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三代官窑中胭脂红的鉴别要素

 海外寻瓷翁 2012-12-15

清三代官窑中胭脂红的鉴别要素
[url=/user/tuijian.aspx?id=9ec88e25-cd1b-42b5-be7b-1d71f58c9162]推荐本文[/url] 



□ 萱草园主人
清代康、雍、乾时期是景德镇御厂彩瓷制作发展的一个历史高峰,无论是当时的单色釉还是混合彩瓷都足以令人叹为观止。其中,胭脂红应算是该时期极具创新意义的代表性彩釉之一。
胭脂红不同于以往御厂制瓷时所用的铜红和矾红,它是一种以金着色、带有紫色调的粉红色,由于釉中含金,因此也常被人称为“金红”。这种将金熔入釉内来着色的方法并不是景德镇瓷工发明的,而是1650年荷兰人卡西亚(Cassias)发明,1680年开始应用于瓷器绘画,直到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才开始在景德镇使用,当时称其为“洋彩”,胭脂红则被称为“洋红”。
胭脂红虽然在康熙中早期就传入景德镇御厂,但是由于科技含量较高、造价较昂贵,直到康熙末期也没有被御厂普及使用。雍正中后期,由于御厂制瓷的发展革新,胭脂红逐渐推广使用至众多彩瓷领域。真正做到对胭脂红运用自如、广泛普及则还要属乾隆时期,胭脂红在该时期被近乎奢侈的运用到色地、刻花、轧道等
装饰手法上。

一、胭脂红的发色因素

应该说,官窑中“胭脂红”一词只是人们对上述带有紫色调金红釉的统称,由于配方、配料比例以及施釉方法、烧制情况等不同因素,“胭脂红”可呈现多种不同发色状态。例如,除局部绘画渲染装饰的胭脂红外,仅其色地釉就可以大致划分为“粉红”、“胭脂红”、“胭脂水”、“胭脂紫”等。鉴于胭脂红的发色与太多变量有关,笔者无法逐一深入,因此这里着重介绍其与含金量及烧制温度之间的关系。
1、胭脂红发色与釉中金含量的关系
提及胭脂红中含金,一般人都容易误解为含金量较大,其实金在胭脂红中的含量并不高,基本在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二之间。胭脂红的发色原理类似于铜红,利用釉中的金变成胶体状处于悬浮状态,并因其粒子的大小不同而产生不同色调。据有关资料介绍,当釉中含金量在万分之一时,会产生粉红色调(图1);含金量在万分之二时,则产生红宝石色调(图2)。
由于雍、乾官窑制品中,胭脂红的粉红色釉(图1)不多,人们对其认识也相对模糊,因此容易将图1类的胭脂红发色误解为与胭脂红釉毫无瓜葛,并在称呼它们时使用“粉红釉”一词,但根据含金量与胭脂红发色的资料情况分析,该类粉红釉仅是因含金量过低而出现的胭脂红较浅色调。
2、胭脂红发色与烧制温度的关系
由于胭脂红釉的烧制涉及到
化学反应,也就不得不与烧制温度发生直接联系。据有关资料称:“如果将掺有适量金粉的釉用高温加热,就会变成无色透明。若使温度降低,就会在某几点上显出红宝石色,如果使温度渐渐下降,红色慢慢会带些紫色,终于变成紫、紫青、青,最后变成淡青色。”正是由于温度也直接影响胭脂红的发色,这里才需要补充图1与图2的胭脂红发色原因不仅仅只归根于釉中的金含量,还应与烧制温度等其它因素有着或大或小的关系。

二、胭脂红在清代彩瓷中的应用

由于胭脂红的发色比较艳丽,并可以根据色料的涂抹浓度(实际是调节釉料浓度、含金量等)来适当调节色调,因此御厂瓷工在制作彩瓷时遇到需要淡红蔷薇色以及浓胭脂色时都可以使用胭脂红料。根据现有传世品看,在清三代中,无论是斗彩、粉彩、珐琅彩还是单色釉都或多或少的使用了胭脂红釉。
1、胭脂红在斗彩中的应用(图3)
2、胭脂红在粉彩中的应用(图4)
3、胭脂红在珐琅彩中的应用(图5)
4、胭脂红在单色釉中的应用
胭脂红除了在斗彩、粉彩、珐琅彩等彩瓷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外,御厂还使用它制作不少精美的单色釉制品。正因为胭脂红发色与诸多因素有关、色调难以固定,所以其单色釉色调才会呈现在粉红至紫红间的任意点,例如图6、图7就是胭脂红釉因各种因素不同而导致的相异发色实例。

