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姆定律》七宗错(转载)

 紫曦唯幂1 2012-12-18

《欧姆定律》七宗错(转载)

欧姆定律是电学最重要、最基础的定律,也是初中电学知识的一个小综合,由于进行了知识的融合,同学们更容易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欧姆定律》专科门诊,见识一下《欧姆定律》常见错误,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门诊一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知识点: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常见病1:颠三倒四(或结论不全)

例1:小冬同学在做“探究通过电阻上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出了下表一中的数据;然后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得到了如下表二的数据。

表一:电阻R=20Ω时:                          

电压(V)

2

4

6

电流(A)

0.1

0.2

0.3

表二:电压U=6V时:

电阻(Ω)

10

20

30

电流(A)

0.6

0.3

0.2

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从表一可得出结论:                                                 ;

从表二可得出结论:                                                 。

错解:导体中的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导体的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或: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病因:事物发展、变化的前因后果没有仔细推敲

诊断:本实验是欧姆定律形成的重要实验,电路中不管有没有电流和电压,电阻始终是存在的,因此只能把电流、电压与电阻比较;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路中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因此只能把电流与电压比较。叙述时要注意前因后果、前后顺序。

再者,影响导体中电流的因素有多个,实验中必须采取控制变量法。描述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是在电阻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描述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一定要在电压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否者将无法进行实验研究。

正解: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上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处方:凡是都讲究前因后果,事物发生、发展都是有规律,因此把握信息要全面,不可只观现象,不查条件。故在应用控制变量法讨论结论时,一定要先说清楚不变的因素,然后再说谈被研究的物理量在怎样发生变化。

本例中,电压、电阻决定了导体中电流的大小,它叙述了后面得到的“欧姆定律”的因果关系,即成“正比”、成“反比”是有条件的,它们分别在不同的条件下才能成立。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才会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或流跟导体的电阻才会成反比,脱离了前提条件,这种关系就不再存在了。

门诊二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知识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数学表达式为I=U/R

常见病2:概念不清

例2: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 ,可变形得到R= 。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中的电流强度成反比

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D.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无关

错解:A或B或C

病因:对基本规律和概念的理解不准确

诊断:对I=U/R的正确理解:在电阻一定的条件下,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的条件下,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对R=U/I的正确理解: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因为导体的电阻大小只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初中一般不考虑温度因素)有关,同一段导体形成后这样因素都是不变的,因此电阻值不变,不随电压和电流的改变而改变,仅仅通过算式R=U/I计算出电阻值。本题错在不能正确把握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正解:D

处方: R=U/I是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切不可仿照欧姆定律说成“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它表示的是一种计算电阻的方法,对同一导体来说,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U/I是恒定不变的。如某导体两端加2V电压,通过它的电流是0.5A,如在导体两端加4V电压或不加电压,这段导体的电阻各是多大?在这几种情况下,导体的电阻都是4Ω,而不随其两端电压大小或有无电压发生变化,即R=U/I只是电阻的量度式而不是决定式。因为决定电阻的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而一个导体一旦形成之后,这些因素不变,电阻也不变,与电压U、电流I无关,只不过是通过U/I的比值量度其大小,正确理解电学基本物理量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常见病3:顾此失彼

例3:实验室的桌面上有两只电阻,分别标有“5Ω  3A”和“10Ω  2A”字样,现把它们串联起来,则加上它们两端的最大电压为(     )

A.35V     B.20V      C.15V     D.30V

例4:将上述2个电阻并联起来,则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

A.3A       B.2A        C.5A     D.4.5A

错解:3选A;4选C。例3中,因为第1个电阻值为5Ω,通过它的电流为3A,则加在它两端的电压为15V,而第2个电阻值为10Ω,通过它的电流为2A,加在它两端的电压为20V,根据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总电压为15V+20V=35V;在例4中,通过第1个电阻的电流为3A,通过第2个电阻的电流为2A,根据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干路电流为3A+2A=5A。

病因: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够

诊断:产生错误的地方在于仅仅在最后阶段才考虑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特点,而在计算之初没有考虑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的特点。

两电阻串联时,当电路中的电流超过2A,第2个电阻就会损坏,故通过两串联电路的电流应取较小的一个值,即串联时通过两电阻的电流I=2A,则加上第1个电阻上的电压最大为2A×5Ω=10V,第2个电阻上的电压最大为2A×10Ω=20V,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10V+20V=30V。(本例也可先算总电阻,再算总电压)

     两电阻并联时,加在两电阻上的电压相等。根据前面计算的结果,第1个电阻上最大可加15V电压,第2个电阻上最大可加20V电压,而当电压超过15V时,第1个电阻会损坏,故加上两并联电阻上的电压应取较小的,即电压只能取15V,这样通过第1条支路的电流为3A,通过第2条支路的电流I=U/R=15V/10Ω=1.5A,干路电流为3A+1.5A=3.5A。

正解:3、4均选D

处方: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解答电学试题,一定要考虑生产、生活的实际,以安全用电为最大的原则。

常见病4:电路结构不分

例5: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后,甲乙两表是电压表,示数之比是3:2,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是电流表,则两表的示数之比为(   )

