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北水城纪行 很早就听说武定县有个水城景区,景色不错。也在同事的相册中见了水城的瀑布、葫芦洞、石板河沿岸的优美风光,早已心驰神往,一直念叨。一个月前和媳妇练车,已来到水城身边,可只是擦肩而过,不得领略。国庆大假计划前往,可帐篷设备没有备齐。因为离这儿不远,几十公里,总想着可以随时动身。 因为野营装备已经齐了,这个周末,老哥相约,终于成行。蔡哥家,我家,一行六人。星期六早上买吃的,七拖八拉,中午一点出发,一路上兼顾着女士们练车,三点半左右到达水城,路面很好。 水城景区距离昆明130多公里,从禄劝出发61公里,行政辖属楚雄州武定县插甸乡,是昆明饮水地云龙水库的主要水源干流,当地叫冬瓜河的上游。目前属于旅游开发的前期,还能看到原生态的景观。 把车停在水城村一家农家乐里,背上露营装备,很大的一个包啊,女士们则背吃的,娃儿拿着玩具。向农家乐老板打听好路程,只有三公里,就出发。水城村是一个小山村,静静地卧在山脚,在和煦的阳光下暖暖的晒着,山岗松林密布,苍翠葱郁。山不高,山脚小坝子,地势平坦,种苞谷,已收割,正在犁地种小春。这里气候较凉,农作物成熟较晚,一路上见人都在犁地。还看见很少见的小米,也就是粟。很快出了村,就看见小河了,水清幽碧透。再往下走,庄稼地没有了,青山绿水,溪面渐渐宽了,山路随着河岸蛇行延伸,两岸山不是很高,松树居多,植被茂密,绿油映眼。久居城市,天天上班,忙于工作中那些琐屑,置身于山间水畔,忘却了平日的辛苦辗转。 渐行渐远,路在水边,水在脚下,水中澡荇、软泥,清晰可见,青苔油油的在水底飘摇,长若丈余,河水时而深潭,时而浅滩。峰回路转,,河面渐渐宽了,河畔这儿一缕草坪,那儿一块草地,虽是霜降时节,绿意不减,夹着些许枯黄,色彩纷呈。河底不再是泥了,是平坦的石板,溪水浅浅的在石板河底上流着,波光粼粼,悄无声息,青石白水,色彩特异。偶尔河底断层跌坎,悠然河水跌宕成瀑,水如白绢,泠泠水声,协和成韵。浅水才过足面,深则不没膝,惹得游人常驻足。因是周末,一路游人不断,大多是禄劝游客,常可遇到熟人。 水边常见古老的水冬瓜树,苍老遒劲,或在岸头,或在水中沙洲,绿树成荫。夹岸山势或缓或陡,竟自笔直起来,均是红砂岩,经山风雨水侵蚀,陡崖多卧岩,山坡上多青松梨树相间,有长于岩石之上,或在岩缝之间,虽不高大,但也健壮,阳光普照,葱绿油亮。 几道跌坎之后,尤见瀑布佳景,河底小潭甚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潭中清流回旋。若是夏天到这,真想在这潭中洗浴。潺潺水声,不绝于耳,潭底、周围尽是黑黑的青石,白水、青石、绿潭,相得益彰,互相映衬。潭水清澈见底,直视无碍,真可谓白水黑潭,翠树红岩。 锦绣风光,孩子们不会放在心上,潺潺流水,才是她们的乐园,才看见水,就拎着水枪直奔河滩,汲水一阵狂射,嬉笑声顿时溢满河谷,浅滩处,女儿俯身寻石,竟发现贝壳,捡了几个,大呼小叫,奔着送来我看,犹如发现新大陆一般,那个欢喜,笑不绝耳。等到宿营地,我们安营扎寨,平时苦于上学,累于作业的孩子们,早已蹲在水边,细寻拾贝,已是呼不应,叫不答,唤不回了。 老友蔡哥相机不离手,一路入镜之景,均不放过,若遇佳境处,欢喜之余,惊喜之间,我也抢过相机,拍下几张。下午五点半间,到达瀑布上头,虽不见奇观,轰鸣之声顿起。要观瀑布全景,已来不及了,只来到瀑布边,神头下看,绝壁陡崖,深不见底,胆颤心惊,已是心悸不已,腿脚酥软了,悬崖之边不可留。慨叹:人老了,不经当年矣!在离瀑布二十米远的崖下卧岩处,平整的草地上,今晚就栖身于此了。先忙着找细柴,女士们生火,烧洋芋,烧水烫方便面,把熟食店买的鸡也架在火上烤起。我和蔡哥忙着搭帐篷,搭建就绪,烧鸡的香味扑鼻而来,才发觉肚子饿了,刨出烧洋芋,刮掉皮就吃,手是黑的,嘴也是黑的,不管了,手撕烧鸡,一顿狼吞虎咽。 天黑了,月光在对面山头渐渐明了起来。银沙铺满松间,夜篝火,围坐火边,促膝夜谈,寒夜渐起,脊背感到嗖嗖凉。月上山头,松间透出缕缕银光,直透水底,,正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白天的喧嚣,夜晚都静下来了,禽鸟归林,偶尔几声鸣叫,清脆悠长。白天不觉水声之闹,在山崖的回声中,更觉得哗哗之声隆隆了,山涧清幽。该找点乐了,于是挪到帐篷下斗地主,来时还背着一斤酒,哗哗水声响在耳际,牌起牌落,不出一个小时,一斤白干下肚,不觉已是半夜,酒酣人醉,睡意已起,回帐篷睡吧! 半夜,女儿喊冷,才发觉寒气袭人,忙着为女儿重装睡袋,耳边又响起不远处泉水激石,跌落深潭之声,如万马奔腾,空谷传响。皓月当空,倾泻于林间深谷,草地、水面银白一片,不知是银光还是霜露,不知不觉又睡去。一觉醒来,已是清晨七点,女儿一夜惦记着河中贝壳,早起捞贝去了。该起了,还有瀑布没看呢! 草草洗漱,该看瀑布去了,听说很陡,劝女士们别去了,我们哥两跨起相机,穿过树林,来到崖边,这哪是路啊!陡峭的山崖上凿了几个石眼,够脚尖抠住,有好心人砍了棵树枝挂在树根树干上,拉着树枝梭下,来到瀑布半山腰,一条白莲挂在身边。再往下走,就更惊险了,光滑的石壁上,几个手抠的坑,一棵树枝拉着,认好落脚点,四脚四手并用,身贴岩石,笔直滑下,这样滑下三道石崖,终于来到谷底,一身冷汗,脚手酥软,全身发抖,此等险境,女士怎敢下来。 谷底别有一番洞天,眼前瀑布,白花花如一练白绢挂在山崖,飞流击石,飞沫四溅,弥漫开来,飘飞在脸上,凉意直透心骨。瀑底深潭,绿如碧玉,不可知其深,虽说不上“飞流直下三千尺”,至少也飞流直下百把米,激流飞泻,轰然声起,如雷贯耳。举目四望,高崖绝壁,蓝天只有巴掌大了,我们已是井底之蛙。这是水城景色最佳处,因其险峻,能见此瀑布之壮美者,居然不多了。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境”啊! 久在教育岗位,困于心,累于身,劳于神,不知教何为,为何教,建何树,育何人。置身于世外,纵情于山水,功名利禄皆抛下,窥谷忘返。人活一种心态,心儿放松,身轻气爽,胸襟自然开朗,万物也就融汇于心,美景也就尽收眼底,留驻在心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