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口纲

 chh71 2012-12-17

圆口纲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圆口纲—七鳃鳗  
圆口纲—七鳃鳗

现存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纲,包括七鳃鳗、盲鳗等约50种低等的无上、下颌的水栖动物。它们栖居于海水或淡水中,营半寄生或寄生生活。它们都有一个圆形的口吸盘,故又称圆口类。现存的圆口纲动物分为两个目:七鳃鳗目(Petromyzoniformes)和盲鳗目(Myxiniformes)。

中文学名:圆口纲
界:动物界
门:脊椎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圆口纲
下含目:七鳃鳗目和盲鳗目

编辑本段概述

  圆口纲(Cyclostomata)脊椎动物亚门中现存最原始的一。体形呈鳗形,分头,躯体和尾3部分,尾部侧扁,体长约30cm。皮肤柔软,表面光滑无鳞,富粘液腺。全为软骨。无偶鳍。无肩带和腰带。无上、下颌,所以又称无颌纲。头侧有眼,头顶部两眼之间有一短管状的单个鼻孔,因此又称单鼻类(Monorhina)。鳃呈囊状,又称囊鳃类。舌肌发达,上附角质齿。舌以活塞式运动舐刮鱼肉。脊索终生存在。内耳半规管1~2个。有221273。在古生代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地层中发现的甲胄鱼类化石和现存圆口纲有许多共同之处,如无上、下颌,无偶鳍,有鳃笼和单个鼻孔,内耳有2个半规管等,没有成对的附肢,出现明显的头部,脊索终生保留,出现脊椎骨的雏形,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寄生或半寄生生活。

圆口纲动物七鳃鳗

圆口纲动物七鳃鳗(5张)
  现存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纲,包括七鳃鳗盲鳗等约50种低等的无上、下颌的水栖动物。它们栖居于海水或淡水中,营半寄生或寄生生活。外形虽像鱼,但不是鱼,它们比鱼类低级得多,还没有出现上、下颌,因而称为无颌类,(Agnatha)。它们都有一个圆形的口吸盘,故又称圆口类。这是一类营寄生生活而引起显著特化的动物,由于它们的一般结构甚为原始,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代表着动物已进入有头、有雏形脊椎骨,但还无上、下颌这一发展水平,故在动物学上占有一定地位。通过对它们的研究,使我们对生活在5亿年前的古老脊椎动物的了解获得一些线索。但从它们的寄生习性和特化结构来看,圆口类并不在进化的主干上,而是由古老的原始脊椎动物分化出来的一个侧支。现存的圆口纲动物分为两个目:七鳃鳗目(Petromyzoniformes)和盲鳗目(Myxiniformes)。
  
圆口纲动物

  圆口纲动物

编辑本段主要特征

  1、原始特征:
  ①没有上下颌,又称无颌类。没有真正的齿,只有表皮形成的角质齿。
  ②没有偶鳍(无成对附肢),只有奇鳍
  ③脊索终生保留,仅有神经弧的雏形。有脊柱的雏形,全为软骨。
  ④有保护脑的软骨性脑盒,脑分化为五部脑(大,间,中,小,延),但不发达。
  ⑤肌肉按节排列分化少,生殖腺单一,无生殖管道。
  ⑥出现心脏*
  2、以适应这种寄生或半寄生生活。表现在:
  ①口圆形,为漏斗状,为吸附口。又称圆口类。
  ② 单个嗅囊和鼻孔。嗅叶大,又名单鼻类(武器在头顶中线)。
  ③用鳃肺呼吸。为圆口类特有,故又有肺鳃类之称 ,鳃位于特殊的鳃囊中

编辑本段形态及生理生殖

成体的一般形态

  体壁:体表无鳞片。表皮内有粘液腺。

运动

  1、 骨骼系统:仅有软骨,无硬骨。
  (1)头骨:无上下颌。颅骨不完全。
  (2)咽骨(咽颅):为一软骨条相编结而成的软骨篮,称鳃笼,与其他脊椎动物的咽弓没有同源关系,鳃笼紧贴在皮下,包在鳃囊外面,不分节;而咽弓是分节的,着生于咽内壁。
  2、 脊索:脊索终生保留。
  3、 鳍:无偶鳍。具奇鳍
  4、肌肉保持原始分节,与文昌鱼类似。

