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 喻 联

 仰天俯地 2012-12-14

比 喻 联


  明代翰林学士解缙自幼聪明好学,六七岁就能吟诗作对,有神童之称。曹尚书半信半疑,想考考他,命家人把解缙叫到府上相见。当解缙来到时,曹府却紧闭中门,只开边门接客。解缙当即提出抗议:“正门未开,非迎客之礼。”
  曹尚书说:“我出几联,你对得上便开中门迎接。”言罢,念出上联:
  小犬无知嫌路窄;
  解缙对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曹尚书又出一联: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解缙对道: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曹尚书见解缙对答如流,很是惊奇,即开中门迎接。解缙身穿绿衣,连蹦带跳进入中门。曹尚书见状,便挖苦他:
  出水蛤蟆穿绿袄;
  解缙抬头一看,见尚书身着红袍,老态龙钟,便应道:
  落汤螃蟹着红袍。
  曹尚书满脸尴尬,知道解缙不可小视,便请他入座。问道:“解学生,你父母以何营生?”
  解缙答道:
  严父肩挑日月;
  慈母手转乾坤。
  原来,解缙家贫,父亲沿街卖水,早出晚归,日月映在水桶中,所以说“肩挑日月”;母亲在家推磨做豆腐为生,所以说是“手转乾坤。”
  曹尚书听罢,叹服解缙真是神童。

  从修辞的角度看,曹尚书和解缙的问答用的都是比喻。第一联,曹尚书把解缙比作“小犬”,而解缙的回答则自比“大鹏”。第二联,曹尚书把天比作“棋盘”,星比作“棋子”;解缙的对句则把地比作“琵琶”,路比作“弦”。第三联,曹尚书把解缙比作“比水蛤蟆”,解缙则把曹尚书比作“落汤螃蟹”。第四联,解缙把父亲挑水比作“肩挑日月”,把母亲磨豆腐比作“手转乾坤”。从以上例子可看出,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甲乙两类不同事物具有相似之处,用乙事物比甲事物。比喻联中,被比的事物称主体,作比的事物称喻体,联系主体与喻体的词称为比喻词,并由此构成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以“乙像甲”这种形式出现,对联中常用的比喻词有“如”、“似”、“若”、“犹同”、“宛如”等。比如写景联:
  莺入梅花,似火炼黄金数点;
  鹭栖荷叶,如盘堆白玉一团。
  又如清代大学士纪晓岚自题联:
  浮沉宦海如鸥鸟;
  生死书丛似蠹鱼。
  上联以“鸥鸟”比自己的从政经历,下联以“蠹鱼”比自己的治学生涯,虽带几分自嘲,却十分生动。

  暗喻则是以“甲是乙”的形式出现。其关联词有“是”、“为”、“作”、“乃”、“即”等。如桂林山水联:
  水作青罗带;
  山为碧玉簪。
  又如明大臣刘伯温应明太祖朱元璋对:
  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
  暗喻也可以省去“是、作”等关键词。比如清代学者钱大昕自勉联:
  读书心细丝抽茧;
  炼句功深石补天。
  又如民间巧联:
  菱角双尖,铁裹一团白玉;
  石榴独蒂,锦包万粒明珠。

  借喻则是以乙代甲。在联中,被比喻的事物不出现,而是把比喻事物借来,当作被比喻事物来说,如小凤仙挽蔡锷联: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上联把蔡锷比作周瑜。蔡锷是护国军统帅,为推翻袁世凯称帝复辟,高举义旗,死时仅35岁。周瑜是吴国力拒曹操的主战派,与孔明联手取得赤壁之战大捷,享年只有36岁。以周瑜喻蔡锷,十分得体。且周郎有“曲有误,周郎顾”之美谈,也暗喻蔡锷为小凤仙的知音。下联再将蔡锷比作初唐军事家李靖,自比慧眼识英雄、弃隋朝宰相杨素而私奔李靖的红拂女,亦很贴切。
  河北赵县赵州桥有一副题联:
  水从碧玉环中去;
  人在苍龙背上行。
  上联以“碧玉环”喻桥洞,下联以“苍龙背”喻桥面。如果把它改成明喻,应当是“水从碧玉环似的桥洞中流去,人在苍龙背般的桥面上行走”,虽比喻依然,但显然太啰嗦了,失去了作品精炼的艺术美。

