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鸭茅

 chh71 2012-12-11

鸭茅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鸭茅  
鸭茅

多年生草本,疏丛型。须根系,密布于10~30厘米的土层内,深的可达1米以上。秆直立或基部膝曲,高70~120厘米(栽培的可达150厘米以上)。叶稍无毛,通常闭合达中部以上,上部具脊;叶舌长4~8毫米,顶端撕裂状;叶片长20~30(45)厘米,宽7~10(12)毫米。圆锥花序开展,长5~20(30)厘米;小穗多聚集于分枝的上部,通常含2~5花;颖披针形,先端渐尖,长4~5(6.5)毫米,具1~3脉;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顶端具长约1毫米的短芒。颖果长卵形,黄褐色。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牧草名称:鸭茅
  牧草学名:Dactylis glomerata L.

编辑本段来源与分布

  鸭茅(又名鸡脚草、果园草)的野生种。
  分布于我国新疆、天山山脉的森林边缘地带、四川的峨眉山、二郎山、邛崃山脉、凉山及岷山山系海拔1600~3100米的森林边缘、灌丛及山坡草地;并且散见于大兴安岭东南坡地。栽种鸭茅除驯化当地野生种外多引自丹麦、美国、澳大利亚等国。
  目前,青海、甘肃、陕西、吉林、江苏、湖北、四川及新疆等省(区)均有栽培;鸭茅原产欧洲、北非和亚洲温带,后引入全世界温带地区。

编辑本段牧草形态

  一种疏丛型牧草,寿命5~6年。为牛、马上等饲料。根系特别发达。茎秆直立,高约 40~120厘米。基叶繁多,叶片扁长而柔软,边缘粗糙有刺。圆锥花序,小穗着生在穗轴的一侧,形似鸡脚

鸭茅

鸭茅(6张)
,内、外稃均具纤毛。种子长卵形,黄褐色。喜温暖湿润气候,抗寒力中等,不耐高温和干旱。耐荫性强,多生长于山坡、路旁和林下。喜肥沃粘壤土;耐微酸,不耐碱。春、秋两季均可播种,每亩播种量0.5~1千克。适宜与三叶草、黑麦草等混播。干物质平均含粗蛋白质 13.20%,粗脂肪4.33%,无氮浸出物44.17%,粗纤维29.33%,粗灰分8.97%。再生力强,耐刈割,年可刈用2~3次。可青饲、青贮或调制干草。但干草一般不宜喂羔羊,因易刺伤肠壁。

编辑本段牧草特性

鸭茅

鸭茅(16张)
 鸭茅适宜于湿润而温凉的气候,其抗寒性不如猫尾草(Phleum pratense)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它不仅能分布到上述两种草生长的地方;它还能忍耐较高的温度,因而,它比上述两种草分布到更南的地方,气温10~28℃为最适生长温度;在30℃以上时,发芽率降低,生长缓慢。昼夜温差过大对鸭茅不适,以昼温22℃,夜温12℃最好,鸭茅抗旱力较猫尾草好,但不如原产于低雨量地区的无芒雀麦。在良好的条件下,鸭茅是长寿命多年生草,一般6~8年,多者可达15年,以第二、三年产草量最高。春季萌发早,发育极快,放牧或割草以后,恢复很迅速。早期收割,其再生新枝的65.8%是从残茬长出,34%从分蘖节及茎基部节上的腋芽长出。但在盛夏时,高于上述两种草,其再生草产量占总产量的33~66%。鸭茅适应的土壤范围较广,在肥沃的壤土和粘土上生长最好,但在稍贫瘠干燥的土壤上,也能得到好的收成。它系耐阴低光效植物,提高光照强度,并不能显著提高光合效率,所以,宜与高光效牧草或作物间、混、套作,以充分利用光照,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在果树林下或高秆作物下种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编辑本段饲用价值及利用技术

  鸭茅草质柔软,牛、马、羊、兔等均喜食。幼嫩时尚可用以喂猪。叶量丰富,叶占60%,茎约占40%。鸭茅可作用放牧或制作干草,也可收割青饲或制作青贮料。鸭茅的化学成分随其成熟度而下降。再生草叶多茎少,基本处于营养生长,其成分与第一次由割前的孕穗期相近。其钾、磷、钙、镁的含量也随成熟度而下降,铜含量在整个生长期变化不大。第一次收割的草含钾、铜、铁较多,再生草含磷、钙、镁较多。鸭茅抽穗期的维生素含量很高,尤其胡萝卜素含量,30毫克/千克、维生素E248毫克/千克。微量元素含量也丰富,铁100毫克/千克、锰136毫克/千克、铜7.0毫克/千克、锌21.0毫克/千克。鸭茅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高,鸭茅形成大量的茎生叶和基生叶,适合于放牧、青贮或刈制干草。
  叶量丰富的放牧用草种,冬季保持青绿,在冬季气候温和的地方还能提供部分青料。在连续重牧条件下,不能较好地长久保持生长,但是,如果放牧不充分,形成大的株丛,就会变得粗糙而降低适口性,故适于轮牧。播种当年刈割1次,亩产鲜草1000千克,而第二、三年可刈割2~3次,亩产鲜草3000千克以上。生长在肥沃土壤条件下,亩产鲜草可达5000千克左右。此外,鸭茅较为耐荫,与果树结合,建立果园草地,在我国果品产区是有发展前途的。

编辑本段栽培技术

  
鸭茅

  鸭茅

鸭茅种子较小,千粒重0.97~1.34克,千克粒数72万~125万粒。幼苗期生长较慢,宜精细整地,彻底除草。播种期我国南方各省区春秋皆可,而以秋播为好。春播以3月下旬为宜;秋播不迟于9月下旬,以防霜害,有利越冬。播种量在单播时每亩0.75~1.0千克。与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Loliumi perenne)、狐茅(Festuca alatior)等混播时,在灌溉区每亩用0.55~0.70千克,早作每亩用0.75~0.80千克。单播以条播为好,混播时撒播、条播均可。播种宜浅,稍加覆土即可,也可用堆肥覆盖。幼苗期应加强管理,适当中耕除草,施肥灌溉。鸭茅需肥较多,每次刈割后都宜适当追肥,特别氮肥尤为重要。国外资料报道,每亩施氮肥37.5千克时,其产草量最高,亩产干物质达1200千克;但若超过37.5千克,则植株数量减少,产量下降。鸭茅以抽穗时刈割为宜,此时茎叶柔软,质量较好。收割过迟,纤维增多,品质下降,还会影响再生,据测定初花期与抽穗期收割相比,再生草产量下降15~26%。此外,割茬不能过低,否则将严重影响再生。留种时宜稀播,氮肥不宜施用过多。其种子约在6月中旬成熟,当花梗变黄时即可收获。每亩可收种子15千克左右。

编辑本段常见牧草病害

  禾草霜霉病鸭茅斑驳病毒病

编辑本段常见牧草虫害

  亚洲飞蝗宽须蚁蝗小翅雏蝗狭翅雏蝗西伯利亚蝗草原毛虫类意大利蝗蛴螬、蝼蛄类、金针虫类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大垫尖翅蝗小麦皮蓟马麦穗夜蛾、跳甲类、叶蝉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