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帽壶----直颈,圆腹,圈足,板带状把柄,圆顶钮盖合于长条口流之上.器型受外来影响,因器口边沿如同僧帽,故名“僧帽壶”.元代已有烧造,比较敦厚,永乐时的风格俊秀,,所见品种有青花、红釉与白釉器. 扁平大壶----有称卧壶.器身呈圆形,一面鼓腹中央拱起,一面平砂底无釉,中心下凹如脐,肩两侧凸起花朵或以双系活环装饰,短颈口流,其纹饰类似压手杯上所绘纤细缠枝花纹和锦纹.其造型用途待考. 花浇----系摹拟西亚器型之作,笔者曾于葡萄牙里斯本占本江博物馆见到一见白玉龙柄花浇,其成器时间相当于我国元代.与之相同的器型,我国在永乐时才开始烧制,其后仅延续到宣德。永乐器仅有青花品种,宣德时又增添了白釉器.两朝花浇之不同点为:颈部,永乐长,宣德短;腹部,永乐圆,宣德扁;把柄,永乐为龙形,宣德为宽带式;纹饰,永乐颈部长绘有海水纹,腹部绘有像压手杯的那种细梗叶缠枝莲纹,宣德颈部则常绘有两种不同的双形莲瓣纹,腹部多绘缠枝花;纹饰风格,永乐纤细,宣德粗放;款识,永乐无款,宣德常写款于腹部上端,此外,永乐器有盖,盖有外套口与内插口两种式样。 水注----又名“花浇”或“执壶”,仅受外来影响而出现的器物,与西亚地区的银,铜 陶器造型一致,穆斯林常以此净手或浇花.器为直口长颈,丰腹,圈足;颈侧呈方形口流,另一侧宽带把柄将颈腹相连,器应有盖,水注始烧于永乐,宣德时承制,永乐器体薄而俊秀,无款,宣德器体粗厚重,署有款识,有青花与白釉品种,青花器多绘缠枝莲纹. 无档樽----也是受外来影响的造型,永乐始有,至宣德时仍在烧造,,有白釉与青花品种,胎薄体轻,上下直通,呈桶状。器身上写有阿拉伯纹.宣德器的造型与永乐大致相同,但青花纹饰略粗放.清代康熙仿品非厚即薄.雍正仿品虽器接近永乐、宣德,釉面亦有桔皮纹,但胎体较薄,青花色调仍具本朝时期特征.乾隆时仿品器型缩小,,显得短粗,有的还于无档樽内插放掐丝珐琅或黄缎裹着的铜胎花形筒芯,用作插花供器. 鱼篓樽----因袭西亚铜器造型,胎体轻薄,器型秀美,底面为弧形圈底,置于平面可以转动,并有一圈露胎,以利烧制,见有白釉与青花品种,其青花器腹壁绘缠枝莲、菊,纹饰纤细.故宫博物院有真品,也有康熙仿品。仿品胎质细密、厚重,釉面为淡淡的青白色,青色纹饰也具有康熙时的淡雅色调。 带系盖罐----造型浑圆,扁肚,无釉平砂广底.其盖顶部凸起,折角处线条柔和.器身光素或带暗花装饰。溜肩饰二或三、四系,数日不等;系极小,孔径仅容细绳穿过。此种盖罐的器型,为永乐时期所仅有;明代其他时期罐上多无系,至万历时再现.(转摘《明清瓷器鉴定》)</P<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