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不完的苏东坡

 liubaoliang 2012-12-18

有一个人,读一本书常常要抄写两三遍,比如读《汉书》;
          有一个人,一生娶过三个老婆,全都姓王;
          有一个人,一生被贬谪三次,一次比一次贬得远,却次次都贬而不死、元气不失;
          有一个人,居官三段,给每一个阶段在每一处都留一串利民工程、文化古迹;
          有一个人,游三次赤壁,游一次就写一篇,篇篇流传千古,活活创造出一个“文赤壁”;(咳,仅为凑“三”字)
          有一个人,一不小心写出个《寒食帖》,被认为是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有一个人,常常打包发送,一提他就说“三苏”、就说“苏黄”、就说“苏辛”;
          有一个人,思跨“儒、释、道”三界:儒家让他能坚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佛家让他能以平常心处世、得失随缘;道家让他能挣脱有限时空、超然物外、建立内心世界的永恒。

这个人,提笔就写文,全是绝品;放笔就炒菜,多创名菜;
         这个人,明明身为文官,明明偌大年纪了,还要装模作样策马扬鞭、提剑引弓,一幅二百五的形象;
         这个人,明明知道人生需要后台,却在王安石得势时反对新法过于激进,司马光得势时又反对尽废新法,一幅疯了的迹象;
         这个人,既能考科举中进士,又能论政事,又是大散文家,又是大词人,又是大诗人,又是大画家,又是大书法家——又会烧猪蹄、又会炒笋片、还会烧豆瓣鱼——又懂茶艺、又懂酿酒,懂点养生术,懂点中医,甚至还懂点瑜珈——既懂水利、又懂机械化插秧、还能教育农民使用净水系统……
         更为难得的是,在那样一个男人三妻四妾、胡作非为不为羞的时代,这个人,还是至情至性的大情圣,对前后三位妻子,各有传奇……  其实你已经知道,这个人,就是——说不完的苏东坡      

东坡与他人


         伟大人物往往有一个特征,不只是他自己独具魅力,而且还会将这魅力延伸至他身边的环境,让周边环境与之匹配,形成一个和谐的氛围,并在他们的身上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迹。用简单的话来解释,即: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他“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他的周围,围聚着众多文士,最著名的,就是号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

他一生拥有三个妻子,全部姓王,王弗、王闰之、王朝云,每一个妻子都是一个传奇:王弗     王闰之    王朝云

(一)王弗

 苏轼第一任妻子,15岁嫁给18岁的苏轼。苏轼为人粗放,常认为“天下无恶人”,王弗在红袖添香夜读书之时,常常提醒他江湖险恶,人心难测。苏轼后来的经历证明了王弗的担心并非多余。
         王弗只和苏轼共同生活了11年,因病早逝。苏轼从京城护送妻子的灵柩,回到四川眉山老家,把她葬在母亲坟墓旁边。在安葬妻子的山坡上,苏轼种下四万棵松树(一说三万或四千,在这儿,数字的准确性已经不重要了)。 
          十年后,一首《江城子·记梦》横空出世,劈头就是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从此中国有了最感人肺腑的悼亡词。
          现代时兴玫瑰,然而,玫瑰易凋,青松长翠,谈爱情,我们好像常常都只好向古人学着。

(二)王闰之

 苏轼第二任妻子,王弗的堂妹。
         在苏轼人生最艰险的阶段,正是她陪伴苏轼经历宦海的大起大落。他们共同生活的15年,先后经历著名的“乌台诗案”和“黄州贬谪”,最困难时,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变着法子给苏轼解闷。《后赤壁赋》里“‘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的 “妇”,就是王闰之。正是在黄州的艰难岁月里,苏轼耕种于东面山坡,始自号“东坡居士”,时年46岁。
         她去世时,葬礼极为隆重,苏轼亲自写了祭文,承诺“唯有同穴,尚蹈此言” 。王闰之的灵柩一直停放在京西的寺院里,后和苏轼合葬一墓。

