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患须知:中药不良反应》(转贴)

  平凡的人 2012-12-17

《医患须知:中药不良反应》(转贴)

分类: 临床警误 | 修改 | 删除 | 转自 凌波仙女 | 2009-10-12 16:53:28



杏林壹株

中医学者还是学习一下这篇文章,以至于不发生医疗事故,保障他人的健康,又维护自己的声誉.余认为很有必要学习一下为好.望各位同仁原谅余之直言不讳.

中药往往利用药物的偏性来调节阴阳虚实,从而恢复人体的平衡,从某种意义上说,药物的偏性即药性。古人云:是药三分毒亦含此意。即使是食物,也需注意膳食平衡,营养搭配,长期偏食者,必对健康不利,何况药物?中药虽说毒附作用较小,但也不是绝对安全,中药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有些人虽不曾遇见,但这类事最好永远不要遇见!医者,性命相关,不可不慎! 医谚有云:医生越当越胆小,诚然如此!初出茅芦者,多无知而无畏。经历的事多了,才知道实际情况的复杂程度远超出常人预料。此后才能收敛狂妄之心,方知病不易治,药不轻投。个人以为:中医学院当开设《医疗事故及风险预防》之类的必修课程,实为必要!


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根源有三:
1
、药不对证:药物是针对病证而用的,用之得当可以治病,用之不当则可致病。
2
、剂量超大:剂量的大小,取决于药性、病情、体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并非千篇一律。而且,临床用药与书本出入较大,药物的实际用量要有实践的积累才能运用自如。用药太轻,药轻病重,推病不动。另一方面,若病轻而药重,超过了人体承受能力,反而扰乱脏腑功能,成为祸乱之源。药本无过,得失在人。比如:盐与味精,日日可食,但若一次食用百克以上,必定中毒。
3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人体对药物产生的过激变态反应,与患者的体质及生理状态密切相关,用药无误时也会发生,因此,难以预料。过敏反应轻则停药自愈,重则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一般以皮疹,发痒较为多见。
对于轻度过敏反应,用西医方法对证处理即可,而过敏性休克则需及时抢救,中医可针刺双手内关并捻转。过敏休克发生概率较低,往往不到万分之一,但一旦发生则较为凶险,因此,诊前当询问过繁史。

