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蚊科

 chh71 2012-12-17

蚊科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蚊科  
蚊科

蚊科(学名Culicidae)是昆虫纲双翅目之下的一个科。该科生物通常被称为蚊或蚊子,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皆有蚊子的分布。

  
蚊科

  蚊科

编辑本段分类地位

  蚊科(Culicidae)属节肢动物门有颚亚门六足总纲昆虫纲有翅亚纲双翅目长角亚目的一科。幼虫通称“孑孓”。

编辑本段种属分布

  本科包括了约3500种,38属。又分成:疟蚊亚科(Anophelinae)及家蚊亚科(Culicinae)(包括了80%以上的种类)两个亚科;旧分类法原有的巨蚊亚科(Toxorhynchitinae)现被归为家蚊亚科的一个族,即巨蚊族(Toxorhynchitini)。以下仅列出较重要的数个属。
  斑蚊属(伊蚊) Aedes,白线斑纹Aedes albopictus,疟蚊属(按蚊) Anopheles 丛蚊属(阿蚊) Armigeres 苛蚊属(轲蚊) Coquillettidia 家蚊属(库蚊) Culex,家蚊的卵。
  绒蚊属(脉毛蚊) Culiseta 费蚊属 Ficalbia 黑蚊属 Heizmznnia 嗜血蚊属 Hemagogus 霍蚊属 Hodgesia 芋蚊属 Malaya 沼蚊属 Mansonia 妙蚊属 Minmomyia 直蚊属 Orthopodomyia 煞蚊属 Sabethes 土蚊属 Topomyia 巨蚊属 Toxorhynchites 翠蚊属 Tripteroides 尤蚊属 Udaya 小蚊属(蓝带蚊) Uranotaenia。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蚊科

  蚊科

幼虫头大,多毛丛,体细长,胸部较头部及腹部宽大。成虫体小而细长,头小,近圆球形。
  触角细长,14—15节,有轮生的毛,雄虫触角上的环毛长而密。复眼大,肾脏形,无单眼。喙细长前伸,胸部背面隆起。翅狭长,翅缘和翅脉具鳞片和毛,是该科的主要特征。足细长,爪简单,有齿。栖息时后足通常向上举起。
  跟一般的昆虫一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身体和脚皆细长。大小随种类不同,不过大部分小于15mm。
  体重约为2-2.5mg。只有一对翅膀(双翅目的特征),另一对特化为平衡杆。飞行速度约为每小时1.5到2.5公里,单次飞行可持续4分半钟,一般蚊子飞行时每秒翅膀震动594次左右;这样的振动,使我们在蚊子飞行时会听到“嗡嗡”的声音。
  口器为刺吸式,特化成细长的喙,大部分种类雌蚊的口器都适合刺吸血液。蚊体表覆盖形状及颜色不同的鳞片,使蚊体呈不同的颜色。这是鉴别蚊类的重要依据之一。翅脉上也有鳞片,翅后缘有缘鳞。多为夜行性动物。

蚊科

蚊科(5张)

编辑本段生活史

  
中华按蚊

  中华按蚊

该科动物的生长发育分卵、幼虫、蛹和成虫4期。雌蚊的孳生场所因种类而异,包括湖泊、沼泽、稻田、水塘、沟渠、泉潭、水井、水坑、缸罐,以至树洞、叶脉和捕虫植物囊袋的积水中。雌蚊在水中产卵,卵单产或粘集成块,浮于水面或沉于水底。也有产在湿土表面和容器内壁的。有少数种类在浮生植物叶片下产卵。某种类的滞育卵能抵抗低温和干旱,以此越冬。卵孵化成幼虫和蛹后,都栖息在水中,用末端一对气门或呼吸管、或呼吸角呼吸空气。曼蚊属的幼虫和蛹各以特化的呼吸管或呼吸角刺入水生植物茎或根内,吸取其组织中的空气。幼虫期4龄,第4龄为成长的幼虫,蜕皮后化为蛹。幼虫以悬浮的或附着的微小生物以及其他有机物为食,少数种类是肉食性。蛹不取食,但能活动。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蚊子