A. 2:1  B. 3:1    C. 2:3     D.1:3

错解:A或C或D

病因:对电路变化把握不清

诊断:两表均接入电压表时,是一个串联电路,甲表测总电压,乙表测电阻R2两端的电压,有U总:U2=3:2,可推出R总:R2=3:2,进一步可得R1:R2=1:2,假定R2=2Ω,则R 1=1Ω。

当两表换为电流表时,电路结构发生了变化,电路变成并联电路,甲表测通过电阻R2的电流I2,乙表测干路电流I。电源电压一定,则通过R2的电流I2为U/ R2=U/2Ω,通过R1的电流I1为U/ R1=U/1Ω,干路电流I= U/2Ω+ U/1Ω=3U/ 2Ω。两表的比值为I1:I=U/1Ω:3U/2Ω。

正解:B

处方:只用脑子想电路图,容易产生错觉,拿到电学试题,一般首先应该画出电路图,尤其电路变化时,最好先画出简化电路图,再在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进行解答。

常见病5:数学运算错误

例6:如下图所示电路中,R1=20Ω,电路总电阻为12Ω,电流表示数为0.3A, 请计算:

(1)电阻R2的阻值;   (2)电源电压;  (3)通过R2的电流。

错解:(1)由于电阻R1和R2并联,根据1/R=1/ R1+1/R2   

有  1/12Ω=1/20Ω+1/R2     则R2=8Ω

(2)电源电压U=U1=I1×R1=0.3A×20Ω=6V

(3)通过R2的电流为:I2=U/ R2=6V/8Ω=0.75A

病因:数学运算的能力较差

诊断:这是一个并联电路,分电阻R1和电路总电阻R的值均已知道,可通过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求出R2的值,关键是在计算过程中如何将分式变形求解,这个计算过程在草稿纸上完成。从计算的结果上看,本例错误在于直接把分母相减(20Ω-12Ω=8Ω),而不知道如何进行分式的变换变形,先移项为1/R2=1/12Ω-1/20Ω,再变形为1/R2=(20Ω-12Ω)/(20Ω×12Ω)=1/30Ω,最后倒数变形为R2=30Ω;由于第1问错误,进而导致第3问产生错误。

正解:(1)由于电阻R1和R2并联,根据1/R=1/ R1+1/R2   

有  1/12Ω=1/20Ω+1/R2     则R2=30Ω

(2)电源电压U=U1=I1×R1=0.3A×20Ω=6V

(3)通过R2的电流为:I2=U/ R2=6V/30Ω=0.2A

处方:对并联后总电阻的理解以及计算总电阻、分电阻,这需要较好的数学运算能力,俗话说“数理化不分家”,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和其他学科的融合。

门诊三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知识点: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测出待测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就可以求出灯泡的电阻,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实验中一般要几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常见病6:仪器使用错误

例7:马良同学发现实验室有一个小灯泡,上面只有“3.8 V”的字样能够看清,他想知道这个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值,决定使用下图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

(1)请你帮他在下图中将所给器材用线连接起来。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      ;闭合开关前,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到      端。

(3)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电流表与电压表的读数如右图,则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    V,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    A,小灯泡的电阻R=    Ω。

错解:(1)如图     (2)断开    左     (3)3   0.26    11.5Ω

病因:实验不够,基本仪器的使用规则不熟

诊断:在电路连接过程中要注意四个问题:一是让电流从电表的正接线柱流进,负接线柱流出;二是电流表与被测电阻串联,电压表与被测电阻并联;三是被测值不要超过电表的量程;四是滑动变阻器要采取“一上一下”的接法。这四点都容易产生错误,本例中就是没有考虑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是3.8V,而将电压表的量程接小了。

正解:(1)如图   (2)断开    左     (3)3   0.26    11.5Ω

处方:“伏安法测电阻”是常考题,它可以考查基本的实验能力,包括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电路的连接、数据读取以及处理。解题前应掌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的正确使用方法及电表的读数;还要了解实验原理、步骤,能够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够处理实验结果;还要了解实验的设计方法---公式原理法、等效替代法等,只有这样在解题时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门诊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知识点:人体是导体,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根据欧姆定律,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就越大,对人的危险性就越大;电路存在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常见病7:电路状态不清

病例8: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当他将开关断开时,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都变小

B.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都变大

C.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都不变

D.电压表读数变为零,电流表的读数不变

错解:D

病因:短、断路分析不到位

诊断:当开关闭合时,电路由2个电阻并联而成,电流表测通过上面电阻的电流,电压表表面上看是测量下面电阻两端的电压,实际上测量的是电源电压;当开关断开时,上面支路没有影响,电流表示数不变,下面的支路出现断路,没有电流通过,但对电压表没有影响,所以电压表示数也不变。

正解:C

处方:多分析和判断由开关断开、闭合以及滑动变阻器移动引起电路变化,加深对电路的断路、短路的理解,进一步熟悉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够帮助迅速解题。

 

 2010年1-2期《初中生学习》

和大家分享这篇日志,我的看法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