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随着天气的变化,小孩子发烧是越来越多了,我的心,也越来越痛…… 发烧通常伴随着无汗。80年代,大多数人还都会有一个直观的常识:“汗发出来就没事了”。这就很明确的揭示了“发烧”的原因:通俗的讲,叫“受凉了”,受“凉”了,却怎么表现出来是“烧”呢? 用“热”能祛除“凉”,这是最简单的物理原理。就如同我们用“盖被子”积热去凉,我们的身体是充满智慧的,它会自救,自救的方式就是“发烧”,烧的温度高过入侵的“寒气”,就能把"寒气"赶跑了。为了便于短时间内积蓄更多的热量,形成更高的温度,我们聪明的身体也会“盖被子”——把散热的毛孔全部关闭(所以无汗)!体温就迅速升高了,当升高到能驱除“寒气”的温度,毛孔就会打开,通过流汗把寒气排出去,温度就会马上降下来,病就好了。 但就有自居聪明的人,只看到“高烧”,而不明白其中的原理。头脑简单反应迅速的就想到“降温”。用抗生素——抗生素的功能本来是消灭细菌的,但同时其消弱免疫力的作用(也就是消耗阳气)能导致体温下降,因而误打误撞也有了“降温”的效果。抗生素不行了,就上冰袋敷——美其名曰“物理降温”。 这不是完全跟我们的身体对着干嘛!身体要发热,以阻击入侵的“敌人”,却没想到,主人不但没有帮助,反而大大加强“敌人”的势力,增加更多的“寒气”——寒凉的抗生素,冰冷的葡萄糖水,冰冻的冰袋!怎奈身体对主人是那么的忠诚,吃了败仗(“降温了!”),退回去,随即又组织更大的一次进攻(“温度又升高了!”)。可是,愚蠢的主人又再一次助纣为虐!于是,身体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发动保卫战,直至——身体终于垮了,再没有多余的能量来战斗了。笨蛋主人疲劳的嘴角带着微笑,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到:“上帝保佑!温度终于降下来了!” 这才是真正的亲者痛仇者快!可是,借助于“现代”“科学”的华丽外衣,依托宣传机器的狂轰烂炸,终于达到了今天广大民众的洗脑,把千百年来的常识都蒙蔽掉!异己的声音都被割了喉的局面! 看着那么多的孩子正在受罪,你能不心痛吗?! 慈心的妈妈们!不要再盲目的给你的孩子“降温退烧”了! 发烧会烧坏脑吗? 所谓“烧坏脑”的具体症状是什么?答案是没几个人真见到过。百度、谷歌搜索,满眼都是“会有”什么可能性,因为在西医手里,你是不可能看到真正的“烧坏脑”的症状。你所常看到的症状是:输液后的孩子“手足冰冷,呼吸缓慢,比平时安静,喜欢呆坐,眼神呆滞,食欲不振,爱流口水,经常拉肚子,排稀便,甚至开始会尿床,喝一点水就要上厕所,鼻梁青筋,眼下浮肿,眼白发蓝,理解、学习能力下降。”经常带孩子输液的母亲对这些症状不会陌生。请问:一次输液就这样,多次呢?一次大剂量呢?长期输液呢?结果就是上述症状的加重版:“神情呆滞,两眼无神,嘴角流涎,反应迟缓,甚至:痴呆!脑瘫!” ——都是功能不足的表现。 功能由热能支撑完成,所有疾病不外乎功能太过,和功能不足。“烧坏脑”无疑应该定义为“热能太过”导致的“功能太过”,那么应该出现的就应该是功能太过的症状:“手足发热,呼吸急促,咳喘剧烈,痰涕青黄粘稠,汗出烧不退,口渴想喝水,神情焦躁,急切呼唤亲人,声音响亮,脸色潮红,嘴唇干红,眼白发红、身体不断翻动。” 这才是真正“烧坏脑”应该伴随的症状。而要出现这种症状,前提必须体内严重缺乏水分,或者误用大量辛温发散药物【耗散太过多水分】,就像车的水箱缺水机器烧坏原理,才会出现烧坏脑。而这种情况只要补充水分,就立即可以缓解。并且患者自己会出现“想喝水”的欲望自救。所以,要真正烧坏脑,很难出现!所以,百度和谷歌才会很难搜索到“烧坏脑的症状”。在一个以冰冷液体和寒凉抗生素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医疗体系里,怎么可能出现烧坏脑呢?所以,感冒发烧在西医治疗介入后出现的恶化现象,只能是过度医疗、错误医疗所导致。 脑为髓,肾所主,位少阴,主神明。