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解之谜

 一生幸福628 2012-12-17

    第二章 地球劫难(13)    
  在过去3000万年,只有东南极经受住了地球温度变化的考验,成为迄今为止最古老、最稳定,同时也是最大的冰盖。在很多地方,它的厚度超过3.2公里,体积大约是格陵兰岛冰盖的10倍。大约3500万年前,南极洲板块从南美洲板块分离,全球二氧化碳水平下降,东南极冰盖第一次形成。东南极冰盖大陆内部的增长非常缓慢,但是观测人员却发现,其边缘的冰量也在减少。

  就在最近,驻扎在南极的各国科考队发现,南极的境况开始危急。多伦多大学地球物理学家杰里·米特罗维察(Jerry Mitrovica) 对南极冰层融化情况进行计算机仿真实验时发现,其冰层的融化速度正在急速加剧。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则在新一期英国《自然科学》杂志详细地提出了这一增长的融化速度"从2002年4月至2009年1月,南极洲东部冰体的融化速度从每年50亿-1090亿吨,自2006年开始,该融化速度明显加快,融化最集中的地带位于威尔克斯地和维多利亚地的绵长沿海地区。与东部冰体相比,西部冰体的融化速度要快得多。整个南极洲冰体融化的速度大约为每年1130亿-2670亿吨,其中有约1060亿-1580亿吨的融化冰体来自南极洲西部地区。"

  2009年4月25日,南极洲西南部的威尔金斯冰架开始崩塌,巨大冰川从冰架上断裂入海,面积约415平方公里,相当于七个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断裂的冰川位于威尔金斯冰架的边缘,已形成数百年至1500年,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威尔金斯的冰架一直比较稳固。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冰架开始缩小,并于1998年发生一次大坍塌。

  威尔金斯冰架已经成为南极半岛第10 座发生崩塌的冰架,这次崩塌是很突然与迅速的,其余9块是在过去50年间逐渐融化或坍塌的。英国南极考察处的科学家戴维·沃恩认为如此大规模的冰川崩裂并不常见,而且这种现象在近十年却出现较为频繁,南极半岛成为南半球这一现象最严重的地区。有英国科学家甚至预言,如果南极温度持续升高,位于南端的维尔金斯冰架和乔治六世冰架将与南极大陆分离。

  ·华盛顿或首个遭淹没

  如果全球暖化按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南极西部冰架有可能在未来数百年甚至数十年间局部甚至全部崩塌。一旦冰架全部融化,冰盖也将崩塌,造成全球部分沿海地区的海平面上升6-7米。

  而据研究人员报告,南极大冰原融化的水,并非均匀地分散到世界各地海洋中,在海洋强大的引力作用下冰水将流向北美洲。米特罗维察表示"据估计,美国东岸的海平面将上升1-2米,华盛顿特区正好坐落在该地区正中,这意味着华盛顿特区海平面上升可能高达6.3米,而其将成为首个可能淹没的对象;大水也有可能把整个南佛罗里达州及路易斯安那州南部淹没,包括加州在内的北美洲西岸、加拿大沿海、欧洲和印度洋一带以及太平洋沿岸的低洼地区的水淹程度都将超过预期"。

第二章 地球劫难(14)
  同时,报告还指出另一可怕的后果,由于气候变暖海洋水温升高,巨大的冰层将会融解甚至崩塌,如此沉重的冰原崩塌后,下面的土地将会出现反弹,极有可能急剧地改变地球的自转轴,导致自转轴偏移约500米,也就是南极会向南极洲以西转移500米,而北极则会朝相反的方向转移。

  米特罗维察与他的合作伙伴还没有算上格陵兰冰原融化的情况,如果再看看下面的格陵兰现状,他们一定会认为情况将更严峻。

  2. 北极:2040年或将全部融化

  似乎是顷刻之间,全球变暖引起的极地冰雪世界发生急剧变化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2009年夏季,大面积的北冰洋海域没有出现结冰,北极地区夏季冰盖的覆盖面积降至历史最低,格陵兰岛冰盖表面的夏季融化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格陵兰岛的融水涌入冰缝,在冰川上形成洞穴,即冰川锅穴,然后就像科学家所推测的那样,融水带着夏季的热量,陷入冰盖的底部。

  全球变暖导致了北极冰川和冰盖的消融,北极冰盖在地球气候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融化将加速海平面的上升,导致全世界1/4人口遭受水灾,并引发全球范围内极端的天气。

  科学家在2007年对5年后、10年后和20年后的北极做出过一系列预测,其中包括:2012年,北极熊被列为濒危物种;2017年,千年的冰将灾难般地减少;2027年,北冰洋在9月份无冰,现在看来这些预测似乎开始慢慢的应验了。

  · 北极夏季无冰提前

  北极在地球仪的最顶端,轴心穿过这片土地直指南极,与南极给人"探险、征服、魄力"的感觉不同,北极似乎与生俱来一股浪漫气质:空灵、悠长,如同传说中的冰雪仙境,仙境里有白色可爱的北极熊、神秘绚烂的极光、亘古深蓝的冰川……