(三)王朝云

   这是一个多才多艺,聪慧剔透的女子,她陪伴苏轼走过最艰难的道路,包括最后流放岭南荒蛮之地惠州,侍妾老仆渐散,唯有朝云不离不弃。到惠州后三年,逝于瘟疫,时年34岁,伴苏轼22年。她是苏轼一生最长也最知心的红颜。
          1、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此中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东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机械。”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坡捧腹大笑,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2、朝云死后,苏东坡在墓旁筑六如亭纪念,并亲手写下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六如亭,缘自王朝云死时曾诵念《金刚经》偈语:“(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3、苏东坡被贬惠州,王朝云时唱《蝶恋花》词,为苏轼聊解愁闷: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难掩惆怅,不胜伤悲,哭而止声。东坡问何因,朝云答:“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处无芳草’句也”。苏轼大笑:“我正悲秋,而你又开始伤春了!” 朝云去世后,苏轼“终生不复听此词”。盖因这首词暗喻了苏轼“身行万里半天下”的命运。在政敌的迫害下,他一次比一次贬得远,一次比一次遭受的打击大。朝云唱到那两句时,想起苏轼命运的浮沉,对苏东坡忠而被贬、沦落天涯的境遇是同感在心,于是泪下如雨,不能自已。——其知心如此。男人有此红颜,想必此生亦足。

  苏东坡之才华


          他几乎是文学艺术的全才,在当时的知识领域,似乎只不见他的音乐造诣方面的记载。

   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唐代二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宋词:首开豪放词风,将词从“诗庄词媚”的纤柔风格里解放出来。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且首将本属靡丽风格的词用于“悼亡”。 

  宋诗:提升了宋诗质量和境界和思考深度;与黄庭坚(江西诗派创始者)并称“苏黄”。

  赋: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赤壁赋》与欧阳修的《秋声赋》同为文赋的代表作。

  书法:擅长行书、草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

说不完的苏东坡 - 一中大语文 - 一中大语文

 

 

  绘  画: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传世。

说不完的苏东坡 - 一中大语文 - 一中大语文
 
苏东坡之政治生涯

          这位老人家,名满天下,其实真没过几天安稳日子,总在政坛上风雨飘摇。用其弟苏辙之语: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政治生涯主要经历(1037-1101)

    熙宁二年(1069) 反对变法卷入党争。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先后被派往密州、徐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元丰二年(1079)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一贬)
            一些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入狱后,受尽凌辱,酷刑棒打,几致死地。历时五个月,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将苏轼贬到黄州。黄州七年,他没有俸禄、生活困苦、衣食不足,而且受到监督。没有住的地方,暂居庙里,后来得了一块荒地,耕种,造屋。

    元祐元年(1086) 重获启用官至礼部
            旧党执政。受到皇太后重用保护,苏轼被调回京都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反对尽废王安石新法,再次被排挤。后自请外任杭州太守。后被召回京师,担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绍圣元年 (1094) 后:又贬惠州、儋州   (二贬、三贬)
            皇太后驾崩,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今广东),再贬儋dān州(今海南),
             元符三年(1101) 渡海北返,次年病逝。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灵魂轨迹

 

 留侯论   (曾经壮怀激烈)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西江月(黄州中秋)    (人生重挫痛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卜算子      (逐渐坚定)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定风波   (走向平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临江仙    (走向超越)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地方业绩

   苏东坡本是一位廉吏、能吏,只因文名太盛,盖过政声。
          密州:缓蝗灾、除盗贼、兴水利、活弃婴。(一年白发)
           徐州:抗洪(住大堤四十天不归)、开发煤矿以救山林(徐州产铁器)、创民间联防队以制流贼、
          黄州:(此时已为乌台诗案之后,苏轼挂职无权,个人生活困顿)当地贫困,溺婴(尤其女婴)盛行,他在上书官府“收养弃儿”的同时筹办民间慈善组织“育儿会”;
          登州:任职五天,办三件事:开放盐市;强化水军;议立水军基地。
          杭州:缓旱灾、建“安乐坊”(第一代公立医院)、烧瓦管作饮用水管道、阻止“填西湖”谬议而力主疏浚西湖(主体工程即苏堤,为西湖第一景)、
          惠州:修惠州“苏堤”、建议官府设立“安乐坊”、取竹自山间引洁净饮用水(广州第一代自来水工程出现)
           儋州:办学校、编教材、传文化(海南始有人考中进士)、传医学、传农业技术(内陆先进种植技术始传入海南)……

 

    (苏堤。若无苏轼,西湖人文和风景或许减魅力一半。)

说不完的苏东坡 - 一中大语文 - 一中大语文

 