所谓烧坏脑,实为寒凉之药【抗生素、输液、苦寒中药】直入少阴,重伤少阴,神明蒙闭,君火不明之象。为何每发于高烧后?遇高烧,则附加更高级更寒凉的抗生素,伤阳气更重!——非高烧烧坏脑实为治疗高烧的抗生素伤坏脑——我不伤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指鹿为马,误解何其深矣! 伴随发烧的抽筋,其实是阳气驱寒气于体表,寒凝则抽搐——就如冷风吹来自然就会寒战,只不过抽搐比之寒战表现严重一点而已。只需要泡热水脚法【热水浸泡双脚至膝盖下】即可立即解决!或者内服温阳发汗之药即解。比如姜枣汤。 伤寒论说了,太阳病【感冒病】误治【该发汗却误用寒凉】则引邪入少阴肾之里,则少阴病发【伤肾:表现为肾衰竭(症状表现为多尿尿频尿急,小孩子为尿床);肾主骨,伤骨:表现为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症状表现为脚软腰酸无力);肾主骨生髓,脑亦为骨髓,伤髓表现为:白血病(骨髓造血功能不足)、脑痴呆(思考功能不足)——这几种病都是感冒误治可以导致的变病】。只要扶阳散寒,这些病都还是可以一定程度挽救的。处方都在少阴病篇。 抽筋还有一种情况:阴虚之人,精虚之人,水不足相对热能太过(专业叫“精虚木张”),攻寒而又水分不足,筋就会因为缺水而收缩。这种情况有很明显的缺水阴虚(干燥、烦躁)的表现。详见下文链接。特别是近年来认识到寒凉伤害的人,多服用助阳发散之药,用阳则耗阴,把握不好就会太过,阳气还没有恢复就又出现阴虚了。即有寒,又阴阳两虚。通常只能小剂量的调养。养阴为主兼助阳,处方以生脉饮为主加减,阴虚重加枸杞熟地和子类药,阳虚加小剂量(1~5克,甚至精确到0.5克)干姜附子。事关孩子,具体问题还是具体辨证为宜。本论仅作参考。 以发烧为症状的,有两种情况:一种同时有怕冷,一种不怕冷。 只要怕冷,必然有寒气——才需要“热”来抵抗。发烧要多高,取决于寒气有多重。只要热气能够超过寒气,必然就会出汗。不出汗而一直发烧,就说明体内寒气至少有发烧的温度那个量级。比如,寒气相当于38度,发烧温度就必须39或者40度,如果烧到40几度还没有流汗,说明体内就有相当量级的寒气在对抗抵消,当然也就不会出现烧坏脑了。如果体外一直有寒气【输液或者冰袋降温】,那么,体温就会不断升高——因为寒气一直比发烧的温度量级更高。反推之,发烧越高者,体内寒气越重。只要断绝外寒的进入,身体就不会无限度的发烧。所以,“一直这样烧下去要烧到多高”的担忧是多余的。我向大家保证:身体不会自残!只有人自己才会妄图降温而自残,却埋怨到身体。真是比窦娥还冤! 身体不会自残,但是会有所不及,这个时候就要帮助它。一个是帮助阳气发烧抗寒,还有一个,是要补充水分【养阴】,流汗是排寒的方式,但是,至少要有水作为基础。所以,加热没问题,只是还要加水。 另一种情况,同样发烧,却没有怕冷,这种发烧是因为体内热能(阳气)发动而水分不足(阴虚),比如小儿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自然会出现阳气向外发动以推动生长。这种发烧是因为水不足而不是有寒气,就不可以用姜枣汤发热帮助退烧。 这两种发烧情况还是比较容易区别的。【详参:《温病发烧与伤寒发烧》http://www./newsinfo.asp?cxid=247】 与滥用抗生素相对应的,还有滥用姜枣汤退烧,也是人的主观意图不自觉的自残——发烧是用于排除寒气的。但是热气和寒气交战还需要时间,刚发烧,两军尚未交锋融合,就急于退烧,汗出来了,寒气敌军并没有出来,反而我军自损八百了!很快的身体又必须再度蓄积力量发烧,很怕发烧的人很快就又姜枣汤退烧,能量又泄掉了——这与寒凉抗生素对阳气的伤害有区别吗?? 广东人喜欢喝汤,讲究慢火煲靓汤——慢火的热和汤料的充分混合,味道出得透了,汤就好喝。藏在人体深部的寒气,就像汤料里的营养一样,需要低烧或者高烧慢慢持续的“煲”,寒气热气充分混合了,身体就会开始总攻,温度升高、汗出寒出烧退。这个混合的过程(持续发烧不退的过程),有时一两天甚至更久【排除深部寒气时】,有时一天之内好几次【排除浅表寒气时】。 