  蚊子

蚊科均为完全变态,包括四个发育时期:卵、幼虫、蛹及成虫。前三个时期的长短与种类及温度有关。举例来说,媒斑蚊(Culex tarsalis,常见于美国),在20℃下须14天来完成前三时期的发育。
  但在25℃下,只需要10天就可以发育完成。完成前三时期的发育所需的时间通常介于4天至一个月之间。蚊子的卵依种类的不同可能产在水面、水边或水中三种不同的位置,水面上的如疟蚊和家蚊,水边的如斑蚊。疟蚊和家蚊约在二天内孵化,而斑蚊则在三至五天会孵化。
  蚊科昆虫的幼虫又称为孑孓,通常生活在池沼、水沟或积水的器皿等处。孑孓常用尾端贴著水面,作倒垂式的漂浮。这是孑孓在呼吸。它利用腹部近尾端的呼吸管,直接呼吸水面上的空气。
  孑孓利用口的刷毛会产生水流,流向嘴巴,以摄食有机物及微生物,但有少数种类以其他孑孓为食物。孑孓经过四次蜕皮后会发育成蛹。蛹几乎和孑孓一样活跃,不摄食,但可在水中游动。形状从侧面看起来成逗点状。靠连接胸部气孔的一对呼吸角呼吸。经两天完全成熟。
  有一些种类的蚊子幼虫(例如瓶草蚊属Wyeomyia),住在凤梨科植物中的积水里。有些甚至居住在猪笼草等捕虫植物之中。Deinocerites属的蚊子则居住在海边的小洞中。大部分不居住在热带的品种,都以卵的形态度过冬天。但也有少部分的种类以成虫或孑孓的型态来越冬,例如家蚊属的一些种类,即以雌成虫的型态来越冬。
  雌蚊的孳生场所因种类而异,包括湖泊、沼泽、稻田、水塘、沟渠、泉潭、水井、水坑、缸罐,以至树洞、叶脉和捕虫植物囊袋的积水中。雌蚊在水中产卵,卵单产或粘集成块,浮于水面或沉于水底。也有产在湿土表面和容器内壁的。有少数种类在浮生植物叶片下产卵。某种类的滞育卵能抵抗低温和干旱,以此越冬。卵孵化成幼虫和蛹后,都栖息在水中,用末端一对气门或呼吸管、或呼吸角呼吸空气。曼蚊属的幼虫和蛹各以特化的呼吸管或呼吸角刺入水生植物茎或根内,吸取其组织中的空气。幼虫期4龄,第4龄为成长的幼虫,蜕皮后化为蛹。幼虫以悬浮的或附着的微小生物以及其他有机物为食,少数种类是肉食性。蛹不取食,但能活动。
  雌蚊吸血的宿主包括人、其他哺乳类、鸟类、爬虫类、两栖类等动物。不同蚊种对宿主有偏好。宿主偏好性、病原体易感性和种群的数量是决定疾病媒介的重要因素。
  大都刺吸人、畜血液,可传播疾病,只有少数例外,如巨蚊、钩蚊。

编辑本段繁殖

  繁殖绝大多数的雌蚊都是吸血维生(主要是为了要产卵之故),所以它们的口器特化为细长的,以便刺穿动物的皮肤。跟其他吸血昆虫的针状(像注射针筒)口器不同,雌蚊口器上布
蚊科

  蚊科

满了锯齿状的突出。
  和注射针头平滑的表面相比,锯齿状的口器和皮肤组织接触的面积较小,这减少了对于神经的刺激,所以产生的疼痛感大大降低。蚊子吸血时,会反复的穿刺皮肤,藉这个动作来寻找最适合的穿刺位置(以微血管密度决定)。接着,将口针刺入皮肤。口针可直接刺入微血管,或利用口器的游移划破微血管,形成血池后再吸血。
  雌蚊借由特殊的感应器来寻找它们的猎物。雌蚊对二氧化碳、热及汗水非常敏感,所以它们能在一定的距离内寻找恒温的哺乳类和鸟叮咬。有些人似乎比其他人更容易吸引蚊子叮咬,研究显示蚊子的叮咬似乎大约符合负二项式分布(或称巴斯卡分布、嵌纹分布)。男性、体重过重、O型血似乎都可能使被叮咬的风险升高。
  雌蚊需要摄取蛋白质以获得足够的营养来产卵,而从一般雄蚊的正常饮食(花蜜、果汁)中无法获得足量的蛋白质,因此雌蚊才会吸血。

编辑本段物种演化

  在1.7亿年前的侏罗纪就已经演化出蚊子的始祖。而最早的化石证据则发现于白垩纪的岩层当中。最初演化出蚊子的区域是在现今的南美洲,接着逐渐往北迁徙到劳亚古陆,接着再度往南迁徙到热带地区。蚊子的祖先大约有现存种类的三倍大,与幽蚊科(Chaoboridae)有密切的关系。

编辑本段危害性

  蚊科昆虫的有些种类是疟疾、丝虫病、黄热病、基孔肯雅病、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多种马脊髓脑炎等的传播媒介。如尖音库蚊可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华按蚊是疟疾的
蚊科

