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子成龙

 精乾书斋 2012-12-17
        龙是什么呢?“龙是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是中国人喜爱的祥瑞之物,从古到今一直被当做神物被崇拜。不论朝代如何更替,历史如何变迁,龙文化始终是人们乐意接受的,在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精神纽带作用。龙是中华民族力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奋发开拓、自强不息精神的代表,“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呼,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那么,我们应树立什么形象,才有资格称为龙之传人呢?
       人要在社会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必须寻找自我的位置。如何寻找自我的位置?大家看看,“我”字比“找”字仅仅多了一点,所以可以说找到那一点,也就找到我了。那一点是好找的么?被寻找着以显示我的那一点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这一点就是人字表示阳性刚健的那一撇,就是龙的精神内涵,有了这一点就可在社会中找到自我的位置,看到自己的前景,因此便赋予了龙与天地沟通和统一的力量。    
       《易经》乾卦“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九三,君子终日乾乾”、“九四,或跃在渊”、“九五,飞龙在天”、“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演变,有才华的人们由潜伏、显现、成长、跃动、飞腾到满盈,完成六个阶段的变化。时间的作用,就像乘着一条龙在轨道上自由奔驰。这种宇宙人生的哲理,是值得我们随时体察与领会的。
        “龙”字左边由“立”“月”(肉)及右边部份的飞越的形状组成;肉代表身体,立身即是处世为人;“立”又是童字、辛字的字头,表示童年阶段及不辞辛苦。也就是说,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从“龙”字的结构我得到的启发是,一个人要走向成功而成为人间之龙,在社会上能有所作为,就必须从童年开始注重“读书与立身”这两方面的培养,像龙一样奋发开拓、自强不息、飞黄腾达。
        “望”字中的“亡”原为“臣”,臣是目的象形,壬是站在土上的人的形象,会合表示登高望远,后“臣”改为表音的“亡”而成“望”。《说文解字》说:望,月满也。多么优美的韵味啊,强调望的对象就是伴随我们人类共享的那一轮明月。时至今天,可望的东西太多太多,但是也有太多的人事让人不能望,也不忍望,也不可望。强求去望,最终只会失望,直至绝望。人的期望似乎总是难以实现的,旧的期望逝去,新的期望产生,循环往复,生命啊就在这样的或者那样的期望中慢慢消磨,直至消失。
        “望子成龙”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这是中国人传统的育子心态。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如果有孩子的父母站出来讲不“望子成龙”,那他们不是不负责任就是口是心非。“望子成龙”是个普遍现象,“养不教,父之过。”传统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以龙为纲的家教”模式延续,一代一代地往下传,愈演愈烈。现在新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重视程度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在孩子培养上所下的功夫也可谓史无前例。做父母的个个都使出浑身解数培育孩子,使他将来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立足进而出人头地。
        生子千斤重,教子重千斤。“望子成龙”的第一步就是让孩子进名校,这项工程刚从幼稚园开始,做妈咪的便费尽心机。有许多人千万百计不惜高价地让孩子进入名校,仿佛进了名校孩子就从此就变成龙,踏上青云之路。为了“望子成龙”,父母启动了所有思维,东询西访为孩子找好老师,进辅导班,请家教,把时间填得满满的,还有很多家长把下班后的大部分时间用在辅导孩子身上。有的则决意把孩子培育成精通十八般武艺的天才,于是送他学钢琴、学英语、学画画等等,可怜天下父母心!
