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乡城市发展规划

 书墨凝香 2012-12-14

第一章 总则


  一、编制目的
  编制《中原城市群新乡都市区及拓展区总体发展规划纲要》,是为了贯彻省《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省委、省政府优先发展中原城市群中的郑州、洛阳、开封、新乡、许昌“十”字型核心区的战略意图,进一步落实《新乡市城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20)》、《新乡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及《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抓住国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发展基础。

  二、指导思想
  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金融、通讯、电力、交通同城建设为重点,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整合区域资源,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协调发展,形成整体合力,加快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聚,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着力打造中原地区加工工业基地、高素质人力资源培育基地和区域现代物流中心、现代农业示范中心,促进中原城市群崛起。

  三、规划范围
  都市区规划是以市区为中心,以30分钟通勤圈所覆盖的范围为区域,包括辉县市、卫辉市、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等5个县(市)。
  拓展区指封丘、长垣两县。

  四、编制依据
  (一)世界银行城市联盟起草的《新乡都市区发展战略》;
  (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三)市委、市政府2003年制定的《新乡市城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20)》;
  (四)市委、市政府2004年制定的《新乡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
  (五)《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五、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2006-2020年。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第二章 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新乡都市区及拓展区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承担着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参与省内外竞争、促进中原崛起的增长极功能。

  一、功能定位
  中原城市群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中原地区加工工业基地、高素质人力资源培育基地和区域现代物流中心、现代农业示范中心,人文自然旅游城市。

  二、发展目标
  (一)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时期,区域经济年均增长12%以上,2010年区域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经济总量占中原城市群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500元,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
  (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区域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11.3:58.2:30.5,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5%,城镇化率43%。2020年区域二、三产业比重达到95%,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达到65%,城镇化率达到60%,基本实现工业化。
  (三)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协调。2010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教育发展总体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达到10万人,高校在校生人数达到15万人;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卫生保健体系初步建立,每千人医院病床数达到两张。2020年区域科技整体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普遍享受较高质量的教育、文化和卫生服务,社会更加和谐。
  (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改善。2010年区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3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左右;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5万个以上;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70%以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平均寿命达到74岁。2020年区域城乡居民生活更加富裕,就业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建成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五)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平方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20%以上,大气二级指数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2020年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实现天蓝水清、大地披绿和资源循环利用,初步建立节约型社会。

  三、战略重点
  根据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都市区及拓展区的发展,在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的基础上,必须突出重点,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突出市区的龙头地位。加大对市区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市区集聚。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市区的城市竞争力明显提升,成为都市区及拓展区发展的龙头。围绕市区的发展定位,科学界定卫星城的功能分工。
  (二)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由粗放型向技术、资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中间产品为主向终端产品和消费型产品为主转变,促进产业集聚和结构转型升级。
  (三)构建交通区位新优势。加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缩短时空距离,促进城市经济、社会高度融合。完善30分钟通勤圈,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全面打通对外通道,密切对外联系,扩大辐射带动,拓展发展空间。
  (四)着力优化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健全公共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市品位,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城市魅力,扩大城镇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建设宜居城市,吸引人口集聚。改善生态和环境,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品质。
  (五)加快推进体制创新。破除体制性障碍,降低城市发展“门槛”,建设开放型城市。强力推进资源整合,促进资源共享和基础设施共建,推动区域成为有机整体。

第三章 优化空间布局


  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是密切卫星城之间联系,降低发展成本,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关键。依托区域内主要交通要道和卫星城功能定位,优化卫星城发展布局、产业布局和生态布局,促进卫星城发展与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的有机融合,形成相对集聚、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竞相发展,呼应郑州,辐射带动豫北地区,人口规模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生态资源相协调的空间发展格局,提升区域整体优势和综合竞争力。

  一、完善城市体系
  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提升市区的中心城市地位,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逐步调整区域内卫星城的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形成特色鲜明、组团有序,多层次、网络型的城镇体系。
  (一)拉大中心城镇框架
  以“一城三区五星环绕和两个副中心”为主线,构筑融入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城市格局。实施中心城市带动,壮大县域经济规模,构建以市区为中心,凤泉、小店、小冀三区为支点,卫辉、辉县、获嘉、原阳、延津县城为卫星城的中心城镇架构。
  构建以桥北新区为主体的新乡与郑州产业融合示范区,依托郑州、服务郑州、借力郑州,加快发展,实施“呼应郑州、襟带豫北”战略,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现代农业、市场物流,把桥北新区建成郑州的“后花园”,培育发展成为区域内副中心城市,构筑新乡与郑州无缝隙市场。
  构建以长垣县城为区域副中心,封丘县城联动发展的民营经济示范区。
  (二)壮大中心城市市区重点向东、向南、向G107国道与京珠高速地区延伸。形成“一城三区”,即“中心城区+凤泉组团+小店组团+小冀组团”的发展格局。适时将新乡县撤县建区。201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12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20万人,成为特大型城市。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超过18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80万人。近期重点建设新区。
  (三)积极培育卫星城
  各卫星城依托快速通道,在产业布局上尽量向新乡市区靠近。
  辉县市。中心城区重点向东、向南发展。201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25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0万人,成为中等城市。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超过3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8万人。
  卫辉市。中心城区重点向西、向南发展。201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28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万人,成为中等城市。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超过35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5万人。
  获嘉县。中心城区重点向东发展。201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14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1万人。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超过2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8万人。
  原阳县。中心城区重点向西、向北发展。201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15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5万人。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超过26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6万人。延津县。中心城区重点向西北发展。201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13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1万人。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超过24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0万人。
  长垣县。中心城区重点向南发展。201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24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0万人,成为中等城市。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超过35平方公里,人口超过30万人。
  封丘县。中心城区重点向西、向北发展。201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13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2万人。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超过27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5万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