三、清三代的胭脂红发展

根据清三代中胭脂红的制作情况看,可以大致将康、雍、乾三朝胭脂红发展分为早、中、晚三阶段。
1、早期阶段
由于胭脂红在康熙时期才传入景德镇,制作技术成熟较晚、普及程度不广泛,因此属于名贵釉料。以现有传世品看,早期胭脂红釉料在御厂瓷制作中基本仅限于精品彩瓷中的局部渲染(多为花瓣部),只有极少数造办处珐琅作制品(即珐琅彩瓷)使用胭脂红做色地装饰(图8)。
2、中期阶段
随着御厂瓷工对胭脂红釉料制作的掌握,雍正时期出现了不少胭脂红单色釉及胭脂红地粉彩制品,但是因为胭脂红色调较难统一把握,所以除成对胭脂红制品发色基本一致外,非成对制品多发色参差不齐、浓淡不一(图9)。

雍正时期的胭脂红并不仅限于图9中那样相对干涩的胭脂红色调,雍正中后期的单色釉类有了很大发展变化,御厂使用多次吹釉法使表面釉层加厚,烧制出来的胭脂红娇嫩欲滴、凝如止水(图11),如此效果的胭脂红更为玩瓷者青睐,常称其为“胭脂水”。其实胭脂水只是以往胭脂红的一种改良型制品,由于釉水丰韵、发色鲜艳,才有了似水效果。
3、后期阶段
清三代中的胭脂红后期阶段主要体现在珐琅彩、粉彩中的“胭脂红地”及“胭脂红地轧道”的大量运用。为使制品釉水丰润的多次吹釉导致器物表面釉层较厚,烧制时出现釉水的不同程度流淌,因此胭脂水发色常会出现有深浅不一的不均匀情况(图12及图13)。
乾隆时期官窑彩瓷制品的最大特征是装饰繁缛,而胭脂红地、特别是胭脂红轧道装饰在其中占很大比例。了解乾隆彩瓷的人对“胭脂红地轧道”制品都不应感到陌生,这种制作工艺始见于乾隆时期,又称“胭脂红地锦上添花”、“紫地锦上添花”以及“紫地轧道”等。因为该类制品需要釉水饱满,因此它应是在原有“胭脂水”技术成熟的基础上,御厂瓷工又进一步不惜工本多次加工,在胭脂红(水)地上刻画凤尾单纹,达到更加繁缛的效果(图14)。

四:总结

总而言之,清三代中的胭脂红釉料因其多变性产生诸多艺术效果、不仅应用于简单的单色釉瓷,更涉及到其它例如斗彩、粉彩、珐琅彩等彩瓷中,在清代御厂制瓷中大放异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图13-1:乾隆珐琅彩胭脂红地刻花碗(上海
博物馆藏品) 图12-2:乾隆珐琅彩瓷中的胭脂红地色调较深处发色图 图6:雍正胭脂紫釉碗(北京故宫藏品) 图1:胭脂红的粉红色调。当釉中含金量在万分之一左右时的发色情况。 图9:雍正不同发色的胭脂红小杯比较图。左器偏粉红,右器偏紫。图3:康熙斗彩中桃花绘画时所用的胭脂红发色 图11:雍正的胭脂水制品图14:乾隆粉彩瓷上的胭脂红地轧道局部图 图8:康熙珐琅彩胭脂红地花卉碗图7:雍正胭脂紫釉碗(北京故宫藏品)。该器色调发紫,极可能是因为釉中含金量较高的原因。 图12-1:乾隆珐琅彩瓷中的胭脂红地色调较浅处发色图图4-1:雍正粉彩中石榴绘画时所用的胭脂红发色 图4-2:雍正粉彩中寿桃绘画时所用的胭脂红发色图5:雍正珐琅彩中荷花绘画时所用的胭脂红发色 图13-2:乾隆珐琅彩胭脂地刻花碗图2:胭脂红的宝石红色调。当釉中含金量在万之二左右时的发色情况 图10:图9中左、右器微观发色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