  而今,这块洁净的冰雪世界正在融化,气温上升打破了这里的沉睡:深蓝色的冰川一年年的缩减,坚实的冰盖一年年的融化,碎裂的浮冰顺着洋流不知漂向何方,北极的亘古与永恒伴着吱吱作响的冰块断裂声碎成一片一片。

  近100年来,北极平均温度几乎以两倍于全球平均速率的速度升高,到2100年这里的气温将比现在高4-7度。

  1978年以来的卫星资料显示,北极年平均海冰面积以每10年2.7%的速率退缩,夏季的退缩幅度甚至高达每10年7.4%,最少时候只有620万平方公里的冰块。

  北极地区冰盖融化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在2003年时却突然加速,科学家们开始担心北极地区已经跨过了全球变暖的"倾覆点"。英国北极监测机构负责人克瑞斯·拉普勒利称,最新数据显示, 2009年夏季,大面积的北冰洋海域没有出现结冰,北极地区夏季冰盖的覆盖面积降至历史最低,比2008年减少30万平方公里,比一个英国的面积还大,这种现象创下了历史纪录。

第二章 地球劫难(15)
  科学家针对北极夏季大面积冰川融化的现状对其夏季无冰作出了大胆预测,以往普遍指向未来20年间的某个夏季,如今,主流论点已经大大提前了,最近的便是2010年夏季,而稍远的也不过是未来10年。

  赛瑞哲,这位来自科罗拉多州波尔德的美国国家冰雪资料中心科学家,他认为:"2010年夏季末,我们可能在北极找不到冰,原因是北极地区目前覆盖的冰非常薄,称之为'第一年冰',这层薄冰将在夏季融化。"如果这层薄冰2010年夏季完全融化,虽然只是短暂的,不过这将会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生的现象。

  赛瑞哲认为,发生这种现象的几率为50%,如果真的发生,船将有可能从阿拉斯加直接开到北极。他说:"北极应该有冰,不过今年夏季末可能不会有,这告诉我们,有些事不对劲。"

  位于加州的海军研究生院的专家,他们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出的结论,以目前的冰川融化速度,再加上温暖的太平洋海水流入,10年之内,北极地区的夏季将不会有冰盖覆盖。如果没有北极冰盖的覆盖,将会引起史无前例的巨变。

  正如剑桥大学研究极地海洋物理的彼得·沃德姆教授的形象比喻"就像我们把地球北部的盖子拿掉"。

  · 北极冰川超速融化

  当夏季冰越来越少,直到某一天完全消失,北极的冰川也被宣告了消失将至。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①(NCAR) 科学家马瑞卡·霍兰德(Marika Holland)通过气候模拟预测,夏季北极海冰的面积可能在2016年的时候从600万平方千米减少到200万平方千米。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资助的一科研小组发布警告称,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不断加快,如果人类对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认真加以控制,北极冰川将在2040年前后全部融化。

  霍兰德解释,北极冰川急速融化的原因有二,首先,全球暖化令温暖的海流涌向北极,温暖的海水会加速冰层融化;其次,气温升高使冰盖加速融化,通常冰盖可以反射80%的太阳光,冰层消失后,太阳的热能将直接进入海洋,潜藏的海水将比冰原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反之又使得气温升高,令北极暖化及融冰的速度进一步增加。

  · 北极变故将引发全球极端气候

  生活在北极圈中的爱斯基摩人或许可以告诉我们一些北极圈的生存现状。

  据美国报纸消息称,美国阿拉斯加的气温过去30年上升4度,导致冰川融化,海水上涨,当地的小岛萨里切夫原本长4.8公里,宽0.8公里,不过小岛的面积现已大幅减半。美国有报告指,阿拉斯加213个原居民村庄中,有184个遭到侵蚀和水淹,600名居民前途未卜。

  ①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 始建于1960年,是大气及相关科学科学问题的研究中心。NCAR的科学贡献是对整个地球系统的研究,包括气候变化、大气成分变化、日地相互作用、天气信息与预报以及这些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第二章 地球劫难(16)
  42岁的村民托尼忆述过往可看见海面近1米厚的冰块,"全球暖化杀死我们,每月潮涨我们都失去4米多的陆地,海浪一年比一年大,海水上升时,我们见到土地遭冲走。过往我们没有风暴,因为我们受广阔的结冰海洋保护,但一切都没有了,我们现时常遭风暴吹袭。"

  当地人表示,专家曾说他们的小岛在5年内便会消失,托尼说冰层太薄,他们一年能捕鱼的时间不多,故根本没钱迁徙。

  北极协会的八国政府为了了解气候变化对于北极的影响,特地聘请了250多位专家深入对北极的考察与分析,之后,科学家们写出了《北极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报告,该报告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介绍温室气体对北极毁灭性影响的文献,报告指出北极地区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要比其他地方严重2-3倍,北极熊将很有可能在本世纪末完全灭绝。一些北极特有的鱼种将消失。威胁健康的疾病将随着气候带的迁移而北迁。北极沿海地区将可能因为气候变暖而发生更多的风暴天气和森林火灾。北极地区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后果还将反作用于气候系统,引起更大的全球变化。北极冰川所储存大量的淡水注入海洋将使海平面上升。海冰的大量融化使得北极地区反射太阳光能力减弱,这也将进一步引起气温变暖。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马丁·萨默科恩介绍说,"北极这么大面积的冰层消融会带来一个强大的气候反弹冲击,其影响将大大超过对北极自身的冲击"。

