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罗圈腿怎么办,小儿遗尿症的治疗偏方,如何辨别宝宝大便

 阿居书馆 2012-12-13

阿居书馆欢迎你!

【如何辨别宝宝大便,宝宝罗圈腿怎么办,】

如何治疗宝宝尿床的原因小儿遗尿症的治疗偏方

小儿遗尿症
    遗尿俗称“尿床”,是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知的一种疾病。发病多为体弱患儿。轻者数天1次,重者一夜2~3次或更多。一般年龄超过3岁,夜寐时仍有小便自遗者,称为遗尿症。3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生理发育不健全,排便自控能力尚未成熟;或学龄儿童因白天贪玩疲劳过度,睡前多饮等原因,偶尔发生尿床,均不属病态。遗尿症易使儿童遭受精神上的威胁而产生自卑感,进而影响儿童体格及智力发育。
    中医认为遗尿的原因主要由于体质虚弱,肾和膀胱虚寒,不能制约小便所致;或因病后肺脾气虚引起。极少数是因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任其自遗的结果。食疗应以补肾、健脾、益肺为主。临床分型:(1)肾气虚寒型,证见自幼睡中经常遗尿,甚至一夜数次,小便清长,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腰酸腿软,记忆力减退或智力较差,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或沉迟。治宜温补肾阳,固摄小便。(2)肺脾两虚型,睡中遗尿,尿频而量多,尿色清,伴白汗,面色苍白,少气神疲,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气健脾,固摄小便。(3)肝经湿热型,睡中遗尿,尿量不多,气味腥臭,尿色黄,平素心情烦躁,或夜间梦语磨牙,唇舌红,舌苔黄,脉弦细。治宜清热疏肝,固摄小便。

韭菜子面饼治小儿遗尿
    【原料】韭菜子、面粉、糖各适量。
    【制用法】  韭菜子研成细粉,同面粉做成饼,加糖(或盐)调味蒸熟即成。一天分2次食用。
    【功效】  温补肝肾,助阳固精。适用于小儿遗尿。
韭菜根汁治小儿遗尿
  【原料】韭菜根25克。
  【制用法】  将韭菜根洗净后,放人干净纱布绞取汁液,煮开温服。1日2次,连服10天。
    【功效】健脾提神,温中行气,壮阳。适用于小儿遗尿。
荔枝枣泥羹治小儿遗尿
    【原料】荔枝、红枣各20枚,白糖少许。
    【制用法】  将荔枝去皮、核,红枣去核捣成枣泥,加清水适量、白糖少许,入锅中煮熟即成。空腹食用。
    【功效】补脾生血,止遗尿。适宜于消化不良、食少纳呆、贫血出血、夜间尿频等患者经常食用。
玉竹茶治小儿遗尿
  【原料】玉竹50克。
  【制用法】将上药洗净,水煎代茶饮用。
  【功效】  补阴益肾。适用于小儿遗尿。乃因体质虚弱、肾气不固、小便多、故夜晚遗尿。
桑螵蛸蒸猪瘦肉治小儿遗尿
    【原料】桑螵蛸10克,猪瘦肉片150克,姜丝适量。
    【制用法】  将2味同放于大瓷碗中,加入姜丝、精盐和清水200毫升,盖好,上锅蒸至酥烂,下味精,淋麻油。分1一2次趁热食肉喝汤。
    【功效】适用于小儿遗尿。

如何辨别宝宝大便的性状?

宝宝大便的次数和性质常反映胃肠道的功能情况。通过对大便的观察,可初步了解宝宝的消化情况,尤其是大便出现异常时,常常预示着某些疾病的发生,所以更值得家长的注意.

正常宝宝的大便

* 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内排泄黑绿色大便,即胎便,3-4天后逐渐变为黄色便。

*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为稠密均匀的黄色或金黄色稀糊糊软便,有时稍带绿色,有时有小米样的颗粒,是正常现象。每天排便4-5次,甚至7-8次,但宝宝食欲正常,体重按规律增长,则属生理性腹泻,不要任意停喂母乳和乱用药品。

* 添加辅食后,宝宝大便的颜色可随之稍有改变或有少量的菜末。这是宝宝添加食物时的常见现象,不要误认为是消化不良,宝宝渐渐习惯后排便就会恢复正常。

* 人工喂养的宝宝,大便为淡黄或土灰色,较硬较干,一般每天l—2次,可在奶内稍加些糖,大便会变得柔软,次数也会增多。鲜牛羊奶喂养的宝宝,大便中会有奶瓣,这是未消化吸收的脂肪与钙或镁化合成的皂块,如量不多,可不用处理。

