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枪击案 错不在制度

 amlcaroline 2012-12-16

美国枪击案 错不在制度

字号小字体|大字体2012年12月16日 15:14    已有328人阅读    欣赏72

校园枪击案多不胜数,美国人能将责任推卸给“制度”。那对于近年校园案件频发的中国,我们应该找谁问责?,“枪”或“刀”不是问题,“人”才是问题——这也是美国警方千方百计调查犯罪动机的原因,真相没出来之前探讨“政治正确”是毫无异义的。

 美国康州小学枪击案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而河南22名学生被砍案则少有报道。不难看出,某些人正抓紧机会拔高我们的社会制度先进性,抨击美国的持枪制度(美国小学枪击案 这关枪支什么事?)。至于“家丑”,他们总保持着“不宜外扬”的立场,遮遮掩掩,回避事实(美枪击案上头条:新闻联播该如何变?)。血案的发生,是制度的错还是社会的错?这显然不是一则单项选择题。
 

美国枪击案 错不在制度
 

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的根本原则,实际上是在于保证公民在受到侵害时拥有自卫的权利。持有武器保护自己,在西方有传统的,它的历史可以大概上溯到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这个法律传统,最初就是起源自英国王室和民众之间的矛盾。而美国的宪法第二修正案可以说是这个法案的延续。保持公民持有武器的权利,也就意味着公民在歹徒破门而入时可以有效地保护自身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或许就是美国的持枪制度尽管备受争议,然而却总能获得一批民众忠实支持的原因。

“持枪制度”有群众基础,更有“成功”的范例。瑞士也是“持枪合法”的国家,男性服兵役时发放的那杆步枪是允许拿回家“保管”的。据不完全统计,瑞士民间的枪支数量在200万支左右(瑞士全国人口大约730万),可是瑞士极少发生枪击案,偶尔出一次持枪自杀的,能引起全国轰动。所以,简单地将问题归咎于“制度”是片面的,而且放弃制度也不见得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校园枪击案多不胜数,美国人能将责任推卸给“制度”。那对于近年校园案件频发的中国,我们应该找谁问责?2012年12月14日,河南光山县文殊乡陈棚村完全小学发生惨案:36岁的村民闵应军冲入这所小学,砍伤学生22名,群众1名,警方初步认定闵应军患有精神病。原来,“枪”或“刀”不是问题,“人”才是问题——这也是美国警方千方百计调查犯罪动机的原因,真相没出来之前探讨“政治正确”是毫无异义的。

惨剧的发生让一部分人开始思考那些值得探究的社会问题,比如对“易崩溃”人群的关注。这类人群不一定都是精神病患者——当然,对待精神病患者还需要一些科学的机制,比如对区域内精神病患者数量的掌握,他们治疗进度如何,康复后如何融入社会……这些都值得专家们去研究。至于“易崩溃”人群中对社会不满的那部分人,他们是否有倾诉的渠道,是否有解决他们问题的正常途径?在香港,如果这类人群有“打不开的结”,他们可以找社工、教会、民间团体等组织,诉说问题,寻求帮助。中国少有这样的机制和渠道,没有“缓冲区”,突发事件来的急,而某些人妄图“一笔带过”,事件还来不及检讨就匆匆结束,这为下一次悲剧埋下伏笔。

校园惨剧,学生和教工都是受害者,唯独是“学校”责无旁贷。凶手选择在校园弑杀,不可否认的是,学校确实容易入手——这也凸显了校园安全问题。如果校园都不能够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又如何让这些天天上学的孩子对社会产生一种安全感?提升家长的安全意识,给予学校专业的安保措施指导,也许是比较长远有效的做法。而对于“应急”的处理,不应该是力求“大事化小”,应着重对学生和教工进行心理辅导,排除恐惧和不安。

而媒体在报道事件时,除了秉承客观中立,也要注意伦理守则——过于真实的“案件还原”,会引致骨牌效应。而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是否还要坚持看到人性善良的一面?比如在美国康州小学枪击案中,三位女老师展现出了人性光辉,用生命去捍卫“善良”,这远比那些“在办公室里玩游戏”的官员伟大。一想到这,你还觉得我们是“优越”的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