  如果情况果真与《北极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报告预测相近,那么,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将可能上升1米,而其中大约15%是由于北极变暖而造成的。

  · 北极熊们的绝望

  届时,北极的动物将失去适合的生存环境,北极熊已经被联合国列为濒危物种。据美国内政部科研人员2008年的调查统计显示,北极地区目前生活着大约2万-2.5万头北极熊。随着北极冰川持续减少,预计在今后50年内,2/3的北极熊可能消失。

  在由于海冰消融失去家园之前,北极熊已经接受着另一种折磨。2004年,美国科学家在波弗特湾发现了4只被溺死的北极熊。无独有偶,2006年,英国斯哥特北极研究所负责人朱丽安·多德斯韦尔称又发现了两只溺水的北极熊。2008年,科学家在美国阿拉斯加西北海岸也发现了9只正在海水中奋力挣扎的北极熊。

  对于长期生活在海冰上的北极熊而言,游泳可是它们的长项!流线型体形,善游泳,熊掌宽大犹如双桨,因此在北冰洋那冰冷的海水里,它可以用两条前腿奋力前划,后腿并在一起,掌握着前进的方向,起着舵的作用,一口气可以畅游四五十公里。北极熊经常跋涉上千公里觅食,累了就在浮冰上休息。

第二章 地球劫难(17)
  频频发现的北极熊溺水事件太不可思议、也让人匪夷所思。科学家为我们揭开了其中的谜底。

  北极熊不是水生动物,他们是以海冰为家。通常,北极熊可以持续游四五十公里,但是要游到50-100公里,就需要在过程中登上浮冰休息,如果没有冰块,就会筋疲力尽,面临溺水的危险。而且,在寻找食物的漫长海上,它们的体温会降低、抵抗力变得相当虚弱,再遇上大风浪,又会是致命一击。

  但是现在北极冰盖不断退缩,其中就阿拉斯加海岸的海冰已经向北撤退了260公里,这就增加了北极熊找到结实冰层的距离。

  科学家认为如果北极的冰层进一步融化,此类北极熊死亡事件还会增加。

  还有报道说,北极的海冰迅速退缩,有些浮冰随着洋流漂向临近五国-- 美国(阿拉斯加州)、加拿大、丹麦、挪威和俄罗斯的北极海岸线,北极熊由于失去大片赖以捕猎的浮冰,不得不冒险前往人类居住的地方捕食。

  同样生活在北极的海豹也失去稳定冰面,从而不得不爬上它们不熟悉的陆地产崽。大马哈鱼将游向北冰洋,知更鸟现身北极圈……,或许还有更多科学家预料之外的情况正在发生。

  · 格陵兰岛--冰融速度为五年前的三倍

  北极地区最重要的冰盖为格陵兰。

  格陵兰岛(Greenland),可以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特别、最孤立而又最重要的岛国,这些"最"无不取决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格陵兰岛形成于38亿年前,其前身是海底大陆,由于大陆版块碰撞而形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岛屿。格陵兰岛幅员约220万平方公里,面积是法国的4倍,位于北美洲东北,其北连北冰洋,南经挪威海通大西洋。如果没有格陵兰的阻隔,也许北冰洋和大西洋就合二为一了。格陵兰西面隔巴芬湾和戴维斯海峡与加拿大的北极岛屿相望,东边隔丹麦海峡与冰岛对望,全岛约4/5地区处于北极圈之内,85%的领土被冰覆盖,算是除南极洲以外,冰川面积最大的大陆岛。形成于4000多年前冰河世纪的冰川又使得其储藏了全球10%的淡水。

  格陵兰岛可谓是"冰雪仙境",高耸的山脉、绵延的冰山、壮丽的峡湾和古老的岩石。冬季时分,长达数月的极夜偶尔会在格陵兰上空出现色彩绚丽的北极光,抬头仰望苍穹,天韵神姿、如梦如幻。而在夏季,则终日艳阳高照,俨然成为日不落岛。

  然而,在这里,冰川融化崩裂却在影响整个地球的命运。

  几年前,由美国与德国合作的卫星重力计划研究组GRACE(the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就开始对格陵兰岛的跟踪研究,如今,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却带着一股不祥的预兆。

第二章 地球劫难(18)
  该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是来自美国奥斯汀得克萨斯大学的陈建力,他在报告中显示,之前的一些研究表明,格陵兰岛的冰盖自2004年以来正以每年240立方公里的速度消融,较之1997-2003年间每年90立方公里的消融速度,明显加快直至五年前的三倍。这一最新研究成果为全球变暖提供了更多的事实证据,同时暗示正在消融的极地冰雪将会导致全球海平面的上升。

