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清跟黄磊的第三类感情

 老马识途128 2012-12-18
海清跟黄磊的第三类感情

    海清这样总结和黄磊的关系:“我觉得和黄磊老师之间是一种第三类感情,不是师生,不是朋友,而是超越了所有的这些。”问到师生会不会有合作机会时,海清想合作的愿望很强烈:“读书的时候和黄老师排过很多次话剧,如果有机会,当然希望能和黄老师在电影或电视剧里再过招。”              

    海清跟黄磊的第三类感情(组图)
        海清跟黄磊的第三类感情(组图)

海清跟黄磊的第三类感情(组图)
            海清跟黄磊的第三类感情(组图)
      海清跟黄磊的第三类感情(组图)
    很多年以前,《艺术人生》的朱军邀请黄磊做一期节目,海清代表全班给黄磊念诗,当场把黄磊感动得泪流满面。海清被黄磊称为“是自己最得意的门生,可以演一辈子的戏。”

                 海清跟黄磊的第三类感情(组图)

   海清代表学生写给黄磊的信:

  师父!日子过的太快了,您又过生日了。第一次为您过生日还是97年的事,那晚我们在黑匣子看您复排《红字》,刚好北京下了入冬的第一场大学,排练结束后您带我们去吃饺子,您说12月6号是您的生日,从此我们记住了这个日子。四年前的夏天,您刚研究生毕业,象个大男孩一样把我们接进了电影学院,四年后的夏天,您又把我们26个学生平平安安的送出了电影学院。这一进一出的四年,对于您对于我们是一生的情结。这里面有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感情、太多讲不完的故事。当我们同学相聚的时候,我们也会谈到最近在排什么戏、要买什么要的房子、交了什么样的新朋友,但我们最挚爱的话题依然是学校,是某年某月您和我们扇着扇子熬夜排练到天明,是某次谁和谁在宿舍闹的大笑话,是某场演出之后我们和那个剧场的告别。这份感情这份记忆,我们和珍惜。虽然在上学的时候,我们会偷偷的恨你,恨你逼着我们早起练台词、恨你摧着我们完成表演课的作业、恨你几乎天天加课。我们那时候非常奇怪,您怎么那么活力四射,您怎么那么精力充沛,现在想起来,那时我们每个人心里虽然恨着、烦着、得空就偷懒着,但我们心里是踏实的、安全的、是感到自己非常幸运的。有一位愿意放弃十几部电影、几百部电视剧主演机会的老师静静的守在课堂上,为我们排演话剧,这种恨也变成一种骄傲,为有这样一位老师而骄傲。

  师傅,做您的学生真的是我们的福气,您在我们进校的第一天就对我们说过,一个演员重要的不光是演技,如果他某个角色没演好,别人至多会说他戏臭,可如果一个演员人没做好,做不好人,那别人就会说他人不好,这是最最要不得,至今我们都谨记着您的第一课,为着我们的名声,也为着您的名声。也许许多年以后,我们当中未必每个人都会成为明星,甚至未必每个人都还从事这样的职业,但是正因为您早已教会我们如何思索、如何面对,我们一样会很快乐,做任何事、做人。对您的感情、对您的感谢不是一封信能载满的,如果说昨天是您拽着我们的手拖着、吆喝着往前走,那么今天已经在长大的26个学生会懂事的和您牵着手一起向前走,我们共同祝福过去的岁月,我们共同祝福未来的岁月,我们共同祝福那位给我们引路的人,祝您生日快乐,永远永远快乐。

                  所有的一切都归公于她的老师

            海清跟黄磊的第三类感情(组图)

                    第三排中间是海清

    进了电影学院,海清觉得自己走对了路,她发现,这是自己真正最喜欢做的事情。“在北影这几年,我自认为自己比班里别的同学付出了更多,因为,上大学前我参加工作,我经历了比别的人更多的事情,所以,我很珍惜这个机会。我是个很用功认真的人,我付出了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两百的精力。”
  海清把自己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归公于她的老师黄磊。“我这一生都会感激他。我一直都记得我爸爸说过的话:‘现在你读大学了,碰到什么问题,我可能已经回答不了也帮不了你,但我放心把你交给两位好老师,遇到什么问题,你可以去问他们。’所以,我对他们非常信任。事实证明,这两个老师是最好的老师。我对黄磊老师的感情很深,因为他一直把我带到毕业。”

