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唠叨的研究

 聽雨軒sjh 2012-12-13

对唠叨的研究

唠叨是一种个体生活状态:个体从口中发出声音,重复着某一种内容,一而再,再而三,在旁的人听得耳朵都起了老茧。有人戏称嘮叨就像老和尚念经,啰啰嗦嗦,唸個不停,也不知所云,就是没个完。人老了,常会犯这毛病,看见家人有不当之处,就每每不停地叮咛,弄得家人不断重复地听着老人的那几句话,耳朵里老茧都生出来了。有的老人倒不是对家人的叮咛,而是对自己往事中的某一件,反反复复地对自己的家人或自己身边的人重复地叙述,自己的家人或是自己身边的人听厌了,也是唠叨。

 

唠叨在家庭、群体、社会生活中,都是人们所不欢迎的,因此人们都应该提放这一点在自己身上出现。唠叨还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症早期的现象,因此对于唠叨,绝不能掉以轻心。在个体自律的健全人格中,个体应该把防止唠叨列入个体自律的范围。自律是人格中的一个元,自律作为个体行为的一种操持状态,它所表现的行为特征是:个体经常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规范,时刻注意使自己十全十美地满足所处空间的要求,个体善于自控,对个体行为经常能够明确行为活动界域,清晰地认定行为趋向,严格要求自身,增强规范意识。

在培养自身具备自律的人格过程中,“日三省其身”是效果很好的方法。若要防止自己犯唠叨的毛病,就可以将这一内容纳入自己省身的内容,每天对自己可能出现的唠叨行为进行三次检测。只要出现了对某一内容的反复发言,就该向自己敲响警钟,紧急刹车,不可再次重复。

 

几乎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家中老人对自己百般叮咛,千般嘱咐,你听了吗?你感到厌烦吗?可以这样说,有时你甚至萌生了极大的反感,讨厌到了极点,恨不得把所有的叮咛内容都扔向唠叨者。既然如此,怎么能让自己摆到那样的位置,做出那样不受欢迎的唠叨。

 

真要关怀备至,可是需要使出点花招的。将叮咛内容或是嘱咐内容的语言化成多种表达形式,可以这样来表述这种变化:叮咛内容或是嘱咐内容的文学形态多样化,语言表达艺术化,表达状态无声化。

文学形态有内在和外在两种不同的形态,外在形态的不同反映在结构、篇幅、韵律、组合与文体上,而文体则有四种别称:种类(kind)、类型(type)、样式(form)和体裁(genre)。内在形态的不同反映在态度、情调、目的、思想上。将叮咛内容或是嘱咐内容的文学形态多样化以后,唠叨早就不见踪影了。

 

语言艺术使语言美化、悦纳化、柔渗化,叮咛内容或是嘱咐内容经过语言艺术化之后,将变得美艳绝伦,让人拜倒在石榴裙下;也将让人满心欢喜,高兴纳入。

 

叮咛内容或是嘱咐内容的表达状态无声化之后,决不再会使听者耳朵起老茧,相反,接受者会在莫名其妙中坠入你的良苦用心的引导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