  同时,来自格陵兰自然资源研究所的瑟伦·里斯戈德教授也通过雷达、卫星和GPS跟踪显示,格陵兰南部和西部地区冰川的融化速度比两三年前加快了一倍,而东部地区的冰川融化速度加快了三倍,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都指向了"格陵兰岛冰融速度加剧"的事实。

  在冰盖迅速消融的同时,格陵兰岛海岸的所有冰川已经历或即将经历这样的移动加速。1996年以来,由冰川流动造成的冰损失主要是在格陵兰岛东南部冰川出口处。2000年以后,更北部的冰川的流速也加快了。

  彼得曼冰川就是格陵兰5-10个最不稳定的冰川之一,是世界上最北的冰川,整个冰川有20千米宽,冰川不仅表面结构复杂,其内部和底部也极其复杂。

  2008年夏天,一块面积达30平方公里的巨大冰块自彼得曼冰川上断裂坠入格陵兰岛西侧的肯尼迪海峡(Kennedy Channel),这起事件无疑是当年科学界一大爆炸性的新闻。

  2009年7月12日,来自英国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的冰川学家阿兰·哈伯德(Alun Hubbard)与合作者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冰川学家杰森·博克斯与理查德来到彼得曼冰川(Petermann Glacier)实地寻找这块北极敏感伤口再次碎冰的证据。

  考察期间,科学家们发现彼得曼冰川的前缘正在断裂,冰川内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区域布满裂缝,有些甚至接近500米,还形成了小型河流,整座冰川吱吱作响,似乎随时就会发出摄人心魄的崩裂声。专家通过分析预测,这里很有可能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释放出一座浮在海面上向南漂流的"冰岛"。在杰森·博克斯看来,一块浮冰大到能让一两百人在上面驻扎便足以被称为"冰岛"。他们预测,首次释放的"冰岛"面积可能有20平方公里,之后,彼得曼冰川还会陆续断裂出5座"冰岛"。

  在杰森·博克斯细密的监测格陵兰岛32个主要冰川变化时,他发现2006-2007年间,格陵兰的冰架面积减少了62.9平方公里;2007-2008年,数字惊人地达到183.8平方公里,几乎是前一年的三倍。

  2001年,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艾瑞克·瑞格诺(Eric Rignot)用卫星遥感的数据研究彼得曼冰川时,就发现"格陵兰岛上包括彼得曼在内的三个大冰川每年的质量收支为负数,每年大约丢失掉4立方千米的冰"。2008年,接着发现冰架底部的融化速度是表面融化的20 倍,是释放冰山的18倍。"如果这种状况对冰架来说是普遍的,那就意味着由温暖的海水所引起的冰架融化将比基于冰架厚度减小所做的预测更快地令冰架破裂。"他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康瑞德·史戴芬(Konrad Steffen)在2008年的论文里同时论述道。

第二章 地球劫难(19)
  · 冰盖消融的后果

  现在全球变暖使格陵兰岛和南极冰盖的冰量迅速减少,在冰盖的边缘,可以频繁地听到冰川震动的隆隆声响,冰盖消减又究竟如何促使海平面上升的呢?

  科学研究显示,在冰盖的内部运动和入海移动方面,由液态水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

  冰盖冰量的减少,归根结底是由于大陆冰流① 和注出冰川②加速将冰体传送至海洋。过多的冰体流入海洋,漂浮的冰块会排开海水,引起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值得一提的是,浮在海面的冰架崩裂或融化后,对海平面没有影响。这是因为根据阿基米德定理,浮冰的重量与它排开水的重量相等,当浮冰融化后,它的重量不会发生变化,所以排开水的体积也不会变化。

  过去数年间,研究人员对加速冰体流动的过程有了两点重要的新认识:第一,当冰流底部遇到泥浆、融水或连续的并下湖时,因为它们间歇性的润滑作用,冰流会突然加速;第二,如果流入海洋的冰架或冰岩③发生崩裂,大量的水流便失去了天然的屏障,例如2002年拉森B冰架崩裂后,冰流的移动速度显著增加,此前被困在瓶颈处的陆基冰流和冰川,一旦找到了突破口,就会加速向海洋移动,最终增加海水体积。

  第三种加速冰盖移动的过程与第二种密切相关,正如在拉森B冰架崩裂后,冰川会加速移动那样,如果暖洋流将与冰盖连接的冰架削薄,冰盖也会加速移动。在西南极洲的阿蒙森海域,冰盖表面一年下降了近1.5米,冰盖的移动速度则加快了近10%,这两种情况显然都与冰架变薄有关。

  来看一组数据:每100立方米的冰体离开陆地进入海洋,全球海平面就会上升约0.3mm,这个数字听起来也许不是很大,但让我们分析一下目前世界三大冰盖所固定的冰体吧:如果西南极冰盖融化,将使海平面上升约5.8米;如果格陵兰岛冰盖消失,海平面将上升约7.3米;而东南极冰盖的融化,将使海平面上升约52米,三者合计,大约为65米。

  ①冰流:巨大的冰体输送带,厚度与冰盖本身相仿(大约1100-2000米),宽达100公里,从"上游"延伸800多公里直到海洋。冰流穿过周围的冰盖,走走停停,向前移动时会在两边留下裂缝。在快速移动的情况下,冰流每年向四周的海洋推进约200-1600米,而周围的冰盖则基本上保持不动。在南极洲,进入海洋的冰中大约有90%是通过冰流完成的。

