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唐七夕诗汇总
2012-12-14 | 阅:  转:  |  分享 
  
①七夕诗,是以七夕为题或以七夕引发感叹的诗歌作品。

②初唐共22首:李治《七夕宴悬圃二首》,陆敬、沈叔安、何仲宣、许敬宗各1首《七夕赋咏成篇》,许敬宗《奉和七夕宴悬圃应制二首》,张文恭、宋之问、杜审言、沈佺期各1首《七夕》,卢照邻《七夕泛舟二首》,任希古《和东观群贤七夕临泛昆明池》、《和李公七夕》、《和

长孙秘监七夕》,李峤《同赋山居七夕》,李峤、刘宪、苏颋、李乂、赵彦昭、杜审言各1首《奉和七夕宴两仪殿应制》,沈佺期《七夕曝衣篇》;



盛唐共5首:崔国辅、崔颢、祖咏各1首《七夕》,孟浩然《他乡七夕》,梁锽《七夕泛舟》;



中唐共21首:杜甫《牵牛织女》,韦应物、窦常、李贺、白居易、卢殷、徐凝各1首《七夕》,卢纶《七夕诗》2首,王建《七夕曲》,李嘉祐《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陈元初《忆长安·七月》,权德舆《七夕》2首、《七夕见与诸孙题乞巧文》,王涯《宫词三十首》(其中一首),刘禹锡《七夕二首》,杨衡《他乡七夕》,刘言史《七夕歌》,林杰《乞巧》,陆畅《云安公主出降杂咏催妆二首》;



晚唐共20首:杜牧《秋夕》,李商隐《碧城三首》、《辛未七夕》、《壬申七夕》、《七夕偶题》、《咏云》,赵璜《题七夕图》,温庭筠《池塘七夕》,杜牧、李商隐、赵璜、刘威、李郢、唐彦谦、崔涂、曹松各1首《七夕》,温庭筠、罗隐各2首《七夕》。



初唐

1、【唐诗】全唐诗第002卷李治《七夕宴悬圃二首》

羽盖飞天汉,凤驾越层峦。俱叹三秋阻,共叙一宵欢。

璜亏夜月落,靥碎晓星残。谁能重操杼,纤手濯清澜。

霓裳转云路,凤驾俨天潢。亏星凋夜靥,残月落朝璜。

促欢今夕促,长离别后长。轻梭聊驻织,掩泪独悲伤。





2、奉和七夕宴悬圃应制二首

许敬宗

牛闺临浅汉,鸾驷涉秋河。两怀萦别绪,一宿庆停梭。

星模铅里靥,月写黛中蛾。奈许今宵度,长婴离恨多。

婺闺期今夕,蛾轮泛浅潢。迎秋伴暮雨,待暝合神光。

荐寝低云鬓,呈态解霓裳。喜中愁漏促,别后怨天长。

3、《七夕赋咏成篇》

作者:陆敬

夙驾鸣鸾启阊阖,霓裳遥裔俨天津。

五明霜纨开羽扇,百和香车动画轮。

婉娈夜分能几许,靓妆冶服为谁新。

片时欢娱自有极,已复长望隔年人。

陆敬简介:

陆敬(一作凌敬),仕窦建德为祭酒。秦王军武牢,敬说建德自太行上党进,乘唐之虚以取山北,建德不从,以及于败,后归唐。集十四卷,今存诗四首。



4、【唐诗】全唐诗第033卷何仲宣《七夕赋咏成篇》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凌风宝扇遥临月,

映水仙车远渡河。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5、沈叔安:《七夕赋咏成篇》

皎皎宵月丽秋光,耿耿天津横复长。

停梭且复留残纬,拂镜及早更新妆。

彩凤齐驾初成辇,雕鹊填河已作梁。

虽喜得同今夜枕,还愁重空明日床。

6、【唐诗】全唐诗第035卷许敬宗《奉和七夕宴悬圃应制二首》

牛闺临浅汉,鸾驷涉秋河。两怀萦别绪,一宿庆停梭。

星模铅里靥,月写黛中蛾。奈许今宵度,长婴离恨多。

婺闺期今夕,蛾轮泛浅潢。迎秋伴暮雨,待暝合神光。

荐寝低云鬓,呈态解霓裳。喜中愁漏促,别后怨天长。

7、张文恭:《七夕》

凤律惊秋气,龙梭静夜机。星桥百枝动,云路七香飞。映月回雕扇,凌霞曳绮衣。含情向华幄,流态入重闱。欢馀夕漏尽,怨结晓骖归。谁念分河汉,还忆两心违。

8、宋之问:《七夕》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9、杜审言:《七夕》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袨服锵环珮,香筵拂绮罗。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10、沈佺期:《七夕》

