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银竹

 chh71 2012-12-11

水银竹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水银竹近图  
水银竹近图

水银竹为禾本科(Gramineae) 、箬竹属(Indocalamus)的植物。产中国香港、广东(阳江)、海南(保亭县吊罗山)等地。水银竹本种与阔叶箬竹相近似,但该种竹秆每节常仅具1同粗的分枝,或通常不具分枝,小枝常具叶5-9枚,每小穗有3-4朵小花。

中文学名:水银竹
拉丁学名:Indocalamus sinicus (Hance) nakai
别称:华箬竹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亚科:竹亚科
族:北美箭竹族
属:箬竹属
亚族:赤竹亚族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中文名:水银竹
  拉丁文名:Indocalamus sinicus (Hance) Nakai
  别名:水银竹(竹类培育)华箬竹(香港竹谱)图版212:1-7
  科:禾本科 GRAMINEAE (POACEAE)
  组: 箬竹组 Sect. Indocalamus [1]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竿高1—3.8米,直径0.5-1.1厘米;节间长3.7—11厘米,圆筒形,鲜时绿色,干时稻草色,无毛,光亮,竿壁厚3—4毫米;竿节平;竿环和箨环同高。
  箨鞘短于或长于节间,革质兼纸质,棕色带紫,有条纹和疏被伏贴白色和无色的疣基刺毛,边缘密生亮灰色纤毛;无箨耳,但有数条鞘口缝毛;箨舌截形,棕红色,高1—1.4毫米,边缘有流苏状缒毛,后者长0.7-0.9毫米,中部竿箨的箨片呈狭三角状锥形,上部箨的则为卵状披针形,直立或外翻,先端长尖。
  小枝具7—14叶;叶鞘棕黄色,革质,无毛,有光泽;叶耳无,鞘口继毛仅数根,黄棕色;叶舌截形,高2—3毫米,红褐色,边缘有棕色长1-1.6厘米的继毛;叶片革质,宽披针形,长14—60厘米,宽2.2—6.8厘米,先端长尖,墓部楔形,通常两面均无毛,次脉8—9对,小横脉稀疏,形成极狭长的长方形且很稀疏。
  圆锥花序的花序轴较长,全长23.5-30厘米或更长,分枝甚开展,其腋间均有瘤枕;小穗柄长2—6厘米;小穗绿色带紫,含3或4朵小花;小穗轴节间无毛;颖2,第一颖长圆状披针形,微尖,长4.5—5毫米,纸质,具3脉;第二颖长5—6.5毫米,先端渐尖,具5脉;外稃纸质,渐尖,长9-10毫米,背部粗糙,具7脉;内稃略等长于外稃,背部具2脊,脊上和顶端均有纤毛。
  鳞被3,不相等,其中2片较大。雄蕊未见;花柱短,柱头2。果实未见。花期5月。

水银竹

水银竹(14张)
[2]

编辑本段产地分布

  产香港、广东(阳江)、海南(保亭县吊罗山)等地。生于河边、山坡、山谷、岭顶密林中。模式标本采自香港[2]

编辑本段药用价值

  叶片宽大可用来裹粽子,使之有特殊清香味。此外,还有药刚价值。据我国医药书籍记载,其味甘性寒,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之效。
  现代药理分析发现,在箬竹叶中除含大量的维生素C、氨基酸、叶绿素和矿物质之外,还含箬叶多糖,它具有杀菌、防腐、抗癌的功效。[2]