  ②注出冰川:如果冰流被地形所分隔,如被山脉割断或包围,就被称作注出冰川。

  ③冰岩:与注出冰川相连接的狭长冰架,在格陵兰岛的峡湾处较为普遍。

  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瑞格诺后来参加了2008年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秋季会议,他在给会议的报告中说,格陵兰和南极正在以更快的速度为海平面上升做"贡献"。到2100年,海平面很可能上升1米并且主要的冰盖消失,在2100年之后,海平面可能会上升数米。2100年之后的情况"属于科幻",遇到这种情况"没有必要往山上跑。"他苦涩地调侃"走去就行。"

第二章 地球劫难(20)
  3."赤道雪山"2018年或成为传说

  当极地地区的冰川在崩塌、在融化,散落在地球上的其他冰带因为气候系统的连锁反应,也纷纷宣布了危情。其中,位于赤道以南350公里的乞力马扎罗冰川已被科学家宣告可能于2018年就将全部融化。

  "它像整个世界那样宽广无垠,在阳光中显得那么高耸、宏大,而且白的令人不可置信,那是乞力马扎罗方形的山巅",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向我们展示了一座带有某种神秘符号的雪山美景,令人心驰神往。然而,由于气温的不断上升,乞力马扎罗山顶上厚达150英尺的积雪正在一点一点的融化。专注于乞力马扎罗的著名冰川专家、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朗尼·汤普森预测说:"由于全球暖化,乞力马扎罗冰川将难逃宿命,2018年冰川可能全部融化,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敏感的乞力马扎罗的命运,是证明全球气候正在剧烈变化的一个重要的证据"。

  汤普森曾雇用110名工人,从乞力马扎罗山岩基上运回重达4吨的6个冰川冰核,这些冰核极其珍贵,已经保存了11700多年,汤普森发现冰川融化的证据就在这些高50米冰核的上部,他在其中发现了只有冰川融化时才会出现的气泡。

  2009年,汤普森结合自己积累多年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过去百年内乞力马扎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12年的冰川面积12.1平方公里,到了2007年的1.85平方公里,其85%的冰川都已消失,而且消融有加快的趋势。

  乞力马扎罗冰川消融的命运现在看来似乎已无法避免,汤普森说:"由于我们整个地球的气候系统有一个20-30年的滞后期,因此,未来20-30年,随着世界海洋的升温以及冰川和冰盖的融化,估计全球气温会平均上升0.6摄氏度,这足以导致诸如乞力马扎罗这样的热带冰川的彻底消失。"

  · 世界主要冰川融解情况

  IPCC报告称,2008年全球有超过20个冰川出现逾半米厚的冰块流失。

  北冰洋  

  所在位置:北极圈

  融化情况:冰层每10年便融化9%,估计不出一个世纪,冰块在夏季会完全消失。

  奎尔卡亚冰帽  

  所在位置:南美洲 秘鲁

  融化情况:世界上最大的热带冰盖,每年融化速度加速至60米。

  阿尔卑斯山

  所在位置:欧洲

  融化情况:至本世纪末,阿尔卑斯冰川的面积将只有1970年代时的5%。

  鲁文佐里冰川

  所在位置:非洲 乌干达

  融化情况:冰量在上世纪已流失了75%,8个冰带中已有6个完全绝迹。

  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

  所在位置:中国和尼泊尔边界

  融化情况:近50年间,这里的冰川已缩小2-5公里,融冰并淹没了附近地区。

第二章 地球劫难(21)
  青藏高原冰川

  所在位置:亚洲中部

  融化情况:南北极圈以外最大的冰带,冰川数目达46,298个,以每10年50%的速度消失,影响亚洲多个地区的饮用水供应。

  新西兰冰川

  所在位置:大洋洲 新西兰

  融化情况:在19世纪便开始融化,至今已流失了一般冰块。

  乞力马扎罗山

  所在位置:非洲 坦桑尼亚

  融化情况:冰川的面积在上世纪已缩减了80%。

  巴塔哥尼亚冰田

  所在位置:阿根廷

  融化情况:南极外南半球最大的冰带,但也是全球融化速度最快的地方,9%的海水水位上升都是源自这里的冰块。

  天山山脉

  所在位置:中亚

  融化情况:上半个世纪内,这里的冰川融掉了1/3,每年平均流失2立方公里。

  大高加索山脉

  所在位置:俄罗斯

  融化情况:冰块在上世纪已融掉了一半。

  挪威冰川

  所在位置:挪威

  融化情况:在挪威1,627个冰川中,大部分会在下世纪完全融化,包括所有小冰川及1/3个大型冰川。

  格陵兰岛冰床

  所在位置:北极圈

  融化情况:北半球最大的陆地冰带,每年最少50立方公里的冰块融化,令海水水位每年上升0.31毫米。

  阿拉斯加冰川

  所在位置:美国

  融化情况:近10年冰川融化速度比之前的40年快3倍,令海水水位每年上升0.14毫米。

  三、中国三角洲入最危险之列

  世界上有1/3的人口生活在海拔90米以下的地区,多数大城市也位于沿海或者滨海滨江的三角洲①地区,除了海拔较低的地区将会在海平面上升中遭遇威胁,各国的三角洲地区也将成为气候变坏的最大的受害者之一。世界自然基金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到205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50厘米,就全球而言,136座沿海大城市,价值28.21万亿美元的财产将受到影响。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 IPCC列出最危险三角洲,中国三大三角洲不幸也在名单之中。