苏东坡之个人生活

 伟大者往往只可仰望,无法亲近。然而苏轼似乎在这方面也是一个异类。你看到的不是一尊神,而是一个人,有血有肉、有爱有泪的男人。
         你设想过李白哭泣吗?或,包公?————当然,李煜除外。
         苏东坡漫长的被贬生涯,其实一直生活艰难,但他始终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胸怀,把痛苦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浪漫多姿。
         这是一个有智慧、有味道、有情趣的男人。

说不完的苏东坡 - 一中大语文 - 一中大语文

 

一个有趣的男人

   这男人会做菜: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东坡豆腐……
         会做菜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人做完菜还要写诗: “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东坡《猪肉颂》)诗中所写,其实就是苏东坡烹制“东坡肉”的经验总结。
         又据说,苏东坡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也暗含菜谱:竹笋、鸭舌、蒌蒿、芦芽、河豚,起锅时再撒几片桃花——多养生多漂亮的炖汤啊……

 

名人总是会修炼成“成语”

  1、出人头地
           主司欧阳修,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后,修语梅圣俞(尧臣)曰:“取读轼书,不觉汗颜,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一头地也。”(“我应该让让路,腾出这年轻人出头的地方”——欧阳修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有五人受过他提携)
          2、破天荒
         儋州黎家子弟读书较少。苏轼这个天下第一文豪来后,读书人人趋之若鹜。苏老师悉心指导,自编教科书,出了个关门弟子姜君弼。赴考前老师书扇曰:“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学生真的高中,成为海南第一个进士,“破天荒”原出于此。

  关于苏东坡、苏小妹、佛印等等的一些故事,如“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水流东坡尸”、“因何对坐”、“难兄难妹”、“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江心千佛手”、“寺态也炎凉”、“东坡吃草”、“学士词须关西大汉,绰铁板,唱大江东去”之类云云。

相关评论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

 

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去佩服和仰慕,再无话说。
         ……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一个人能活到如此地步,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方方  《喜欢苏东坡》
 

他善于读书,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他善于为政一方,政绩显著;他善于吟诗作文,著书立说,是当代文坛领袖、学界宗师。
         可是黄州时期的苏轼,现在这一切都不存在了。诗词不敢多作,书信不敢多写,话不敢多说,为官没有事权,这对于一个多才多艺、以天下为己任的大文人而言,真是一场无期徒刑!
          然而苏轼让这场痛苦的徒刑变得有声有色:诗词不敢多作,我就作《猪肉颂》;书信不敢多写,我就算算账簿;薪俸被取消,我就开荒种地;事权被剥夺了,一日三餐总能做吧?厨师总能做吧?我不仅自己做,还总结成菜谱传给大家一起做,就是菜谱也可以写得文采斐然,耐人寻味。
          这就是苏轼的魅力,也是他给我们的启示。有些人遇到挫折,遇到困难就大发雷霆,就怨天尤人,就不吃不睡,就诅咒生活,苏轼才不做这亏本的买卖呢!他不仅不会折磨自己,还要想方设法犒赏自己;不仅犒赏自己,而且还要将犒赏的感受写成诗文,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与潇洒。


          我们之所以喜欢苏轼,并不仅仅因为他善于考试、善于做官、善于作文、善于吟诗,更是因为他在艰苦的条件中依然能够表现洒脱旷达的自我,让千年之后的我们依然为之倾倒,为之投去敬重的目光。
          苏轼曾感叹:“黄州真如在井底!”的确,黄州对苏轼来说,就像是一口废弃的枯井,但苏轼却不是那只井底之蛙,他在这口枯井里算账、耕种、盖房、酿酒、做饭、念佛、读书、交友、作诗、著书,忙得个不亦乐乎,不断收获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在这口枯井中,慢慢流淌出滋润苏轼、滋润他人、滋润后世子孙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甘露。这样说来,黄州对苏轼来说,似乎反而是个难得的机遇。
          这样的男人,为政有为、为文可钦、为子可傲、为师可敬、为友可喜、为夫可爱……纵观中国文化史,这一个男人,独一无二。若将项羽视为真正的男人,则曹操、辛弃疾等可算作极品男人,而苏轼,只好给他这样的级别——“超品男人”。
          至于岳飞、文天祥、谭嗣同等,在苏轼光辉之下,只好将就做做二品男人即可……

说不完的苏东坡 - 一中大语文 - 一中大语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