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关系 1.只有不合格的干部,没有不合格的群众。(毛泽东) 2.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 周恩来) 3.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邓小平) 4.实干,党民心连心;空谈,干群背靠背。(杨茂平) 5.做人民的牛,做护堤的石,做炉中的炭,做铺路的砖。(陈赛国) 6.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燮) 7.人聚则强,人散则弱。同心同德,庶几有成。(清·魏源) 8.为政,通下情为急。(明·薛渲) 9.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 (宋·胡宏) 10.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汉·荀悦) 11.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 (明·谢榛) 12.君舟民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荀子》) 1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14.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情则乱。(《墨子》) 15.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 (《傅子·正心篇》) 16.师克在和,不在众。(《左传》) 17.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 18.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大雅·板》) 19.树叶离开枝头是腐烂的开始,干部脱离群众是腐化的开端。(当代) 20.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当代) 依法行政 1.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荀子》)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贾谊) 4.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明·张居正) 5.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6.上下不合,令乃不行。 (《管子》) 7.执法如山,守身如玉。(《格言》) 8.奉公如法,则上下平。(《淮南子·兵略训》) 9.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法若不行,何以服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10.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一脔之味,能败十世之德。(清·唐甄) 11.党纪国法为镜,人民疾苦在心。(当代) 12.秉公执法威自显。(当代) 13.廉洁奉公不谋私,秉公执法不徇情。(当代) 政务公开 1.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2.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宋·范仲淹) 3.权力失去监督是祸害,私欲失去控制是灾难。(当代) 4.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当代) 政府公信力 1.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 2.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轻诺必寡信。(《道德经》) 6.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7.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9.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10.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11.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 12.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1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汉·王充《论衡·书解篇》) 14.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宋·王安石) 15.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宋·朱熹) 1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17.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18.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 19.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松下幸之助) 20.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21.没有诚信,何来尊严?(西塞罗) 22.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23.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24.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邓小平) 问责机制 1.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2.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 3.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林肯) 4.人惟一可以自我夸耀的只有职责。(培根) 5.我将吃苦不要紧!为了责任而受苦是美好的命运。(罗曼·罗兰) 6.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7.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毛姆) 8.我们的地位向上升,我们的责任心就逐步加重。升得愈高,责任愈重。权力的扩大使责任加重。(雨果) 9.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 10.要使周围的一切都大放光彩,自己也应该像蜡烛那样燃烧。(高尔基) 11.上天从没有赋予一个人任何权力,若非同时让他肩负相对的责任。(赭罗德·约翰逊) 12.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约翰·肯尼迪) 13.承受个人生命责任的意愿即是自尊自重的泉源。(珍·迪迪安) 14.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诸葛亮) 15.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6.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明·吕坤) 17.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18.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梁启超) 19.力量越大,责任也就越大。(金龙升) 20.责任就像水、空气、食物一样重要。(洪能翔) 住房问题 1.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唐·白居易)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尽欢颜。(唐·杜甫) 3.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唐·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4.别人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英国) 5.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伏泰) 社会公平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2.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清·何启) 3.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吴兢) 4.公正是施政的目的。(笛福) 5.虚荣告诉人们什么是荣誉;良心告诉人们什么是公正。(兰多) 6.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7.对他人的公正就是对自己的施舍。(孟德斯鸠) 8.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 9.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清·康有为) 10.同一的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莎士比亚) 11.让我们记住,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西塞罗) 12.一切背离了公平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柏拉图) 13.缺乏公正,则无道义可言。(西塞罗) 学习型社会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4.人有知识,则有力矣。(《论衡》) 5.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 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8.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劝兴》) 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0.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李大钊) 11.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12.阳光照亮世界,知识照亮人生。(民谚) 13.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14.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15.书籍是全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6.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17.富有臂力的人只能战胜一人;富有知识的人却所向无敌。(苏联) 18.知识比金钱宝贵,比刀剑锋利,比枪炮威力大。(苏联) 19.人如果没有知识,无异于行尸走肉。(托·因哲伦德) 20.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21.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22.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2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24.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埃德蒙·伯克) 25.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 26.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27.黄金的宝藏比不上知识的宝藏。(越南) 28.知识就是飞上天的羽翼。(英国) 29.真正的知识使人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胜过他人。(艾迪生) 30.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31.知识是万物中的指路明灯。(非洲) 32.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珍宝,那就是知识。(苏格拉底) 自主创新—创新型国家 1.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诗经》) 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3.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6.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汉·刘安) 7.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 ) 8.德贵日新。(康有为《论语注》卷九) 9.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1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1.不日新者必日退。(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12.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 1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14.智者不袭常。(顾炎武) 15.不创新,就死亡。(彼得·德鲁克) 16.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歌德) 17.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 18.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爱因斯坦) 改革 1.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邓小平)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 4.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鲁迅) 5.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 6.变法则民智,变法则民强,变法则民生。(清·谭嗣同) 7.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清·魏源)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 9.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 10.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清·梁启超) 1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12.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汉·杨雄) 环保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2.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吕氏春秋·首时》) 3.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篇》) 4.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 5.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6.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服从自然。(埃斯库曼斯) 7.“我们不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地球,而是从子孙那里借用了它。”(《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民生问题(就业、社保、教育) 1.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魏子) 2.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清·陈天华) 3.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宋·程颐《代吕公著应诏上神宗皇帝》) 4.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孟子》) 5.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 7.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8.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 9.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10.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11.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 12.君依于国,国依于民。(李世民) 13.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14.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偃虹堤记》) 15.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 16.要了解政府的政绩需要观察民情。(罗马·朱尼厄斯) 节约型社会 1.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2.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3.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荀子》) 4.食之以时,用之以礼。(《孟子》) 5.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7.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8.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明朝·朱柏庐《朱子家训》) 9.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司马光《资治通鉴》) 10.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元·白朴) 11.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12.节约一分钱,等于生产一分钱。(英国) 13.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