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我的“房史”
2012-12-12 | 阅:  转:  |  分享 
  
我的“房史”

清晨打开大门取牛奶,一股逼人的寒气扑面而来,让人直打激灵。今天的气温是—3℃,一门之隔竟如此悬殊。由此我想到房子对人的重要!难怪如今85%以上的女性因对方无房而不肯结婚。是啊!鸟有鸟巢,狗有狗窝,更何况“万物之灵”的人呢!

上个世纪60年代结婚的我,远在北方工作,婚房是暂时借用的单身宿舍,后来调回南方老家,真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地。更别说房子了。既然组成了家庭,最起码得有个“窝”啊!无奈之下,借住亲戚的一间空置的茅草房,面积也就14平方米吧,墙体是土坯垒的,屋顶盖的是稻草,每年都要添翻。有了孩子后,这方寸之地怎能容下一家四口?只好勒紧裤腰带筹钱盖房。爱人村上的大队干部是我的亲戚,他帮我到附近山上勘察,哪里可以开采石头(当时砖瓦特别紧张,有钱也难买到)。1974年秋天趁农闲时,请了十来个乡亲,到山上开采石头,那个时候和现在完全不同,乡亲帮忙只要供饭,外加一点烟酒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工资。大约一个星期,就把盖两间房的石料开采齐备。接着我爱人的哥哥想法借了十几辆板车(那时连手扶拖拉机都很少见),又请了二十几个有经验的朋友、老乡,花了整整一天终于把山上的石料拉到村里。要知道从这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还是山道把一千多斤的石头拉下来,可真不容易啊!光修正这条小路,岳父就花了整整三天。

厂领导了解我的实际困难,破例帮我请人浇注了六根水泥横条(横梁),又将旧房子拆下的瓦廉价卖给我几千块,光有这些还不够,石灰、八五转也得有一部分,为此我和爱人又费了不少心血,托人购买、租手扶拖拉机运输,借转块……吃尽千辛万苦总算筹备齐全。在此仅举一例,就说这购买石灰,我和爱人托人找关系,几经周折总算买到,但要把几千斤石灰运回10公里外的村里,谈何容易,租用的手扶拖拉机,迟迟不见踪影,眼看天就要黑下来,天空又飘起雪花,大家都知道,石灰是不能碰到水的,急得我们两口子像人热锅上的蚂蚁,情急之下只得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找来芦席、油毡盖好,两人徒步10余公里山路,回到家中已晚上8点,第二天落实运输车辆再去拖回。第二年春天正式动工建房,在那个时候这可是小山村里的大事,几乎全村的“劳动力”都老帮过忙,因为这种用石料垒成的墙体,既费工又费力,人少了是不行的。等到“出水”(也就是房体完工,内部尚未装修)那天,全村老老少少都来“赴宴”庆贺,好不热闹。不管怎么说,两间瓦房“屹立”村头,当时也算“鹤立鸡群”了。我们一家有了第一个“窝”。

八十年代中期,我作为“技术人才”被市里引进到一个新建单位,给我分配了新工房,两室一厅,一厨、一卫。比原来乡下的房子好得多。(我这个人很容易满足),总觉得现在比过去条件好,知足常乐吧。可是,好景不长,尽管我可以安于现状,儿子大了要成家,房子的事情是第一位的。好在儿子都还“争气”,基本上都是自力更生,我只是稍为帮助一点。这是我教子原则——“留给后人的不是万贯家财,而是立身之本。”所起的作用吧!

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原先住的小山村,20年后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家家都是高楼瓦房,我原来的房子,年久失修几近倒塌,排在众多楼群中也实在有失体面。出于村里的集体“面貌”,现领导通知我限期拆建,(因为土地归属是我爱人的),没办法只得再次盖房。好在有利条件是我儿子本身是搞建筑的,自己动手设计,在原地基上盖了三楼三底。时代不同了,条件更不一样。这次盖房采取全部承包,只要花钱,别的就不用费太多心血。经过半年多时间,一幢两层“别墅型”小楼,屹立在楼群之中格外醒目,引来不少羡慕的眼光。但世道变了,过去已成为历史,物质的丰富,再也换不回往日淳朴的民风和诚挚的乡情。























2









献花(0)
+1
(本文系yxlkhxy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