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村的宗谱考证与矫正 广西 贺州 董全吉 有关马山的宗谱,历来的疑惑有:董真从何迁徙?董真、董瑛的下一代为何与上一代名字同辈?董瑛三个儿子,排辈与代数有差异?如何解决这问题呢? 一、董瑛三儿子的后裔排辈宗谱矫正 首先,按照厚主坊老村---今称呼为桥背村的排辈,昌字辈为俊庸公21世裔孙。这样,可以基本推断,马山村的宗谱,其中记载的“董员敷---长子:董清---宪明---子贤;董员敷---次子:董秀(字:德配,庠生)”以及“员敏---长子:渊-----生二子:宪钦、宪钺-----”。而员效的是“员效---子仲---禹、舜、昌、盛----儒字辈---”,按照董员效的排辈来分析:“员---子、舒--单名----儒---光---其---世---德、伊---龄、远--正、介---春----启---清、庆----明、泰---昌” 似乎从字面上,董瑛的长子董员效的宗谱排序与记载似乎与董瑛的次子员敷、三子员敏不一样,且次子与三子一样?然而,由于同在一县,常有来往,排辈是答题一致的,假如按照员敷与员敏的,昌字辈变成俊庸公23世裔孙,这就反正不成立。因为。昌字被为俊庸公21世裔孙;此外,在1995年的宗谱中,出现:员敷---子贤;这就否定了上面出现的宪字辈,删除多记载的两代,则每一世代的字数与排辈就基本一致。故矫正为:员敷---子贤;员敏---绍舒、景舒、仰舒、希舒、继舒。 二、俊庸公13世裔孙董世文的宗谱矫正 从下面的图表(列如后)可知,俊庸公11世裔孙:熙鹍、熙鹏,应该同属于光字排辈,可能是“字”而已。同是俊庸公9世裔孙董高的后裔,却出现12裔孙两个董世文;且世文的后裔都出现:德溥。那我们可能断定:两个世文其实就是一个人。那父亲一概一致或是过继?然而,世文的父辈,也出现在董高后裔中,出现两个董其揽,可是另外一个董其揽的儿子没有出现:世文。那就判断是记载的排序错误所致。而根据“董其学----董世文---德溥、德洁,比董其揽---董世文---德溥”要详细。故董其学宗谱记载比较准确;最后则分析是董世文的父亲是一个人还是继嗣问题?一是世文的父辈仅仅是董其揽,一是父辈有三:其宗、其学、其後;那推断是董其学过继到董光英家做继子。名字依然是:董其学,董其揽是后裔错写的。 三、董元综、董真、董瑛的迁徙 董元综是从雉鸡岩迁徙到湖塘村(后人改为护塘村)还是从马山迁徙到湖塘?或者是董真、董瑛从湖塘徙居到雉鸡岩,还是从湖塘直接徙居到马山呢?或者是从厚主坊直接迁徙而来呢?同时,董元综也直接迁徙到湖塘了呢? 这就首先从董显(字:华禄)开始推断:从董显在南京国子监读贡生,将要做官上任前,妣钟氏以及钟氏所生的董鼎崇,依然在厚主坊老村居住,而庶李氏连同李氏所生的董鼎嵩,已经迁居到湖塘,不然就不会有两个大的下马墩在厚主坊,两个小的下马墩在湖塘了。很明显,是董真、董瑛从湖塘迁徙到其他地方。 而根据明崇祯以及乾隆时间的马山村宗谱谱序记载:在雉鸡岩居住,择富邑而居,迁徙马山,则可以明确:董真、董瑛从湖塘徙居到雉鸡岩,再徙居到马山村。 当时,马山村居住罗姓人氏,由于董氏人丁兴旺,罗氏便另择居迁徙。 董真、董瑛下一代原来历次修谱出现与上一代的排辈同样的“元”字辈,经过查阅清朝的宗谱,其实为:员。同音不同字。 2012年12月11日20:27于广西贺州
2012年12月11日20:27于广西贺州 |
|
来自: 荷香月暖 > 《董氏等姓氏宗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