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生活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家庭。在这个家庭里面,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比如,爸爸的主要职责是工作,挣钱养家;妈妈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家务和管理孩子的教育;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并适当承担一些家务。如果每一个角色的分工明确,沟通顺畅,那么这个家庭可以说经营得不错,孩子的成长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 ![]() ![]() 实际情况会复杂很多。比如,对于同一件事情,家长之间会有不同的看法,会有很多分歧。如果分歧产生后,家长中的一方或者双方都各执己见坚持不让,通常都会转变为争吵甚至进行人格上的诋毁和情感上的伤害。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争吵的双方总会通过控制孩子来增强自己的抗衡力量,把孩子牵连其中,使家庭生活变得一团糟,孩子就会慢慢觉得这个家庭没有多少值得留恋的地方。 比这更糟糕的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别无选择。既不可能选择到另外一个地方居住,也不可能选择另外的家长,这个现实对于他们来说是绝望的,只有极少数孩子具有远大目标,能自觉把学习搞好,尽早考上外地学校离开这个家庭。所以,他们对未来几乎没有什么期待,花费大量的时间沉浸在绝望和痛苦之中,纠结于对错的价值判断,内心焦躁,无法集中精力去面对学习任务。会有一部分孩子选择心理沉沦,生活和学习缺乏激情。也会有一部分孩子去外面的世界寻找心理的安慰,比如网络游戏、异性恋情等等。这些结果,都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 问题思考: 1、您家里常见的分歧会有哪些?有没有更好的解决之道? 2、为什么孩子会对家长的关系非常敏感? 3、为什么家长之间的关系搞不好,孩子不容易集中精力面对学习问题? 2、求同存异是搞好家庭关系的关键 ![]() 首先,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接受分歧存在这一现实。 如果对于一件事情的分歧是与孩子有关,家长之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争吵指责,需要另外找一个孩子不在的时间,再相互沟通,允许对方把看法表述清楚,再表达自 己的看法。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则必有一方要做一些妥协,可以按家庭主要分工的职责来确定。比如妈妈主要负责教育,则爸爸要更多的接纳妈妈的决定,即便这个 决定不一定是最好的。 如果问题的分歧仅仅与家长有关,千万不要把孩子牵连进来,本着求同存异的理念去面对,双方还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人性中不好的一面展示给孩子,否则孩子从生活中无法学会正确面对分歧的处理方式。 如果有可能,建立家庭会议制度来讨论所有问题,是非常好的办法。家庭会议不仅可以就分歧进行讨论,还可以就家庭里的一些重大决定进行讨论,比如购买什么品牌 的电视机,要不要参加夏令营等等。这种习惯与能力的养成,对于增强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培养领导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