那么,怎么判断处理能?我通常说:静候。你只需要静候,往往,烧自己就退了——就是我说的,一切听元气的。非要帮助,选择最佳时间:下午3~5点足太阳膀胱经(这是排除表浅寒气的最佳时机)或者临晨1~3点足厥阴肝经(这是排除深部寒气的最佳时机)。但如果孩子睡着了,就没有必要叫醒起来喝药了。排寒时,通常都会昏昏欲睡(能量收敛攻邪)。攻邪剧烈时,患者醒过来了,你再服用助阳散寒药帮助发烧退寒。通常排除深寒时,都是在睡觉状态,通常就不用做任何处理。所以,我对能量充足的患者的亲人说:他烧他的,你睡你的。 贪恋退烧,动辄姜枣汤退烧,消耗大量能量,气阴两伤,会出现剧烈喘促(气逆散不收降)同时手足冰冷。这时赶紧服用独参汤【生晒参一条熬水急煎服,水开后15分钟即可。一边倒出部分侯温服用,一边继续熬】敛气养阴。或者有能量不足症状的服用姜枣汤预先放党参20克搭配预防。半小时内控制不了,急送医院先控制症状(不再消耗能量就是最好的补能量)。控制症状这块是西医药的长项。 ———————————————————————————————— 问:姜枣汤不是增加我方力量,打胜而退的吗?能量泄掉这又从何说起呢?答:火大了,要耗油的,没火有油时,加火就是助火补阳;没油时的加火,就是加速消耗。 问:那么回阳散也是一样的情况咯?答:是的。任何用阳的药,都是一样的情况。饭是能量,但是补能量之前还需要先消耗能量煮饭。 问:西药的退烧和中药退烧有何区别? 答:西药退烧不以人体能量多少、不以身体元气的意图为指引,不管身体需要不需要,都会强行退烧。因为是以退烧为目的,所以。只要把毛孔打开就可以通过流汗退烧。但这时的汗液里可能并没有充分夹带寒气,导致汗出来了,寒气还留在体内。这样的退烧,不久之后,身体还会再组织一次兵力以发烧的形式抗敌排寒。所以西药退烧后很快就会再发烧。因为退烧都会泄掉消耗了不少的兵力阳气能量,退烧越多,能量消耗越大。小孩子总能够发烧很高温度是因为能量充足,足以打一场大战役。但后面的发展,随着退烧次数的增加,发烧的温度越来越低,慢慢变成低烧,就是能量不足严重了,没有能量速战速决,就只能打持久战了。 中药的退烧很注意身体元气的意图,通过辨证的方法了解身体是否有足够兵力能量打仗,有多少兵力能量,能够持续打多久,什么时候可以退兵,什么时候需要退让而不是勇往直前发烧打仗。打仗了还要看时机:敌军深入腹地【深部寒气】,还没有赶到边界【皮肤】,就不可以打开城门【退烧流汗】。需要慢慢赶【持续低烧】,把敌人全部祛除到城门边了,再选择我军大部队汇合实力最强大的最合适的时机【气血流注到敌军所在区域比如下午3~5点在足太阳膀胱经或者临晨1~3点足厥阴肝经】开打所以在那个最佳时段内往往会高烧往往就可以一战而胜汗出烧退又因为我军是优势兵力于是就可以实现最小的兵力能量消耗。 所以,与其说中药退烧,更应该说中医退烧。体现的是中医生的辨证水平,在最合适的时机用最合适的方法打最合适的仗。药物只是物质基础,相当于兵力。不同的医生,就像不同的军师,同样的兵力兵法【同样的方剂及用药法则】,但是临场应变的高低就导致了战斗结果的截然不同。但是,敌人病气其实没有那么聪明,还没有周瑜那种级别的。问题是,我们的诸葛亮也很少。所以才导致了貌似敌人很厉害的感觉。 伤寒论就是中医界的孙子兵法。应对与病气打仗绰绰有余。 相对而言,西医就是一群机械军团,不管和什么人打仗,都用同一套不会变化的战术同一量级的兵力。培养出来的满天下的军师都是像电脑固定程序一样规范或叫死板操作的。这样的水平,只能叫技法,根本不够格叫兵法。 总言之:同样是退烧,正确的中医治疗下,会有以下过程: 1.很少发烧【没有能力发烧】 2.开始会发烧,发烧温度比较低,持续时间较短【有能力发烧了,但还不足,没能力打持久战】 3.发烧越来越频繁,温度越来越高,持续时间渐久【能量渐足,但还不够多,一次只能排除少部分寒气,就需要增加次数来排寒,不是优势兵力,战斗就会比较持久】 4.发烧温度很快高到最高点【有能力打大仗了】,同时也很快就会退烧【一战即胜】,之后发烧间隔时间越来越长【一次能够排除很多的寒气,不需要持续发动战斗】 以上过程中,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前两个阶段会有疲劳,但是很快就可以恢复。 