消化系统

  无真正的齿。具角质齿。肛门与泄殖孔分开。出现独立的肝脏。,胰腺细胞散布于肠壁

呼吸系统

  呼吸器官为囊鳃。

循环系统

  出现了心脏,包括静脉窦,心房(心耳)和心室。

神经系统

  (一)神经:脑分化为大,间,中,小,延脑,但排列在同一平面,无脑弯曲现象。大脑半球不发达,嗅叶较大;脑顶部无任何神经细胞。间脑顶部有松果体,松果旁体,底部有漏斗体和脑下垂体。中脑背方有一对稍大的视觉叶,顶部有脉络丛。小脑仅为一狭窄的横带。脑神经10对,视神经(optic nerve)在间脑腹面不形成视交叉。脊神经的结构与文昌鱼的基本相同,但背根上已经有神经节。[1]
  (二)感官
  (1)鼻:外鼻孔1个。

七鳃鳗的脑结构

七鳃鳗的脑结构(2张)
  (2)眼:1对
  (3)内耳:结构还很简单。七鳃鳗有两个半规管。盲鳗只有一个半规管。

排泄系统

  肾脏1对,长条形,输尿管通泄殖窦,再以泄殖孔开口于肛门后方。

生殖系统

  生殖腺1个。无生殖导管。精子和卵子突破生殖腺壁落入体腔,经泄殖窦上1对腹孔进入泄殖窦,再经泄殖孔排出体外。七鳃鳗为雌雄异体,盲鳗为雌雄同体。

编辑本段物种起源

  至今仍未找到圆口类的化石,但科学家在志留纪的地层中,发现了甲胄鱼的化石。甲胄鱼与圆口纲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无颌;无偶鳍。
  故有人认为圆口类起源于甲胄鱼,但甲胄鱼身披骨板,生活于水底,而圆口类运动较为灵便,适于寄生或半寄生的生活,故两类不一定有直接的亲缘关系,而是起源于共同祖先。甲胄鱼到泥盆纪即告绝灭,而圆口纲则存留至今,成为脊椎动物中特化的一群。

编辑本段分类及代表动物

  单鼻孔亚纲(一纲),圆口目(一目),七鳃鳗亚目,盲鳗亚目。
  代表
  七鳃鳗:海产/淡水产,幼体又称沙隐虫(Ammocoete),独立生活,成体半寄生,,危害渔业生产
  盲鳗:全海产,营体内寄生生活,无变态发育。危害海洋渔业

编辑本段分类简介

盲鳗目

  营寄生生活,无背鳍和口漏斗,口位于身体最前端,有4对口缘触须;脑垂体囊与咽相通,鼻孔开口于吻端;眼退化,隐于皮下;鳃孔1~16对,随不同种类而异,鳃笼不发达。内耳仅一个半规管。雌雄同体,但雄性先成熟;卵大,包在角质卵壳中,受精卵直接发育成小鳗,无变态。海栖。仅1科,即盲鳗科(Myxinidae),包括粘盲鳗属(Eptatretus)、盲鳗属(Myxine)、线盲鳗属(Nemamyxine)、新盲鳚属(Neomyxine)、双孔盲鳗属(Notomyxine)等5属,共22种。常见种类有分布在大西洋的盲鳗(Myxine glutinosa)、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粘盲鳗(Bdellostoma sloution)以及产于日本海和我国南方沿海的蒲氏粘盲鳗(Eptatretus burgeri)、杨氏拟盲鳗(Paramyxine yangi)等。

