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24生态系统
2012-12-14 | 阅:  转:  |  分享 
  


学科:生物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 ?

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

(2)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思考,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通过资料分析,正确理解区分生物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快乐点击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所以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本节的重点。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如何调节,需要利用实例去进行分析和用理论探究来学习,所以是重点也是难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还包括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和水等。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

森林中的树桩、枯枝落叶是被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分解的。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图1.2-4)



图1.2-4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有生物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和水,等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例如草→兔→狐,就是一条食物链。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见图1.2-5)



图1.2-5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生长得十分繁茂,由于有了充足的食物,兔的数量急剧增加。兔的数量不会无限制地增加。

在草场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基本维持原状。但是,如果放养的牲畜太多了,草场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

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

热点考点聚焦

命题方向

本节的热点考点内容:①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②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组成;③能举例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④能利用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整个的生物圈可以看做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张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来说极为重要,关系也极为密切,中考命题就抓住这一点,考查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实际相联系的有关问题。

【例1】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A.吸收光能制造有机物 B.分解动、植物尸体,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

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D.为生产者提供能量

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它们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残枝败叶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释放出能量,分解者从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答案:B

金钥匙: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例2】分析下面的资料,下图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A微小的水生植物→B剑水蚤→C蜻蜓的幼虫→D小鱼→E大鱼。图中的圆点表示的是排入水体中的某些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圆点的多少表示有毒物质量的多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食物链,但涉及到食物链中有毒物质的积累,通过本题能用解释此类问题,特别是随食物链级别增高,体内富集的有毒物质越多。

答案:(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人会中毒,严重的会因中毒而死亡。

(2)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能降解,也无法排出,生物食后在体内就累积,所以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积累越多。

金钥匙:生物富集总是在食物链中进行。

【例3】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是()

A.相互利用的关系 B.吃与被吃的关系

C.相互竞争的关系 D.互惠互利的关系

分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都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消费者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为食才能生存。因此,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答案:B

金钥匙:此题考查了食物链的概念。

?

典型列题剖析

【例1】如图1.2-7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蚱蜢大量减少,蚯蚓数目将发生什么变化?()

A.增加 B.减少 C.基本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图1.2-7

剖析:本题考查食物网中各种食物链之间的关系。在该食物网中,由于蚱蜢大量减少,必然导致晰蜴和蛇的食源短缺,从而影响其数量使之减少。鹰作为该食物网中的最高级消费者,由于失去了原先占有的一个营养来源,于是鹰将增加对兔和相思鸟的捕食,这样导致蚯蚓的天敌——相思鸟数目减少,进而使蚯蚓的数目增加。

答案:A

金钥匙:在解决食物网中各生物之间的变化问题时,一定要抓住主要联系,且勿钻牛角尖。

【例2】既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又是自养型生物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空气、水等

剖析: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阳光,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所以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另一部分为消费者提供食物来源,生产者可以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平衡,所以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答案:A

金钥匙:本题既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又考查了营养类型。

【例3】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中,要使其中的动物能够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A.氧气 B.水 C.有机物 D.太阳能

剖析:太阳能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生存、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D

金钥匙:本题要明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太阳。

?

易错例题详解

【例】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黄河中的鲤鱼 B.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

C.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 D.泰山林区

错解:B

纠正:有的同学会误选为B,认为A、C两项不正确,它们仅指一种生物,而B项中指的是所有生物。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上述四个选项中,都是指的一定地域,但A、B、C三项中只包括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只有D项两者皆有。

正解:D

说明:此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

创新例题点拨

【例】在欧美国家时兴一种水晶球样的生态球作为家庭摆设。该球密封,内装有水、二或三条小鱼(或虾),底部有珊瑚、沙子,并生长着一些水藻。妙在小鱼、水藻是活的。请回答:

(1)这个生态球应放在 的地方。

(2)此球内的能量流动情况是 。

(3)小鱼和水藻能生存的原因是 。

(4)此球能较长时间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 。

点拨:生态球必须放在有阳光的地方,因为阳光为维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提供动力。此球内能量流动情况是阳光→水藻→小鱼(或虾)。小鱼和小藻能生存的原因是水藻通过光合作用为小鱼提供氧和养料,小鱼通过呼吸作用为水藻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排泄物被分解者分解成简单小分子物质再被水藻利用。此球能较长时间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是小鱼、水藻及分解者等生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具有稳定的能量来源。

答案:(1)有阳光(2)阳光→水藻→小鱼(或虾)(3)(4)见点拨内容

金钥匙:通过本题,学会分析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及问题。

?

学用方法指导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时会与生态因素混淆,学习时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图表对比学习,找到它们的内在联系,区别记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主要是以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另外,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可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要学会用已有知识分析某些生物现象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学习效果评估

一、选择题

1.下列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不属于分解者的是()

A.蚯蚓 B.病毒 C.蜣螂 D.真菌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该包括()

A.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和消费者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D.非生物部分、生产者和消费者

3.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A.水藻 B.浮游动物 C.鱼、虾 D.底泥微生物

4.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生物圈

5.食物链、食物网表示了生物之间的()

A.矛盾关系 B.对立关系

C.营养关系 D.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6.有一种生态球内含绿藻、小鱼若干条、泥沙等,在这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中,要使小鱼能活更长的时间,必须提供足够的()

A.氧气 B.水

C.足够的有机物 D.太阳能

7.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中,下列各种成分不是必须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8.“青山绿水”与“穷山恶水”两个词的深刻含义说明在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山 B.水 C.土 D.森林

二、综合分析题

9.分析图1.2-8图片中展示的生物现象。这些现象在森林中是常见的。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1.2-8

(1)图A中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图B中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

?

?

10.图1.2-9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2-9

(1)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部分和者。

(2)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肉动物。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本图中有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形成。

(4)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5)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

(6)在该生态系统中,与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与鼠有间接关系的生物是。

11.我国南方地区建立了“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食全面丰收。图1.2-10是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2-10

(1)该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来自。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3)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种类外,还必须有等生物作为。

?



?



1.B2.C3.A4.D5.C6.D7.B8.D

9.(1)树→昆虫幼虫→啄木鸟,其中树是生产者,昆虫幼虫和啄木鸟是消费者。

(2)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被分解者分解掉。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真菌是分解者。

10.(1)非生物分解(2)多多(3)吃与被吃食物链5食物网

(4)草→鼠→蛇→鹰 (5)增加(6)蛇、狐、鹰、草兔

11.(1)阳光(2)稻、桑(3)细菌、真菌分解者

?

献花(0)
+1
(本文系春天的大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