  1. 三角洲的最大悲剧

  2009年12月29日,凤凰卫视《解码陈文茜》节目公布了一份来自哥本哈根大会的报告,该报告是联合国IPCC集结全世界5000位气候专家进行诊断所作出的结论报告。

  报告中提出,全球有2/3的三角洲濒临沉没,并且列出了最危险区与次危险区(见图)。次危险区在地图上用黄色区域表示,这部分区域覆盖了越南的湄公河、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以及孟加拉的恒河。而红色区域则是最危险区,这部分区域却是和我们密切相关的,包括中国的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简单来说就是天津、上海、广州。

第二章 地球劫难(22)
  ①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世界上比较著名的三角洲很多,主要有尼罗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多瑙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以及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等。

  报告说,如果未来海平面上升1米,北冰洋在2020-2037年间某一天夏天融化,这部分地区将面临最严重沉没的威胁。而这些地区乃是中国当前经济起飞最繁华的城市,也是当年所谓航海时代崛起的繁荣城市。

  全世界2/3的三角洲中被列为最危险区的,除了中国三大三角洲外,还包括了欧洲部分:法国的隆河三角洲、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

  这些三角洲除了面对来自外部的海平面上升威胁,地质下陷还构成三角洲内部的压力。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表明,全球33个人口密集的大型三角洲地区中,

  有2/3(22个)正面临"地陷海升"的双重威胁,在过去10年中,全球33个大型三角洲地区中有85%曾受到严重洪涝灾害,导致26万平方公里土地受淹。而如果海平面持续以目前所预测的速度上升的话,本世纪内受淹土地面积还将增加50%。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这份报告也指出,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黄河三角洲,已"跻身"这一危机榜上最严重的一级。上海平均标高是4米,而黄浦江涨一次潮就高达5米多,再继续沉陷2米,上海立刻就会陷入汪洋。

  这份研究成果,是研究人员对各地三角洲卫星图像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他们根据各三角洲地区受威胁的程度将其分为5个等级。长江、珠江和黄河三角洲面积约为16万平方公里,人口接近1亿。不过,中国专家表示并不认同中国三大三角洲已濒"最严重级别"的结论。

  对此结论,一直关注沉降问题的上海地质学会秘书长、地质学专家刘守祺表示,三大三角洲的地面沉降问题确实很严重。数据显示,地面每下沉1毫米,所在城市就会有2亿元人民币左右的损失。不过,他并不认同三大三角洲已濒"最严重级别"的结论。刘守祺认为,目前中国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地面观测数据测量地面下沉幅度。与此相比,通过卫星图片测量在精度方面存在很大限制,测量数据并不一定准确。

  无论沉降处于何种级别,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地面沉降已成既有事实。据媒体报道,近20年来中国地面沉降大有蔓延之势,从过去的上海蔓延至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塘和华北等广大地区,95个城市受到地面沉降的威胁。到2003年底,北京已经形成5个地面沉降区,累计沉降量大于50毫米的已达2815平方公里,最大沉降量达722毫米,并呈加快趋势。

第二章 地球劫难(23)
  此外,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这份报告还特别指出,珠江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在面对地面下陷以及海平面上升的威胁的同时还要经受台风的考验,每年都要遭受严重的洪水威胁。

  2.最可怕的珠江三角洲

  在全球气候系统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是气候变暖最显著的国家之一。2007年科学技术部、中国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编写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得以发布,展现了我国近百年的气候图景:近100年来,我国平均地表气温明显升高,升温幅度约为0.5℃-0.8℃;近50年,我国增暖尤其明显,平均地表气温增加1.1℃,增温速率为0.22℃/10年,明显高于全球或北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

  "近50年来广东年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为0.21℃/10年,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增温速率最高,达0.3℃/10年。" 广东省气象局区域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首席专家杜尧东博士表示。由此看来,珠三角地区近50年来的快速升温已经使得其成为我国主要的增温地区。杜尧东博士进一步预估"广东未来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到2020年将可能曾暖1.5℃,2050年增暖2.7℃。"

  与气温上升保持增长相仿的是,我国的沿海海平面也呈现上升趋势。

  2008年1月15日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发布了《中国海平面公报》,报告披露: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度为每年2.6毫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08年沿海海平面为近10年来最高,比常年高出60毫米,与2007年相比,总体升高14毫米。区域特征为南海沿海升幅明显高于北部,相较常年,海南升幅最大,已经超过了80毫米,山东、江苏、广东和广西次之,升幅均介于60-80毫米之间,而辽宁、河北、天津、浙江和福建升幅均低于60毫米。