今年夏天,本市某报报道:一患者吃西瓜过敏。以前听说过食虾,蟹、波萝、荔枝过敏者,食西瓜过敏倒是头一次听说。食西瓜为何会过敏?估计与农药、化肥、催红素、催甜素有关。这个案例也说明了现代人体质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脆弱了!即使小心谨慎,都有可能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何况轻率妄为,更加危机四伏!
1
、大黄:用生大黄胶致原有眼溃疡加深,星翳深陷,似有穿透角膜之势
2
、人参:用药不对症致眩晕,头痛,心悸,失眠,畏光,咽痛,牙痛,脘痞呃逆,自汗,恶露不绝,四肢麻木,下肢痛。
3
、蚤休:新生儿煎服致烦躁,面色苍白,呕吐,抽搐,昏迷。婴儿吸食其母乳和成人内服致过敏性丘疹,并渐融合成松弛性大疱。
4
、山八角:误服中毒致头晕,腹痛,恶心,呕吐,烦躁,四肢抽搐,流涎,昏迷,唇干等,l例死亡
5
、土别虫:外敷致接触处出现红疹、瘙痒,继之阴囊、龟头瘙痒糜烂。
6
、川芎:超量服用致剧烈头痛并呕吐
7
、马前子:过量服用致头晕,有飘浮感,张口困难,下肢活动受限,阵发性抽搐。
8
、山豆根:泡服致头晕,恶心呕吐。四肢颤抖,心率加快,疵压升高、感觉迟钝等,内眼致头晕,胸闷,频繁呕吐。与大黄配伍服之致头晕眼 花,足软无力,手指颤抖,有的恶心、呕吐、昏睡。
9
、山药:生品外敷致颈部及胸背部痒甚,心烦不安、坐卧不宁。
10
、乌头类中毒314例:唇舌发麻,心烦欲吐,继之出现手足发麻,面色苍白,情绪紧张,心慌,肢冷。如症状加重,则麻感上移,胸闷如重压,呼吸困难,烦躁不安j呕吐,腹痛腹泄,头痛头晕,心律失常或心跳慢弱,血压下降,吞咽困难,语言不畅,舌活动障碍,吐白沫,面青唇紫,至不省人事,体温及血压下降,四肢厥冷,肌张力增高,对光反射迟钝。其中死亡4例。
11
、五味子:煎服致窦性心动过速,伴室性早搏5例。
12
、巴豆:误食致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中毒症状14例。
13
、天麻:内服致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等。
14
、丹参:静滴致头痛,心慌,胸闷,伴肩胛区疼痛,烦躁不安,双眼轻度水肿,继而出现牵拉性腰痛,全身出皮疹,瘙痒难忍内服煎剂致光敏性皮炎23例。
15
、王不留行:内服其方剂致过敏性休克。
16
、甲鱼:食用致过敏性休克(头晕,心悸,胸闷气促,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意识丧失,口唇、肢端青萦,窦性心动过速,血压测不到)
17
:冬虫夏草:内服致心包炎,表现为心慌气闷,心前区疼痛,心律不齐,有心包摩擦音。过量内服致过敏,月经紊乱,闭经或肾功能恶化。
18
、甘草:幼儿长期吮吸致面微肿,微喘息,腹胀,心悸,不思饮食等。
19
、艾条:熏灸致艾熏处奇痒,潮红,水肿并有散在水泡,严重者伴心悸,胸闷,气急等过敏症状。
20
、白芥子:外敷致败血症并致敷处皮肤起泡剥脱,成大片坏死。
21
、仙人掌:外敷致接触性皮炎
22
、仙鹤草:煎服致过敏性皮疹3例。
23
、瓜蒂:误服致过敏性休克2例。
24
:西洋参:内服致过敏性水疱。
25
:竹沥:内服致上消化道出血
26
:远志:内服致过敏性皮疹,舌及下颌麻木
27
、血余碳:服致过敏性全身红丘疹,甚者红肿融合成片,尤以四肢为甚。
28
、全蝎:服粉剂致过敏性全身瘙痒难忍,继则出现散在红疹,腰部疼痛1例。内服致蛋白尿,煎服致新生儿呼吸抑制4例。
29
、冰片:接触过敏,局部皮肤潮红及散在丘疹,烦躁不安。
30
、鸡内金:内服致鼻出血。
31
、乳香:煎服致全身性皮疹。
32
、红花油:内服致神志模糊,四肢厥冷,深度昏迷,间有抽搐,心音低钝,重度紫绀。
33
、补骨脂:用酊剂致所涂处手背红肿,皮肤破裂,脸部出现红疹并有痒感。
34
、地骨皮:煎服致心律失常等毒性反应。
35
、何首乌:内服致头痛,发热。
36
、陈皮:内服致消化道穿孔死亡。
37
、牡蛎:生品煎服致剧烈呕吐,腹泻。
38
、板兰根:肌注致全身特别是躯干、四肢出现紫色斑块样散在性皮疹、瘙痒,有的伴胸闷、心慌,严重者伴休克等过敏症状24例。
39
、泽泻:内服致阴囊瘙痒,两侧阴囊皮下瘀肿等过敏症状。
40
、赤芍:内服其方剂致手足部出现大水疱,胸背部处散在浮胂性红斑,且有猫眼样变。
41
:芫花:置宫腔内引产致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42
:苦参:内服过量致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脚软无力,并有麻木疼痛感,脉细散。
43
、苦楝子:内服致恶心、呕吐、腹泻等急性毒性反应
44
