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伟大的血液(上篇)——“感觉深层脉动”系列十一

 云天953 2012-12-17

                          伟大的血液(上篇)——“感觉深层脉动”系列十一

 

    【提要】血液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维护自身稳定的液体组织;在“人”这个“自组织系统”中,起着“沟通信息”、“交换能量”、“输送物质”的作用。血液携带的天然免疫力和修复机制,确保人体健康和伤、病后的康复。“伟大的血液”是每一个人最有效、绝无副作用的“药物”,最好、最可靠的“医师”!

     “百病在淤”。人的许多种疾病,都是肌体微循环被堵塞,被破坏,新鲜血液无法到达或不能通畅流经的结果。因此,只要找到某种方法“让新鲜血液畅通无阻地流经那个发生病变的部位”,血流携带的免疫机制和修复机制,就会忠于职守、毫无疏漏地将所有伤痛、疾病一扫而光!

       在每一个活人身上,“气如橐钥(tuóyuè风箱),血如波澜;血脉气息,上下循环”((李时珍《濒湖脉学》语)。血液无时无刻不在滋润、保护肌体的健康和安宁。一个人只要心、血管系统正常,免疫机制正常,新鲜血液能顺畅地流淌到身体的任何部位,就可以做到“百邪莫入,百毒不侵,百病不生”。血液携带的人体天然保护机制,在身体里面无远勿届,忠实地、顽强地消灭一切入侵之敌和及时调整偶然出现的故障,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人永葆青春,健康长寿!

 

    “感觉深层脉动”在人类医疗科技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体内的血液,可以通过自主意识调动,自己的血液可以治好自身疾病”的创新思想。目前,已有三位患者用这种“经过强化的自主意识主导身体机能”的方法战胜了癌症。“感觉深层脉动”光大中医理念,宏扬祖国医学,必定会对人类的健康作出巨大的贡献!

 

第一节 血液的基本常识(具有这些基本常识者可忽略或略读)

 

    古时候,尚无科技手段廓清血液的本质时,先知先觉仅凭直观就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血为人之精神,生命之源泉,灵魂或元气之代表。”中国古代医学家更明确指出:“耳得血而聪,目得血而明,手得血而握,足得血而步。”

 

    在医学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虽已直窥血液之阃奥(kǔn’ào,深邃的内室,比喻学问或事理的精微深奥所在),但丝毫没有松懈深入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呈现出一些惊人的新发现!

 

    血液日日夜夜殷勤地在体内奔流,贯穿着生命的始终。临床实践证明,一个人失血10%,关系还不大;失血20%,将明显影响健康;失血30%,就会危及生命。血液与人的健康,生死存亡紧密相关。

 

    血是一种红色、不透明、有腥气、有弹性、微咸、粘稠的液体组织,略呈碱性,其PH值为7.35—7.45。血液里悬浮着红细胞(红血球)、白细胞(白血球)、血小板。在显微镜下,血液呈淡黄色。这是因为通过显微镜察看,血液中红细胞不像肉眼观察时那么密集,淡黄色的血浆成为视觉背景。

 

    血液是人体中最重要的成份之一,正常成年人的血液约占体重的8%,约有血液5000—6000毫升,男性高于女性。妇女在妊娠期血液比平时增加23—25%,故分娩时出血多而不致病。参与体内循环的血液只占全身血液总量的70—80%,其余都贮存在“人体血库(肝脏、脾脏等)”内。当人体失血(意外损伤出血较多或献血)时,“血库”立即自动打开释放部分血液,予以救急补充。

 

    心脏好像一个“泵”,推动血液至全身。血液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压力。用血压计测量,中、老年人的血压值不宜超过139/89mmHg(毫米汞柱);超过这个临界值,就可能患有高血压病。

 

    血液和身体的健康状态可以通过肤色反映出来:健康的人面色红润,病患者、贫血者面色苍白;饮酒使肤色酡红,黄疸性肝炎患者皮肤发黄……本此,中医开发了“望诊”——有经验的老中医只要看你一眼,就知道你有病没病,甚至知道你患的是何种疾病以及病情轻重的程度。

