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这一番,那猴王不分上下,使铁棒东打西敌,更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幸有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执殿。他看大圣纵横,掣金鞭近前挡住道:泼猴何往!有吾在此,切莫猖狂!这大圣不由分说,举棒就打,那灵官鞭起相迎。两个在灵霄殿前厮浑一处。 他两个斗在一处,胜败未分,早有佑圣真君,又差将佐发文到雷府,调三十六员雷将齐来,把大圣围在垓心,各骋凶恶鏖战。那大圣全无一毫惧色,即摇身一变,变做三头六臂;把如意棒幌一幌,变作三条;六只手使开三条棒,好便似纺车儿一般,滴流流,在那垓心里飞舞,众雷神莫能相近。
在玉帝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孙悟空的直取灵霄殿,为他的宏伟目标创造了绝佳机会。但是机会不等于成功,在整个实施的过程中,孙悟空的表现却让人匪夷所思!怎么说呢?
主动进攻。 对于孙悟空来说,这种以寡敌众的局面习以为常,战况是有输有赢。比方说,九耀星君,五大天王加哪吒,二郎神合梅山六圣。这一次面对以王灵官为首的37名天将孙悟空的胜算有多少呢?我们来对比一下。 在《西游记》第五回,孙悟空独挑五大天王和哪吒。这一场自辰时布阵,混杀到日落西山。那独角鬼王与七十二洞妖怪,尽被众天神捉拿去了,止走了四健将与那群猴,深藏在水帘洞底,这大圣一条棒,抵住了四大天神与李托塔、哪吒太子,俱在半空中,杀彀多时。大圣见天色将晚,即拔毫毛一把,丢在口中,嚼碎了喷将出去,叫声:“变!”就变了千百个大圣,都使的是金箍棒,打退了哪吒太子,战败了五个天王。 从这场战役来看,时间跨度很长。辰时布阵是早饭时间,混杀到日落西山是傍晚时分,这一战实际上是整整一日。理论上,能交战整整一日的,双方的实力理应相当。不过,孙悟空的身外身法一出,六大天神顷刻瓦解。很明显,五大天王和哪吒实际上无法抗衡孙悟空,假设这一战是从下午开始的话,孙悟空见天色一晚使出身外身法,六大天神仍然大败。所以在看似实力相当的战役中,身外身法将是孙悟空制胜的法宝。 有了这个结论,孙悟空对抗二郎神和梅山六圣时,如果使用了身外身法,结果就是千百个大圣使的都是金箍棒,打退了二郎神,战败了梅山六圣。同样,王灵官为首的37名天将也是这个结果。 这样一来问题来了,孙悟空和李天王的战役之所以一开始不用身外身法,是为了拖延时间等待二郎神的到来。和二郎神的战役之所以不用身外身法,是为了等待观音菩萨的净瓶进入斩妖台。那么和王灵官的战役中,为了成就帝王梦的孙悟空,本应一上手就是成千上万个大圣,都使着金箍棒,直取灵霄殿才对。为什么会选择防守型的三头六臂呢?孙悟空究竟在等什么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玉帝的选择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王灵官为首的37名天将把孙悟空攒在一处,却不能近身,乱嚷乱斗,早惊动玉帝。遂传旨着游奕灵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请佛老降伏。这里的佛老就是如来佛祖,应对孙悟空的到来,玉帝选择了如来。 众所周知,孙悟空是从道祖太上老君的兜率宫打出来的,这意味道祖已经无法拿下孙悟空了。一个连道祖都没有办法的孙悟空,玉帝凭什么相信如来一定就可以呢? 同时,就形势而言,不管孙悟空到灵霄殿的目的是什么,对玉帝肯定是不利的。传旨上西方请佛老,一去一回少说也要两个时辰,万一王灵官挡不住,后果将不堪设想。作为被动防守的玉帝,在常理下应该先着游奕灵官调派周边兵力,再着翊圣真君请原始天尊和灵宝天尊降伏才是。更何况,这件事可是道祖接手过的,实属道教之事!一件道教的事,怎么可能轮到如来出手呢? 有了这个切入点,孙悟空的等就出来了!为了成就帝王梦的孙悟空,既然放弃了速战速决的身外身法,而是改用三头六臂来了一场持久战。没什么好说的,孙悟空在给玉帝时间!也正是有了这个时间,才有了玉帝请如来。换就话说,孙悟空对付王灵官为首的37名天将之所以不用身外身法,是为了等待如来的到来。 有了老君的失利,玉帝邀请如来顺理成章!一方面,玉帝在保留老君颜面!设想一个连道祖都无法对付的孙悟空,要是起用道教中人收伏了的话,道祖的脸往哪里放?结果也看到了,真武荡魔天尊一直没有出手!这个真武大帝不是盖的,很懂得权衡啊。另一方面,则表示的是对道教的失望。谁让道祖没有消灭孙悟空呢? 说白了,孙悟空从出世,学艺,成王,为官,封圣,偷丹,再到大闹天宫,他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给如来一个出场的机会。那么有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来要怎么做呢?我们接着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