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相框:看老照片,读旧上海滩城事(七)

 糊里糊塗 2012-12-14
【题记】作为一个80后土生土长在上海的文艺青年来说,对于历史我总是充满着尊敬与惶恐。伴随着足够多的好奇心,闲暇之时我总是会去挖掘那些淹没在岁月长河中的上海滩故事。我爱上海,我想了解她的一切,以及有关于她所有的故事……

  第六站:武康大楼(诺曼底公寓)

今天的武康大楼
今天的武康大楼

  记得新民晚报上淳子女士的一篇回忆孙道临的文章,"诺曼底公寓,在淮海中路拐角上",读起来颇有感受。周炳揆,一位在诺曼底公寓即武康大楼住了52年的老先生,对这幢精致的建筑有很深的感情。

历史上的东梅特公寓
历史上的东美特公寓

  历史: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I.S.S Normandy Apartments)又称东美特公寓,位于上海徐汇区淮海中路1842-1858号。大楼始建于1924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1994年,武康大楼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武康大楼旧称诺曼底公寓,但这个名称和二次大战美、英联军在欧洲登陆的诺曼底半岛毫无关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有一艘著名战舰叫"诺曼底号",战功卓著,后来被德国潜水艇击沉。一次大战结束,法国是战胜国,这幢位于上海法租界的"斜刺刺的长条,譬如一艘刚停泊了的船"(淳子女士语)的建筑被取名为诺曼底公寓,以纪念被击沉的"诺曼底号"战舰。

历史上的武康大楼
历史上的武康大楼

  "文革"开始,淮海路被改名为"反修大街",武康大楼一度被改名为"反修大楼"。但是,没多久又恢复原名,因为"武康"两字,实在是无法和"封资修"挂钩的。不过在那个群魔乱舞的年代,武康大楼获得了一个迄今已渐渐被人淡忘的别名,叫"上海跳水池"。当时,武康大楼是上海西区屈指可数的高层建筑,为数不少的无辜之人,不堪忍受"文革"带来的折磨、摧残,登上大楼跳楼自尽。

  武康大楼是哪一年竣工的?有各种说法。在上海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出具的文件上,看到竣工日期为1911年,这显然是错误的。首先,191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开战,诺曼底公寓的命名无从谈起。其次,武康大楼东侧武康路435号,建有附属于主楼的建筑面积达1700平方米的双层豪华汽车库。1911年,私人汽车尚未大量进入社会,竣工于1911年的公寓竟配备如此豪华的车库,显然不符合逻辑。

  徐汇区文化局发表的资料上,有武康大楼"建于1924年"一说。这比较接近于实际情况,但也似乎偏早了一点。武康大楼的建筑设计师是匈牙利人邬达克,他是上世纪30年代开始活跃在上海的一位享有盛誉的建筑设计师,大光明电影院,国际饭店的设计均出自他手。邬达克30年代前的设计风格以复古为主,如武康大楼即为法国文艺复兴式。这样推算,武康大楼的竣工日期应在1930-1931年之间。另有一点可以佐证:家父生前多次和我谈起,他在交通大学就读时,亲眼目睹武康大楼的建造。家父就读交通大学,是在1927-1932年,这就从另一角度,证明武康大楼的竣工日期应在1930年左右。

如今的武康大楼——风采依旧
如今的武康大楼——风采依旧

  武康大楼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楼高9层,公寓坐北朝南。建筑外形为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第一、二两层处理成基座,连续半圆券廊,水泥仿石墙面;第三至七层为清水暗红砖,典雅古朴。幸运的是,徐汇区房屋维修部门对历史建筑有很强的保护意识,没有赶时髦,把武康大楼的外墙"现代化"。楼的第三层有三角形古典山花窗棂,第八层则处理成檐部,仍为水泥仿石外墙。我在法国多次看到类似设计风格的建筑,不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把武康大楼搬到巴黎,也绝对是巴黎的不可多得的建筑精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