西药的退烧,可以很快的退烧,但是很快的又会再发烧。发烧间隔时间会越来越短,每次发烧温度达到高点越来越慢,退烧时间越来越久。能量越来越不足,再接下来发展,就连发烧都不会——没能力发烧了。同时伴随着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好,脾气暴躁,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等能量不足的表现。 常规退烧方法 泡热水脚法:必须泡到膝盖下,洗全身澡是耗散阳气,泡脚是敛气补气。睡前一小时,用热水洗脸;热水泡足(要泡到膝盖)10~20分钟。 泡脚法补充说明: 姜枣汤:【成人量,小儿参考姜枣汤详论】: 详见:【姜枣汤详论】http:///newsinfo.asp?cxid=215
作者:o空谷幽兰o时间:2008/5/510:52 作者:jiang652301时间:2008/11/119:31 作者:vivibb时间:2008/11/1210:10标题:我从现在开始要珍惜孩子的每一次发烧了 作者:我爱君子兰时间:2008/11/2416:01 对于宝宝的发烧大人不去干涉就是最好的帮助了! 作者:josephinechen时间:2009/2/1116:48 作者:mxiaofei81时间:2009/3/2315:18 XiaoNing10:38:03 魔卡→助手10:48:48 晴暖香10:49:46 XiaoNing10:51:37 晴暖香10:51:53 魔卡→助手10:52:41 晴暖香10:54:24 晴暖香10:57:07
-作者:燕子9714--发布时间:2009-7-2917:29:06 -作者:悠然生--发布时间:2009-7-3010:29:45 但以发烧为症状的,必然有寒气——才需要“热”来抵抗。发烧要多高,取决于寒气有多重。只要热气能够超过寒气,必然就会出汗。不出汗而一直发烧,就说明体内寒气至少有发烧的温度那个量级。比如,寒气相当于38度,发烧温度就必须39或者40度,如果烧到40几度还没有流汗,说明体内就有相当量级的寒气在对抗抵消,当然也就不会出现烧坏脑了。如果体外一直有寒气【输液或者冰袋降温】,那么,体温就会不断升高——因为寒气一直比发烧的温度量级更高。反推之,发烧越高者,体内寒气越重。只要断绝外寒的进入,身体就不会无限度的发烧。所以,“一直这样烧下去要烧到多高”的担忧是多余的。我向大家保证:身体不会自残!只有人自己才会妄图降温而自残,却埋怨到身体。真是比窦娥还冤! --作者:云海--发布时间:2009-7-3011:10:32标题老师说的太好了,相见恨晚 -作者:豆宝--发布时间:2009-7-3013:18:59 以下是引用悠然生在2009-7-3010:29:45的发言: 但以发烧为症状的,必然有寒气——才需要“热”来抵抗。发烧要多高,取决于寒气有多重。只要热气能够超过寒气,必然就会出汗。不出汗而一直发烧,就说明体内寒气至少有发烧的温度那个量级。比如,寒气相当于38度,发烧温度就必须39或者40度,如果烧到40几度还没有流汗,说明体内就有相当量级的寒气在对抗抵消,当然也就不会出现烧坏脑了。如果体外一直有寒气【输液或者冰袋降温】,那么,体温就会不断升高——因为寒气一直比发烧的温度量级更高。反推之,发烧越高者,体内寒气越重。只要断绝外寒的进入,身体就不会无限度的发烧。所以,“一直这样烧下去要烧到多高”的担忧是多余的。我向大家保证:身体不会自残!只有人自己才会妄图降温而自残,却埋怨到身体。真是比窦娥还冤! 各群里关于该主题的讨论: 程乐11:05:29 说的没错,深有体会啊 昨天发烧,愣是没吃退烧药,靠喝开水治好了 广东长江有水11:47:17 不知道能不能用这个来解释我女儿这次的发烧过程: 第一天夜里:12点左右开始烧,最高39。5度,早上6点左右自己出汗退,次日喝粥为主; 第二天夜里:2点左右开始烧,最高38。