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与罪过 读到一篇题为《想要与需要之间》的文章,产生了一些感想。 该文认为,当今世界,人类不懂“需要”和“想要”的区别,没有把握好“想要”与“需要”的分寸,“想要”大大超过了真正的“需要”。结果做出了一些不明智、不理性的行为,导致诸如耕地减少、事故频发、生态恶化、发展难以持续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文章作者以为,只要人类明白了“需要”和“想要”的区别,就会明智地、理性地处理“需要”和“想要”的问题,上述不良的社会现象就不会有了。笔者认为,作者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面,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 人与一切动物一样,需要有食品、衣物、住所等物质资料以维持自己的生存,需要两性交配以繁衍。这类需要称之为生理需求。生理需求是无意识的需求,得不到最低限度的满足,就会导致个体生命的死亡和群体的灭绝。如果仅仅为了生存,满足生理需求的东西确实不必太多。但人不同于一般的动物。人不会满足于有吃、有穿、有住,人还希望能尽量地吃得美味,穿得漂亮,住得舒适,玩得花样翻新。还希望有金银珠宝、位高权重等等。这类需要称为心理需求。心理需求是有意识的需求,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可高可低,因人而异。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不会直接危及生命。文章作者所说的需要,其实是指人的生理需求;所说的“想要”,其实是指人的心理需求。 心理需求是人类所独有的需求,俗称欲望。人的欲望很复杂,简单地说,有食欲、性欲、情欲、物欲、权欲、表现欲等等。人类的食欲和性欲,本质上属于生理需求。但由于它会给人带来快感,人会有意识地追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和性伙伴的生活方式,并衍生出食文化、色情文化之类的精神产品,因而它有着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双重属性。 人的欲望具有多方位、多层次、无限扩张的特点。一个处于饥饿之中的人,可能只有一个欲望:吃;吃饱了的人,只要生理健全,就会有性的需求;解决了温饱和家室的人,就想过物质丰富、情趣多样的生活;丰衣足食的人,还想拥有更多的金钱、权力和地位;情欲、物欲、权欲、表现欲等,也都会层层推进,无限扩张。官员们二奶如云,富豪们纸醉金迷,就是人的欲望难以满足的典型反映。 人的欲望没有止境。但世界上可以供人类享用的资源有限。穷奢极欲、暴殄天物者,就必然挤占他人的资源,侵犯他人的权益,破坏生态环境。因此,节约节俭,成了全人类的美德;浪费挥霍,被普遍视为罪过。人是理性的、道德的生物,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道德高尚、具有博爱情怀的人,会以服务全人类为己任,将个人的欲望控制到合理的程度;道德低下、只贪图享乐的人,就会放纵自己的欲望,甚至将自己的快感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如果所有的人都有人类一体、天下一家情怀,崇尚节俭的美德,远离挥霍的罪过,世界就一定会越来越美好、越和谐。生态恶化、发展难以持续就将不再成为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