  联合国最权威的气候研究机构IPCC最新的报告指出,由于受到海平面上升和地质下陷的双重威胁,全球有2/3的三角洲濒临沉没,其中,最危险级别的包括了中国的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也即天津、上海、广州等我国最发达城市。报告说,如果未来海平面上升1米,北冰洋在2020-2037年间某一年夏天融化,这部分地区将面临最严重沉没的威胁。报告中提出,次危险区覆盖了越南的湄公河、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以及孟加拉的恒河。

  另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在过去10年中,全球33个大型三角洲地区中有85%曾受到严重洪涝灾害,已导致26万平方公里土地受淹,海平面上升将会加重这一趋势。

  不过,我国专家表示并不认同我国三大三角洲已濒"最严重级别"的结论。

第二章 地球劫难(24)
  2008年中国海平面再创新高,发人深省。原中国气象局局长、中科院院士秦大河预计"未来海平面将继续升高,到2050年约上升12-50厘米,珠江、长江、黄河三角洲上升9-107厘米。"

  中国测绘科学院专家则指出,我国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最大的当属珠江三角洲。

  令人忧心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绝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不到1米,其中有1/4的土地在珠江基准面高程①0.4米以下,大约有13%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广州、佛山、珠海、中山、东莞等大部分地区高程在珠江基准面0.5-2.0米左右,许多地区目前靠堤围防护。

  ①高程:是指某一点相对于基准面的高度。

  三角洲中被列为最危险区的,除了中国三大三角洲外,还包括法国的隆河三角洲、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这些地区也都是人类最集中的居住地之一。

  2007年,广东省气象局首次发布的《广东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也证实了这一影响的严重性,"按照现在的情形,2030年,海平面将上升30厘米,珠三角可能有1153平方千米的土地被淹没,受威胁最大的有广州市区、珠海市和佛山市,经济损失约560亿元;如果在无防海潮设施情况下,淹没面积甚至可达5545.69平方千米,范围也将扩至中山、东莞等"。

  针对日益严峻的形势,广东省气候中心生态与农业气象首席研究员、中国气象局灾难评估专家杜尧东博士也表示"这不是危言耸听"。 他表示,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海水体积膨胀和冰川融化,广东沿海乃至全球海平面上升存在加速趋势。同时,他还警告,海平面的升高会抬升风暴潮位。

  事实上,最近十年,广东沿海遭受强风暴潮的影响频率已经增加了1.5倍。2008年,广东更是遭受了强台风"黑格比"带来的百年一遇的风暴潮。

  2008年9月24日早晨,黑格比在广东省电白县陈村镇沿海登陆,强台风夹着暴雨横扫广东,据广州大石水文站的记录,当时水位最高达2.73米,比历史纪录2.42米还要高0.31米,属于1899年以来广州9月份的最高水位。这场强台风造成广东、广西、海南三省1153.54万人受灾,倒塌房屋2.77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34.56亿元。

  杜东尧博士表示,气候变暖对台风生成数目和登陆个数的影响尚有很大不确定性,但全球气候变暖,海温升高,水分蒸发增加,水蒸气凝结放出的热量给台风提供了更多的能量,因此导致台风强度增强。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雷刚则指出,"风暴潮对海岸和高潮滩的冲刷极其严重,一次强台风所造成的侵蚀结果往往超过正常潮汛下整个季节的变化,其中一些突出后果在以后若干年仍会显示它的影响。"

第二章 地球劫难(25)
  而2009年,我国台湾遭受的"莫拉克"台风袭击,更是酿成台湾气象史上伤亡最严重的一次飓风。台风登陆台湾后带来了创纪录的雨势,大雨诱发台湾中南部与东南部的严重水灾以及山崩、山洪暴发、泥石流……

  这次水灾被称为"八八水灾",距离上一次台湾史上最严重的"八七水灾"过去刚好50周年。据官方统计,这次水灾共造成701人死亡、55人失踪。

  我国沿海地区在近年来频繁遭遇台风袭击。200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有22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偏少4.6个。其中有9个登陆我国,较常年同期偏多2.2个。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复杂多变,登陆地点集中在华南沿海,总体上强度偏弱。

  3. 上海2050年"下海"?

  位于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带的上海可能也难于幸免。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报告预测,到2050年上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30厘米(有科学组织认为这个数字是70厘米),上海地区大约5.4万平方公里可能被淹,这个面积将超过整个上海的一半之多。而前英国《卫报》环境版主编、自由撰稿人保罗·布朗,认为全球变暖令海平面上升这一问题中,上海被认为是危险系数较高的城市之一。

  很多年前,人们就很习惯地称上海为"上海滩",仿佛这是一座充满欲望的冒险岛,从大洋彼岸、沿海地区登陆这个繁华世界,从这座城市出海去大洋彼岸。上海,作为中国较早开埠的沿海城市,从上个世纪开始就酝酿了独特的"海上风华"。而今,它作为中国的第一大城市,更是成为中国与世界联结的窗口。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之一,自1961年成立以来,WWF一直致力于环保事业,在全世界拥有将近520万支持者和一个在100多个国家活跃着的网络。