             海清跟黄磊的第三类感情(组图)

             海清跟黄磊的第三类感情(组图)

                          海清在学校的话剧舞台上

                海清跟黄磊的第三类感情(组图)

                     海清的这张照片有没有点像刘若英?
  大学四年,海清是班里唯一没有接过戏的演员。“一来那时我喜欢话剧,如果我走了,班里没人排话剧;二来我觉得如果要找戏拍的话,毕业后肯定会有很多机会,而大学四年说过就过去了,以后再也补不回来。”有半年的时间,海清没有迈出过校门一步。她的大学生活过的与别人着实有些不同:每天不是上课,就是看书、学习,要么就是在排练室排练。大学四年,海清不仅听老师话,而且很有组织能力
  黄磊每周都会给海清列一个书单,让海清照着单子去读书。听黄磊毫不吝啬地夸奖海清就知道他对这个勤奋好学的乖学生是多么满意,“海清的艺术感觉好,表演细腻投入,富于激情,非常会运用情感的力量;而且她肯下功夫,无论在镜头前还是在舞台上,她的感染力都很强。我相信她会成为一个非常棒的演员,她的前途不可估量。”
  海清的努力与认真是有目共睹的。她能在排练场一住就是两三天,除了排戏什么也不想。那时左右海清的事情就是专业。“如果今天我的专业课找到了感觉,那么这一天我都是阳光灿烂的;如果这一天我没什么感觉的话,我什么都不想做,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我觉得那时我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学习上。”
  大三排练话剧《雷雨》,海清说自己“差点累死在台上”。那时海清的情绪始终处于一种既忧郁又亢奋的状态中。有一天,海清终于支持不住晕倒在后台,醒过来后,海清没当回事,以为是太累了,休息一下就会好的。第二天海清接着排练,快演出之前,海清的头晕得特别厉害,一头栽到墙上。同学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距离演出的时间已经很近了。于是,同学就给给黄磊打了电话。黄磊那时还在拍戏,听到这个消息,马上赶回来,看到海清的样子,黄磊让同学取消演出,把海清送到医院。医生说海清是因为对角色的过分投入才引发的“情致不和”。需要马上休息。但海清放心不下演出,恳求医生让她出院,并保证自己一定会好好休息。
  回到宿舍,海清想给黄磊打电话,说自己还是想参加演出,但又怕黄磊不同意。休息了几天后,一天晚上,黄磊给海清打电话说第二天,齐老师约了很多专家来观摩演出,很重要,问海清能不能参加?身体是否受得了。海清高兴极了,马上就答应下来,并保证自己的身体绝对没问题。“我对黄磊说,你让我最后再演一次《雷雨》中的繁漪吧,因为也许我这辈子都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演了。你再让我演一次,就当我跟这个角色告别吧。”黄磊说,如果你确信你真的想演的话,我支持你。“其实那个时候我的身体根本就没好,但我太想演了,我没有特别大的理想,如果当时演这个角色我会死在台上,我也觉得值了。到现在,我依然觉得很值得。”演出完后,黄磊对海清说,我教出来的学生和我很像,为了一件事情一定会执着到底,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不值得,但值得不值得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

                 
                  海清跟黄磊的第三类感情(组图)

            海清跟黄磊的第三类感情(组图)

   海清跟黄磊的第三类感情(组图)

                         小时候的海清是人见人爱

                海清跟黄磊的第三类感情(组图)

                        海清出落成大姑娘了

             海清跟黄磊的第三类感情(组图)