 

    血液的主要功能:

    1、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输送到机体组织细胞后,再携带二氧化碳回到肺部;

    2、将小肠内毛细血管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部分;

    3、运送代谢产生的废弃物到肾脏、肠道和皮肤,使之排出体外;

    4、保持机体的体液平衡;

    5、运输生命过程需要的物质,如酶、激素等,从分泌的地方运送到应用的地方;

    6、通过分布体热调节体温;

    7、保持机体的酸碱平衡(PH值7.35—7.45);

    8、通过白细胞和各种抗体、补体的活动,防御致病微生物和“非自体物质”的入侵;

    9、通过凝固物质来止血,防止失血过多,稳定损伤,促进愈合。

    ……

 

    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很多,正常男性为 5.0×10的12次方=5,000,000,000,000=5万亿,是地球人口数(60亿)的850倍,真是数量惊人(女性为4.2×10的12次方=4.2万亿)!

    红细胞把氧气运送给组织细胞,并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走。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十分活跃,它既能与氧、二氧化碳结合,又能和它们迅速分离。红细胞将氧运送到指定组织后,立即与此处的二氧化碳结合,由肺动脉送入肺脏,最后抵达肺泡表面的微血管,透过肺泡壁与新鲜空气接触,释放二氧化碳并获取氧气后,进入下一个循环。在左、右两肺叶中,共有6亿个肺泡,其展开面积达60平方米。

    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在这120天里,每个红细胞在血管内不知疲倦地循环奔跑约30万次。完成毕生使命后,衰老的红细胞被脾脏收回后解体,留下铁质作为造血的再生原料,废弃物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红细胞与一氧化碳的亲和力较强。这一缺陷在室内一氧化碳浓度较高时,往往导致人体一氧化碳中毒,甚至死亡。

 

    食物消化后,其精华变成大量养分,在小肠处被高效吸收,由血液携带送进肝脏。肝脏是人体的“化学工厂”,密密麻麻排列的2500亿个肝细胞可进行500种以上的生物化学反应;经肝脏处理后的养分(储存一小部分),由血液携带运往全身。

 

    白细胞并非白色,而是无色的。白细胞的生命周期7—14天。白细胞种类很多,分“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两大类。“有粒白细胞”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白细胞是人体健康的忠诚卫士,负责安全保卫,使机体免受外来病原微生物和异物的侵害。当人体某处受伤,病菌入侵后,就会有大量白细胞聚集在伤口周围吞噬病菌;几种白细胞,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单核细胞会突然变大,变成巨噬细胞,把大个子敌人整个吞掉……白细胞吞噬病菌后,分泌出“组织菌蛋白酶”、“溶菌酶”等,将病菌溶化,自己中毒后以身殉职,化为脓液从伤口流出体外。当机体发生病变或受到急性感染时,血液中某种白细胞数量会自动增多,用以御敌。所以,临床医师常常检测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数量,逆向窥测患的是何种疾病。淋巴细胞和病菌、癌细胞作战,能使肿瘤缩小;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对保卫机体健康,贡献巨大。制造白细胞的是骨髓、淋巴结、脾脏和胸腺等。

 

    血小板又称血栓细胞,生命周期7—9天,是血液里的“工程兵”,主要起凝血和止血作用,平时参与维护毛细血管,修补破损、断裂的血管。当人体受伤流血时,血小板会在数秒钟之内奋不顾身地扑上去封闭伤口以止血,防止失血过多,保障生命安全。当血小板的数量不足时,容易出现自发性出血不止的现象;如果血小板过多,则可能出现血栓病、脑梗塞等。

 

    血浆是一种半透明的淡黄色稠状液体,约占血液的55—60%。其主要成分是水(90—91%)、蛋白质(6.5—8.5%),其余为球蛋白、纤维蛋白元、氨基酸、酶(酵素)、激素和无机盐等人体新陈代谢的必需物质。纤维蛋白元参与止血,随血液流出血管后立即变为纤维蛋白,与血浆和血细胞一起凝固成块。

 