  WWF的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为此致力于: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确保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降低污染和减少浪费性消费的行动。这一次,在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哥本哈根会议上,WWF和其他国际组织一道,呼吁各国减排,便是以社会团体的责任心,为挽救濒临沉没的城市尽现力量。

  · 中国海平面上升样本城市

  上海被视为气候问题的重点研究对象--它不仅使用太湖水,而且濒海而居,易受各种风暴潮的影响、城市建设带来大量的高层建筑,地下交通和超标开采水源让她面临"地陷海升"的危险。

  事实上,全球变暖已使得上海受到十分明显的影响。在近50年,上海城区气温上升了2.35℃,是全国同期升温的两倍之多,是全球数据的近4倍,与全球其他同类型的河口城市(比如阿姆斯特丹、休斯顿、新奥尔良等)相比也更为明显。

第二章 地球劫难(26)
  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也给上海带来了威胁。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是我国南北海岸的中心点,处于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目前上海市平均海拔仅为大约1.8-3.5米,最低处只有0.91米。

  "近30年来,上海沿海海平面上升了115毫米,高于全国沿海平均的90毫米,比如崇明的东滩、浦东临海的很多地势低洼地区,则呈现'陆地面积越来越少'的趋势。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上海的部分生态脆弱区可能会遭受致命一击,也将面临不同程度被淹没的危险。"复旦大学专家王祥荣表示。

  · 2050年或遭淹没

  据预测,未来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8-13厘米,有些地区会面临更大风险,到2050年,上海海平面将较1990年上升70厘米。按照国家海洋局的研究,在有防潮设施情况下,如果海平面上升65厘米,按照历史最高潮位推算,海水可能淹没包括上海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和江苏海岸13%的土地,也就是说,长三角富庶的多数城市,都将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威胁,经济损失可达2372亿元人民币,受灾人口达2349万。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认为,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在地域空间上也存在较大的异质性;综合脆弱性分析表明:最脆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崇明东滩、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及沿岸缓冲区;次脆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崇明岛北部、横沙、长兴两岛、南汇口、杭州湾沿海滩涂湿地和上海的主要水系;其他地区为弱度脆弱区或不脆弱区。IPCC进一步分析认为,上海的脆弱性指数与温度和降水成正相关,未来气候变暖可能会使上海地区变得更脆弱。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上海近50年降水灾害概率比前50年上升了5.3个百分点;极端最高气温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上升,尤其是在2003出现了39.6℃的极端高温;气温、降水和气流的变化加剧了风暴潮产生的可能性,同时风暴潮产生的损失也随之加大。"类似新奥尔良飓风的极端气候事件,在上海会不会有,我们的研究现在不能确定。但总的趋势是概率在增加。"王祥荣说。国家海洋局海洋预报减灾司司长林山青表示,海平面上升会加剧风暴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及咸潮等海洋灾害。

  沿海、沿江的城市都难以避免沉降,它们加重了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副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学教授汪品先,在路透全球环境峰会上说"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已经使全世界范围的问题;但是,在中国沿海城市中,上海和天津面临的挑战最严峻,主要因为土地下陷。"

  2002年,由上海地质学家集体编写的《上海城市地质--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书中提到:自1921年上海首次发现地面沉降现象到1965年的44年间,上海下沉的平均数是1.69米,最厉害的地方达到2.63米,沉降面积已达1000平方公里。

第二章 地球劫难(27)
  路透社2008年10月的一篇报道称,20世纪70年代,上海政府积极回灌地下水,土地下陷程度明显减轻,地表甚至有所上升。但90年代上海开始如火如荼的建设,地表又开始下陷。

  尽管上海现在采取措施阻止过度抽取地下水,但研究人员担心,雨后春笋般的高楼将使地面下陷。

  华东师范大学的地质学教授许世远说:"地下水使用多或高楼密度大的地区,(土地下陷)问题较严重。"权威建筑资讯提供机构安波利斯称,上海有大约1万座建筑高于10层,其中80%是最近10年建造的。 

  上海市地质学会的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守祺表示,2000年以前,上海沉降的速度是6毫米,现在已达10毫米,而从1921年至今累计沉陷已经超过2米。 

  导致地面下陷的主要原因在于地下水资源超采。同时,上海地区又是典型的软土地区,高速发展的城市使得超高层建筑从软土地区拔地而起,加之地下水的抽取,三管齐下,让上海不断下降。

  加之,1980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周边地区的乡镇企业兴起,它们不仅大量开采地下水,而且向地表河道不断排放污水,这使得地表水质普遍下降,地下水开采规模日趋扩大。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和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地区,都相继发生了地面沉降,在区域上和上海连成一片。

  繁华的上海记载了中国自古以来的风云变化、留存了中国独树一帜的海派风韵,担任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军角色。难以想象作为中国金融中心的上海如果沉没会是怎样。

  百年的时间并不遥远,包括上海在内被预测沉没的城市,如何力挽狂澜?站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转折点,这些未来的"亚特兰蒂斯"如何拯救自己于危难?柏拉图在《对话录》中告诉世人"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给人生观开的一个玩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