、苦杏仁:服食致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等急性中毒
45
、金钱草:内服或接触致过敏,接触处开始出现红色斑疹,很快累及面部、胸,背部,奇痒,严重者,局部可肿胀,疼痛,内服者以胸,
腹,背部出现斑疹、小水疱,逐渐漫及四肢,头面部,奇痒食用致过敏性休克。
46
、金樱子:接触致皮炎。
47
、鱼腥草:食用鲜品致日光性皮炎,临床表现为面部浮肿,表面光亮,有红色斑块或丘疹,有的有水疱甚至血疱,伴头痛头昏等。
48
、昆布:食用致碘诱发甲状腺中毒,甲状腺结节性肿,弥漫性肿大。
49
、枸杞:内服致过敏。
50
、使君子:内服致头晕,呕吐,大汗,面色苍白,心慌,四肢凉,心律快。
51
、鬼臼:外敷酊剂过量致死。
52
、珍珠粉:术后服用不当,加速膀胱恶化。
53
、荆芥:与鱼虾同服致皮下出现瘀血斑点,恶心,吐泻等过敏症状。
54
、前胡:煮食鲜品致日光性皮炎,暴露处皮肤烧灼样疼痛,发红。水肿,伴头昏,恶心等。
55
、胖大海:泡服致小腹胀痛,尿血;流产2例。
56
、海澡:长期服用致甲状腺机能亢进。
57
、威灵仙:煎服过量中毒致死。
58
、轻粉:内服其偏方致汞中毒性红斑伴败血症。
59
、惯众:煎服行经期月经骤停。
60
、曼陀罗、天仙子:误食或服用致颜面渐红,口干舌燥,心跳加快,精神异常,有的四肢抽动,瞳孑L散大,窦性心缓;严重者有恶心呕吐,神志不清,吐血,体温升高,惊厥,食管全层粘膜脱落,瘫痪等中毒症状31例。
61
、夏枯草:内服致过敏性休克。
62
、鸦胆子:贴敷患处致过敏性休克。
63
、桂枝:内服致过敏
64
、独活:内服致失音
65
、柴胡:肌注致颜面潮红,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继而出现荨麻疹,全身大汗,与庆大霉素合并肌注致过敏性休克。
66
、透骨草:煎液外洗致全身剥脱性皮炎。
67
、桑椹:食用致过敏性休克伴全身风团。
68
、狠毒:内服致急性中毒
69
、旋复花:煎服过量致胃脘糟杂,胃内若万虫窜动,胃脘部及食道灼热,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
70
、鹿茸、内服致过敏;冲服致暴盲。
71
、蛇胆:内服致过敏性紫癜伴肾炎。
72
、黄芪:内服过量致剧烈肢痛,四肢剧痛,伴震颤。
73
、密陀僧:服用致恶心,腹痛,贫血等中度铅中毒。
74
、斑茅:外用或内服致急性胃肠炎,中毒性肾炎,膀胱炎,并有血尿及便血32例。严重者出现急性肾衰,循环衰竭而死亡(2)
75
、番泻叶:内服大量致l例癫痫样发作;l例出现头痛,呕吐,烦燥,血压升高;l例服用40g番泻叶致尿潴留;1例则呕吐,血压下
降,四肢湿冷,最后休克死亡;内服致过敏性胸闷不适,寒战,呼吸困难,口唇发绀;次日全身出现散在小丘疹28例。
76
、停苈子:煎服致恶心欲吐,唾液量增加,寒颤,心悸,眼眶及前额胀痛如裂,心音增强。
77
、雄黄:内服含过量雄黄的酒致死亡,尸解,心脏纤维呈片状断裂,外观呈急性脱水病容2例。
78
、蜈蚣:内服其方剂致胃痛,心悸,胸闷,气短,经检查发现频发室性早搏,十二指肠溃疡;口服粉剂致急性肝损害6例。内服其方剂致颜面及颈部出现黄豆大小丘疹,瘙痒:口腔粘膜有粟粒大小溃疡,咽痛2例。
79
、雷公藤:内服过量致中毒死亡,表现为恶心呕吐,血压下降为O,四肢及腹部皮肤呈黯红色,最后死亡,经尸检认为是中毒致弥漫性血管内
80
、颠茄片:内服致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为全身瘙痒,散在充血性丘疹,斑丘疹,颜面及皮肤潮红呈酒醉貌,心音低钝,血压测不到。
81
、蟾蜍:内服致急性中毒,严重者死亡11例。
82
、麝香:内服过量致造血功能障碍,表现为全身皮肤紫癜,牙龈及鼻腔渗血,心慌气促伴发烧,骨髓涂片见骨髓增生极度低下。
83
、七厘散:外敷致敷药处皮肤高度肿胀,呈紫红色,奇痒并有黄豆大水疱等一系列过敏症状内服致全身皮肤瘙痒,躯干四肢出现散在性红丘疹,继则大部分融合成片,个别形成小水疱并溃烂,发烧。
84
、十滴水:内服致过敏性休克。
85
、冰硼散:外敷致过敏性休克。



评曰 :一语中的
中药往往利用药物的偏性来调节阴阳虚实,从而恢复人体的平衡,从某种意义上说,药物的偏性即药性。古人云:“是药三分毒”亦含此意。即使是食物,也需注意膳食平衡,营养搭配,长期偏食者,必对健康不利,何况药物?中药虽说毒附作用较小,但也不是绝对安全,中药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有些人虽不曾遇见,但这类事最好永远不要遇见!医者,性命相关,不可不慎! 医谚有云:“医生越当越胆小”,诚然如此!初出茅芦者,多无知而无畏。经历的事多了,才知道实际情况的复杂程度远超出常人预料。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