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指标“温暖”A股 后续动力源自改革与重构

 LM0318 2012-12-11

临近年末,多项经济指标继续回升,给正处于反弹进程中的A股再添“暖意”。

  不过11月份CPI重回“2时代”、PPI再现负值,意味着A股运行环境仍存变数。而对于正努力实现自我完善的中国股市而言,实现反转的后续动力或来自于改革和重构。

  经济指标“温暖”A股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11月份系列重要数据。无论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还是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为宏观经济的回暖态势增添了新的证据。

  令人欣慰的数据也“温暖”着仍显寒意的A股。数据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10日A股高开高走,沪深股指分别收报2083.77和8265.79点,涨幅分别为1.07%和0.93%。

  不过,并非所有的指标都利多A股。备受关注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11月份重回“2时代”,显示通胀压力开始“回潮”。而10月份刚刚“转正”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增幅,也在11月再现负值。

  对于仍处低位的A股而言,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或表现为大盘的“阴晴不定”。前期上证综指对2000点重要心理关口的反复试探,正是一种预兆。

  制度改革或提供后续动力

  在许多市场人士看来,除了由各项重要指标提供的经济见底信号,A股走出低迷的后续动力,或更多地来自于制度完善带来的定价体系修正。

  根据媒体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正研究创新新股发行方式,包括在新股发行时配套三年后行权的认沽权证,以此引导拟上市公司理性定价。

  上述消息的披露,使得投资者普遍视正在酝酿的第四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为“重大利好”。这也直接促成了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股市放量反弹。

  回眸自6124点历史高位的回落历程,新股发行价格虚高,以及由此引发的上市后业绩“变脸”估值回落、限售股解禁后减持套现,无疑是A股难以摆脱低迷的重要原因。

  有统计显示,2009年IPO重启以来,首发市盈率最高的100家公司平均水平高达88.13倍。今年以来新股发行市盈率大幅回落,但与沪市约11倍、深市约19倍的平均市盈率仍存在巨大的落差。

  此番上交所探索的改革举措,矛头直指新股发行的“三高”怪相。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认沽权证的实施有利于制约高市盈率发行,同时打击上市公司造假冲动。

  而面对逾800家拟上市公司组成的IPO“堰塞湖”,上交所探索的发行可转债后择机自然转股上市的方案,被认为既可满足公司的融资需求,又可减轻对二级市场的冲击。

  “资源配置始终是股市最重要的功能之一,IPO长期处于‘空窗期’不现实也不合理。如果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能在满足企业直接融资需求的同时,治愈发行市盈率畸高顽疾,无疑将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仇彦英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