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烘托法 【一技】 所谓环境烘托法,就是在文章开头,通过环境描写展现出生动的画面,创造一种艺术境界。其作用是交代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大家在作文开头时,大都喜欢来点环境描写,但写作时必须注意下面两点:一是写景不能游离于中心。二是环境描写不能随意,必须做到“写风写雨笔无虚设”,即环境描写应与文章的主要事件、人物、主题有一定联系。 【一文】 乡村晚色 王涓涓 天色晚了,太阳就要落到山的那一边,只留下半边羞红的笑脸,像喝多酒的红脸醉汉,跌倒在乡村的那边,把水和天映得一半儿通红,一半儿金黄。 晚饭过后,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收拾完家务,都提着小板凳坐到小溪边乘凉。在这幽静的小溪岸边、垂柳之下,看着对面田里稻草青青,呼吸着新鲜空气,他们把一天的疲劳全忘了,有说有笑,轻松愉快。 太阳已经落山,西天上的晚霞还没有逝去,那么红,那么耀眼。路边的花呀、草呀都在徐徐晚风的抚摸下安静地睡了。夜来香却精神十足地梳妆打扮,准备迎接“黄昏音乐会”,她们用绚丽的晚霞做胭脂,涂红娇美的脸蛋;用金色的阳光做长裙,套上柔韧的腰肢;向小河哥哥要一朵浪花,插上自己五彩的秀发……河边的垂柳散下长长的发髻,取下艳美的蝴蝶结,俯下身去,让长发垂进流水中,静静梳洗着。河里的睡莲闭起了眼帘,弯弯的睫毛上还挂着小水珠儿。河里的小鱼和小虾们都回家去了,想必是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召唤他们吃饭吧!它们成群结队地游到水面,张大嘴呼吸着新鲜空气。偶尔也有跃出水面的鱼儿,翻个身又落入水中,溅起一圈圈的波纹,使水中的倒影晃成一片。那映照在波浪上的霞光,又红又亮,随着波纹渐渐地扩大,闪烁着,滚动着,消失了,而那些树枝的倒影就想大虫子一般,一弯一曲地蠕动。过一会儿,终于站定了,仍是很清晰的倒影。 “日落西山鸟归林”,形形色色的鸟儿都急急忙忙地往窝里赶,鸟爸爸要把找到的食物带回家,鸟妈妈要回去做饭,只有一些贪玩的小鸟,还不紧不慢地往家里赶。 夜幕徐徐降临了,红霞已经消退了,深蓝色的天空格外空旷,暮色弥漫,田野微微地散发着温暖的潮气。远方的土窑,近处的田野里的稻苗,都在这似烟雾的潮气中变得模糊了,看不见了。渐渐地,溪边的树木、小溪的水面也看不清楚了,整个村子都笼罩在无边的纱幕里。 天色越来越暗,深蓝的天空上出现了几颗星星,眨巴着眼睛,俯视着乡村傍晚的美丽景色。偶尔听到几声蛙吆虫鸣,应和着井房里打水的辘轳声,更加渲染出乡村傍晚的宁静。 一弯新月已经隐隐约约挂在天空,喧闹了一天的小村终于沉沉入睡了。 【一评】 对于中学生,描写是最难驾驭的表达方式。但本文的作者却知难而上,通篇借景抒情,而且笔触成熟。描写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将景物写的逼真可感。写景有层次,构思合理。抒情含蓄自然,委婉动人,实在难能可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