    血液的制造过程好象一场接力赛跑。人还是胚胎,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发育到第3周,一个叫“卵黄囊”的胚胎组织首先担负起造血的任务;胚胎发育到第6周,许多器官形成,肝脏接着造血;人胚第3个月,脾脏是主要的造血器官;人胚第4个月,骨髓开始参与造血。骨髓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组织。婴儿呱呱坠地后,肝、脾停止造血,骨髓担负起造血的全部任务。三种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增殖而来。由于所有血细胞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因此,人体内每时每刻都有血细胞死亡,要不断制造新的血细胞予以补充。医学家、生理学家研究总结,人体血液制造是在睡眠、特别是在熟睡时段中完成的。因此,每个人每天必须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参见《睡着了,我们的身体在干什么?——“感觉深层脉动”之八》)。

 

    “旺盛的生命力”被称为“活力”,有什么方法,能让人看看“具体的活力”吗?——这里,请大家做个小小的实验,目睹“活力”由年龄产生的变化:

    夜晚(或在暗室里),用一支光亮很强的手电,透视几个人的手掌,从指缝里观察血液颜色深浅的变化。透视婴儿的手掌;血液鲜红、鲜嫩、鲜亮、鲜艳,极其可爱,令人惊叹;少年的,也鲜红鲜嫩鲜亮鲜艳,但颜色略次于婴儿;青年、中年、女人、男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鲜红的颜色等而次之;老年人最差,呈暗红色。

    这一透视结果,虽然受肌肉变厚实,皮肤、骨骼变粗变糙等因素的影响,但老年人的血液老化,受到污染变脏,活力降低,是不争的事实。血液的活力降低,各种慢性病和癌症,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多多光顾中、老年人。因此,中、老年人应该注重养生,吃好(见《之十》)睡好(见《之八》),适量运动,预防重大疾病发生。另外,我建议,中、老年人要学练“感觉深层脉动”,将小病小痛消灭在“风起于青苹之末”时,一辈子就不会得大病。

 

第二节 “人体整体信息”与血液

 

    请先浏览下面《人体血液的正常生理指标》(一带而过,不必细读):

 

血压正常不高于140/90mmHg,不低于90/60mmHg    血液总血量: 65--90ml/kg

全血比重:男1.054--1.062 女1.048--1.062    血浆:1.024--1.029

渗透(量)压    血胶体渗透压:21±3mmHg(2.80±0.40kPa)    血晶体渗透压:280--310mOsn/kg(280--310mmol/L)    红细胞数: 男(4.0--5.5)×10^12/L(4.0--5.5×10^6/ul),女(3.5--5.0)×10^12/L(3.5--5.5×10^6/ul)

血红蛋白: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    红细胞压积: 男0.4--0.5(40--50vo%),女0.37--0.48(37--48vol%)    红细胞平均直径: 7.33±0.29um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H): 29.36±3.43pg(29.36±3.43uug)    红细胞平均体积(V): 93.28±9.80fl(93.28±9.80um^3)    红细胞平胞血红蛋白浓度(HC): 0.31--0.35(31--35%)    网织红细胞数: 0.005--0.015(0.5--1.5%)   

红细胞平均渗透性脆性试验:    在0.44--0.47%(平均0.45%)盐液内开始溶解,在0.31--0.34(平均0.32%)盐液内全部溶解。

白细胞数: (4--10)×10^9/L(4000--10000/ul)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0.5--0.7(50--70%)    嗜酸粒细胞:0.005--0.03(0.5--3%)

嗜碱粒细胞:0.00--0.0075(0--0.75%)    淋巴细胞:0.2--0.4(20--40%)   

单核细胞:.01--0.08(1--8%)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 (0.05--0.30)×10^9/L(50--300/ul)

血小板数:(100--300)×10^9/l(10--30万/ul)

出血时间:(Duke法)1--3min(lvy法)0.5--6min

凝血时间: (毛细管法)3--7min (玻片法)2--8min (试管法)4--12min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消耗时间>20sec为消耗正常

血块收缩时间: 30--60min开始回缩,18h后明显收缩,24h已完全收缩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35--45sec    凝血酶时间: 13--17sec    复钙时间: 1.5--3min