七鳃鳗目

  有吸附型的口漏斗和角质齿,口位于漏斗底部,鼻孔在两眼中间的稍前方;脑垂体囊(pituitary sac)为盲管,不与咽部相通;鳃囊7对,分别向体外开口,鳃笼发达。内耳有2个半规管。卵小,发育有变态。大多数种类的成鳗营半寄生生活,少数非寄生种类的角质齿退化消失,无特殊的呼吸管。分布于江河和海洋,我国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嫩江、鸭绿江、乌苏里江产东北七鳃鳗(Lampetra morii)、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us)和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等。可分为2科。七鳃鳗科(Petromyzonidae):背鳍1~2个。成鱼眼发达。无口须。齿位于口盘和舌上。脊神经的背根和腹根不连合。鼻垂体囊只有一外开孔,不与咽腔通。肠管具螺旋瓣和纤毛。小脑小。卵和精巢不在同一个体内。卵小数多。发生经变态。有8属37种,大多栖息淡水,18种为寄生性。可分2亚科,七鳃鳗亚科(Petromyzontinae)上唇齿板一个,不多于3齿尖;舌齿直或弧形,最大,齿尖位中央。只分布在北半球。可分2族:海七鳃鳗族(Petromyzontini)上唇齿板窄,有2~3齿尖。口盘齿呈辐射状排列。有3属:鱼七鳃鳗属(Ichthyomyzon)具1背鳍,有6种分布在北美东部淡水中。海七鳃鳗属(Petromyzon)仅1种,即海七鳃鳗(Petromyzon marinus),背鳍2个,唇齿辐射状排列。上唇齿板具2大齿尖。分布美国、加拿大、冰岛和欧洲。里海七鳃鳗属(Caspiomyzon)背鳍2,上唇齿板只1齿尖。仅1种,即里海七鳃鳗(Caspiomyzon wagneri)分布在里海。七鳃鳗族(Lampetrini)上唇齿板宽,两端各有1大齿,中间有1或数小齿。无辐射状排列的唇齿,只七鳃鳗属(Lampetra)。上唇齿稀少,内侧唇齿每侧3~4枚,其顶端有2~3齿尖;舌齿5~19枚,中间和两端齿大,呈山字形。包括20种,我国产3种。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2背鳍分离。下唇齿板6~7齿尖。成鱼春季溯河上游产卵。幼鱼无眼,口马蹄形,无齿。秋季下海。幼鱼食浮游生物,经过变态,3~5年后发育为成鱼,开始营吸着寄生生活,体长达半米余。肉味美。分布日本、朝鲜和苏联,我国产于黑龙江、图门江流域。东北七鳃鳗(Lampetra morii)2背鳍分离,下唇齿板9~10, 分布朝鲜、苏联,我国产于鸭绿江。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2背鳍连续,分布朝鲜、日本,我国产于黑龙江、松花江和嫩江。后2种均为小型淡水鱼。澳洲七鳃鳗亚科(Geotriinae)上唇齿板1,有4齿尖,舌齿有3齿尖,成鱼有2齿尖,尾鳍和第二背鳍在性未成熟时分开。仅1属1种,澳洲七鳃鳗(Geotria australis)分布澳洲南部,新西兰,智利。溯河洄游,寄生性。背眼七鳃鳗科(Mordaciidae)上唇齿板1对,每板有3齿尖。舌齿弧形,两端各有一大齿尖。幼体眼背侧位。成鱼眼背位,只背眼七鳃鳗属(Mordacia), 有3种,包括背眼(Mordacia lapicida)、短头背眼七鳃鳗(Mordacia mordax)和早熟背眼七鳃鳗(Mordacia praecox),溯河洄游和淡水种,寄生或非寄生。分布澳大利亚东南部、塔斯马尼亚和智利。[2]
参考资料
  • 1.  刘凌云,郑光美 .普通动物学(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8月第四版 .

  • 2.  圆口纲  .蓝色动物学 [引用日期2012-12-11] .

开放分类:
动物 生物学 脊椎动物亚门 生物化学品 自然 甲壳动物亚门 脊柱 脊椎动物 鱼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