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今天一说起“扭秧歌”或“民间花会”就想到公园里手拿花扇老太太们臃硕的舞姿,或者郊区农民节日里花枝招展的聚会表演。其实老北京市区也有各种有组织的民间花会和秧歌表演集团,每年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就组织起来大张旗鼓的沿街表演,老百姓可以免费的观看各种各样的民间花会一饱眼福!
老北京的花会组织是由商业行当,地域关系划分,比如:北京澡堂子洗浴业和煤炭销售业是由河北省定兴商会组织;副食油盐调料业是由山西省商会组织;饭庄酒楼红白案是由山东商会组织;绸缎布匹麻纺织造业由江浙商会组织······,这些花会既宣传壮大了自己的行当,又增强了乡亲之间的乡情关系。
老北京民间花会称为“香会”,细分有“文会”和“武会”两大类。
“文会”又分“坐棚”和“行香”两种。它们主要是为寺庙、香会、香客及游人义务服务的民间组织。
“武会”主要在节庆时献艺表演,由各个商会自己推选演员,这些演员都是男性,根据自身条件扮演男女老少角色齐全,演男刚毅,扮女婀娜,老翁慈祥,婆子风趣!演出服装也是由商会收集各个商家的捐款统一添置,花会演出虽然业余,但演员们身怀绝技,且大都年轻力壮文武兼备,能歌善舞面相俊俏,所有演出一丝不苟,真正是雅俗共赏,俗得可爱,俗得高尚,绝对没有今天的秧歌瞎穿乱戴,胡抹乱描,群魔乱舞,丑态百出,今天的民间秧歌已经把“俗”降低到了最低限,有丑化劳动人民的嫌疑。
老北京花会演出形式一般是河北大秧歌;打花棍;武狮子;高跷会;跑旱船,小车会;跑驴;五虎棍;少林棍;耍叉子;中幡;吵子大镲;太平鼓······演绎各种民间故事。
过去的花会表演都是在北京的主要街道当作舞台,街上的主要商店大铺事先得到通知今天举行花会,所以一大早商家们就在自己店铺门前设坛摆桌,有的供起祖师爷;有的供起赵元帅;点烛燃香,点心茶水。花会首领事先也知道哪家店铺掌柜德高望重或捐款数多,就会在这家店门前停下来分外卖力尽情表演,店家掌柜顿觉风光,赶快出门谢过花会首领,就再去下一家店铺走会。
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各商家归口收归国有性质改变,花会组织也就自行解散,至此几十年来老北京商户的花会表演彻底消失了!
***** 老北京方言土语(20)*****
【一】胳膊肘儿往外拐!(发音:gē bò zhǒr wǎng wài guaǐ)
(这是一句俗语,形容一家人不是一条心,处处为别人着想,总是照顾别人就是“胳膊肘儿
往外拐”,也就是评说所说的“吃里爬外”。 博友《小碗干炸》提供)
【二】嘴里跑舌头!(发音:zuǐ lī paǒ shé tōu)
(形容没有任何根据胡说八道,信口开河,口无遮拦。 博友《小碗干炸》提供)
【三】翻脸不认人!(发音:fān liǎn bú rèn rén)
(这是一句贬低语,形容原本立场与思想一致的阵营里有的成员受到对方的熏染改变了思想
与态度,突然转变反戈一击,就是“翻脸不认人”。生活中有的人对矛盾的一方进行规劝
调和,却受到人家的误解怀疑,也属于“翻脸不认人”。 博友《小碗干炸》提供)
【四】矬老婆高声!(发音:cuó laǒ pò gāo shēng)
(“矬”就是“矮”,一般专指人的身形较矮就说:个子很“矬”。“矬老婆高声”就是形
容身体很矮的妇女说话声音很大,属于众人都能听到的女高音。这是一句玩笑型的俗语,
平时凡是遇到有人高声说话被别人听见,不管他是否身高身矮,也不管他是男是女,都可
以笑言道:“矬老婆高声!” 博友《小碗干炸》《花语》 提供)
【五】骑脖子拉屎!(发音:qí bó zì lā shǐ)
(这句话很形象的比喻有的人持强凌弱,过分的欺负人! 博友《小碗干炸》提供)
【六】老眉咔嚓眼!(发音:lǎo meǐ kā chà yaň)
(这句话原来是形容老年人的老态龙钟,后来发展到凡是形容年纪大的人都可以说是“老眉
咔嚓眼”,这句话可以在背后嘲笑别人,也可以在别人面前自嘲。比如朋友为某人介绍一
