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鳃鳗目

 chh71 2012-12-17

七鳃鳗目

编辑本段分类地位

  圆口纲的一目。只有七鳃鳗科一科,下分3亚科6属约41种,我国仅存1属3种。

编辑本段主要特征

  1、口呈漏斗状吸盘
  2、鼻孔在头的顶部,嗅囊不与口腔通
  3、无须,口缘有短穗状突起,具2D

七鳃鳗

七鳃鳗(5张)
  4、口内有许多角质齿,种类各异
  5、幼鱼变态前眼不发达,成体发达
  6、肛门在体长3/4处
  7、鳃囊七对。
  有吸附型的口漏斗和角质齿,口位于漏斗底部,鼻孔在两眼中间的稍前方;脑垂体囊(pituitary sac)为盲管,不与咽部相通;鳃囊7对,分别向体外开口,鳃笼发达。内耳有2个半规管。卵小,发育有变态。大多数种类的成鳗营半寄生生活,少数非寄生种类的角质齿退化消失,无特殊的呼吸管。

编辑本段习性及分布

  成鱼体较大25mm,体重可达250g,两背鳍分离,下唇板齿6—7枚,为半寄生性,吸血肉,不寄生时食浮游动物。白天隐居水底,夜间觅食,有终生生活在淡水的,也有洄游的。幼鱼在海里生长,成长后溯河至淡水产卵,有筑巢习性。每次约产卵8—10万粒,产卵后亲体一般死亡,幼鱼期3-4年,口呈马蹄形,眼不发达,为前肾(成体中肾)。
  分布于江河和海洋,我国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嫩江、鸭绿江、乌苏里江产东北七鳃鳗(Lampetra morii)、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us)和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等。[1]

编辑本段下辖科、族、属及代表种

  可分为2科。七鳃鳗科(Petromyzonidae):背鳍1~2个。成鱼眼发达。无口须。齿位于口盘和舌上。脊神经的背根和腹根不连合。鼻垂体囊只有一外开孔,不与咽腔通。肠管具螺旋瓣和纤毛。小脑小。卵和精巢不在同一个体内。卵小数多。发生经变态。有8属37种,大多栖息淡水,18种为寄生性。可分2亚科,七鳃鳗亚科(Petromyzontinae)上唇齿板一个,不多于3齿尖;舌齿直或弧形,最大,齿尖位中央。只分布在北半球。可分2族:海七鳃鳗族(Petromyzontini)上唇齿板窄,有2~3齿尖。口盘齿呈辐射状排列。有3属:鱼七鳃鳗属(Ichthyomyzon)具1背鳍,有6种分布在北美东部淡水中。海七鳃鳗属(Petromyzon)仅1种,即海七鳃鳗(Petromyzon marinus),背鳍2个,唇齿辐射状排列。上唇齿板具2大齿尖。分布美国、加拿大、冰岛和欧洲。里海七鳃鳗属(Caspiomyzon)背鳍2,上唇齿板只1齿尖。仅1种,即里海七鳃鳗(Caspiomyzon wagneri)分布在里海。七鳃鳗族(Lampetrini)上唇齿板宽,两端各有1大齿,中间有1或数小齿。无辐射状排列的唇齿,只七鳃鳗属(Lampetra)。上唇齿稀少,内侧唇齿每侧3~4枚,其顶端有2~3齿尖;舌齿5~19枚,中间和两端齿大,呈山字形。包括20种,我国产3种。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2背鳍分离。下唇齿板6~7齿尖。成鱼春季溯河上游产卵。幼鱼无眼,口马蹄形,无齿。秋季下海。幼鱼食浮游生物,经过变态,3~5年后发育为成鱼,开始营吸着寄生生活,体长达半米余。肉味美。分布日本、朝鲜和苏联,我国产于黑龙江、图门江流域。东北七鳃鳗(Lampetra morii)2背鳍分离,下唇齿板9~10, 分布朝鲜、苏联,我国产于鸭绿江。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2背鳍连续,分布朝鲜、日本,我国产于黑龙江、松花江和嫩江。后2种均为小型淡水鱼。澳洲七鳃鳗亚科(Geotriinae)上唇齿板1,有4齿尖,舌齿有3齿尖,成鱼有2齿尖,尾鳍和第二背鳍在性未成熟时分开。仅1属1种,澳洲七鳃鳗(Geotria australis)分布澳洲南部,新西兰,智利。溯河洄游,寄生性。背眼七鳃鳗科(Mordaciidae)上唇齿板1对,每板有3齿尖。舌齿弧形,两端各有一大齿尖。幼体眼背侧位。成鱼眼背位,只背眼七鳃鳗属(Mordacia), 有3种,包括背眼(Mordacia lapicida)、短头背眼七鳃鳗(Mordacia mordax)和早熟背眼七鳃鳗(Mordacia praecox),溯河洄游和淡水种,寄生或非寄生。分布澳大利亚东南部、塔斯马尼亚和智利。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开放分类:
动物 海洋生物 自然 圆口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