秋近雁行稀,天高鹊夜飞。妆成应懒织,今夕渡河归。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来时不可觉,神验有光辉。

11、卢照邻:《七夕泛舟二首》

汀葭肃徂暑,江树起初凉。水疑通织室,舟似泛仙潢。连桡渡急响,鸣棹下浮光。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凤杼秋期至,凫舟野望开。微吟翠塘侧,延想白云隈。石似支机罢,槎疑犯宿来。天潢殊漫漫,日暮独悠哉。

12、任希古:《和东观群贤七夕临泛昆明池》

秋风始摇落,秋水正澄鲜。飞眺牵牛渚,激赏镂鲸川。

岸珠沦晓魄,池灰敛曙烟。泛查分写汉,仪星别构天。

云光波处动,日影浪中悬。惊鸿絓蒲弋,游鲤入庄筌。

萍叶疑江上,菱花似镜前。长林代轻幄,细草即芳筵。

文峰开翠潋,笔海控清涟。不挹兰樽圣,空仰桂舟仙。

13、任希古:《和李公七夕》

落日照高牖,凉风起庭树。悠悠天宇平,昭昭月华度。

开轩卷绡幕,延首晞云路。层汉有灵妃,仙居无与晤。

履化悲流易,临川怨迟暮。昔从九春徂,方此三秋遇。

瑶驾越星河,羽盖凝珠露。便妍耀井色,窈窕凌波步。

始阅故人新,俄见新人故。掩泪收机石,衔啼襞纨素。

惆怅何伤已,裴回劳永慕。无由西北归,空自东南顾。

14、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影照河阳妓,色丽平津闱。

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

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空接灵台下,方恧辨支机。

15、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

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16、刘宪:《奉和七夕宴两仪殿应制》

唐秋吹过双阙,星仙动二灵。更深移月镜,河浅度云輧。

殿上呼方朔,人间失武丁。天文兹夜里,光映紫微庭。

17、苏颋:《奉和七夕宴两仪殿应制》

灵媛乘秋发,仙装警夜催。月光窥欲渡,河色辨应来。

机石天文写,针楼御赏开。窃观栖鸟至,疑向鹊桥回。

18、李峤:《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19、杜审言:《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

一年衔别怨,七夕始言归。敛泪开星靥,微步动云衣。天回兔欲落,河旷鹊停飞。那堪尽此夜,复往弄残机。

20、李乂:《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桂宫明月夜,兰殿起秋风。云汉弥年阻,星筵此夕同。倏来疑有处,旋去已成空。睿作钧天响,魂飞在梦中。

21、赵彦昭:《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青女三秋节,黄姑七日期。星桥度玉珮,云阁掩罗帷。河气通仙掖,天文入睿词。今宵望灵汉,应得见蛾眉。

22、沈佺期:《七夕曝衣篇》

君不见昔日宜春太液边,披香画阁与天连。灯火灼烁九微映,香气氛氲百和然。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曝衣何许曛半黄,宫中彩女提玉箱。珠履奔腾上兰砌,金梯宛转出梅梁。绛河里,碧烟上,双花伏兔画屏风,四子盘龙擎斗帐。舒罗散縠云雾开,缀玉垂珠星汉回。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镜台。上有仙人长命绺,中看玉女迎欢绣。玳瑁帘中别作春,珊瑚窗里翻成昼。椒房金屋宠新流,意气骄奢不自由。汉文宜惜露台费,晋武须焚前殿裘。

赵彦昭:《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青女三秋节,黄姑七日期。星桥度玉珮,云阁掩罗帷。河气通仙掖,天文入睿词。今宵望灵汉,应得见蛾眉。



盛唐

23、崔国辅:《七夕》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24、崔颢:《七夕》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25、祖咏:《七夕》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26、孟浩然:《他乡七夕》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27、梁锽:《七夕泛舟》

云端有灵匹,掩映拂妆台。夜久应摇珮,天高响不来。片欢秋始展,残梦晓翻催。却怨填河鹊,留桥又不回。



中唐



28、韦应物:《七夕》

人世拘形迹,别去间山川。岂意灵仙偶,相望亦弥年。夕衣清露湿,晨驾秋风前。临欢定不住,当为何所牵。

29、李贺:《七夕》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30、白居易:《七夕》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31、徐凝《七夕》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44、刘禹锡:《七夕二首》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

45、杨衡:《他乡七夕》

汉渚常多别,山桥忽重游。向云迎翠辇,当月拜珠旒。寝幌凝宵态,妆奁闭晓愁。不堪鸣杼日,空对白榆秋。

46、刘言史:《七夕歌》

星寥寥兮月细轮,佳期可想兮不可亲。

云衣香薄妆态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玉幌相逢夜将极,妖红惨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旧机,歇著金梭思往夕。