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正常值在4--6min内,基质血浆凝固时间为9--11sec。病人标本与基质血浆混合后的最短时间比正常值>5sec表示不正常

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10--15sec

全血凝块溶解试验: 正常人在24--48h内不发生溶解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正常>120min,可疑70--90min,阳性<70min

纤维蛋白溶酶活性:0--15%

纤维蛋白溶酶原:6.8--12.8U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3P)试验:阴性

乙醇凝试验: 阴性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定量测定    胶乳凝集法:4.69±1.75mg/l(4.69±1.75ug/ml)

简易法<1:8滴度

红细胞沉率(ESR)    短管法(Cuter法): 男0--8mm/h 女0--10mm/h    长管法(Wetergren法): 男0--15mmh/h 女0--20mm/h    四唑氮蓝(NBT)试验: <10%

血液化学

全血    葡萄糖:3.9--5.6mmol/L(70--100mg/dl)    尿素: 3.2--7.0mmol/L(19--42mg/dl)

尿素氮:3.2--7.0mmol/L(9--20mg/dl)    非蛋白氮:14.3--25.0mmol/L(20--35mg/dl)

尿酸:119--238umol/L(2--4mg/dl)    肌酐:88--177umol/L(1--2mg/dl)    肌酸:230--530umol/L(3--7mg/dl)    丙酮酸:45--140umol/L(0.4--1.23mg/dl)

血脂    总脂:4.5--7.0g/L(450--700mg/dl)    胆固醇酯:2.8--6.0mmol/L(110--230mg/dl)

胆固醇酯:占总胆固醇的0.70--0.75(70--75%)    磷脂:1.7--3.2mmol/L(130--250mg/dl)

甘油三酯:0.23--1.24mmol/L(20--110mg/dl)

心功能检查

每搏排血量(SV) 男95.53±5.6ml/次 女76.99±4.1ml/次

心排血量(CO) 男6.44±0.32L/min 女5.49±0.291/min

心脏指数(CI) 男4±0.5L/min/m^2 女3.7±0.5L/min/m^2

喷血(射血)分数(EF) 0.42--0.80(42--80%)

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 4--8mmHg(0.533--1.07kPa)

肺毛细血管总阻力(PWP) 3.5--7.5mmHg(0.46--1.0kPa)

周围血管总阻力(TPR)1300--1800dyne.sec.cm^-5

周围血管阻力 800--1200dyne.sec.cm^-5

肺小动脉阻力 47--160dynexsec.cm^-5

肺总阻力 200--300dyne.sec.cm^-5

每搏作功指数 45--75g/m^2/次

臂至舌循环时间 9--16(平均12)sec

臂至肺循环时间 4--8sec

肺至舌循环时间 4.5--10sec

右房平均压0--5mmHg(0--0.677kPa)

右室收缩压15--30mmHg(2.0--4.0kPa)

右室舒张压0--5mmHg(0--0.677kPa)

上腔静脉压力 3--6mmHg(0.4--0.08kPa)

中心静脉压60--100mmH2O(0.588--0.981kPa)……

(节录自http://www./node/400166)

 

    之所以不厌其烦、占据篇幅摘录这么多连自己都没有弄清楚的东西,是为了让我们了解血液的复杂性。一个人的血液,要维持这么多“正常生理指标”,才能算作是一个“健康的人”。而这些,仅仅是医学家、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家已经研究出来的成果。我猜想,血液还可能存在一些尚未研究出来,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测量的功能。举个近似的例子:我们上网,知道有Internet(互联网)存在,但谁看见过“互联网”?Internet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一定要用仪器(电脑+软件)使用,才知道它的存在。

 

    那么,血液还存在一些什么样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功能”呢?根据上面的论述,我猜想,血液还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上一节“血液的基本常识”综合了多篇网文,列出了9项“血液的主要功能”,摘录时我在第10项的位置上添加了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表示,即使只谈“主要功能”,不谈“次要功能”,这些网文都有重大疏漏。被普遍忽略的一个主要功能是:“血液携带、传递着人体信息”,而“信息”是“自组织系统”与外界进行交换的三大要素之一(其余两个要素为“物质”和“能量”)。

 

    在人体内,传递信息的不是神经系统吗?怎么还需要血液传递信息呢?