                      迷人的泳装照

  
  海清从小喜欢跳舞,听到音乐能自己跳个不停。海清的爸爸是机电学校的教师,妈妈则做些小生意。尽管父母都不是搞文艺的,但一点也不影响海清对艺术的渴望。看到海清这么喜欢跳舞,父母决定送海清去少年宫学跳舞。但父母对海清说,“你喜欢跳舞我们可以让你去学,但不允许影响学习。在其他事情上,我们都可以原谅你,惟独学习,你必须学好。否则你到了社会上,就是废人一个。”
  海清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第一天去学跳舞,海清非常兴奋。可去了之后,海清发现别的孩子似乎都比自己跳得好。这让海清备受打击,以至于在以后几年的时间里,别的孩子跳舞时都脸带笑容,而海清的脸上则从来没有出现过笑容。
  第一次拍戏是在海清七岁的时候。一次,导演到少年宫挑人。一大帮孩子站在那里,导演挑了十几个人,分成好几批,站在教室外,等着导演叫名字。那次,导演要求所有的孩子说一句台词,“我走了,以后你要勤剪指甲”,并以此来测试小朋友的反应。别的小孩一说这句话就忍不住地笑,觉得很好玩。轮到海清了,她竟然哭得跟个小泪人似的,连海清自己都说不清楚是为什么那么伤心。
  海清的表现让导演非常满意。当晚,电视台的台台长就找到海清家,对海清的父母说想让海清去拍戏。海清的父母怕海清会影响学习,开始不太同意。妈妈把海清叫到一边问海清,“你自己拿主意吧,你想去拍戏吗?”海清其实并不知道拍戏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是隐约觉得拍戏肯定是件非常好玩的事情。海清对妈妈说,自己想去拍戏。妈妈问海清,“那你学习怎么班?拍戏可是要占掉你很多时间的。”海清说,“没关系,我肯定不会因为拍戏而影响到我的学习。”台长也说只是利用业余时间拍。就这样,海清拍了她的第一部戏,到现在,海清还记得戏的名字叫《第一课》,在里面扮演一个没有头发的小孩。
  海清谨记父母的教导,在学习上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妈妈给海清规定一年只能拍一部戏。三年级那年,海清接拍了一部名叫《一群小伙伴》的戏。拍那部戏花费了海清小半年的时间。但海清回到学校赶功课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吃力,考试照样考得很好。到五年级上半学期,海清要参加升中学的考试了,妈妈让海清在家好好复习功课,不允许她再拍戏了。到全校期末考试测验,海清考了个全校第一名。
 
