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总对老家的一家小卖部怀有感情,每次回老家基本都会去那里买买东西,或者是跟店主寒暄几句,近来生意可好,家里可好,孩子多大了,哦,读初中啦,每次基本上都是这些问题,问的人,也既是我,觉得毫无新意,觉得自己是在自找没趣,答的人,却无半点不耐烦的表情,他会以一种真诚但让你感动的诚意给你冲茶倒水,眼神中虽不免有些迷茫,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在过同一种的时候,迷茫似乎也是应该的。店主是我家一个亲戚,按辈分,是我的叔叔辈,印象中,打我记事起,他便开始经营着这家小卖部,这家小卖部位于我老家的一个偏僻角落,偏僻到周围只有他一家小卖部,于是这家小卖部似乎便成为了这座偏僻村庄的中心,由于去附近的城镇都要经过这家店铺,叔叔每次都会带着一种温和的笑容跟你打招呼,去买菜啊,买完菜的人回来经过这条路时,叔叔还是一如既往的以一种温和的笑容问候说,回来啦。但我隐隐中觉得,叔叔是心有不甘的,因为那些去了大城市的跟他同辈的人都非富即贵,每次过年,在大城市发了财的人都会开着车经过他的店铺,而店铺的门口却只堆放着属于他家的单车和摩托车。 在深圳的同乡人则会定期举行同乡联谊会,联谊会说到底就是一堆同村的有钱人出钱,没啥钱的出力,吃闲饭的如我等尚在读书者则去捧了人场,尽量的把位置坐得座无虚席,好体现我们同村人在异地大城市的力量,联谊会的话事人是由一些在深圳有钱有名望的人组成,联谊会的主持人会模仿着春晚的腔调说一些我们同乡人要齐心协力之类的空话,大会还会出钱请一些会美声唱法的人来场子的中央唱首好日子或者是爱我中华之类的歌曲,自始自终,整场联谊会都在喜庆的背景音乐声中进行着,但多数人人都是奔着能来这里白吃白喝省掉一餐晚饭钱的目的来的。三年饥荒时期,有些村整村人都没了,那都是饿死的,而如今,我的老家整村人没了一半以上,那些人都到了大城市,在每年的12月初聚集在深圳的某个酒楼里吃一顿注定要一哄而散的大闲饭。 不久前,在老家的奶奶申请了村里的老年人社保,一个月几十块钱,而她如今却已经八十多了,每年过年回家,奶奶都会把她在一年多以来辛苦积攒下来的十几块硬币装在一个袋子里交给我,里面多是一些一毛钱的硬币,每次我都叫她留着自己花,但我知道,她还回一直攒着,从这年开始,有一个月几十块钱的社保让她攒着,她肯定会笑得合不拢嘴的,我奶奶她笑起来很好看,很慈祥。 我二伯说,他明年全家都要到深圳来生活,猪也不养了,开着拖拉机帮人载石灰,载垃圾的活也不干了,大表哥二表哥在深圳混得都还不错,二伯是个乐天知命的人,他知道,是时候到大城市好好享受老年的生活了。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a6b62401019plv.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