        望子成龙心切,而教子成才无方,是当代家长最感困惑的事。我有一位当教师的亲戚带着孩子到我家,孩子哭闹的时候,她一点方法也没有。我见孩子闹得厉害,就说“连人字都不会写,只会哭。”孩子听我一说,则站起拿来铅笔,边哭边写了人字,我说“这是人字吗?你看,这个人如果又横又直,成了什么?变成牛了。”他笑了笑,重新写了“人”字,我又说:“写对了,但人如果横了一点,还是会变犬的!”他说“这不是狗字。”我说“不信问你妈妈,但不要怕,你看这只狗子如果像你刚才那样翘起脚来蹬人时,我在这里砍了一刀,不是变成龙么?”他听我一说,则大笑起来。大家看,教育小孩就这么简单,但是有的父母就做不到。
        有些父母一味“望子成龙”,他们不愿意自已孩子成为愚昧无知的一代,也决不让历史的遗憾在自己孩子身上重现,把自己一生的失败和没有达成的愿望统统加在子女身上。可是,他们的期望和他们的能力常常矛盾,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值等,会使教子成才出现故障,甚至还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历史上因“望子成龙”的方法不对,适得其反的例子也颇多。如《红楼梦》中的贾政对贾宝玉寄予很大希望的,贾宝玉不想读书,贾老爷就“堵起门来”,几十下棍棒打得宝二爷气弱声嘶,可是宝二爷依旧对读书中举毫无兴趣,最后是遁迹空门,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而告终。这还不算,还有造成千古遗恨的,最突出最深刻的教训便是“燕王逼子”。明朝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个儿子),有个儿子十分聪明,洪武六年参加科举考试,燕王希望儿子成“龙”,对儿子说:“如若不能金榜夺魁,别来见我。”考试结束,儿子只考了个探花。按理能考中探花已够争气的了,可是,燕王却绷紧脸训斥道:“尔未能独占鳌头,有违父训,还有何脸面来见父亲。”其子听后一头撞死在悬崖,落得遗恨终身的悲剧。当今社会还有类似的事例,如武汉某某因子贪玩误学,捆吊亲生儿子致死,被派出所依法取保候审。该子6岁丧母,父亲将其拉扯大,孩子自幼顽皮,上学后贪玩而误了功课,父亲深信“棍棒之下出孝子”,最终吊子致死。事后,该父面对天下父母痛心疾首:“望子成龙之心不可太急。棍棒教育的家教之风不可再长。”沉痛的肺腑之言,实为对社会的呐喊。
         望子成龙,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然而,光是“望”是不行的,“望”岂能成龙? 关键是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教”子成龙,只有“教”才能成才。而“望”、“教”虽一字之差,但却有很深的内涵,望,是一种企盼一种愿望。而教,是一种行动一种实际的操作。望与教应该是辩证的统一,而不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也不是望可以替代教的,当然教也不可以代替望,“教”与“望”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过于苛刻的要求和愿望未必对孩子的发展有利。要实现“望子成龙”这种愿望究竟要赋予教育行动,我说,只有失败的家庭教育,没有无法成功的孩子。教子成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父母对子女的充分认识和教育的灵气,这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而且又很现实的工作,是一项需要高度责任心和细致的教育方法的工作。只有讲究科学方法,注重对孩子读书与立身这两方面的教育培养,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诚信,所行无一毫苟且处,便为众人仰望之人。
        读书是一门学问。读书的质量不取决于人的天资高低,而取决于刻苦钻研的精神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要做到勤奋、好问、善思。
        首先是“勤奋”。爱迪生说过:“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一分灵感加九十九分汗水。”谁不祈盼成功?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奥秘在于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吃苦。有人能获得成功,而有人却与成功失之交臂,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是否做到了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就是古人的学习观。不可否认,人们的天赋资质是有高低差异的,但“勤能补拙”,那就是学习、再学习。中国有句古话,叫作“笨鸟先飞”。其实这笨鸟真正懂得自己不如别鸟,在别的鸟还没飞之前它先飞起来,这行为本身就表明笨鸟不笨。人亦如此,当你觉得自己孩子某方面的不足,就要学在别人前面,或者所化的时间与精力是别人的二三倍,甚至更多,那么你的孩子同样可望获得成功。想要孩子成功,先要教育孩子学会勤奋。不辞辛苦地勤奋学习,是人们向科学进步、登攀、攻关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的公开秘密。
        其次是“好问”。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联系在一起的。老教育家陶行知主张“见疑有问”,他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好问是人们追求哲理的武器,也是一种谦虚的美德。“问”是“知”的前提,“耻不知而不问,终于不知而已;以为不知而必求之,终能知之矣”。因此,问是读书释疑的钥匙、求知的妙道。好问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向你提出问题,特别是自己还不太明白或者已经忘了的问题时,不能简单地回答:“不知道!”或者以工作太忙为推托,这样会挫伤孩子好问的积极性。
