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竹属

 chh71 2012-12-11

慈竹属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属中文名:慈竹

慈竹属

慈竹属(5张)
  属拼音名:cizhushu
  属拉丁名:Neosinocalamus
  中国植物志:09(1):131
  模式种: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Rendle) Keng f.

编辑本段本属概述

  
慈竹属

  慈竹属

地下茎合轴型,竿单丛,乔木状,但梢端纤细而作弧形下垂;节间圆筒形,长度中等,表面常生有疣基小刺毛,毛落后则留下凹痕及疣基小点;竿环平坦;箨环较显著,在其上下方(或仅在上方)均环生一圈绒毛环,尤以在竿基部各节最为明显;竿芽单生,扁桃形,贴生于节内。箨鞘革质,顶端弧拱至下凹,或呈“山”字形,背部多少被棕色刺毛;箨耳及鞘口燧毛俱缺;箨舌边缘呈流苏状;箨叶三角形至卵状披针形,易外翻,基部宽约为箨鞘顶端的1/3—1/2。竿每节分多枝,丛生呈半轮状,主枝显著或不明显的较粗壮。末级小枝具数叶至多数;叶鞘无毛或被毛;叶耳及鞘口燧毛均缺;叶舌截形,边缘呈啮蚀状;叶片的小横脉在下表面微突出乃至不清晰。花枝常不具叶,成束而生,质地柔软,弯曲下垂;假小穗1—4枚生于花枝各节,成熟时棕紫色或古铜色;先出叶有时仪具1脊;苞片2或3,上方1片无腋芽亦无次生假小穗;小穗含3—5朵小花,上方小花渐小而不孕,成熟时下穗整体脱落;小穗轴节间甚粗短,不易在诸小花间折断;颖0— 1,存在时形如外稃,具不明显的多脉;内稃远较小和较窄于外稃,背部具2脊,顶端裂为2短齿;鳞被1-4,彼此不同形,长圆状披针形,基部具脉纹,边缘可叉分叉并生纤毛;雄蕊6,有时可较少,花丝互相分离;子房被毛,花柱1,柱头常有长短不一的2—4分枝,均作羽毛状。果实纺锤形,上部生微毛,腹沟宽而浅,果皮薄,与种子易分离,使果实呈囊果状。 [1]

编辑本段地理分布

  本属现知仅有2种及若干栽培型,特产于我国西南各省及广东,尤以四川盆地最为常见。

编辑本段所有物种

  慈竹
  慈竹(原栽培变种)
  大琴丝
  黄毛竹
  金丝慈
  绿竿花慈竹
  孖竹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