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杀华佗之所思

 杂货店伙计 2012-12-15

曹操与华佗,都是历史名人,人中英杰。前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而后者是杰出的医学家。俩人不仅是东汉末年同一时代的人物,巧合的是,两人又都是沛国谯人(今安徽省亳州市),恰好是同乡。但遗憾的是,这两位同乡俊才的风云际会,竟然成了历史的悲剧。曹操杀华佗因此背上了千古骂名,而华佗的被杀造成了中国医学的重大损失,国人至今引为憾事!我在《千古中医两惨案》一文中对华佗被杀虽作了初步探讨,但觉得意犹未尽。所以,此文愿再深究这其中的来龙去脉,以及事件的前因后果。

两位同乡的相识是从医患之间的关系开始的。《三国志》中的《华佗传》记载:曹操听说华佗医术高超,就把他召入京师,常在曹操身边随侍。曹操每次头风发作,便心烦目眩,华佗为他针刺,手到病除。后来曹操亲理国政,病情很重,便叫华佗专门负责诊治。华佗说:“这个病几乎难以治愈,坚持不断治疗,可以延长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看看,于是便托词妻子有病,向曹操请假回家一趟。到家之后,便以妻子有病为由,数次延期不返。曹操多次写信叫他回来,又命令当地官吏催发遣送他上路。华佗仗着自己有技能,厌恶为衣食而被人役使,仍不肯上路。曹操大怒,派人前去检查,发现华佗有虚诈,结果便逮捕华佗,交付监狱审讯。经过刑讯审理,他坦白认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实在高明,关系到人的性命,应该宽容赦免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难道没有这类鼠辈吗?”于是将华佗拷问处死。华佗死后,曹操头风病没有祛除。曹操说:“华佗能够治好我这个病。但他故意拖延,不予根治,借此抬高他自己,即使我不杀他,他最终也不会为我完全去掉这病根。”直至后来爱子仓舒病危之时,曹操才叹惜说:“我后悔杀了华佗啊,让我这个儿子白送了性命。”

从《华佗传》的故事中,按现代的说法,华佗与曹操关系是医患关系,这种医患之间产生的矛盾主要是:

医方华佗认为:我已经履行了告知权,如实告知你无法根治,我尽力了,你留我也没用。我不只为你一人服务,又远家思归,你不让我走,所以我只好托词请假回去了。你再叫我,我也不来。

患方曹操认为:你华佗养病自重,夸大病情,没把我的病治好,请假又几次写信叫之不来,敢虚言欺诈,罪不可赦。

了解了这一惨案的始末,我们还得了解曹操也华佗的有关背景。

历史上,曹操是很有作为的。他用人唯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割剧势力,统一中国北方。特别对人才的态度,他在《短歌行》中写道:“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平定天下的壮志,其博大的境界在古人的诗里是并不多见的。

诚然,华佗也绝非等闲之辈,他是那个时代涌现出的超群绝纶的医学人才。华佗生逢乱世,不愿为官。他通晓各种经书,喜爱医术和养生术之学,精晓内、外、妇、儿等科,尤其精于外科、针灸和医疗体育。为人性情爽朗,淡泊名利,乐于为医,悬壶济世,行医各地,声名鹊著。华佗的名字的意思就是“神医”,是当时人们对他医术的认可。

华佗是世界上外科手术的开山祖师。他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对“肠胃积聚”等病创用“麻沸散”,给患者麻醉后施行腹部手术,疗效好。反映了我国医学于公元二世纪时,在麻醉方法和外科手术已有相当成就,是世界上关于麻醉术的最早的记载,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