        再次是“善思”。要教育孩子读书与思考相结合,读书并不是目的,通过读书把所学内容吸收、消化、转换为自己的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才是目的。怎样吸收、消化、转化呢?就要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古人说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一个人光读书不动脑筋,注定是不行的。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学源于思”,只有把学与思结合起来,才会有释疑解难,增长学识,有所建树。
        学习是无止境的,学习的目的在于受益。要求孩子在学习上专心致志,一定要刻苦,要勤奋,要有毅力。读书做学问,就是磨练孩子的心志,培养敏锐的眼光,使孩子待人处世不致出现差错。家长应当如何指导孩子的课外阅读,对孩子来说开卷有益须选择。不久前,路遇一位老熟人和他上中学的孩子,早就听说这孩子从小就挺喜欢看书,就问小家伙最近在看些什么书,谁知他报出一连串的书名,令我不知所云,这些书多是武打、言情、侦探之类,毫无经典可言,其父还一个劲地夸奖孩子看书入迷的“认真精神”。由此便想到了一个问题:书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力量,甚至使人终身受益,但也有令人颓废、萎靡不振的书,这种书实为糟粕、毒药。现在书的品种繁多,如果良莠不分,不仅浪费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可能使孩子步入歧途。作为家长首先要为孩子选择那些观点正确、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孩子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的书,例如各种优秀的儿童读物,中外古典名著,文学艺术经典等等,对侦探、武打、言情之类要严格控制,因为孩子的模仿性较强,这些书对孩子来说是弊大于利。要真正教育孩子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要学坏是非常容易的。对孩子的教育要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在要求儿子孔鲤认真读书的同时,就强调指出:“不学礼,无以立”,把树立良好的品德作为立身的根本。
        立身以诚信为本,为什么要讲诚信?不讲诚信会带来什么后果?这些问题,略有头脑的人都理解,都知道,都可以说出道理来。一个人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家庭出身,或富贵优越,或贫贱穷困,或书香门弟,这都是前缘已定、不可择从的。但一个人却能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确定立身为人的信念和成事立业的志向。人走上社会立身为业,只要为人诚信,做事稳重踏实,所作所为没有一丝一毫背信弃义之处,便能得到家乡父老的赞赏和器重,成为众人效法的榜样。可就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讲信用,造成信用危机。假如你借给我10块钱买书,你问我什么时候还,我说明天,如果第二天没还,第三天也没还,你多次催促,我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推却,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一点也不守信用,你会怎么想呢?所以“人若无信,不可立于世”!所谓无信不立,诚信就是一种无形的资产,经商需要诚信,诚信赢得市场。从政需要诚信,诚信赢得民心。做人需要诚信,诚信赢得尊严。诚信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当家长教育孩子不能够撒谎时,最喜欢用“狼来了”的故事,而我现在想用“曾子杀猪”的典故告诉大家要以身做则,那典故是说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肉。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数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对孩子失信,那么家中的猪虽然保住了,但却会在孩子的纯洁心灵上留下不守诚信的阴影。曾子不但以诚信的思想严于律己,而且还以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下一代,可谓诚信的楷模。“狼来了”代表一个诚,即诚实,“曾子杀猪”则代表一个信,即信用。诚信就是诚实信用,诚信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做人之本!
        教子不可强求,顺其自然,树大自然直,但也不可放纵,放纵则不可收。培养孩子需要的特征,中国的教育之父孔子曾提出“因人施教”。所谓“因人施教”,真实的含义就是根据孩子的兴趣、意志及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法。父胜教,应择因顺利导诱而施,不可一棒子打死。鲁迅曾自信子女有口饭吃,足矣。“有口饭吃,足矣”并非消极施教,只不过是“儿孙自有儿孙福”的平常心态,只不过是强调“先成人、后成龙”的自然趋向。作为父母要明白,孩子首先是人,是有自我思想的人,因而,教子先教做人,做一个有份适合社会需要生存特征的人,一个用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适应社会的人。人做好了自有学问,学问有了便可立身而后求发展。教子立身,贵在德行,有了德行孩子才可成为改造社会的龙。所以我认为对孩子来说,任何具体的才能都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身心健康,个性、品格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这些能让他受用一辈子;对父母而言,培育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已是一种成功。
        愿所有父母都来一起切磋,让孩子走好这一步。愿你们记住这样的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让我们注重孩子的“读书与立身”的培养,那你“望子成龙”的愿望就实现了! 

                                                                       2006、6、 2、于精乾书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