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泠残月

 聽雨軒sjh 2012-12-10

西泠残月

元陈旅《题扇面》:“一段寒香吹不尽,西泠残月角声中。”

这诗是吊唁名妓苏小小的。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西泠残月”的情调正是这天堂的阴影。

这阴影的象征物,就是苏小墓。苏小墓给明媚的西瑚洒了一天阴雨,似天堂的哭泣。

苏小墓,六朝著名歌妓苏小小的墓。苏小小之所以有名,就因西湖有座苏小墓。

苏小墓可能建于南齐,西泠桥侧。西泠桥,又西陵桥,西林桥。西泠,杭卅孤山西北尽头处,是由孤山入北山的必经之路。西村,西泠别称。宋郭祥正《西村》:“远近皆僧刹,西村八九家。”西村是紧傍仙界的尘世。一过西泠,另个世界。西泠是尘世与仙世衔接处,是仙界与尘世的边缘。它既有灵隐仙气的环绕,又有西瑚香艳的浸染。“于放生池则取其空,于西泠桥则取其澹。”“乌呜松唱,皆有禅意,不必礼大师之塔而心已冷然矣。”(清人《西湖小史》)

大隐士林逋有时耐不住性子,便远远的偷看西泠的韵致。林逋《易从师山亭》:“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西村境界,虽有人家,但却清冷飘逸。它引起即不愿远离繁华,又不愿粘染闹尘的男女的羡慕。他们欣赏西泠寒村的凄艳。清陈维崧《菩萨蛮·春日忆西瑚湖》:“划波曾到西泠去,掠入绿痕难唾处。”

苏小墓就在这环境中,由此更深化了西泠的内涵。到了西泠,在享受西湖绝世美景的同时,不由然便会生出一种人生恨短的酸味。中国历史曾有多次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西湖有苏小墓?原因很简单,西湖没了苏小墓,西湖就没了魂。天堂怎能没有美人?天堂的美人又都那里去了?如此美妙的天堂,我们还能享乐几时?西湖的玄美时空的感叹尽在苏小墓的吊唁中,冥思中。

苏小小,家住钱唐。话本《钱唐佳梦》、《西泠韵迹》皆苏小小故事。但是,她的真实,早在唐代就己无迹象。既使西泠苏小墓,也只是人们怀念她的吊唁处。古有竹坨老人力辨苏小坟在秀卅,以钱塘之墓为装点。

苏小小遗世之物,可能就剩一首古诗,题为《苏小小歌》:

“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最迟到中唐,白居易执政杭卅时,苏小墓已是旅游胜地,许多大诗人都凭吊过。李贺、温庭筠,张祜、罗隐等诗人都有和诗。罗隐《江南行》:“西陵路边月悄悄,油壁车轻苏小小。”李贺《苏小小墓》诗:“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菌,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泠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清姚文燮《昌谷集注》评李贺曰:“兰露啼痕,心伤不偶。风尘牢落,堪此折磨。迄今芳草青松,春风锦水,不足仿佛环妍。若当日空悬宝车,烧残翠烛,而良会维艰。则西陵之冷。

苏小小是古代乐妓幽灵的象征。古代乐妓的魂儿似乎都聚在了苏小墓。人们对乐妓命运的不可名状的情怀都倾注于苏小小。元张光弼诗:“香骨沉埋县治前,西陵魂梦隔风烟。好花好月年年在,潮落潮生最可怜。”

乐妓是中国古代社会最低层的女人,受到从统治者到平民普遍的歧视。乐妓是供人玩乐的下贱女人,似乎成为共识。但是,在中国古代男人的潜意识中,乐妓的意味,又是男人生活历程中的靓点,审美情趣的热点,生命价值的至高点。

如此,乐妓便有两重天地,两种价值。乐妓是困在污泥浊水中的莲花,压在穷山恶水中的宝玉。人们不由然有种凄恻,何以世上最美好的事,却如此之凄凉?

苏小墓正是人们抒发这幽幽情怀的高台。人们对乐妓的恻隐之心,化为对苏小小的脉脉吊唁。

艺术是人的灵魂,终极的生命幻影。人的短短几十年岁月,苦苦追索的,就是艺术。有了艺术,就有天堂。没了艺术,就是地狱。艺术,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起码追求,也是人至高无上的唯一模式。

中国古代的乐妓群体孕函着无尽的艺术色彩,然而却始终拢罩在阴云之中难见天日。

西泠残月苏小墓,无情岁月埋香魂。

李绅《真娘墓》诗序曰:“嘉应县前亦有吴妓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

油壁车是一种人推的华贵小车。车身涂以油饰。又称油壁香车。

白居易《杨柳枝》:“苏卅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小小为众多诗人词客青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