  父母对海清的要求非常严格,为了学习上的事情,海清和妈妈还大吵过一次。有一次,海清的语文考了94分,是全班最高分。海清把考卷拿回家给妈妈看,没想到妈妈看了一眼考卷,接着板着脸问海清,“你怎么只考了94分?为什么没考到一百分?”海清很迷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海清说,“我已经考了全班最高分了。”海清以为这样一说妈妈就能高兴起来,没想到妈妈说,“考最高分有什么用?又没有考到一百分。”说着,一把夺过考卷,三下两下就撕了。爸爸在一旁也没劝住妈妈。海清觉得非常委屈,同时又很生气,觉得妈妈撕了自己的考卷非常不应该,再怎么着也不能撕自己的考卷呀。海清的倔脾气上来了,冲着妈妈大声吵起来,然后把房门一摔,趴在床上委屈地哭了。
  吃晚饭的时候,妈妈和海清坐在桌旁都不低头不语。爸爸对妈妈说,“虽然海清不应该和你吵架,但你也有不对的地方。你想想,孩子已经考到全班第一,你再要求她考一百分,不是对她太苛刻了吗?况且你还撕了她的考卷,她的心里能好受吗?”爸爸又转头对海清说,“因为你妈妈对你的要求很高,她一直觉得你是最优秀的,希望你能做得更好,当然你妈妈太着急了,但你不应该和你妈妈吵架,你看吵架能解决问题吗?”海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和妈妈承认错误,妈妈也对海清说自己对她要求的确太苛刻了。“从那以后,我妈妈基本不怎么管我了,因为她发现我是个很自觉的人,学习上几乎不用她操心。”
  从歌舞剧院到电影学院
  中考结束后,一天,海清路过剧团,一个老师走过来问海清,说小姑娘,你干嘛呢?想不想考戏剧学校舞蹈科?海清摇摇头说自己没想过。老师说,那你来试试吧。你条件不错,可以考考,如果考上了你不想学可以不上。说完,不由分说就把海清拽进了剧团。那时正值暑假,海清想反正呆着也是呆着,没什么事情,就去试试吧。没想到,这一考就考了个总分第一。
  老师找到海清家,游说海清的父母同意海清上戏剧学校舞蹈科。海清的父母说什么也不同意,在他们看来,海清成绩那么好,怎么也应该考正经中学,将来考大学。再者海清还那么小,苦练舞蹈会把身体搞垮的。但海清对父母说自己想去念戏剧学校。一边是海清想去念,一边是父母的强烈反对,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远在美国的外婆打电话来了。外婆对海清的父母说,“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吧,不要阻拦她。不过,你们要告诉她,一旦做出决定,她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再者,如果她真的是学舞蹈的料,将来一样可以考大学呀。”就这样,父母才很不情愿地同意了海清的要求。
  但海清没想到的是,学舞蹈竟然是这么的痛苦,和小时侯自己在少年宫学舞蹈相比,那个时候简直是太轻松了。进艺校的第一个星期下来,海清的脚都跳烂了,一走路就钻心地疼。她再也忍受不了了。周末,海清回到家,对爸妈说,自己死活不再去学舞蹈了。
  整整一个星期,爸爸都在开导海清。爸爸说,“当初我和你妈妈那么反对你是有原因的。当既然你已经做出了选择,你必须为自己负责。既然选择了学习舞蹈,你就不能半途而废。何去何从你自己看着办吧。”海清听从了父亲的话,回到了学校。
  既然自己选好了路就只有进不能退,那就只剩下努力了。6年的艺校生活学习,海清是最为勤奋努力的一个。尽管学习舞蹈,海清并没有放松对自己学习的要求,周末的时间,海清总是安排得满满的,不是上外语班就是上作文班,忙得不亦乐乎。现在想来,海清说“那几年给我的唯一印象就是一个字——苦。”
  1994 年,海清毕业分配到江苏省歌舞剧院,那时她才17岁,是团里年龄最小的演员。好强的海清并不满足自己只会跳舞,她把目光投向了自编自导上。1996年在江苏省音乐舞蹈艺术节上,海清自编自演了自己的舞蹈,一举夺得第二名。曲子是自己编的,花费了她四个月的时间;服装也是自己做的,花了1800元钱;在单双三人舞蹈比赛中,海清又获得了二等奖。海清也因此获得江苏省音乐舞蹈艺术节表演一等奖;1997年,海清18岁那年,她被评为国家三级演员。
  但海清并不满足这些,她觉得自己想要的远远不止这些。她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把一切抛掉从头再来,她要考中央戏剧学院或者北京电影学院!团里的领导对海清说,如果你确实想上学的话,你可以去考舞蹈学院的研究生,带全薪上学。如果万一考不上,你还可以再回到团里来。但如果你要报考非舞蹈类的专业,那么你将失去你现在所有的一切。海清的倔脾气又上来了,她执意要考非舞蹈类的专业。那段时间,海清几乎天天在奔忙,既要参加团里排练,还要演出,自己还得上课学习。可海清很知足,“我觉得我的运气一直都很好,虽然那段时间紧张又忙乱,但我能把时间都安排好,从没撞过车!”
                  海清跟黄磊的第三类感情(组图)
                    海清跟黄磊的第三类感情(组图)
         海清跟黄磊的第三类感情(组图)
         海清跟黄磊的第三类感情(组图)
                  海清跟黄磊的第三类感情(组图)
             海清跟黄磊的第三类感情(组图)

                海清跟黄磊的第三类感情(组图)
                海清跟黄磊的第三类感情(组图)

                    千变万化的海清
  海清同时报考了中戏和北影,同时被
这两所学校录取。从她个人来说,她更倾向于中戏。拿了这两所学校的文化考试通知单后,海清回到了江苏。北影的老师打电话到海清家,和海清在电话里谈论了自己的看法。“在电话里我和齐老师交流非常通常,我从心里觉得自己可以接受这个老师,因为我想上哪所学校并不是最重要的,老师怎么培养你才是最重要的。”打完电话之后,海清决定了自己的方向——北影。

     在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之前,海清其实并不知道凭主演《边走边唱》早已成名的黄磊是谁。当她第一次走进教室看见老师那么年轻,还挺不把黄磊放在眼里的。但两个月之后,海清就发现,黄磊上课特别认真,恨不得把知道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黄磊为人仗义,他说谁没钱了不管同学借,都来找他借,还不还都无所谓......就这样,海清逐渐喜欢上了这个老师。

  大学期间,海清对黄磊的依赖也达到了一定程度,她曾经因为黄磊外出拍戏无法指导自己而拒绝完成表演作业。如今毕业近10年,黄磊遇到适合海清的剧本都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海清,而海清接到了难以取舍的剧本也会给黄磊打电话征求意见。
     海清说她跟黄磊的关系“不是情人不是爱人,不是亲情也不是友谊,而是一种综合的情感--比这些关系都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