 

    这是信息传递多渠道的特性,为的是确保信息畅通,传递到位。例如,在人类的交往过程中,传递信息的古老方式有:文字(信)、实物、图画、声音(语言、警报、鼓语)、视觉(烽火、手语和旗语)……现代化传递信息方式有:书信、电报、电话、传真、电邮、卫星监测和导航……在动物的进化过程中,为了安全和生命的延续,设置了体内多渠道传递信息。我猜想,血液传递信息是生命体神经系统传递信息之外的另一重要手段。

 

    以癌症为例。因某种原因正常细胞变异为癌细胞,开始时数量很少,且时时刻刻存在被免疫力处理的风险。为了生存,癌细胞必须隐藏起来,避免被白细胞发现。台湾潘怀宗教授在《防癌标准ABC》的演讲中指出:癌细胞一开始出现,都躲在组织深部末端的小血管里,因为那时候它还没有足够的军队去抵抗白血球的巡查。一般而言,如果血液循环不太好,血液中的白血球无法循环到末端的小血管,组织深部的癌细胞,就可能躲过白血球而逐渐坐大,等到它的军队够强大后,就会蔓延到大血管吸取更多的养份,不断分裂……这是潘教授的猜想:最初的癌细胞躲在微血管里,当它们发展壮大集结成团后,便开始为非作歹,疯狂攫取养分,抢占地盘。

 

    我在《两个猜想及其求证——“感觉深层脉动”系列之七》一文中指出:恶性肿瘤表面生长了一层“自卫膜”。这种“自卫膜”发挥“筛子”的作用,对血液中的“养分等肿瘤需要的物质”开绿灯,允许其进入肿瘤内部;对“免疫细胞和免疫体液等肿瘤不需要的物质”开红灯,拒之膜外,不允许其进入肿瘤内部。这样,肿瘤才得以发展壮大。

 

    与此同时,恶性肿瘤可能截断了病患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的通道;换句话说,就是中枢神经没有接收到癌症病灶的信息,不知道那里生病了,因而没有发出指令,让免疫力去处理问题。

 

    “感觉深层脉动”促使新鲜血液加速、增量流经肿瘤组织,血管开放、扩张,局部温度略微升高;与此同时,新鲜血液突破癌细胞的封锁,把病变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于是,中枢神经下达指令,免疫力在此集结……于是,肿瘤组织外围的“自卫膜”被撕裂或被溶解;于是,新鲜血液进入肿瘤组织内部,癌细胞被处理、分化、瓦解、转化……

 

    尽管人类早已进入“信息时代”,甚至花费巨额资金和巨大精力去探索外层空间的信息,但人类对自己“身体信息系统”的研究还处在一个蒙昧阶段,没有感悟到“用经过强化的自主意识主导身体机能”,可以对疾病产生强大的制服作用和对健康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自主意识”就是中枢神经司令部(大脑)发出的信息;如果有意识地强化这种信息,就会调动体内平时不属于大脑指挥的各种机能联合协调作战,战胜迄今为止人类无法战胜的顽症痼疾。可是,现代医学在这方面从来没有进行探索和研究,令人感到非常遗憾!

 

    人体所有的复杂生命活动,所有脏器,所有细胞……都在“人体整体信息”的统管之下,无疏漏,不出轨,有条不紊,极其精密地运转。美国杰出的医学家、教育家刘易斯?托马斯博士(Lewis Thomas,1913—1993)曾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正常机能的生命活动,他发出由衷的赞叹:“他们所做的是如此地恰如其分,如果让我来管理自己的肌体,非乱套不可,而他们却做得井井有条!”——惊奇吧!赞叹吧!要知道,按有神论,“人是上帝的杰作”,只有上帝才具有这样伟大的智慧!按进化论,灵长类动物“经过30亿年的进化”,谁能比得上“时间老人”的超级睿智呢?