  有时联中为了强调某个事物,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本体,叫博喻,又称连比。博喻能加强语气,增添气势。如清.王叔兰贺文学家、楹联家梁章钜七十寿联:
  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
  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语,富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
  下联连用六个比喻,高度评价了梁章钜著述的特色。

  撰联和写诗一样,需要形象思维。比喻是最富形象思维的文学语言,为语出惊人,性僻耽佳句大有人在。相传对联圣手方尔谦临终时,有几个作联成癖的子弟守护在旁,居然还在争论比喻句“水如碧玉山如黛”如何属对。方尔谦于弥留之际听到了,吃力地说:“对‘云想衣裳花想容’。”言毕,阖然而逝。
  比喻在对联中是用得十分广泛的一种修辞格。它在述事说理、写景状物方面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对联运用比喻,可以使单调的事物形象化。明代顾鼎臣有副状景联:
  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月景;
  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
  上联中以“线”喻“柳”,以“梭”喻“莺”,柳条如万千条垂线,莺如飞梭在其中穿行,描绘出一幅江南春色图;下联以“笺”喻“云彩”,以“字”喻“雁阵”,描绘出深秋的物候景象。几个精巧的比喻,便把春秋景物写活了。
  贵州黄果树瀑布观瀑亭有一联: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黄果树瀑布是闻名世间的景观。瀑布宽约30米,从高高的山崖跌落,水花飞溅,极其壮观。上联把瀑布比作不用弓弹花自散的棉絮,非常形象;下联把红霞比作无须梭织天生成的锦绣,也很生动。

  对联运用比喻,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如格言联: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该联以“逆水行舟”喻“学”,以“平原走马”喻“心”,化抽象为具体警策之言,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老舍先生曾有联赠崔嵬:
  贞如翠竹明如雪;
  静似苍松矫似龙。
  本来,“贞”、“明”、“静”、“矫”是抽象的品格性情,联中把它们分别比作“翠竹”、“雪”、“苍松”、“龙”,这样,抽象的品格性情就具体化了;对联受赠者的个性便以鲜明的事物形象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对联运用比喻,还可以使枯燥的说理生动化,如俗语联:
  人心不足蛇吞象;
  世事到头螳捕蝉。
  该联摘自罗洪先诗。“蛇吞象”典出《山海经》“巴蛇吞象,三岁而出其骨”,比喻贪得无厌。“螳捕蝉”,典出《吴越春秋》:“太子友曰:蝉登高树,自以为安,不知螳螂超枝缘条而稷其形;螳螂翕心而进,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徘徊枝阴欲啄之。”比喻贪利不顾后患。这副对联用两个典故作比,说明了贪得无厌必生禍害的道理,可谓深入浅出,令人警醒。
  又如格言联:
  浪费犹如水推沙,荡金如土;
  节约好比燕衔泥,积宝成山。
  该联以“水推沙”比喻“浪费”,以“燕衔泥”比喻“节约”,十分生动形象。那么,浪费的结果是“荡金如土”,节约的成效是“积宝成山”,也就很有说服力了。

  对联运用比喻,宜注意三点:
  一是比喻须贴切。喻体和本体是两个不同但又有某些相似的事物,无共同点的两件事物间不能相互比喻。
  二是比喻力求新颖,避免陈词滥调。有句老话说得好: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蠢才。在对联创作中应引以为鉴。
  三是比喻要讲究意境美。明代,苏州有个商人请唐伯虎为他的店铺写副春联。唐伯虎写道: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流。
  此联以“春意”喻“生意”,以“水源”喻“财源”,本来既生动又雅气,但商人并不满足,要求重写。唐伯虎眉头一皱,重写一联: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犹如冬日虱子,越捉越多。
  商人见了,这才满意而去。但“夏夜蚊虫”和“冬日虱子”本是令人生厌之物,毫无意境美可言。商人铜臭熏心,可谓物以类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