人间不见因谁知,万家闺艳求此时。

碧空露重彩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47、林杰:《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48、陆畅:《云安公主出降杂咏催妆二首》

天上琼花不避秋,今宵织女嫁牵牛。

万人惟待乘鸾出,乞巧齐登明月楼。

少妆银粉饰金钿,端正天花贵自然。

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台前。









晚唐

49、杜牧:《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50、杜牧:《七夕》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51、李商隐:《辛未七夕》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52、李商隐:《壬申七夕》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53、李商隐:《七夕》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54、李商隐:《七夕偶题》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

55、李商隐:《碧城三首》之“七夕来时”

七夕来时先有期,洞房帘箔至今垂。

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

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56、李商隐:《咏云》

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

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只应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57、赵璜:《题七夕图》

帝子吹箫上翠微,秋风一曲凤凰归。明年七月重相见,依旧高悬织女机。

58、赵璜:《七夕》(一作李郢诗)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莫嫌天上稀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回。

欲减烟花饶俗世,暂烦烟月掩妆台。

别时旧路长清浅,岂肯离情似死灰。



李郢:《七夕(一作赵璜诗)》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莫嫌天上稀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回。欲减烟花饶俗世,暂烦烟月掩妆台。别时旧路长清浅,岂肯离情似死灰。



59、(唐)李郢《七夕寄张氏兄弟》

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

好与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晓羡蛛丝。

60、刘威:《七夕》

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云收喜气星楼晓,香拂轻尘玉殿空。翠辇不行青草路,金銮徒候白榆风。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

61、温庭筠:《七夕》

鸣机札札停金梭,芙蓉澹荡生池波。神轩红粉陈香罗,凤低蝉薄愁双蛾。微光奕奕凌天河,鸾咽鹤唳飘飖歌。弯桥销尽愁奈何,天气骀荡云陂阤。平明花木有秋意,露湿彩盘蛛网多。

62、温庭筠:《七夕》

鹊归燕去两悠悠,青琐西南月似钩。

天上岁时星右转,世间离别水东流。

金风入树千门夜,银汉横空万象秋。

苏小横塘通桂楫,未应清浅隔牵牛。

63、温庭筠:《池塘七夕》

月出西南露气秋,绮罗河汉在斜沟。杨家绣作鸳鸯幔,

张氏金为翡翠钩。香烛有花妨宿燕,画屏无睡待牵牛。

万家砧杵三篙水,一夕横塘似旧游。

64、唐彦谦《七夕》

露自凤清夜向晨,小星垂佩月埋轮。绛河浪浅休相隔,沧海波深尚作尘。天外凤凰何寂寞,世间乌鹊漫辛勤。倚阑殿北斜楼上,多少通宵不寐人。



65、唐彦谦:《七夕》

会合无由叹久违,一年一度是缘非。而予愿乞天孙巧,五色纫针补衮衣。

66、崔涂:《七夕》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67、曹松:《七夕》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68、罗隐:《七夕》

络角星河菡萏天,

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

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

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

惆怅佳期又一年。

69、罗隐:《七夕》

月帐星房次第开,两情惟恐曙光催。

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情送巧来。





70、徐铉(南唐宋初人):《驿中七夕》

七夕雨初霁,行人正忆家。江天望河汉,水馆折莲花。独坐凉何甚,微吟月易斜。今年不乞巧,钝拙转堪嗟。

71、徐铉:《奉和七夕应令》

今宵星汉共晶光,应笑罗敷嫁侍郎。斗柄易倾离恨促,河流不尽后期长。静闻天籁疑鸣佩,醉折荷花想艳妆。谁见宣猷堂上宴,一篇清韵振金铛。

72、【七夕(唐)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73、七夕宴悬圃二首

唐崔颢

之一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时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之二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74、七夕

唐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

山学道,不知所终。)

四海孤游一野人,两壶霜雪足精神。

坎离二物君收得,龙虎丹行运水银。

野人本是天台客,石桥南畔有旧宅。

父子生来有两口,多好歌笙不好拍

75、七夕

唐清江(大历、贞元间)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

映水金冠动,当风玉珮摇。

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

76、七夕

南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

可惜穿针方有兴,纤纤初月苦难留。

78、陈子良(隋末唐初)















和王义兴七夕诗鲍照(南朝)



宵月向掩扉。夜雾方当白。

寒机思孀妇。秋堂泣征客。

匹命无单年。偶影有双夕。

暂交金石心。须臾云雨隔。



柳恽七夕穿针

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

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

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

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

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1]















































献花(0)
+1
(本文系文鑫堂堂主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