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小微企业如何融资
2012-12-17 | 阅:  转:  |  分享 
  
小微企业如何融资项目融资条件太过苛刻,不是这不合格,就是那不符合规定,贷款甚至有时感觉像是“施舍”。

同样一个问题,在银行业人士看来却有不同的解读。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一资深小贷专家认为,开门做生意找资金,银行的规则中没有歧视客户的条款,这种现象更确切的解释应该是“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高风险性与银行放贷的审慎性原则显著冲突”。他认为,无法通过准确的数据来判定企业,银行是在对赌企业不确定的未来风险,设置约束条件实属无奈。

记者在采访中则感觉到,与其说是小企业感到了“歧视”,不如说更多是双方沟通的标准接口不匹配。企业向银行申请融资,往往向银行推介的是如果融资成功之后能够产生多少利润。而银行往往在乎的是企业出现风险之后,如何还钱。双方由于沟通上的歧义,进而导致不信任,而更多不信任所带来的审慎,产生了“歧视”之感。

事实上,从2011年8月底至今,上海银监局已经开始通过银行机构差别化准入政策,引导商业银行从事小微企业融资。浦发银行相关负责人认为,产品开发并不是银行未来所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关键在于银行能否从网点走出来,更深入地了解客户。而对于企业来说,规范化的企业治理是必修课,也是让银行清晰了解自身的捷径。该负责人举了个例子,企业增加一两个富有经验的财会人员,把企业报表、会计账簿、记账凭证、原始凭证等整理得井井有条,特别是增值税进(销)项凭证、银行进账单、用水电交费凭证、纳税凭证等,通过整理才能反映出其价值,虽然每年支出没增加几万元,但经常可以让企业上升好多评分。

银行是小微企业融资当仁不让的主力,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小微企业借钱没有其他正规路径可循。而这些路径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成果也是上海今后应该大力提倡的。

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例。据市金融办地方金融管理处统计,本市已有73家小贷公司获批设立。截至2011年10月,66家小贷公司开业,注册资本总额74.45亿元,累计放贷18272笔360.56亿元,贷款余额5024笔101.06亿元。其中,面向“三农”贷款余额18.43亿元,面向小企业贷款余额47.98亿元,两者合计占比65.71%。本市小贷公司累计向2499家小微企业放贷118.92亿元。截至2011年11月,本市新增批筹的15家小贷公司新增累放贷款达183.0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6.06%。中国小额贷款联盟副会长施建祥表示,在信贷紧缩的宏观调控下,小额贷款行业发挥了拾遗补缺的作用。扶持小微企业,是小额贷款公司应尽的社会责任。但也要看到,由于现行体制和市场定位,小贷机构的放贷利率比银行高,小贷公司的资金应该用于周转、调头等短期用途,而不是长期使用。如果小微企业大量、频繁地使用这类高成本资金,无形中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

另一冷僻的途径是通过新型的非银行金融工具。例如,日前上海市再担保公司与爱建信托成功发行了5600万元规模的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这一计划旨在通过运作将社会资金引导向中小企业。据悉,这一计划今年还将募集第二、第三期。虽然从目前集合信托或集合票据的运营来看,小微企业还不是绝对的受惠主体。但这种创新证明了这一方式在小企业融资方面的可行性,小微企业融资并不是一种传说。





献花(0)
+1
(本文系投融资信息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