  蚊科

重要传播媒介。
  在世界中大部分的地区,蚊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估计,每年约有7亿人被蚊子传染各种疾病,且每十七人中,就有1人死于被蚊子传染的各种疾病。尤其是在热带地区,多种传染病常借由蚊子传染给人类。但在大多数温带国家,例如美国、英国、新西兰,被蚊子咬通常只会发痒,而不至于被传染疾病。
  雌蚊在吸血时,若叮咬的对象是病人,则病原可能借由这个动作进入蚊子体内,并藉著蚊子的叮咬传播。但不是每一种蚊子都可以传播每一种病毒。只有特定种类的蚊子(称为病媒蚊),可以传播特定种类的病毒。若病毒被非病媒蚊的蚊子吸取,则会在蚊子的消化系统中被酵素破坏,失去传染力。由于只有雌蚊会吸血,所以只有雌蚊会传染疾病。蚊子对狗会间接传染犬心丝虫及立克次体的疾病。
  蚊科之下的一个属,疟蚊属( Anopheles ),是疟原虫的寄主。全世界疟蚊属的成员有400种,其中85种能传播疟疾。疟原虫造成的疟疾是全球人类主要的死因之一,尤其是五岁以下的孩童,更容易受到疟疾的感染而死亡。疟疾每年约造成3百万人死亡,会传染疟疾的疟蚊分布在中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中亚,尤以非洲最为严重。在非洲,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儿童死于疟疾
  大部分种类的蚊子都能够传染丝虫病(由线虫导致)。这种疾病会导致橡皮肿(gumma)使外生殖器及大腿异常肿大。在全球,约有120万人感染丝虫病。大部分品种的蚊子会传染病毒性的疾病,包括黄热病、登革热、日本脑炎、圣路易脑炎、多发性关节炎、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契昆根亚热及西尼罗河热。
  蚊科使用口针(stylets),六根针状、类似抽血用针的构造来刺进人类的皮肤,吸取血液摄食。当蚊子叮咬人类时,会从口器输出唾液。其唾液含有蚁酸、抗凝血剂及目前成分不明的蛋白质(目前已知至少含15种),其中酸性物质是用来溶解皮肤表层的角质层;抗凝血剂则是避免在蚊子吸食血液时,血液突然凝固。第一次被咬时,身体不会有任何特殊反应。但从第二次开始,身体的免疫系统会释放出一种称为组织胺的物质,以便对抗蚊子所带来的外来物质,造成皮肤发痒和红肿。这种刺激性感觉,乃是被叮咬者对蚊子唾液的一种过敏反应。

编辑本段防治

  
蚊子

  蚊子

人们依据蚊子避光、喜高温阴暗潮湿和昼伏夜出的习性,夏日傍晚打开室内灯光,打开门窗,让蚊虫飞到室外,然后紧闭纱窗纱门,以避免蚊子的飞入。设法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尤其梅雨时节,尽量控制室内相对湿度在50%左右最为理想。
  在卧室内放置几盒揭盖的清凉油和风油精,或摆放一两盆夜来香薰衣草七里香、食虫植物(如猪笼草等)、逐蝇梅、驱蚊草、紫茉莉、万寿菊、茉莉花、杜鹃花、米兰、丁香、薄荷或玫瑰等,蚊子因不堪忍受它们的气味而躲避。
  室内安装橘红色灯泡,或用透光的橘红色玻璃纸套在灯泡上,开灯后蚊子惧怕橘红色光线也会逃离。用空酒瓶装上糖水或啤酒放在阴暗处,蚊子闻到甜酒味就会往瓶子里钻,会被糖水或啤酒粘住致死。
  在玻璃器皿或陶瓷瓦罐等容器的表面均匀涂上一层驱蛔灵糖浆,口朝下放在暗处,蚊子吸食后也会中毒死亡。将晒干后的残茶叶和桔子皮等燃烧可以驱蚊。
  生吃大蒜、口服维生素B或含维生素B多的食物,如糙米、豆类、干果、硬果、花生仁、水果、绿叶蔬菜、奶类、河鲜、海鲜以及动物的肝、肾、脑、瘦肉等,通过人体生理代谢后从汗液排出体外,也会产生一种蚊子不敢接近的气味。
  每天在天黑之前以及早晨起床后在纱门与纱窗上去人工捕杀。用适量薄荷、紫苏或西红柿的叶,揉出汁涂抹于人体裸露的皮肤上,蚊虫闻到这些植物汁散发出来的特殊气味,唯恐避之不及。将3至5片维生素B1溶解于水中,擦拭暴露在外面的肢体,能驱除蚊虫叮咬。
  用调味品中的八角、茴香各两枚,泡于温水脸盆中,用其水洗澡,蚊子不敢近身。在灯下挂一把香葱,或用纱袋装几根葱段有助于驱蚊。穿黄色、白色等浅色衣服可以降低被蚊子叮咬的几率。由于蚊子也会产生抗药性,所以应该轮流使用不同的驱蚊方法及产品。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扩展阅读:
开放分类:
自然 动物 自然科学 生物 昆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