编辑本段本科概述

  植物体木本(竹类和某些高大禾草亦可呈木本状)或草本。根的类型极大多数为须根。茎多为直立,但亦有匍匐蔓延乃至如藤状,通常在其基部容易生出分蘖条(sucker或shoot),一般明显地具有节(node)与节间(internode)两部分[茎在本科中常特称为秆(culm);在竹类中称为竿,以示与禾草者相区别;节间中空,常为筒形,或稍扁,髓部贴生于空腔之内壁,但亦有充满空腔而使节间为实心者;节一处之内有有横隔板(diaphragm)存在,故是闭塞的,从外表可看出鞘环(sheathnode)和在鞘上方的秆环(culmnode)两部分,同一节的这两环间的上下距离可称为节内(intrahode),秆芽即生于此处。
  叶为单叶互生,常以1/2叶序交互排列为2行,一般可分3部分:
  ①叶鞘(leafSheadth),。它包裹着主秆和枝条的各节间,通常是开的,以其两边缘重叠覆盖,或两边缘愈合而成为封闭的圆筒,鞘的基部稍可膨大;
  ②叶舌(ligule)位于叶鞘顶端和叶片相连接处的近轴面,通常为低矮的膜质薄片,或由鞘口燧毛来代替,稀为不明显乃至无叶舌,在叶鞘顶端之两边还可各伸出一突出体,即叶耳(auricle),其边缘常生纤毛或燧毛;
  ③叶片(blade),常为窄长的带形,亦有长圆形、卵圆形、卵形或披针形等形状,其基部直接着生在叶鞘顶端,无柄少数禾草及竹类的营养叶则可具叶柄(petiole)],叶片有近轴(上表面)与远轴(下表面)的两个平面,在未开展或干燥时可作席卷状,有1条明显的中脉(midrib)和若干条与之平行的纵长次脉(sècondary veins),小横脉(crossedveitilet)有时亦存在。
  花风媒,只有热带雨林下的某些草本竹类可罕见虫媒传粉;花常无柄,在小穗(rachilla)上交互排列为2行(尤以多花时为然)以形成小穗(spikelet),由它们再组合成为着生在秆端或枝条顶端的各式各样的复合花序,惟有一部分竹类的小穗可直接着生在竿和枝条之节处[此情况可说是无真正的花序而仅有花(floweringbranch)],小穗轴实为一极短缩的花序轴(rachis),在其节处均可生有苞片(boract)和先出叶中(prophyll)各1片,若其最下方数节只生有苞片而无他物,则此等苞片就可称为颖(glume),而陆续在上方的各节除有苞片和位于近轴的先出叶外,还在两者之间具备一些花的内容,此时苞片即改称为外稃(lemma),先出叶相应地称为稃(palea),在习惯上通常将此两稃片(anthoecium)连同所包含的花部各器官统称为小花(floret),以一朵两性小花为例,它计有:
  ①外稃:通常呈绿色,有膜质、草质、薄革质、革质、软骨质等各种质地,先端渐尖、急尖、钝圆、截平、微凹或二裂者,常具平行纵脉,主脉 申出乃至成芒(其他脉亦可如此);
  ②内稃;常较短小,质地亦较薄,先端多呈截平或微凹,背部具2脊,亦有若干平行纵脉,其2脊可伸出成小尖头或短芒;
  ③鳞被(亦称浆片)(lodicule):此为轮生的退化内轮花被片,计2或3片,稀可较多或不存在,形小,膜质透明,下部具脉纹,上缘生小纤毛;
  ④雄蕊:其数为(1)3—6枚,稀可为多数,下位,具纤细的花丝与二室纵裂开(稀可顶端孔裂)的花药,后者常以中部背着花丝顶端,嗣后成熟时能伸出花外而摆动,用以散布花粉;
  ⑤雌蕊1,具无柄(稀或有柄)一子室的子房,花柱2或3(稀1枚或更多),其上端生有羽毛状或帚刷状的柱头,子室内仅含1粒倒生胚珠,它直立在近轴面(即靠近内稃)一侧之基底。果实通常多为颖果(caryopsis),其果皮质薄而与种皮愈合,一般连同包裹它的稃片合称为谷粒(grain),此外亦可有其他类型的果实而具游离或部分游离的果皮;种子通常含有丰富的淀粉质胚乳及一小形胚体,后者位于果实或种子远轴面(即靠近外稃)的基部,在另一侧或其基部从外表即可见到线形或点状的种脐(hilium),通常线形种脐亦称为腹沟(ventral sulcus)。
  模式属:早熟禾属Poa L.本科已知约有700属,近10000种,是单子叶植物中仅次于兰科ORCHIDACEAE的第二大科,但在分布上则较之更为广泛而且个体远为繁茂,亦即它更能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甚至可以说,凡是地球上有种子植物生长的场所皆有其踪迹。
  我国各省区都有其分布,除引种的外来种类不计外,国产200余属,1500种以上,可归隶于7亚科,约45族。[2]

编辑本段本属概述

  灌木状或小灌木状类。地下茎复轴型;竿的节间呈圆筒形。竿箨宿存性;箨鞘较长于或短于节间,有毛或无毛;箨耳存在或缺如;箨舌一般低矮,稀可高至3毫米左右;竿每节仅生1枝,其直径通常与主竿相若,有时竿上部的分枝则每:节可多至2—3枝。
  叶鞘宿存;叶片通常大型,具有多条次脉及小横脉,干后平展或波状曲皱,稀可在背面中脉之两侧皆有…行毛茸。
  花序呈总状或圆锥状,着生于叶枝下方各节的小枝顶端.花序分枝紧密或疏松而展开;小穗含数朵乃至多朵小花,疏松排列于小穗轴上;颖2(3),卵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或呈尾状;外稃几为革质,呈长圆形或披针形,具数条纵脉,稀可还具小横脉,无毛或被微毛,基盘密生绒毛;内稃稍短于外稃,稀可等长,通常先端具二齿或为一凹头,背部具2脊,脊或脊间两秆之上端生有稀疏微毛;鳞被3;雄蕊3,花丝互相分离;子房无毛,花柱2枚(但在鄂西箬竹I.wilsoni中有时为3枚,惟其中1枚纤细而较短小),互相分离或基部稍连合,上部有呈羽毛状之柱头。颖果。笋期常为春夏,稀为秋季。
  后选模式种:水银竹本属约含20种以上,均产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现已知有22种6变种。[2]

编辑本段参考文献

  Indocalamus sinicus (Hance) Nakai in Journ. Arn. Arb. 6: 148. 1925; 香港竹谱65页. 1985; 中国竹谱105页. 1988.——Arundinaria sinica Hance in Ann. Sci. Nat. IV. 18: 235. 1862; Rendle in Journ. Linn. Soc. 36: 436. 1904; E. G. Camus, Bambus. 47. 1913. "smicica"——A. longiramea Munro in Trans. Linn. Soc. 26: 19. 1868.[1]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水银竹(10张)

水银竹(14张)

参考资料
扩展阅读:
  • 1

    Indocalamussinicus(Hance)NakaiinJourn.Arn.Arb.6:148.1925;香港竹谱65页.1985;中国竹潜105页.1988.—ArundinariasinicaHanceinAnn.Sci.Nat.IV.18:235.1862;RendleinJourn.Linn.Soc.36:436.1904;E.G.Camus,Bambus.47.1913.“sinicica”——A.LongirameaMunroinTrans.Linn.Soc.26:19.1868.

开放分类:
自然 生物 植物 禾本科 竹类 单子叶植物纲 植物界 种子植物门 莎草目 被子植物亚门 鸭跖草亚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