大便异常可反映疾病

◆大便呈绿色,表明肠蠕动过快或说明肠道有炎症,要注意调整饮食,定时、定量,避免过量喂食。

◆大便为果酱样,警惕肠套叠的发生。

◆大便为赤豆汤样,可能为出血性小肠炎,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早产儿。

◆大便黑色,可能是胃或肠道上部出血或服用治疗贫血的铁剂药物所致。

◆大便带有鲜红的血丝,可能是大便干燥而致使肛门周围皮肤破裂造成的。

◆大便呈黄褐色稀水样,带有奶瓣,有刺鼻的臭鸡蛋味,为蛋白质消化不良。

◆大便蛋花汤样,常见于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疾病,并多伴有呕吐。

◆大便呈灰白色,同时宝宝有白眼珠,皮肤呈黄色,有可能为胆道梗阻或胆汁黏稠或肝炎。

◆脓血样大便,多见于痢疾,患儿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不愿进食、全身无力、阵发性腹痛等症状。

◆大便次数多,量少,呈绿色或黄绿色,含有胆汁,带有透明丝状黏液,宝宝有饥饿表现,为奶量不足、饥饿所致腹泻。

◆大便淡黄色,呈糊状,外观油润,内含较多的奶瓣和脂肪小滴,且漂在水面上,大便量和排便次数都比较多,可能是脂肪消化不良。


专家忠告:提前留取大便样

如果需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应在家提前留取宝宝的大便样,以便到医院能够及时进行化验,尽早得到诊治。

宝宝由于年龄、饮食、排便习惯等的不同,每天排便次数、性质也不尽相同。

宝宝大小便的异常情况,常常预示某些疾病的发生,所以更值得家长的注意。

宝宝罗圈腿怎么办-婴儿孩子四肢屈正常吗

宝宝四肢屈正常吗?

四肢屈曲不是病

◆四肢屈曲是新生儿的正常姿势,你知道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怎么呆着吗?让他以伸直的姿势呆在子宫里,可能吗?正常新生儿的姿势都是呈英文字母“w”和“M”状,即双上肢屈曲呈“w”状,双下肢屈曲呈“M”状,这是健康新生儿肌胀力正常的表现.

◆随着月龄的增长,宝宝四肢逐渐伸展。6个月以内的宝宝双下肢的胫骨(膝关节以下的长骨)朝外侧弯曲是正常生理现象,6个月到1岁时就会逐渐变直。

◆正常的宝宝不会因自己自愿地反复站立而出现腿弯。8—9个月以后的宝宝都喜欢扶着床或小车的栏杆站立,让他坐下都不愿意。所以,只要宝宝无佝偻病,父母就不必担心宝宝经常这样站着,会长成“罗圈腿”。

不能捆绑宝宝。捆绑宝宝四肢不仅限制了宝宝的自由伸展活动,严重者还可以造成髋关节脱位,而且会因宝宝的活动不足,造成动作不协调、注意力分散、语言发展障碍等,还可能影响日后心理行为健康发展,甚至造成人格偏异。

应当提倡宝宝尽早穿上小衣裤,让四肢处于自然放松的体位,任其自由活动。

出生前由于子宫内的空间限制,胎儿的动作大都是头向胸,双手紧抱于胸前,腿蜷曲、手掌紧握的姿势。出生后头、颈、躯干及四肢会逐渐伸展开来,所以宝宝出生后常有小腿轻度弯曲、双足内翻、两臂轻度外转、双手握拳,或四肢屈曲等状态,这些都是正常的。

如何预防宝宝“罗圈腿”

“罗圈腿”,即“O”形腿,是由于佝偻病所致的骨骼变形,与新生儿四肢屈曲状态毫无关系。造成宝宝“罗圈腿”的原因很多,如软骨营养障碍等,但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为多,早期以多汗、易惊为主要症状,若不及时纠正,会影响骨骼发育。
   
预防佝偻病首先要从胎儿期抓起,母亲在孕末期就要注意营养,多吃蛋类、动物肝脏等含维生素D及蛋白质多的食物,经常晒太阳,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和钙剂。
   
合理喂养对预防佝偻病是十分重要的。宝宝出生后应尽量采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维生素D以及其他营养物质易于吸收。4个月的宝宝开始添加辅食时,不要以谷类食品为主,否则会影响膳食中钙盐的吸收,应逐步添加蛋、肝等含维生素D多的食物。
   
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的宝宝,腿部力量尚不能过度承受身体重量,容易引起腿的变形,因此家长不要人为地过早、过久地让宝宝站立和学步,少用学步车。不要过早穿较硬的皮鞋,因为宝宝腿部力量较弱,学行走时穿硬质的鞋,会影响下肢正常发育。

文章来自: 家有妙招(www.jiayoumiaozhao.com)

阿居书馆欢迎你!

点击进入阿居书馆首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