5度,早上6点左右自己出汗退,次日开始想吃饭,胃口好; 第三天夜里:3、4点左右开始烧,最高38度,早上6点左右自己出汗退。开始正常吃饭。 整个过程没吃药,多喝水,夜里发烧的温度越来越低,而且时间也变短,是不是因为每次发烧排寒后,后面就没那么多寒了,所以不需要那么高的温度就可以排寒呢? 魔卡*助手-无锡11:10:31 昨天童话助手也发烧了。39度。捂了一个热水袋,睡了一天,今天就退烧了……她很遗憾没多烧几天 清风*山东11:08:03 感谢!更有信心了!我期盼着家亮宝发烧,多排排寒,最近两次都是烧到38度多点就退了!可是一直在拉肚子,今天拉了三次了!我想这也是在排寒,一直在贴丁桂儿贴助之。今天这三次地上、我身上、床上,嘿嘿! 嗯,明白了也,这两次发烧,就说明我家宝贝这两次是37度多的寒气,用38度多点的热量来消灭了它,嘿!至于拉肚肚,偶就有点搞不清了!后面可能会有更厉害的发烧的 豆宝-助手13:04:56 至于拉肚肚,偶就有点搞不清---清气出上窍(如流鼻水打喷嚏),浊阴出下窍(如大小便),都是战利品 清风*山东11:38:51 嗯,谢谢卡卡,他一直精神好!拉了N长时间了,嘿嘿!看样子寒气够厉害的,在我肚里时应该跟我受不少寒气。出生不仅屁股发青,手脚都是青的!现在退去了一些了。 魔卡*助手-无锡11:39:28 真够寒的。手脚都青了。看精神就好。拉肚子如果伤正了的话,就会萎靡不振。拉得虚脱那种 --作者:tiantian2005--发布时间:2009-7-3110:06:31 小孩发烧了,我的处理方法是喝姜枣水,泡脚,贴丁桂儿脐贴。一般来说小孩精神和食欲和正常时没有什么差别。而且烧退后恢复的快。比较好笑的是,有次宝宝发烧了,我没有理她,照常送去幼儿园。午睡的时候女儿烧到38。5度,老师每隔15分钟拉她起来喝一杯水,结果晚上去接的时候,女儿一点精神都没有,因为中午没睡觉呀。后来我告诉老师,以后女儿发烧不必紧张,她能睡就睡,想喝水再喝水。 --作者:豆宝--发布时间:2009-7-3116:39:10 衢州-花猫10:46:40 烟云*群助10:48:03 苏-童话10:48:04 衢州-花猫10:51:38 烟云*群助10:52:42 衢州-花猫10:55:10 烟云*群助10:56:18 衢州-花猫10:56:49 --作者:三彩风车--发布时间:2009-8-1421:47:08 三年前,正在坐月子时着凉了,当时烧到38度5就感觉全身特烫,难受,喝姜蒜水硬顶了三天不退,以挂水结束。 三年后的我终于又可以发烧了。体温在38度1时,我一点都不觉得在发烧,只感觉鼻孔呼吸有点热和腰酸背痛。女儿正在发烧39度多,我摸了只觉得得温温,而家人都喊:好烫呀。我才想到应该是我的问题了,自己测了体温才知发烧了。又高兴(千等万等,就等这一天)又晦气(来的不是时候,女儿正烧着),。最后烧到38度6反而腰不酸背不痛了,我想元气足,打完战了,果然第二天就全好了。 我感谢悠然先生的调理,令我身体越来越好,也让我体会原来元气足,发烧真的不可怕。 --作者:加菲--发布时间:2009-8-206:21:59 --作者:漫游--发布时间:2009-8-3116:21:35 看了这个帖子才恍然大悟 以前儿子生病我一直主张不吃药,几乎不吃抗生素类药,发烧也是超过39度且喘的厉害时才用退烧药,每次差不多2-3天就好了。 这个假期,由于是在外地旅游,所以不敢不吃药,孩子稍一发烧就用上了好娃娃和维C银翘片,结果是没有发高烧,我还暗自高兴在病之初就控制住了呢,一周后又去海边,有一点点烧,我又用上了药。 结果,到现在一个月了,儿子感冒症状一直断断续续地存在,眼白发黄,还咳嗽,去医院查了,肺和肝没有问题。现在想来,原来是寒气一直没有排出啊!几次自身的努力都被乱用药给破坏了,真是可惜。今晚回家赶快泡脚吧。 同时,还想请问悠然老师:我去的是中医学院,医生给开了《小儿清肺合剂》,主要成份是金银花、黄芩、甘草、桔梗、葶苈子、苦杏仁。这个药我还要不要继续给儿子喝呢? 作者:悠然生--发布时间:2009-8-3118:21: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