件新潮时装,某人一看不适合自己穿戴,就会自嘲道:“我这老眉咔嚓眼的哪能穿这样的
衣服呀!”。 博友《小碗干炸》提供)
【七】狗眼看人低!(发音:goǔ yaň kān re dī)
(这是一句贬低语。把身边的“小人”比喻成狗以低劣的看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如同日常所
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来贬损不良分子的丑恶嘴脸。 博友《小碗干炸》提供)
【八】身大力不亏!(发音:shēn dà lì bù kuī)
(形容身体高大,年轻力壮,浑身力气的人干起活来轻松省力。 博友《小碗干炸》提供)
【九】一推六二五!(发音:yì tuī liù èr wǔ)
(“一推六二五”的意思是出现问题以后佯装不知装糊涂耍滑头,把自己应负的责任推卸得
干干净净。这句话的来源出自中国的古典计算工具————算盘。拨打算盘需要一套“珠
算口诀”如:一退六二五、二一添作五、三下五去二、四去六进一······!随着时
代科技进步如今算盘已经舍弃不用,珠算口诀也已经进入了历史档案。
由于“一退六二五”的“退”与“推”谐音,于是“一退六二五”在口语中日久天长以讹
传讹就变成了“一推六二五”。 博友《小碗干炸》《瑛子》提供)
【十】份儿大!(发音:fèr da)
(北京土语有“份儿”一说,表示一个人很有身份地位,后边又加上一个“大”更加表示某
人的身份与地位非同一般。 博友《一条大河》提供)
【十一】压根儿!(发音:yà gēr)
(“压”表示降到最低处。“根儿”表示事物的根源末梢。“压根儿”是一句北京人很常用
的土语,表示一件事情的缘由起始。比如生活中说话:“这件事我压根儿就不知道!”表
示自己什么都不知晓与己无关。 博友《一条大河》提供)
【十二】磨蹭!(发音:mó cèng)
(做任何事情又“磨”又“蹭”表示很不情愿故意的耗费时间消极怠工,如同“磨洋工”。
日常生活中形容笨手笨脚,耽误了时间也没做好工作。 博友《一条大河》提供)
【十三】摩挲!(发音:mā sè)
(“摩挲”读音:“麻(第一声)瑟(第四声)”。形容轻轻抚摸。老北京有一首著名儿歌
唱到:“摩挲摩挲肚儿,开小铺儿,一边卖油盐,一边卖酱醋!”。 另外把很皱的衣服
用手抚平也叫“摩挲”。 博友《云杉》提供)
【十四】让您老惦记着!(发音:ràng niń laǒ dia jī zhǜo)
(这是一句老北京对别人说的客气话,比如朋友前来问候家中病人的病情,临走的时候就对
来客说道:“您也很忙,还让您惦记着!”用以表示一种歉意。 博友《云杉》提供)
【十五】不赖呆!(发音:bù lāi dāi)
(“不赖呆”是一个赞美词,用来夸奖、夸赞、赞叹。比如看到别人制作一件很好的物品就
可以赞道:“真棒!做的不赖呆!” 博友《瓜地尔东》提供)
【十六】面!(发音:miàn)
(“面”形容一种为人处事谨小慎微,胆小怕事懦弱无能。 博友《世外先生》提供)
【十七】吃枪药了!(发音:chī qiāng yào lè)
(“枪药”指“火药”,火药被燃以后爆炸的威力非常巨大。用来形容有的人不容分说蛮
横无理,遇到这样的人就可以反驳道:“你吃枪药了!” 博友《世外先生》提供)
【十八】理论!(发音:lv lu)
(“理论”北京土语读音:律(第一声)论(第四声),也可以写成“捋论”,“捋”有理
清顺序的意思也就更形象合理。“理论”是形容大家一起仔细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好办
法,也是表示“摘清一团乱麻”的形象词汇。 博友《瑛子》提供)
【十九】皮丢!(发音:pí diū)
(“皮”表示柔软疲沓,“丢”只是一个助词。 油炸的食品搁置时间久了就会回潮变软口
感很差,就可以说:“皮丢了!” 博友《瑛子》提供)
【二十】皮实!(发音:pí shì)
(与【十九】的“皮”不是一回事,这里的“皮”表示坚固耐用,耐得住磨损与磕碰,日久
天长经久不坏。后边的“实”加重语气更加实在与牢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