 血压——三阴交 中风——悬钟 照海穴——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
四大今穴:三阴交、悬钟、胰俞、隔俞
万金难买的道医秘验 :掌握任何一技一穴皆自成特色。 7、肠胃病在足三里有反应。 20、女人肩膀酸痛特效穴:附分、膏肓。 30、中风失语特效术:病人张口,医生用左手将病人舌头牵出唇外,右手用28号3寸针在距舌尖约1厘米处沿瘫侧舌体肌层,顺舌静脉走行万向,用舌尖向舌根平刺5寸,壬补平泻,当病人有气感或用力拽舌或喊啊宇时出针。语门穴位于舌体腹侧:此亢澡作安全,治疗中风失语痛苦小见效快。胆或胃十二指肠疼痛时茁噎脾部世有麻胀痛,扒、肩脾骨内上荒魁点对肩周炎有特效,、牙痛点在大鱼际外侧代表上齿,内厕代秉下齿,牙痛时可茁相应的区域内寻找阳性物,一般呈浅红色或紫红色的反应点,男取左手,女人取右手,急性牙痛时,用三棱针利出血。 32、风湿点:膝关节内侧间隙处 (内膝眼内侧旁开2寸) 35、凡腹腔部的穴位必须深按才能按到穴位,否则效差。 系统穴位疗法 1、脑瘫: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2、脑血瘤: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3、面瘫:关元、支沟、肝俞、行间加面瘫处五针谬刺法 4、截瘫: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5、瘫风:针阿是穴,严重者加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6、坐骨神经痛,加环跳,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7、少儿近视:关元、支沟、肝俞、行间,加牛车运转法。 8、眼脍下垂: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9、糖尿病: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10、精神分裂症(中医名癫狂):重泄肝俞,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11、儿童好动症:肝俞行间为主 12、中风偏瘫: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13、腰痛:重在补肾,排针法,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14、重肌无力症,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15、亚健康: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16、痿症: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17、类风湿:关元、支沟、肝俞、行间,我阿是穴 18、尿毒症:关元、支沟、肝俞、行间加肾俞 19、心脏病: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20、肺结核:关元、支沟、肝俞、行间加肺俞 21、急慢性支气管炎:关元、支沟、肝俞、行间加肺俞 22、慢性胃炎:关元、支沟、肝俞、行间加脾俞,中脘。 23、胃萎缩:关元、支沟、肝俞、行间加建星,上脘 24、癫痫:关元、支沟、肝俞、行间,重泄肝俞 25、肾病综合症:关元、支沟、肝俞、行间加补肾俞 26、高血压:重泄肝俞,行间,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27、白血病: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28、甲亢,关元、支沟、肝俞、行间加甲亢处 29、甲低,关元、支沟、肝俞、行间加补心脾、肾俞 30、艾滋病: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31、血液病: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32、乳腺癌:关元、支沟、肝俞、行间针乳腺瘤处,排针法可针十针 33、骨肉恶性瘤:关元、支沟、肝俞、行间,肿瘤处用谬刺法 34、各类癌症:谬针法,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35、植物人: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临症取穴法》
预防感冒秘法:在即将打喷嚏或打完后即做
注意:1,治疗者首先修饰自己的手指甲,以免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