 

    人这种“自组织系统”之所以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系统,信息的统管、指挥、交流、沟通、协调,是第一重要的,否则很快就会乱套,滑向“平衡态(死亡)”。但是,一百多年以前,以“还原论”哲学思想为指导,在解剖学、显微观察等实证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医学,根本不理睬和不相信患者的“自主意识”可以参与疾病的治疗,更遑论“主导”疾病的治疗。诺贝尔奖获得者、哲人科学家普里戈金(比利时,1917—2003)的“自组织学说”打破了这种观念,将“信息”列为“自组织系统”三大要素之一。伟大的普氏学说问世已经45年了(1967年发布),真理愈来愈彰显。现代医学当猛省回头,彻底改弦更张,重视信息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大作用。

 

    顾名思义,“人体整体信息”就是人身上所有的、联成一体的一个三维空间立体信息网络,在笔者的想象中,中枢神经应该存在一个统管这个立体信息网络的中心。这些信息包括基因的遗传密码、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的全部功能以及人的潜意识、无意识和下意识;同时包括外部刺激的信息反馈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机体反应和人体动作。“人体整体信息”统管、指挥、交流、沟通、协调所有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这些生命活动包括有意识的活动以及身体各系统、器官、组织自主进行的生命活动;人体内每一种独立的单个活体物质的运行与功能,都受这个“人体整体信息”的指挥和制约;“人体整体信息”存在于每个器官、组织,甚至每一个细胞之中,他们在体内都忠实地按部就班地有条不紊地各司其职,发挥规定的功能和作用;“人体整体信息”保卫机体免遭伤害,避开危险,拒绝死亡。笔者发现:不断地重复和强化大脑的自主意识,促使大脑进入“主动抑制状态”时,能够影响、干预、直至主导原来认为不受大脑控制的身体机能和生命活动。

 

    “人体整体信息”符合“自组织”哲学思想。笔者在《癌症胜战法》一书中创建的“体内自血温热疗法”,之所以能够“用经过强化的自主意识主导身体机能战胜癌症”,就是充分发挥了“人体整体信息”的威力。本系列文章创建的“感觉深层脉动”方法,同样是应用“人体整体信息”的成果。

 

第三节 伟大的血液能医治百病

 

    本文第一节开头四句话“耳得血而聪,目得血而明,手得血而握,足得血而步”,深深地启发了我,由是颖悟出“病灶得血而自愈”,创建了“体内自血温热疗法”(2007),进一步创建了“感觉深层脉动”自疗方法(2009)。

 

    下面举一个“病灶得血而自愈”的实例。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就认识了血液能够自疗外伤创口。那一次,我在立式铣床上进行金属切削加工,右手大拇指不幸被铣刀刮了一下,指甲盖连同一块皮肤被撕裂得耷拉着,顿时血流如注,女徒弟吓得尖叫起来。同事们闻声过来,车间主任立即张罗送我去医院处理。我镇静自若,不慌不忙地摇摇头,用另一只手把受伤的指甲和皮肤抚平至原位,然后烧一张黄草纸,趁热将黑色的灰烬厚厚地敷涂在伤口上止血,再用黄草纸覆盖,用棉线松松地包扎好。5分钟后揭开,黑灰被鲜血浸透纷纷掉落,但出血缓慢了,再敷涂黄草纸燃烧后的黑灰,包扎好……如是者三,放止住血;并不让水把伤口浸湿了,保持干燥,约一个星期后,痊愈。

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郑教授十分赞赏这一民间自疗方法,他解析道:“黄草纸是稻草做的,与人体是同一基质,与血肉亲和力强,不会发生排异反应;燃烧后的灰烬里没有细菌,敷涂在伤口上既消毒又止血;保持干燥不沾水,就是不让细菌入侵繁殖。伤口经这样处理后,不会感染化脓,不给身体的免疫力和修复机制增加额外负担,于是,不断流经的新鲜血液就会自动把剩下的事做好……”

 