华佗还创“五禽戏”,强调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他认为:“人体欲得劳动,……血脉流通,病不得生。璧如户枢,终不朽也。”他创造并身体力行的体育锻炼方法,自己也受益非浅。由于他“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当时人们认为他是长寿的仙人。而他的学生运用这种方法锻炼身体,九十多岁仍耳聪目明,牙齿完好坚实。因而,他是世界历史上最早提倡开展医疗体育的医生。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既然曹操有诗人般伤时悯乱的感情,求贤若渴的心情,如此开阔的胸襟,又一直是唯才是举,怎么就容纳不下同乡神医华佗呢?如此自相矛盾,让人匪夷所思,其症结究竟出在那里呢?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曾经写过一篇叫《华佗论》的非常有名的文章进行剖析。他用悲抑的语气说:“夫以佗之不宜杀,昭昭然不可言也……吾观自曹魏以来,执死生之柄者,用一恚而杀材能众矣。又乌用书佗之事为?”文中说了句有名的话,“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执柄者”就是掌握生杀大权的人,“恚”就是恨或怒。整句的意思是:掌权人的愤怒,是多么可怕啊!文中对执政者的残暴轻杀,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按刘禹锡之说,也不是没有道理。认为华佗被杀完全归于曹操此人一时怒从心起,无法自控的结果。而曹操何许人也?我想,一个经风雨见世面,身经百战,沉浮官场,叱咤风云的人物,怎么会没有自控能力,没有制怒的能力,让人觉得又未必尽然。

我认为,曹操杀华佗的这个过程不说深思熟虑,但也是有考虑的。首先考虑的是影响力。《三国志》记载:当年,刘备兵败,投奔曹操,谋士程昱劝曹操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下人,不如早图之。”曹操说:“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曹操不敢杀刘备,是因为刘备有影响力,所以不敢杀,不能杀。

其次是曹操的人才观的标准,即使名医亦非人才。曹操的“唯才是举”急需的是“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对此种人才尊重有加。这就让我们不能不想到曹操对关羽的成全。当年关羽被曹操所擒,被迫归降,但关羽讲义气,不忘旧主,伺机出走时,“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大度地放走了关羽。而后才有关羽水淹曹操大军、生擒于禁、威震华厦等辉煌业绩。而非治国用兵之术有一技之长的人,包括当时的医人,不是人才,而是被非人看待。在曹操看来,华佗只不过时称方士,疾人之医,雕虫小技,鼠辈之流,杀之如草芥,可杀亦不足虑。这就是同样是身边的谋士,一个劝杀而不可,一个求情而可杀,落差如此之大,说明了当时医生的社会地位之低下,这大概就是谋士荀彧向曹操求情也不管用的另一原因吧!

而华佗呢,大概不了解曹操之为人而招致杀身之祸。有人说,他对曹操只认识其“雄”的一面,不认识其“奸”的一面。《三国志》中的《武帝纪》记载:“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意思说,太祖从小机警,富有权数计谋,行侠仗义,放荡不羁,不大注意培养自己的品行学业,所以当时人没很看重他。曹操当初与袁绍一同起兵,论及天下大事,曹操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说明曹操少时就有品行不端的“奸”的一面,又有行侠仗义、“以道御之”的“雄”的一面。终其一生,奸诈性格和雄才大略合而为一才是曹操的性格特点。

因为不了解曹操的为人,华佗自己的简单幼稚给曹操提供了杀人的借口。自古道:“伴君如伴虎”。封建专制时代的臣子们(个别例外)是无法得到尊严的,他们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地侍奉君主,唯恐招来杀身之祸。而华佗面对曹操书信催促,“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说明了他未能认识朝廷专制的残酷,未能认识曹操那残暴的一面,也未能认识到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我们不能说华佗之死后果自负,但确有其幼稚的一面。

我们从另一面认识曹操,曹操是什么?是从市井中产生出来的军阀、是皇权更迭的一代枭雄、是掌握生杀大权性格具有阴暗奸诈一面的人物。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儒生,一个只知道救死扶伤的良医,一个自视清高无法接受被人役使而又不懂得和魔鬼打交道的人,当然无法认清有时是“奸”有时是“雄”的“奸雄”曹操。当曹操是“奸”的时候,华佗过不了鬼门关也就在所难免,历史的悲剧也就这样发生了。华佗被杀暴露了曹操的丑恶行径与奸诈残暴的一面,也正是那个封建专制时代的悲剧。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华佗用高超的医术满腔热情救治病人,对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也正是千百年来人们崇拜他、尊敬他、热爱他的根本原因。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医院都有“华佗再世,妙手回春”的鲜艳锦旗,成为了医学界永远学习的楷模,也永远为人民所铭记。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清明节的今天,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真诚地献上心香一瓣,表达我对您——神医华佗深深的哀悼之情、崇敬之意,告慰您在天之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