    外伤如是,“内伤”、“疾病”也如是。只要你不增加身体的额外负担,如抽烟、酗酒、彻夜不眠,情绪剧烈波动……确保新鲜血液不断流经病灶(即勤做“感觉深层脉动”),血液中的免疫力和修复机制,就会自动梳理内部混乱,将秩序恢复得井井有条,使身体迅速康复。

 

    网络上介绍一种“自血疗法”:医生在患者身上抽取少量静脉血(不处理或加以处理后),再注射回本人身体的病灶或某个穴位,据称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经这一方法治疗的许多成功病例证实:自己的血液确实可以治愈自身的某些疾病。

 

    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自血疗法”能治疗哪些疾病以及疗效如何,仅仅就事论事,对比“感觉深层脉动”,这个方法是十分笨拙的:(1)这是“侵入式”治疗手段,虽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不大,但至少有两次针头刺入肌体产生的微痛;(2)无论消毒多么严密,血液抽到注射器内,存在或多或少的污染;(3)针头两进两出,存在感染的风险;(4)抽取的是暗红色携带二氧化碳和代谢废弃物的静脉血,鲜少活力,免疫力处于休眠状态。

 

    “感觉深层脉动”与所谓的“自血疗法”截然不同,不存在“侵入式”治疗产生的微痛,不经过任何污染和感染途径,通过脉动不断自动流经病灶的是充满活力的动脉血。动脉血不但携带着丰富的新鲜氧气、大量营养物质和处于兴奋状态的免疫力,还可能因此沟通了信息,将此处病变报告给中枢神经的“人体整体信息”中心;“人体整体信息”中心即时下达了“由某个腺体制造某种针对性特效生化物质并运送到病灶来”的指令……于是,奇迹出现了,癌症或各种疑难杂症无医而愈,不药而痊。

 

    现代医学研究和积累了大量血液的科学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例如上述引用的“血液的九大主要功能”和繁杂的“正常生理指标”等,都必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现代医学对于人体内“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根本不屑一顾。

 

    以血液中的红血球为例,科学家把红血球从体内取出来,放到培养皿里,放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数万倍细致入微地观察,认识了红血球的精微结构,甚至分子的排列,发现了红血球能与氧气结合,又可以与二氧化碳结合……但是,这种研究是呆滞的,被动的。红血球从体内取出来后,脱离了血管这个温度适宜、亲融和谐的内环境,失去了与生俱来的信息源,在培养皿里虽然还活着,没有死去,但已经不是原来意义、在血管里欢快活泼地执行本能的红血球了。她形单影只,无依无靠,呆滞麻木,萎蔫蔫的,没有活力,任人摆布……那么,你怎么能够把她在血管里执行本能的全部情况百分之百地弄清楚呢?

 

    因此,我得出一个结论:活人身体内部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用目前已有的科学技术手段,是无法弄清楚的。科技继续发展,也许,将来有一天可能弄清楚;但也许,永远弄不清楚。

 

    弄不清楚怎么办呢?俗话说“不看广告看疗效”,在朦朦胧胧、模模糊糊中,做试验,看效果。例如,本系列创建的“感觉深层脉动”自疗方法,当条件不具备时,不要过多地问“为什么?”,不要过分去廓清它的原理,反正不吃药、不打针、不开刀、不看医生、不跑路、不花钱……先在自己身上试一试。试验不成功,除了耽误一点时间外,没有任何副作用和损害;试验成功了,派上大用途,就会欢天喜地,庆祝疾病的祛除,庆贺自己的新生!——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对“伟大的、奇妙的、万能的血液”具有坚定的、无庸质疑的信心!人的身体任何部位,任何一个组织器官,只要新鲜血液能够正常浇注,那里就不可能产生任何疾病;而“感觉深层脉动”,又可以引导新鲜血液流经自己身体的任何指定部位。因此,只要针对病灶或有疑问的肌体、器官,耐心地实施“感觉脉动”,就一定会“血到痛止”、“血到病除”、“血到疑消”。“伟大的血液”是每一个人最有效、绝无副作用的“药物”,最好、最可靠的“医师”!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坐堂论道,何不起而行之!——朋友,努力吧,学练“感觉深层脉动”,“去痛、祛病、健身”的新境界在微笑着向你招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